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得分
1.(2023八上·武昌期中)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要测量零下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即必须保证测温介质为液态才能正常工作。水银、煤油、酒精的凝固点分别为、、.的水银和煤油都是固态,只有酒精为液态,那么应该选择酒精温度计。
故选A。
【分析】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为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之间,必须保证测温介质为液态才行。
2.(2025八上·龙华期末)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题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分别为-2℃、-1℃、5℃、4℃,
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四个时刻的温度,然后计算平均值即可。
3.(2024八上·大武口期末)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④ B.①和⑥ C.③和⑥ D.②和⑤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温度计在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且不碰壁、不触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正确的是②和⑤,故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2、正确使用方法: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首先要估测待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进行测量,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等待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4.(2023八上·宜兴月考)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的下表面的温度是-10℃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 冰面上方气温为 10℃ ,冰的上表面与空气接触,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同,为 10℃ 。
冰的下表面与水接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所以冰的下表面温度为0℃ 。
故选A。
【分析】分析冰面上下表面的接触对象:上表面接触空气,下表面接触水。
结合空气温度( 10℃ )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特点(0℃),判断冰上下表面的温度。
5.(2024八上·南宁期中)两支自制温度计,使用相同的玻璃小瓶,装满同种带颜色的水,在小瓶口的橡胶塞各插入一根吸管,如图所示。用它们测量同一杯热水的温度(  )
A.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C.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不同,示数不同
D.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不同,示数相同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两支自制温度计,玻璃小瓶相同且装满同种带颜色的水,测量同一杯热水的温度,所以最终示数是相同的,因为热水温度固定。但由于吸管的粗细等可能不同,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水受热膨胀的体积相同,吸管越细,液柱上升高度越高;吸管越粗,液柱上升高度越低,所以液柱上升高度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1.掌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收缩,通过液体在吸管内的高度变化来反映温度的变化。
2.了解液柱上升高度的影响因素。液柱上升高度取决于液体体积的变化量以及吸管的粗细:
液体体积变化量:由于两支温度计的玻璃小瓶相同且装满同种水,受热时水的体积膨胀量是相同的(因为温度变化相同,液体热胀冷缩的程度由温度变化和液体自身性质决定,这里液体相同、温度变化相同,所以体积变化量相同)。
吸管粗细:当体积变化量V相同时,吸管横截面积S越小(吸管越细),液柱上升高度h越大;反之,吸管越粗,液柱上升高度越小。
6.(2024八上·南宁期中)用抽屉蒸笼蒸馒头,是哪一层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会有大量“白雾”出现。则(  )
A.上层先熟 B.中间层先熟 C.下层先熟 D.同时熟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用抽屉蒸笼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会液化放热。上层的馒头会受到更多水蒸气液化放出的热量,所以上层先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了解液化现象及特点。当高温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蒸笼盖时,会发生液化现象,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会释放出热量。
蒸笼中,上层的馒头更靠近蒸笼盖,能更多地吸收水蒸气液化所放出的热量,所以上层的馒头会先熟
7.(2023八上·扬州月考)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BCD、由图可知,该温度计在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球形容器是密闭容器,容器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使管内的液面下降;相反,当外界气温下降的时候,球形容器内的气体收缩,管内的液面上升。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伽利略式温度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因为气体有着较突出的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会有明显的变化。
8.(2024八上·大安期中)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液态,由丙到甲是凝固过程
D.乙为固态,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丙到甲放热,甲到乙放热,所以丙为气态,甲为液态,乙为固态;甲到乙是凝固过程,乙到丙是升华过程,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综上分析可知,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 ( 1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9.(2024八上·永定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B.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不需要吸热
D.水的沸点是100℃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 解:A、水不断冒出“白气”不是沸腾现象,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故B正确;
C、水沸腾时虽然温度不变,但是需要吸热,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1)“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2)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保持不变的温度即为水的沸点。
10.(2024八上·广州期中)图为空调利用制冷剂搬运热量的流程图,制冷剂在整个循环中必须具有流动性,否则有可能对传送通道造成阻塞,导致空调不能正常运作,制冷剂在经过装置1及装置2时会发生物态变化,制冷剂经过装置2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制冷剂在经过装置2时放热,即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11.(2024八上·白银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一家到火锅店吃火锅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冻肥牛肉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
B.把火锅中的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
C.在吃火锅时,小明戴着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雾气”,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了
D.吃完火锅后,小明从冰柜拿出一根冰棒放进嘴里,发现舌头被“粘”住,这是凝固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牛肉卷比较硬挺是由于内含的水分凝固成型造成的,放置一段时间由于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肉卷就变软了,故A选项正确;
B.火锅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大火加热,汤汁温度不会继续升高,故B选项错误;
C.小明戴的眼镜出现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故C选项正确;
D.吃冰棒的时候在舌头碰到冰棒舌头上的水分凝固沾到了冰棒上,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 该题涉及到熔化、沸腾、液化以及凝固等物态变化现象,结合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分析造成题干中各种现象的原因,注意该题选的是分析错误的选项。
12.(2024八上·苍溪期中)如图是小明用水浴法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明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热水中(如图甲),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是晶体,其沸点为48℃
B.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
C.第10min后,大试管内仍可能有固态海波存在
D.第10min后,将大试管取出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海波的温度将立即下降。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根据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48℃不变,即它的熔点为48℃,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海波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结束,熔化时间为:10min-5min=5min,故B错误;
C.根据乙图可知,第10min时海波的温度为48℃,则海波可能是完全熔化了,也有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因此仍可能有固态海波存在,故C正确;
D.将大试管取出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海波温度在凝固点,且会向外放热,因此海波将会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B.熔化时间等于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C.根据晶体在熔点时的状态分析;
D.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13.(2024八上·长沙期中)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工业上钢水浇筑成一定形状的钢件是凝固,需要放热
B.乙图:冰激凌冒“白气”是外界热空气遇冷汽化形成的
