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献的历史地位是
A. 确定了国旗国歌
B. 具有民法的性质
C. 起临时宪法作用
D.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答案】C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答案】D
3. 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答案】C
4.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的目的是( )
A. 打倒列强,打倒军阀 B.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C.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答案】D
5. 下列哪些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各民族平等,并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社会主义公有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6.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指出:“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开始实行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特点的一五计划。不符合这一特点的建设成就是( )
A. 长春一汽 B. 沈阳第一机床厂
C. 沈阳飞机制造厂 D. 南京长江大桥
【答案】D
7.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8. 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B. 乡镇企业的发展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包产到户的实行
【答案】C
9. 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写( )
A. 兴办4个经济特区 B.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 进行西部大开发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A
10.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粮票和油票。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这表明了( )
A.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C.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D. 市场经济时代到来
【答案】D
11. 老师在课堂上列出如下板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梦宏伟蓝图”。据此判断,他教学的课题是( )
A.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B. 现代中国农村的巨变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答案】C
12. 如图漫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全面深化改革 B. 全面从严治党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B
13.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中国天眼”等,这些重大科技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 开放 B. 创新 C. 协调 D. 共享
【答案】B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系列重要理论成果。请根据下方所示的年代尺,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A. 科学发展观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15.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C.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答案】D
16.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 )
A.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B. 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C. 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融合 D.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答案】A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18. 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它由哪一部队更名而来( )
A 海军 B. 空军 C. 陆军 D. 第二炮兵
【答案】D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前提和政治基础是(  )
A. 坚持三民主义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坚持经贸往来 D. 保持两岸三通
【答案】B
20. 有学者认为,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会议,是中国在亚非地区打开外交局面的历史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努力
【答案】B
21. 某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下列可以放进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周恩来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视频:《影像中的百年党史——尼克松访华》
③照片:《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文件:《“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协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22.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用一生耕耘造福世人,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更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是( )
A. 王进喜 B. 杨利伟 C. 袁隆平 D. 屠呦呦
【答案】C
2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篮球外交”推动了中菲关系的改善;中美间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A. “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 B. “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C. “体育是外交先行官” D. “新北京,新奥运”
【答案】C
2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这些“改善”( )
A. 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推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①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化
②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③网上购物逐步成为时尚
④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二、非选择题(1小题,共25分)
26. 回顾新中国75年的发展历程,感受艰辛探索与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学习了八下第一单元后制作了下面这个年代尺。
(1)请你根据所学写出①、②、③、④对应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图一)1952年与1956年我国钢、原油、煤产量
项目年份 钢 煤 原油
1952年 135万吨 0.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447万吨 1.1亿吨 116万吨
(图二)
(2)结合所学分别对上面的表格和柱状图进行解读。
材料三 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80年代初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新体制”指什么体制?
(5)依据材料四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
材料五 目前,我国已定点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我国设置经济特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摘编自何佳声《试论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则》
(6)据材料五,归纳四个经济特区被定点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城市落后的边陲小镇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材料六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开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7)据材料六,指出中国经济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
(8)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带来的启示。
【答案】(1)历史事件: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②抗美援朝;③西藏和平解放;④土地改革。
(2)解读:图一: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开展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图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工农业遭受到了破坏。
(3)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三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原因: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好;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
城市:深圳。
(7)影响: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给公民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
会议:中共十四大。
(8)启示: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 我深感自豪和责任重大。 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勇于改革创新等。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献历史地位是
A. 确定了国旗国歌
B. 具有民法的性质
C. 起临时宪法作用
D.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3. 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4.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的目的是( )
A 打倒列强,打倒军阀 B.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C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5. 下列哪些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各民族平等,并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社会主义公有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指出:“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开始实行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特点的一五计划。不符合这一特点的建设成就是( )
A 长春一汽 B. 沈阳第一机床厂
C. 沈阳飞机制造厂 D. 南京长江大桥
7.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B. 乡镇企业的发展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包产到户的实行
9. 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写( )
A. 兴办4个经济特区 B.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 进行西部大开发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0.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粮票和油票。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这表明了( )
A.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C.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D. 市场经济时代到来
11. 老师在课堂上列出如下板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梦宏伟蓝图”。据此判断,他教学的课题是( )
A.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B. 现代中国农村的巨变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2. 如图漫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全面深化改革 B. 全面从严治党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3.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中国天眼”等,这些重大科技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 开放 B. 创新 C. 协调 D. 共享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系列重要理论成果。请根据下方所示的年代尺,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A. 科学发展观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5.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C.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6.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 )
A.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B. 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C. 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融合 D.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它由哪一部队更名而来( )
A. 海军 B. 空军 C. 陆军 D. 第二炮兵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前提和政治基础是(  )
A. 坚持三民主义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坚持经贸往来 D. 保持两岸三通
20. 有学者认为,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会议,是中国在亚非地区打开外交局面的历史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努力
21. 某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下列可以放进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周恩来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视频:《影像中的百年党史——尼克松访华》
③照片:《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文件:《“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协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2.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用一生耕耘造福世人,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更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是( )
A. 王进喜 B. 杨利伟 C. 袁隆平 D. 屠呦呦
2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篮球外交”推动了中菲关系的改善;中美间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A. “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 B. “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C. “体育是外交先行官” D. “新北京,新奥运”
2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这些“改善”( )
A. 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推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①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化
②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③网上购物逐步成为时尚
④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1小题,共25分)
26. 回顾新中国75年的发展历程,感受艰辛探索与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学习了八下第一单元后制作了下面这个年代尺。
(1)请你根据所学写出①、②、③、④对应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图一)1952年与1956年我国钢、原油、煤产量
项目年份 钢 煤 原油
1952年 135万吨 0.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447万吨 1.1亿吨 116万吨
(图二)
(2)结合所学分别对上面的表格和柱状图进行解读。
材料三 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80年代初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新体制”指什么体制?
(5)依据材料四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
材料五 目前,我国已定点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我国设置经济特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摘编自何佳声《试论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则》
(6)据材料五,归纳四个经济特区被定点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城市落后的边陲小镇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材料六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开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7)据材料六,指出中国经济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
(8)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