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丹东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丹东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测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夏至日,小叶同学在我国峨眉山(103°E)金顶拍摄了一张日出照片,随后该同学步行4个小时下山,下图为小叶同学手机拍摄的照片及显示的拍摄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冬至日日出照片的拍摄时间可能是北京时间( )
A.6:38 B.7:38 C.8:10 D.8:38
2.该同学下山期间金顶的日影朝向( )
A.一直朝向东北 B.先朝东北后朝东南
C.一直朝向西南 D.先朝西南后朝西北
我国某地区冬季持续发生较大规模的雾霾天气,稳定的高空温度为雾霾天气的持续存在提供了大的环流背景,强冷空气活动会造成雾霾的消散。下图为该地某年1月1日至2月4日沿107°E的500百帕等压面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6-12日有暖空气北上
B.1月13-19日有冷空气南下
C.2月1日30°N以北地区雾霾最严重
D.雾霾消散的时间可能是1月20日
4.该地区最可能是( )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秦岭 D.横断山区
5.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该地冬季更容易发生雾霾的影响因素是( )
A.燃煤取暖 B.海陆位置 C.低温 D.地形
某地形区曾发生过多次地质事件,下图为该地区地形地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断( )
A.断层发生在中生代后 B.奥陶系以来持续接受沉积
C.断层形成早于志留系 D.晚古生代出现地壳的抬升
7.图示区域构造地貌( )
A.背斜谷 B.向斜谷 C.背斜山 D.向斜山
飞机起降阶段,由于飞行速度较小,近地面强侧风(与飞行方向垂直)会导致飞机偏离跑道。林芝米林机场地处青藏高原河谷地带,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复杂地理环境和多变天气的高原机场。下左图为林芝机场地形,下右图为2009年机场近地面侧风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林芝机场强侧风产生的原因有( )
①海拔落差大,山谷风显著②盛行风向为东北-西南风
③河谷地形,狭管效应明显④有多个与跑道垂直的峡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从气象要素角度推测林芝米林机场航班较为集中的时间段是( )
A.上午 B.下午 C.上半夜 D.下半夜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由表层和深层洋流构成(下左图)。北大西洋表层洋流在高纬度下沉形成深层洋流,向南流动后在赤道地区上升,形成“翻转”结构(下右图)。AMOC的强弱直接影响高低纬间热量交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AMOC表层洋流在高纬度地区下沉的原因主要是( )
A.表层海水受极地东风影响,向高纬度流动遇冷下沉
B.高纬度地区海水遇冷结冰,盐分析出,密度增大
C.高纬度地区海水蒸发量大,盐度升高,密度增加
D.高纬度地区表层极冰融化,盐度较高,密度增大
11.如果AMOC减弱,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北海渔场产量增加 B.副高势力显著增强
C.欧洲西部气候变冷 D.赤道地区温度降低
地下袭夺是岩溶区特有的现象,表现为位置较高的河流通过地下通道流入位置较低的河流。我国贵州遵义双河溶洞主要发育在白云岩(沉积碳酸盐岩)地层中,洞道复杂,水平洞道与竖井并存,旱洞与水洞并存。受地壳变动及地势高低影响,让水沟与池武溪发生地下袭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下洞相比,上洞( )
A.形成早,为水洞 B.形成早,为旱洞
C.形成晚,为水洞 D.形成晚,为旱洞
13.图示上洞、竖井、下洞发育过程中,地壳运动状况的变化是( )
A.稳定—抬升—稳定 B.稳定—抬升
C.抬升—稳定—抬升 D.抬升—稳定
14.袭夺后,池武溪河流特征的变化是( )
①流量减少②支流增加
③流速减慢④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某科考队到我国某山地考察。调查发现该山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而且还是阿拉善、内蒙古、华北和青藏植物区系汇聚地,表层土壤中灰钙土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低。下图为该山地东西坡自然景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山作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体现在( )
A.高寒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 B.温带草原与森林的分界线
C.温带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 D.常绿林与落叶林的分界线
16.导致该山地东侧华北植物区系分布范围较西侧更广的原因主要是东坡( )
①降水较多②土壤肥力高③热量较高④人类活动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雪面雨是指积雪覆盖的地面上发生降雨的现象,多发于春秋两季,降雨和地面积雪是雪面雨发生的必要条件。虽然雪面雨发生频率不高,但其水热效应及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下图示意1968-2019年东北北部5个研究区年均雪面雨日数分布(图中圆圈为观测站点)。
(1)描述图示时期东北北部雪面雨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Ⅲ区春秋季节雪面雨日数较多的原因。
(3)有学者认为雪面雨日数增加会加剧气温升高,请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加以解释。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河谷大面积耕地转变为生态林(人为干扰少)和果园林。研究发现,在0-60cm土壤剖面范围内,生态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阴阳坡间差异显著,而果园林差异较小。下左图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图,下右图为该河谷用地类型垂直分布示意图。

(1)分析果园林0-30cm土层有机碳含量低于生态林的原因。
(2)推测生态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坡向,从自然因素角度说明理由。
(3)推测退耕还林后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白山山体高大,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分布着完整的从森林到苔原的植被景观。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主峰火山锥顶部,天池区发育有多个环状、放射状断裂,大部分隐于湖面以下,天池北侧两座山峰间有一缺口形成长白瀑布。长白山天池最大水深373米,水位全年变化幅度较小,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仅相差2米。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地区地质结构与地下水分布剖面图。
(1)分析长白山从森林到苔原植被景观分布完整的原因。
(2)试从补给速度和补给范围角度,说明断裂对地下水补给天池的影响。
(3)分析长白山天池水位全年变化幅度较小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D
6.D 7.A
8.B 9.A
10.B 11.C
12.B 13.A 14.B
15.C 16.C
17.(1)空间分布不均匀;山区雪面雨日数多,平原高原少;长白山区雪面雨日数分布最多。
(2)Ⅲ区位于长白山区,海拔较高,春秋季节地表积雪日数多;Ⅲ区距海较近,水汽来源充足;受地形影响降雨日数多,所以雪面雨日数较多。
(3)雨水温度较高加剧积雪融化,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
18.(1)相比于生态林,果园林生物量较少,凋落物输入量低;果园林地表裸露,雨季容易遭受水土流失;频繁的人工干扰破坏土壤结构,加速有机碳分解;果园林位于干旱河谷底部,(受焚风效应影响)温度较高,有机碳分解快,累积效应差。
(2)坡向:阴坡;理由:阴坡蒸发弱,土壤含水量高,植被生产力高,凋落物多,有利于有机质积累;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减缓。
(3)变化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增加。影响: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缓解气候变化(气候变暖);促进植被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雨季水土流失及地表侵蚀。
19.(1)自然原因: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部,气候湿润,适合森林植被生长;山体海拔高,水热条件随海拔垂直变化显著,满足从森林到苔原不同植被的生长需求。
人为原因:长白山位置偏远,开发历史较晚,人类活动(如砍伐、开垦)对植被的破坏较小,利于植被自然演化和保存。
(2)(与无断裂相比)断裂使天池周边地下水位下降,降低地下水流速,地下水补给天池的速度减慢;地下水分水岭向外扩展,地下水补给天池的范围扩大。
(3)天池水量大、水位深,有利于保持水位的稳定;山体裂隙发育,夏季多余池水可通过裂隙和长白瀑布顺利排出;全年接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海拔高,全年气温低,水分蒸发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