C.丙图:深冬,窗户上的冰花形成在玻璃外侧,属于凝华
D.丁图: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此现象会放出热量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工业上钢水浇筑成一定形状的钢件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A正确;
B.冰激凌冒“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
C.寒冷的冬季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在玻璃内侧,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4.(2024八上·长沙期中)“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节气谚语中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中雨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放热,而非汽化(汽化吸热),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中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正确,符合题意;
C.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中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放热,而非汽化(汽化吸热),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中河水结冰是液态水变成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放热,而非凝华(凝华是气态直接变固态),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 该选项考查液化与汽化的辨析,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液化放热,汽化吸热且是液态变气态。考试中常结合“雨、雾、露”等实例,考查物态变化类型及吸放热,易错点是混淆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吸放热及实例。
B. 该选项围绕液化现象展开,露是液化的典型实例,液化是气态变液态且放热。考试中常以“露、雾、‘白气’”为情境,考查对液化的理解,重点是区分液化与其他物态变化,避免与汽化、凝华混淆。
C. 该选项涉及雾的物态变化,雾是液化形成,而非汽化。学生易误将雾的形成认为是汽化,需明确雾是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液化放热,汽化吸热。
D. 该选项考查凝固与凝华的区别,河水结冰是凝固(液态变固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固态(如霜)。考试中常混淆凝固和凝华的定义及实例,重点是让学生明确不同物态变化的物质状态变化过程,避免概念混淆。
15.(2024八上·道县期中)下列关于图示的实验或情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试管中的碘在热水中会发生升华现象,升华需要放热
B.图乙,滴入酒精的保鲜袋排尽空气后密封,放入热水中变大,是因为酒精受热膨胀
C.图丙,通过压缩体积使可燃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内更方便运输
D.图丁,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锅,纸不燃烧是因为火的温度太低了
【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解:A.试管中的碘在热水中会发生升华现象,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
B.酒精受热汽化,体积变大,故B错误;
C.通常情况下,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可燃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内更方便运输,故C正确;
D.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锅,纸不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3)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阅卷人 二、填空与作图(本题共9小题;共27分)
得分
16.(2025八上·柳州期末)在进行实践活动展示时,两位同学都带来了自制的温度计,如图所示。他们所用的玻璃小瓶相同,里面装满同种带颜色的水,在小瓶口的橡皮塞上各插进一根吸管。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   ,观察这两支自制温度计的结构,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温度计对温度的反应更灵敏。
【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甲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中的液体体积膨胀,此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则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根据图片可知,两支温度计瓶的容积相同,则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量相同,根据V=SL可知,吸管越细,液柱变化的长度就越大,对温度的反应更灵敏。
【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温度计中液体的体积越大,管的直径越细,对温度的反应越灵敏。
17.(2025八上·鹤山期中)测量温度时,A、B、C三位同学按如图甲所示的方法读数,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如图乙所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a)   ℃;(b)   ℃。
【答案】B;-4;37.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应该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选B;
(2)根据图(a)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4格处,则示数为:-4℃;
(3)根据图(b)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刻度向上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上,那么示数为:37.0℃。
【分析】 (1)使用温度计读数时,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正确读数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3)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18.(2024八上·金平期中)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现象或情景 现象形成解释(写出物态变化)
示例: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关闭热水后镜面慢慢又变清了    
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气”    
用久的日光灯两头会“变黑”    
【答案】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冷的镜子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附着在镜面上变得“模糊不清”。关闭热水后,这些小水滴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变为水蒸气,此时镜子再次变得清晰。;水杯中的热水上方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在上升的过程中,这些水蒸气向外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大量小水滴。;由于当日光灯工作时会发热,灯内的钨丝受热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变成蒸汽,这些高温的蒸汽在两端的外壁放热,从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钨。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1)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冷的镜子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附着在镜面上变得“模糊不清”。关闭热水后,这些小水滴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变为水蒸气,此时镜子再次变得清晰。
(2)水杯中的热水上方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在上升的过程中,这些水蒸气向外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大量小水滴,这就是看到的“白气”。
(3)用久的日光灯管两头会“变黑”,是由于当日光灯工作时会发热,灯内的钨丝受热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变成蒸汽,这些高温的蒸汽在两端的外壁放热,从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钨,因此日光灯两端变黑。
【分析】(1)(2)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液化。
19.(2024八上·惠州期中)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粗心的护士由于工作失误,没有甩就用图中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下一个病人,结果显示读数为38.5℃,   (选填“能”或“不能”)判定该病人发烧。
【答案】热胀冷缩;乙;能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且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管,因此乙是体温计。
(3)如图乙可知,体温计示数为37.8℃,没有甩就用图中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下一个病人,结果显示读数为38.5℃,高于体温计原来示数,所以能判定该病人发烧。
【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3)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20.(2023八上·潮阳期中)五一假期,汕头小公园举行非遗文化美食节,吸引大批游客。如图甲所示,“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食物液化成水   (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热量,锁住食物中的鲜味,如乙图所示,“隔水炖”的整个过程中,盅里的汤汁(仍看成水),   (选填“能”,“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会”、“不会”)沸腾,尽可能让食材的营养不被破坏。
【答案】放出;能;不会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所谓“蒸”,其实是高温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放出热量;
(2) 如乙图所示, “隔水炖”的整个过程中,盅里的汤可以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分析】(1)根据液化放热的知识解答;
(2)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21.(2024八上·四平期中)在学校“双减”活动中,某同学进行炒菜实践活动时,不小心将水滴入烧热的油锅中,顿时“油花四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炒熟的菜会冒“白气”,“白气”实质上是   (选填“小水滴”或“水蒸气”)。
