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物理与化学试题-初中化学
一、选择题
1.某校开展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摘苹果 B.雕木枪 C.编草鞋 D.酿米酒
2.三氧化二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用于油漆、橡胶、塑料、建筑等的着色,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3 C.+2 D.-2
3.天气谚语“扑地烟,雨连天”中的“烟”,指的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下列有关“扑地烟”形成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水分子停止运动
C.水分子的质量变大 D.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4.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A. B. C. D.
5.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C.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可作气体肥料 D.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6.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分析或做法正确的是
A.食物的腐烂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所以不易被察觉
B.用锅盖能盖灭锅内燃着的食用油,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
C.家里燃气泄露时,应及时开启换气扇通风
D.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说明饼干一定变质了
7.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地球的是
A.出租车、公交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B.推广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减少资源浪费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8.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4.8 B.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49
9.碳循环和氧循环是指含碳元素物质和含氧元素物质的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化观:不是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
B.守恒观: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不一定守恒
C.微粒观: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0.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如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可以实现自身净化
B.陆地的水可以形成地下水径流
C.图中②代表的环节是水的蒸发
D.湖泊中的水既能蒸发、渗漏,也能流入海洋等
二、实验题
11.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并探究其性质的相关装置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不溶于水的粉末)制取氧气】
(1)图一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最适宜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基本类型为 。
(2)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 时开始收集;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 。
(3)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二氧化锰,可将容器中的残留物过滤、洗涤、干燥。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正确操作后,展开滤纸有四个区域如图二所示,选出大部分固体所在的区域,用序号表示可能的一种情况 。
【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同学们利用图三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请完成表格中的问题。(已知:通常条件下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
编号 实验内容 纸花变化 实验目的 结论与分析
步骤1 通入二氧化碳 不变色 通过实验步骤1、2、3,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2 通入足量氮气
步骤3 打开漏斗活塞
步骤4 通入二氧化碳 变红 产生能使紫色小花变红的物质,该物质化学式是
三、填空与简答
12.结合下面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以低碳行动坚持绿色发展,在几次大型运动会上不断创新使用新型火炬燃料。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火炬“祥云”采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上,火炬“飞扬”采用的燃料是氢气:
2023 年杭州亚运会上,主火炬塔用“绿色甲醇”(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作为燃料。
【氢能源的认识】
(1)上述三种燃料中都含有的相同元素是 ,三种燃料中,燃烧产物不能对环境直接造成影响的是 。
氢能源在我国的发展规划如图一所示。
(2)制取“灰氢”和“蓝氢”使用的原料都属于 能源;我国即将进入的氢能源时代是 时代,其化学技术是将天然气转化为氢气。
【“绿色甲醇”的认识】
“绿色甲醇”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一定质量的甲醇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合成等质量的甲醇时消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所以甲醇是“零增碳”燃料,是全球公认的新型能源。
(3)在甲醇与氧气的反应中,反应物甲醇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
目前,我国生产“绿色甲醇”的技术全球领先,图二是二氧化碳与通过光伏发电制得的氢气在高温及催化剂作用下生产甲醇的工艺流程。
(4)“步骤Ⅰ”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太阳能 → 能→化学能;
(5)“步骤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6)“绿氢”时代,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是 。
(7)甲醇通常为液态,与氢气相比,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点)。
四、科学探究题
13.某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水的相关知识后,设计了系列探究水的实践活动。
【任务一】自制净水器并进行水质检测
(1)图一中小卵石到活性炭三个过滤层,过滤掉的杂质颗粒越来越 (填“大”或“小”)。
(2)TDS值是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与水质关系如图二所示。同学们将净化后的水样用水质检测笔测得TDS值为159,根据水质纯度曲线图判断净化后的水质纯度为 。
【任务二】研究水的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
(3)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根据其 的化学性质进行检验;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
(4)图三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过程②表示的微观过程是 ;该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两种微观粒子是 。
【任务三】同学们进行了“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实验编号 温度/℃ NaOH 溶液浓度 负极气体体积/mL 电解用时间/s
1 20 2% 20 54.0
2 20 5% 20 36.2
3 30 2% 20 x
4 30 5% 20 35.4
(5)比较实验1和2得出的结论:相同温度下,NaOH 溶液浓度 (填“大”或“小”),产生气体的速率较快。
(6)比较实验2和4得出结论是 。
(7)分析四组实验数据,请你判断:实验3 的电解所用时间“x”可能是下列的___________s(填字母序号)。
A.32.4 B.35.2 C.50.2 D.55.6
14.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实验:向半瓶矿泉水中加入一片维C泡腾片,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任务一】分析如图标签中的信息
(1)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维生素C的物质类别为___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任务二】探讨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体
(3)泡腾片在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同学甲猜想该气体可能是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乙猜想还可能是O2等。化学反应要遵守 定律,大家认为他们的猜想都有道理。
(4)同学们查资料得知:产生的气体是泡腾片中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任务三】测定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
②氮气难溶于水。
③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水蒸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
步骤I:检查装置气密性,称量干燥管a的质量。
步骤Ⅱ: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后,再连接干燥管a、b。
步骤Ⅲ:推动注射器活塞,将水注入容器中。
步骤Ⅳ:待完全反应后,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步骤 Ⅴ:再次称量干燥管a,质量增加了0.44g。
请根据上述实验及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5)步骤Ⅲ的实验现象是 。
(6)实验中,干燥管a中的碱石灰吸收的物质是 ;干燥管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7)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所用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g(假设碳酸氢钠完全反应)。
(8)步骤Ⅱ中若先连接干燥管a、b,再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则实验测定的结果会 (填“偏高”或“偏低”)。
(9)小明认为尽管每步均完全反应,该实验得出的碳酸氢钠质量要小于所用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实际质量,理由是 。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C
6.A
7.B
8.B
9.D
10.C
11.(1) 试管 B 分解反应
(2)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 带火星木条放在b处
(3) 引流 1、 2(或2、3或3、4或4、 1)
(4) 水、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使紫色纸花变红 H2CO3
12.(1) 氢元素或H 氢气/H2
(2) 化石/不可再生 蓝氢
(3)1:1
(4)电
(5)3H2+CO2CH3OH+H2O
(6)能源结构
(7)便于储存 (或便于运输或更安全或成本低)
13.(1)小
(2)较高
(3) 可燃 (“能燃烧”也可) 1:2 氢、氧
(4) 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指出正确的原子个数和分子个数给分;用微观粒子符号表示给分。原子结合成分子不给分;原子改变不给分;结合成分子不给分) 氢原子和氧原子(或H、O)
(5)大
(6)NaOH溶液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产生气体的速率越快
(7)C
14.(1)9∶1∶12
(2)C
(3)质量守恒
(4)CO2+Ca(OH)2=CaCO3↓+H2O
(5)产生大量气泡
(6) 二氧化碳/CO2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a,干扰实验结果
(7)0.84
(8)偏高
(9)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溶液中(或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或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没有“部分”不扣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