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15一16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黄金——宗教改革——理性主义
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资治通鉴》记载:“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这一事件史称“玄武门之变”。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李世民的做法违反了( )
①孔子倡导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西周确立的宗法制④唐朝确立的选官制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B.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
C.《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4.当代史学家西斯 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①以“理性”为核心②抨击教会的腐朽
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都是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B.都是为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都不同程度地为后世所借鉴
D.都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7.19世纪中后期,在为数不多的介绍意大利统一历史的著作中,突出的是国王伊曼纽尔二世的功绩。1902年,梁启超发表《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介绍加富尔、加里波第等三位英雄前赴后继,终于实现国家统一的事迹,该书很快便风靡于晚清社会。这一现象( )
A.推动了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B.为变法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 D.标志着进化史观的最终形成
8.“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俄国城市革命的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D.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9.20世纪80年代,以下“猜拳令”在台湾岛内各酒店逐步流行。它反映出( )
海峡两岸猜拳令:一国、两制、三通、四流、五千(指台湾人均GNP美元数)、六万(指返乡探亲旅费合台币数)、七天(招返乡签证所需时间)、八件(指返乡探望亲人携带的礼品)、九别(指与大陆亲人久别)、十全(指与大陆亲人团圆)。
A.正常交流日益增多 B.政治互信逐渐提升
C.直接“三通”实现 D.经济一体化的加强
10.《西方文明史》中称孙中山组建的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遵循着三项纲领:(1)民族独立;(2)民主政府;(3)社会正义。其中的“社会正义”是指( )
A.“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B.“(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C.“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D.“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12.如图为某学者绘制的近代中国和日本经济发展态势图。造成中日经济发展不同态势的关键因素是( )
A.统一稳定的国内局势 B.完备合理的产业结构
C.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 D.激励实业的产业政策
13.张佳是一名高中学生,她在研究英国政治制度课题时,摘录了一些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
② 英国国王既不任免高级文官,也不主持内阁会议
③ 英国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④ 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按下列诗文或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②“汹涌鲸波万里平,降幡片片出东瀛。捷音电闪传寰宇,爆竹雷喧起满城。”
③“反对华北自治”
④“厥功首功,武昌响,长沙应;今日何日,专制死,自由生。”
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15.下图是邮电部发行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这反映出( )
A.“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社会新气象 B.社会主义建设踏上新征程
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邮政走向世界 D.“长征精神”提升民族自信
16.有人认为贬黜新文化运动者,常以“打倒孔家店”力证其全盘反传统。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按此观点,新文化运动期间
A.中西思想文化融合加强
B.传统文化仍然得到弘扬
C.儒学正统地位已被动摇
D.复古思潮引发世人不满
二、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与20世纪的俄国革命,被并称为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的革命。比较而言,20世纪的中国革命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规模大。中国革命如果按狭义的算法,1911年—1949年,长达38年。
材料二 革命改变着国家、社会、家庭、个体,具有为其它政治运动所远远不及的能量,这是革命曾经受到朝圣般欢呼的根由。
材料三 《新青年》杂志词语频度统计:
年代起止 1919——1922 1923——1926
革命 2.45% 25.14%
科学 1.55% 2.66%
民主 0.12% 0.54%
材料四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体。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革命时间起讫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推动这种“能量”产生的具体事例。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词语频度变化的表现。指出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目标及其高举的旗帜。
(4)“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光荣革命和十月革命相比,在手段方面,有什么不同点?
18.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不同国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尝试与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利克里时期,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摘编自《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各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哪些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地政策的变革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开展了带领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革命运动,此时为激发农民阶级参与革命的主动性,我党转变了土地政策,将原本的“减租减息、限租限田”政策转变为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受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0世纪30年代,国内开始了抗日战争,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要求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为动员社会中的一切积极分子参加抗日,中国共产党将土地政调整成“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为巩固群众基础,得到更多农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土地法大纲》,提出废止地主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研究》
材料二 第八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步消灭的政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党的农地政策变革效应趋势
——刘聪、张露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土地政策:演变历程、变革效应与后续展望》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对土地所有权的规定与当时农业改造的方向是否互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阶段划分采用时间尺度的合理性,任选其中一个阶段谈谈你对这一阶段党的农地政策变革引起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应趋势的理解。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启蒙思潮以来,“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就成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在13世纪的南宋时期,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技术、最繁盛的经济以及最为博学的文明。但是自此以后,中国就不再那般灵动了,以致于在500年后直到1800年,整个国家都没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海港似乎总是自由的摇篮,深刻的思考、新思潮的涌现和碰撞都随大海而来。中国领土的三条边都是陆地,并且大多数人远离海洋。15世纪初,中国境内建成了庞大的水域网络,促进了大量小规模的内部水上贸易,进一步杜绝了海上贸易的可能性。从明朝以后,中国就仅剩下同周边国家和东南亚的贸易,自此新思想、新事物和财富的涌现都部分枯竭。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文明的比较》
根据材料,归纳该学者对14-18世纪中国发展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C
6.C
7.C
8.A
9.A
10.C
11.A
12.C
13.C
14.C
15.B
16.B
17.(1)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
(3)革命词频大幅度上升;科学民主词频略有上升,变化不大。目标:反帝反封建(或答“打倒列强,除军阀”)。旗帜:革命统一战线。
(4)议会权力高于王权,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手段不同:前者为不流血(和平);后者是暴力夺权(革命)。
18.(1)特点: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
(2)实践: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3)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启示:结合国情;相互学习借鉴;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
19.(1)变化:大革命时期“减租减息、限租限田”;土地革命时期“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了《土地法大纲》,提出废止地主土地所有制。原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段革命任务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维护农民利益。
(2)不矛盾。理由:这是我党实事求是,把过渡时期的现实状况、发展需要和根本任务相结合,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推动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而进行的政策调整。
(3)例如:1921一1955年是完成消灭封建土地私有制、改造农民土地私有制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效应大于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但是都增长显著。因为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主要是调动农民的政治热情、组织配合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及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0.【参考示例】该学者认为,南宋以后的中国发展停滞,海外贸易的衰落导致了发展的落后。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总体上是不恰当的。南宋以后直到清朝,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和科技发展没有出现根本的突破,整个社会呈现出了一定的停滞性。但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边疆管理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同时商品经济和城市不断发展,市镇经济日益繁荣。农业产量提高,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以黄宗羲、王夫之等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和程朱理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该学者还认为中国是陆地国家,海外贸易止步不前,导致了社会落后。这过分突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色彩。明清时期,私人海外贸易虽受到严格管理和限制,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经欧亚商路大量流入欧洲,还经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广泛销往美洲,由此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南宋以后的中国依然有长足发展。对于明清时期的逐渐落后,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综合进行分析,而不仅是归因于远离海洋和海外贸易的衰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