【答案】高;小水滴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水滴入烧热的油锅,“油花四溅”是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会沉到油的下方。油的沸点比水高,当水接触到高温的油时,水迅速达到沸点并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急剧膨胀,将油溅起。
炒熟的菜冒“白气”,是因为菜周围的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肉眼不可见)遇到周围较冷的空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高;小水滴。
【分析】1、密度: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所以水滴入油中会下沉。
2、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这使得水在油中能快速沸腾。
3、液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白气”的形成就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的过程。
22.(2025八上·鹤山期中)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知,属于晶体的是   (选填“甲”或“乙”)物质;乙物质在BC段处于   态,且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答案】乙;固液共存;保持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那么属于晶体的是乙。
(2)BC段温度保持不变,即晶体处于熔化过程,那么处于固液共存态,且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
23.(2024八上·朝阳期末)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如图所示,工匠先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
(1)铜料化为铜液,属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的过程中,质量   ,温度   ,需要   热量。
【答案】(1)熔化
(2)不变;不变;放出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 解:(1)铜料化为铜液,属于熔化现象。
(2)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的过程中,形状改变,质量不变,铜是晶体,凝固成型的过程中,温度不变,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1)熔化;(2)不变;不变;放出。【分析】 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1)铜料化为铜液,是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2)[1][2][3]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的过程中,形状改变,质量不变,铜是晶体,凝固成型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24.(2024八上·增城期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1)如图是“泼水成冰”的游戏,游戏时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下将滚烫的开水泼出,将看到成片的冰晶徐徐飘落。“泼水成冰”是水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2)小明发现放在他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1)凝固;放热
(2)升华;吸热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1)“泼水成冰”的过程,其实是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固现象的过程,此过程向外放热。
(2) 小明发现放在他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 最后“消失”了,就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了发生升华的过程,此过程从外界吸热。
【分析】 (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1)[1][2]“泼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2)[1][2]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说明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变为气态了,属于升华,升华吸热。
阅卷人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得分
25.(2025八上·邵阳期中)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3) 如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答案】(1)使萘均匀受热
(2)小水珠
(3)15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 水浴加热是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相对缓慢且均匀,这样能使萘受热均匀。
(2) 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因为烧杯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白气”是小水珠。
(3) 从图乙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知,萘开始熔化的时间是第5min,完全熔化的时间是第8min,那么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为8 - 5 = 3min。
【分析】 (1)需要理解水浴加热的作用;
(2)要明确“白气”的物态;
(3)根据熔化图象确定熔化时间。
26.(2025八上·湛江期中)彤彤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彤彤同学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做的优点是   。
(2)从8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如图乙所示是1min时的温度计示数,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
(3)彤彤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丙所示,则图   (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如图丁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获得的信息有   (写出一条即可)。
(5)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   ,此时水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1)自下而上;缩短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
(2)89℃
(3)b
(4)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等于
(6)能;不会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①在实验中,酒精灯直接放在底座上,它的高度不易调节,且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则先放好酒精灯,再依次安装上面的器材,即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器材。
②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加热到沸腾时吸收的热量,进而缩短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因此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
(2)根据乙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0℃-1℃×1=89℃。
(3)水沸腾前,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减小,则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根据丁图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①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因此水会再沸腾一段时间。
②水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此时水的温度等于沸点。
(6)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碗中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后无法吸收到热量,则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分析】 (1)①在安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器材。
②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可缩短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
(2)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
(3)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
(4)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①②水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此时水的温度等于沸点。
(6)物质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据此分析。
(1)[1]在安装器材时,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碰到杯壁与杯底,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器材。
[2]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做的优点是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加热到沸腾时吸收的热量,进而缩短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
(2)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89℃。
(3)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则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由图丁得,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1]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2]水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此时水的温度等于沸点。
(6)[1][2]物质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不断吸收热量。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碗中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后无法吸收到热量,则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27.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图a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图b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
①   ;②   .
(2)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   .
(3)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冰的温度/℃ -5 -4 -3 -2 -1 0 0 1 2 3 4
海波的温度/℃ 25 33 41 46 48 48 48 48 51 57 63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   ,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   共存.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物体
(2)使冰(或海波)均匀受热
(3)熔化时的温度不变;固液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若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容器底温度与被加热物体(冰、海波)温度不同(容器底直接受热,温度偏高),会导致测量的温度不是物体真实温度,使实验数据不准确;加热时,物体内部容易出现受热不均匀的情况(靠近热源处温度高,远离处温度低)。不断搅拌能让物体各部分均匀受热,保证实验中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如上述“加热过程搅拌”的原理,搅拌能让热量更均匀地传递到物体各部分,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让物体熔化过程更平稳,温度变化规律更易准确测量。
(3)观察数据,冰在4-5分钟(温度)、海波在4-8分钟(温度)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晶体熔化的典型特征(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冰和海波都属于晶体;海波在4-8分钟处于熔化过程,此时既有固态海波(未熔化完的部分),又有液态海波(已熔化的部分),所以是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物体(2)使冰(或海波)均匀受热(3)熔化时的温度不变;固液
【分析】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测量物体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且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2、加热固体时,为使物体均匀受热,常用搅拌、水浴加热(本题图b中海波是水浴加热,图a中冰是直接加热)等方法,体现“均匀受热”的实验要求。
3、与“均匀受热”实验要求关联,是保证实验科学性、数据准确性的操作,体现对实验条件控制的掌握。
4、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区别,晶体熔化时吸热且温度不变(有熔点),非晶体熔化时吸热且温度持续上升(无固定熔点)。
5、晶体熔化过程的物态变化,晶体熔化时经历“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
28.(2025八上·吉安期末)如图所示,是小莉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的实验。她组装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两个实验都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以外,还有    。
(2)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她应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小莉由实验数据绘出了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丁),在BC段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小莉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此温度为   ℃;由实验数据小莉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戊)。请你找出她绘出的图像中哪段是错误的    (选填“AB”、“BC”或“CD”)。
(4)小莉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1)秒表
(2)甲;固液共存态
(3)减少热量散失;98;CD
(4)不可行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规律时,
(1)两个实验中,需要记录不同时间的温度的变化,需要温度计和秒表;
(2)探究冰的熔化实验时,要使冰块均匀受热,利用水浴法加热,选择甲装置。
图丁中,在BC段,温度为0℃保持不变,是冰块正在熔化中,冰块是晶体,熔化时固液共存状态。
(3)探究水的沸腾时,烧杯上盖了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液柱位置,读数为98℃。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图戊中,BC段温度,水已经沸腾了,再加热,温度不会升高,CD段绘制错误。
(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与火力大小无关,当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不能提高水沸点,做法不可行。
【分析】(1)探究熔化和沸腾规律时,需要测量加热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和秒表;
(2)水浴法加热时, 物体受热均匀;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加热时容器加盖,可以减少热损失,缩短加热时间;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和火力大小无关。
(1)这两个实验都是记录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所以要记录温度和时间,需要温度计和秒表。
(2)[1]探究“冰的熔化”实验,要使冰块均匀受热,应使用水浴法,所以选择甲装置。
[2]由图丁可知,在BC段,温度为0℃保持不变,说明冰块在熔化过程,冰块是晶体,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
(3)[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这样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2]由图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98℃。
[3]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当水沸腾之后,再加热温度也是不变的,由图戊可知,BC段温度不变说明水已经沸腾了,再加热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所以CD段绘制错误。
(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与火力大小无关,所以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这种做法不可行。
阅卷人 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9分)
得分
29.(2024八上·凉州期中)实验室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是标度却不准确,在标准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8℃,在沸水中的读数是88℃。
(1)当它指示温度是24℃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若用其测一杯60℃的热水温度时,将指示多少?
(3)当实际温度为多少℃时与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
【答案】(1)解: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8℃~88℃之间一共是80格,表示实际温度的范围0℃~100℃,
则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所以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25℃,
当它指示温度是24℃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24-8)×1.25℃=20℃。
(2)解: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实际温度与指示温度的关系为:t实=(t指示-8℃)×1.25,
当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时,则有:60℃=(t指示-8℃)×1.25,
解得:t指示=56℃。
(3)解:实际温度与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时,即t实'=t指示',
将t实'=t指示'代入①式可得:t实'=(t实'-8℃)×1.25,
解得:t实'=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分析】 (1)摄氏温度是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中间100等份,每一份为1℃,根据这种思路即可得出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
(2)(3)通过分析题意可以得出实际温度与测量温度之间的关系式,通过代入数据,得出当该温度计指示的实际温度和准确温度的关系。
(1)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温度变化量为100℃,而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8℃,在沸水中的读数是88℃,相差的刻度为80格,所以最小分度值为
当它指示温度是24℃时,即液柱高度与0℃时相比上升了
所以实际温度为
(2)当实际温度为60℃时,则指示的温度为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
(3)设当实际温度为时,实际温度与该温度计的示数相等,则有
将代入公式,可得
30.(2020八上·长沙期末)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是5cm,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cm,求:
(1)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则被测液体的温度是   摄氏度;
(2)当温度为 时,此温度计水银柱的长度是   cm。
【答案】(1)60
(2)17.5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1)当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 时,水银柱的长度是5cm;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 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0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为
所以1cm水银柱对应的温度是
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相对于 上升了
所以被测液体的温度为
(2)若实际温度是 ,相对于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
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
【分析】(1)根据水银柱的长度和温度,计算分度值;结合长度计算实际温度;
(2)根据实际温度和水银温度计的分度值,计算实际长度。
31.(2024八上·永定期中)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84℃。
(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铅 萘
熔点/℃
沸点/℃ 357 78.5 111 1740 218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
(2)该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多少摄氏度?
(3)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4)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摄氏度?
【答案】(1)水银;酒精
(2)根据题意可知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
(3)测得温度是22℃时,此时的实际温度是t=(22-4)×1.25℃+0℃=22.5℃;
(4)实际温度是40摄氏度,则温度计的示数为;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 解:(1)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沸点要高于物质的熔点,铅的熔点是328℃,水银的沸点是357℃,在328℃时水银是液态,所以选用水银做测温物质。
固态甲苯的温度低于-95℃,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95℃时不会凝固,所以选用酒精做测温物质。
故答案为:(1)水银;酒精;(2)1.25℃;(3)22.5℃;(4)36℃。
【分析】(1)待测温度不能高于温度计玻璃泡内测温液体的沸点,也不能低于测温液体的凝固点,根据表格数据做出解答
(2)(3)(4)先确定标注的温度计每格代表的真实温度,再根据要求的标注温度与某一参考标注温度之间有多少格,得出要求的标注温度与某一参考标注温度之间的真实温度差,最后把某一参考标注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与真实温度差相加(减)即得到该标注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
(1)[1]铅的熔点是328℃,水银的沸点是357℃,在328℃时水银是液态,所以选用水银做测温物质。
[2]固态甲苯的温度低于-95℃,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95℃时不会凝固,所以选用酒精做测温物质。
(2)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
(3)测得温度是22℃时,此时的实际温度是
(22-4)×1.25℃+0℃=22.5℃
(4)实际温度是40摄氏度,则温度计的示数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得分
1.(2023八上·武昌期中)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要测量零下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2.(2025八上·龙华期末)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题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
A. B. C. D.
3.(2024八上·大武口期末)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④ B.①和⑥ C.③和⑥ D.②和⑤
4.(2023八上·宜兴月考)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的下表面的温度是-10℃
5.(2024八上·南宁期中)两支自制温度计,使用相同的玻璃小瓶,装满同种带颜色的水,在小瓶口的橡胶塞各插入一根吸管,如图所示。用它们测量同一杯热水的温度(  )
A.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C.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不同,示数不同
D.两温度计的液柱上升高度不同,示数相同
6.(2024八上·南宁期中)用抽屉蒸笼蒸馒头,是哪一层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会有大量“白雾”出现。则(  )
A.上层先熟 B.中间层先熟 C.下层先熟 D.同时熟
7.(2023八上·扬州月考)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8.(2024八上·大安期中)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液态,由丙到甲是凝固过程
D.乙为固态,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
9.(2024八上·永定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B.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不需要吸热
D.水的沸点是100℃
10.(2024八上·广州期中)图为空调利用制冷剂搬运热量的流程图,制冷剂在整个循环中必须具有流动性,否则有可能对传送通道造成阻塞,导致空调不能正常运作,制冷剂在经过装置1及装置2时会发生物态变化,制冷剂经过装置2时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11.(2024八上·白银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一家到火锅店吃火锅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冻肥牛肉卷”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是因为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
B.把火锅中的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继续升高
C.在吃火锅时,小明戴着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雾气”,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了
D.吃完火锅后,小明从冰柜拿出一根冰棒放进嘴里,发现舌头被“粘”住,这是凝固现象
12.(2024八上·苍溪期中)如图是小明用水浴法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明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热水中(如图甲),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是晶体,其沸点为48℃
B.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
C.第10min后,大试管内仍可能有固态海波存在
D.第10min后,将大试管取出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海波的温度将立即下降。
13.(2024八上·长沙期中)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工业上钢水浇筑成一定形状的钢件是凝固,需要放热
B.乙图:冰激凌冒“白气”是外界热空气遇冷汽化形成的
C.丙图:深冬,窗户上的冰花形成在玻璃外侧,属于凝华
D.丁图: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此现象会放出热量
14.(2024八上·长沙期中)“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节气谚语中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15.(2024八上·道县期中)下列关于图示的实验或情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试管中的碘在热水中会发生升华现象,升华需要放热
B.图乙,滴入酒精的保鲜袋排尽空气后密封,放入热水中变大,是因为酒精受热膨胀
C.图丙,通过压缩体积使可燃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内更方便运输
D.图丁,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锅,纸不燃烧是因为火的温度太低了
阅卷人 二、填空与作图(本题共9小题;共27分)
得分
16.(2025八上·柳州期末)在进行实践活动展示时,两位同学都带来了自制的温度计,如图所示。他们所用的玻璃小瓶相同,里面装满同种带颜色的水,在小瓶口的橡皮塞上各插进一根吸管。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   ,观察这两支自制温度计的结构,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温度计对温度的反应更灵敏。
17.(2025八上·鹤山期中)测量温度时,A、B、C三位同学按如图甲所示的方法读数,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如图乙所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a)   ℃;(b)   ℃。
18.(2024八上·金平期中)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现象或情景 现象形成解释(写出物态变化)
示例: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关闭热水后镜面慢慢又变清了    
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气”    
用久的日光灯两头会“变黑”    
19.(2024八上·惠州期中)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粗心的护士由于工作失误,没有甩就用图中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下一个病人,结果显示读数为38.5℃,   (选填“能”或“不能”)判定该病人发烧。
20.(2023八上·潮阳期中)五一假期,汕头小公园举行非遗文化美食节,吸引大批游客。如图甲所示,“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食物液化成水   (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热量,锁住食物中的鲜味,如乙图所示,“隔水炖”的整个过程中,盅里的汤汁(仍看成水),   (选填“能”,“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会”、“不会”)沸腾,尽可能让食材的营养不被破坏。
21.(2024八上·四平期中)在学校“双减”活动中,某同学进行炒菜实践活动时,不小心将水滴入烧热的油锅中,顿时“油花四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炒熟的菜会冒“白气”,“白气”实质上是   (选填“小水滴”或“水蒸气”)。
22.(2025八上·鹤山期中)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知,属于晶体的是   (选填“甲”或“乙”)物质;乙物质在BC段处于   态,且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3.(2024八上·朝阳期末)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如图所示,工匠先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
(1)铜料化为铜液,属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的过程中,质量   ,温度   ,需要   热量。
24.(2024八上·增城期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1)如图是“泼水成冰”的游戏,游戏时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下将滚烫的开水泼出,将看到成片的冰晶徐徐飘落。“泼水成冰”是水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2)小明发现放在他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阅卷人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得分
25.(2025八上·邵阳期中)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
(3) 如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26.(2025八上·湛江期中)彤彤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彤彤同学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做的优点是   。
(2)从8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如图乙所示是1min时的温度计示数,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
(3)彤彤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丙所示,则图   (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如图丁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获得的信息有   (写出一条即可)。
(5)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   ,此时水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27.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图a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图b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
①   ;②   .
(2)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   .
(3)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冰的温度/℃ -5 -4 -3 -2 -1 0 0 1 2 3 4
海波的温度/℃ 25 33 41 46 48 48 48 48 51 57 63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   ,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   共存.
28.(2025八上·吉安期末)如图所示,是小莉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的实验。她组装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两个实验都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以外,还有    。
(2)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她应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小莉由实验数据绘出了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丁),在BC段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小莉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此温度为   ℃;由实验数据小莉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戊)。请你找出她绘出的图像中哪段是错误的    (选填“AB”、“BC”或“CD”)。
(4)小莉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阅卷人 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9分)
得分
29.(2024八上·凉州期中)实验室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是标度却不准确,在标准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8℃,在沸水中的读数是88℃。
(1)当它指示温度是24℃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若用其测一杯60℃的热水温度时,将指示多少?
(3)当实际温度为多少℃时与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
30.(2020八上·长沙期末)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是5cm,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cm,求:
(1)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则被测液体的温度是   摄氏度;
(2)当温度为 时,此温度计水银柱的长度是   cm。
31.(2024八上·永定期中)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84℃。
(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铅 萘
熔点/℃
沸点/℃ 357 78.5 111 1740 218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
(2)该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多少摄氏度?
(3)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4)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摄氏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即必须保证测温介质为液态才能正常工作。水银、煤油、酒精的凝固点分别为、、.的水银和煤油都是固态,只有酒精为液态,那么应该选择酒精温度计。
故选A。
【分析】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为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之间,必须保证测温介质为液态才行。
2.【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分别为-2℃、-1℃、5℃、4℃,
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四个时刻的温度,然后计算平均值即可。
3.【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温度计在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且不碰壁、不触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正确的是②和⑤,故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分析】1、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2、正确使用方法: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首先要估测待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进行测量,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等待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4.【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 冰面上方气温为 10℃ ,冰的上表面与空气接触,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同,为 10℃ 。
冰的下表面与水接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所以冰的下表面温度为0℃ 。
故选A。
【分析】分析冰面上下表面的接触对象:上表面接触空气,下表面接触水。
结合空气温度( 10℃ )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特点(0℃),判断冰上下表面的温度。
5.【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两支自制温度计,玻璃小瓶相同且装满同种带颜色的水,测量同一杯热水的温度,所以最终示数是相同的,因为热水温度固定。但由于吸管的粗细等可能不同,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水受热膨胀的体积相同,吸管越细,液柱上升高度越高;吸管越粗,液柱上升高度越低,所以液柱上升高度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1.掌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收缩,通过液体在吸管内的高度变化来反映温度的变化。
2.了解液柱上升高度的影响因素。液柱上升高度取决于液体体积的变化量以及吸管的粗细:
液体体积变化量:由于两支温度计的玻璃小瓶相同且装满同种水,受热时水的体积膨胀量是相同的(因为温度变化相同,液体热胀冷缩的程度由温度变化和液体自身性质决定,这里液体相同、温度变化相同,所以体积变化量相同)。
吸管粗细:当体积变化量V相同时,吸管横截面积S越小(吸管越细),液柱上升高度h越大;反之,吸管越粗,液柱上升高度越小。
6.【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用抽屉蒸笼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会液化放热。上层的馒头会受到更多水蒸气液化放出的热量,所以上层先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了解液化现象及特点。当高温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蒸笼盖时,会发生液化现象,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会释放出热量。
蒸笼中,上层的馒头更靠近蒸笼盖,能更多地吸收水蒸气液化所放出的热量,所以上层的馒头会先熟
7.【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BCD、由图可知,该温度计在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球形容器是密闭容器,容器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使管内的液面下降;相反,当外界气温下降的时候,球形容器内的气体收缩,管内的液面上升。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伽利略式温度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因为气体有着较突出的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会有明显的变化。
8.【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丙到甲放热,甲到乙放热,所以丙为气态,甲为液态,乙为固态;甲到乙是凝固过程,乙到丙是升华过程,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综上分析可知,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 ( 1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9.【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 解:A、水不断冒出“白气”不是沸腾现象,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故B正确;
C、水沸腾时虽然温度不变,但是需要吸热,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1)“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2)烧杯上加纸盖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保持不变的温度即为水的沸点。
10.【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制冷剂在经过装置2时放热,即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11.【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牛肉卷比较硬挺是由于内含的水分凝固成型造成的,放置一段时间由于牛肉卷中的冰熔化了肉卷就变软了,故A选项正确;
B.火锅汤汁加热至沸腾后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大火加热,汤汁温度不会继续升高,故B选项错误;
C.小明戴的眼镜出现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故C选项正确;
D.吃冰棒的时候在舌头碰到冰棒舌头上的水分凝固沾到了冰棒上,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 该题涉及到熔化、沸腾、液化以及凝固等物态变化现象,结合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分析造成题干中各种现象的原因,注意该题选的是分析错误的选项。
12.【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根据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48℃不变,即它的熔点为48℃,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海波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结束,熔化时间为:10min-5min=5min,故B错误;
C.根据乙图可知,第10min时海波的温度为48℃,则海波可能是完全熔化了,也有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因此仍可能有固态海波存在,故C正确;
D.将大试管取出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海波温度在凝固点,且会向外放热,因此海波将会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B.熔化时间等于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C.根据晶体在熔点时的状态分析;
D.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1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工业上钢水浇筑成一定形状的钢件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A正确;
B.冰激凌冒“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
C.寒冷的冬季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在玻璃内侧,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4.【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中雨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放热,而非汽化(汽化吸热),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中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正确,符合题意;
C.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中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放热,而非汽化(汽化吸热),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中河水结冰是液态水变成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放热,而非凝华(凝华是气态直接变固态),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 该选项考查液化与汽化的辨析,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液化放热,汽化吸热且是液态变气态。考试中常结合“雨、雾、露”等实例,考查物态变化类型及吸放热,易错点是混淆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吸放热及实例。
B. 该选项围绕液化现象展开,露是液化的典型实例,液化是气态变液态且放热。考试中常以“露、雾、‘白气’”为情境,考查对液化的理解,重点是区分液化与其他物态变化,避免与汽化、凝华混淆。
C. 该选项涉及雾的物态变化,雾是液化形成,而非汽化。学生易误将雾的形成认为是汽化,需明确雾是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液化放热,汽化吸热。
D. 该选项考查凝固与凝华的区别,河水结冰是凝固(液态变固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固态(如霜)。考试中常混淆凝固和凝华的定义及实例,重点是让学生明确不同物态变化的物质状态变化过程,避免概念混淆。
15.【答案】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解:A.试管中的碘在热水中会发生升华现象,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
B.酒精受热汽化,体积变大,故B错误;
C.通常情况下,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可燃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内更方便运输,故C正确;
D.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锅,纸不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3)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6.【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甲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中的液体体积膨胀,此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则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根据图片可知,两支温度计瓶的容积相同,则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量相同,根据V=SL可知,吸管越细,液柱变化的长度就越大,对温度的反应更灵敏。
【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温度计中液体的体积越大,管的直径越细,对温度的反应越灵敏。
17.【答案】B;-4;37.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1)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应该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选B;
(2)根据图(a)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4格处,则示数为:-4℃;
(3)根据图(b)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刻度向上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上,那么示数为:37.0℃。
【分析】 (1)使用温度计读数时,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正确读数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3)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18.【答案】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冷的镜子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附着在镜面上变得“模糊不清”。关闭热水后,这些小水滴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变为水蒸气,此时镜子再次变得清晰。;水杯中的热水上方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在上升的过程中,这些水蒸气向外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大量小水滴。;由于当日光灯工作时会发热,灯内的钨丝受热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变成蒸汽,这些高温的蒸汽在两端的外壁放热,从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钨。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1)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冷的镜子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附着在镜面上变得“模糊不清”。关闭热水后,这些小水滴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变为水蒸气,此时镜子再次变得清晰。
(2)水杯中的热水上方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在上升的过程中,这些水蒸气向外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大量小水滴,这就是看到的“白气”。
(3)用久的日光灯管两头会“变黑”,是由于当日光灯工作时会发热,灯内的钨丝受热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变成蒸汽,这些高温的蒸汽在两端的外壁放热,从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钨,因此日光灯两端变黑。
【分析】(1)(2)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液化。
19.【答案】热胀冷缩;乙;能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且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管,因此乙是体温计。
(3)如图乙可知,体温计示数为37.8℃,没有甩就用图中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下一个病人,结果显示读数为38.5℃,高于体温计原来示数,所以能判定该病人发烧。
【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3)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20.【答案】放出;能;不会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所谓“蒸”,其实是高温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放出热量;
(2) 如乙图所示, “隔水炖”的整个过程中,盅里的汤可以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分析】(1)根据液化放热的知识解答;
(2)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21.【答案】高;小水滴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水滴入烧热的油锅,“油花四溅”是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会沉到油的下方。油的沸点比水高,当水接触到高温的油时,水迅速达到沸点并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急剧膨胀,将油溅起。
炒熟的菜冒“白气”,是因为菜周围的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肉眼不可见)遇到周围较冷的空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高;小水滴。
【分析】1、密度: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所以水滴入油中会下沉。
2、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这使得水在油中能快速沸腾。
3、液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白气”的形成就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的过程。
22.【答案】乙;固液共存;保持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那么属于晶体的是乙。
(2)BC段温度保持不变,即晶体处于熔化过程,那么处于固液共存态,且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
23.【答案】(1)熔化
(2)不变;不变;放出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 解:(1)铜料化为铜液,属于熔化现象。
(2)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的过程中,形状改变,质量不变,铜是晶体,凝固成型的过程中,温度不变,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1)熔化;(2)不变;不变;放出。【分析】 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1)铜料化为铜液,是物质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2)[1][2][3]铜液在模具中凝固成型的过程中,形状改变,质量不变,铜是晶体,凝固成型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24.【答案】(1)凝固;放热
(2)升华;吸热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1)“泼水成冰”的过程,其实是水从液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固现象的过程,此过程向外放热。
(2) 小明发现放在他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 最后“消失”了,就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了发生升华的过程,此过程从外界吸热。
【分析】 (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1)[1][2]“泼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2)[1][2]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说明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变为气态了,属于升华,升华吸热。
25.【答案】(1)使萘均匀受热
(2)小水珠
(3)15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 水浴加热是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相对缓慢且均匀,这样能使萘受热均匀。
(2) 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因为烧杯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白气”是小水珠。
(3) 从图乙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知,萘开始熔化的时间是第5min,完全熔化的时间是第8min,那么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为8 - 5 = 3min。
【分析】 (1)需要理解水浴加热的作用;
(2)要明确“白气”的物态;
(3)根据熔化图象确定熔化时间。
26.【答案】(1)自下而上;缩短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
(2)89℃
(3)b
(4)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等于
(6)能;不会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①在实验中,酒精灯直接放在底座上,它的高度不易调节,且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则先放好酒精灯,再依次安装上面的器材,即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器材。
②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加热到沸腾时吸收的热量,进而缩短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因此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
(2)根据乙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0℃-1℃×1=89℃。
(3)水沸腾前,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减小,则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根据丁图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①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因此水会再沸腾一段时间。
②水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此时水的温度等于沸点。
(6)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碗中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后无法吸收到热量,则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分析】 (1)①在安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器材。
②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可缩短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
(2)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
(3)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
(4)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①②水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此时水的温度等于沸点。
(6)物质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据此分析。
(1)[1]在安装器材时,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碰到杯壁与杯底,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器材。
[2]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做的优点是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加热到沸腾时吸收的热量,进而缩短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
(2)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89℃。
(3)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则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由图丁得,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5)[1]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2]水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此时水的温度等于沸点。
(6)[1][2]物质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不断吸收热量。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碗中的水温度能达到沸点后无法吸收到热量,则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27.【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物体
(2)使冰(或海波)均匀受热
(3)熔化时的温度不变;固液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若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容器底温度与被加热物体(冰、海波)温度不同(容器底直接受热,温度偏高),会导致测量的温度不是物体真实温度,使实验数据不准确;加热时,物体内部容易出现受热不均匀的情况(靠近热源处温度高,远离处温度低)。不断搅拌能让物体各部分均匀受热,保证实验中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如上述“加热过程搅拌”的原理,搅拌能让热量更均匀地传递到物体各部分,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让物体熔化过程更平稳,温度变化规律更易准确测量。
(3)观察数据,冰在4-5分钟(温度)、海波在4-8分钟(温度)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晶体熔化的典型特征(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冰和海波都属于晶体;海波在4-8分钟处于熔化过程,此时既有固态海波(未熔化完的部分),又有液态海波(已熔化的部分),所以是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物体(2)使冰(或海波)均匀受热(3)熔化时的温度不变;固液
【分析】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测量物体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且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2、加热固体时,为使物体均匀受热,常用搅拌、水浴加热(本题图b中海波是水浴加热,图a中冰是直接加热)等方法,体现“均匀受热”的实验要求。
3、与“均匀受热”实验要求关联,是保证实验科学性、数据准确性的操作,体现对实验条件控制的掌握。
4、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区别,晶体熔化时吸热且温度不变(有熔点),非晶体熔化时吸热且温度持续上升(无固定熔点)。
5、晶体熔化过程的物态变化,晶体熔化时经历“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
28.【答案】(1)秒表
(2)甲;固液共存态
(3)减少热量散失;98;CD
(4)不可行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规律时,
(1)两个实验中,需要记录不同时间的温度的变化,需要温度计和秒表;
(2)探究冰的熔化实验时,要使冰块均匀受热,利用水浴法加热,选择甲装置。
图丁中,在BC段,温度为0℃保持不变,是冰块正在熔化中,冰块是晶体,熔化时固液共存状态。
(3)探究水的沸腾时,烧杯上盖了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根据液柱位置,读数为98℃。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图戊中,BC段温度,水已经沸腾了,再加热,温度不会升高,CD段绘制错误。
(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与火力大小无关,当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不能提高水沸点,做法不可行。
【分析】(1)探究熔化和沸腾规律时,需要测量加热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和秒表;
(2)水浴法加热时, 物体受热均匀;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加热时容器加盖,可以减少热损失,缩短加热时间;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和火力大小无关。
(1)这两个实验都是记录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所以要记录温度和时间,需要温度计和秒表。
(2)[1]探究“冰的熔化”实验,要使冰块均匀受热,应使用水浴法,所以选择甲装置。
[2]由图丁可知,在BC段,温度为0℃保持不变,说明冰块在熔化过程,冰块是晶体,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
(3)[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这样可以缩短加热时间。
[2]由图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98℃。
[3]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当水沸腾之后,再加热温度也是不变的,由图戊可知,BC段温度不变说明水已经沸腾了,再加热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所以CD段绘制错误。
(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与火力大小无关,所以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这种做法不可行。
29.【答案】(1)解: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8℃~88℃之间一共是80格,表示实际温度的范围0℃~100℃,
则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所以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25℃,
当它指示温度是24℃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24-8)×1.25℃=20℃。
(2)解: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实际温度与指示温度的关系为:t实=(t指示-8℃)×1.25,
当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时,则有:60℃=(t指示-8℃)×1.25,
解得:t指示=56℃。
(3)解:实际温度与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时,即t实'=t指示',
将t实'=t指示'代入①式可得:t实'=(t实'-8℃)×1.25,
解得:t实'=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分析】 (1)摄氏温度是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中间100等份,每一份为1℃,根据这种思路即可得出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
(2)(3)通过分析题意可以得出实际温度与测量温度之间的关系式,通过代入数据,得出当该温度计指示的实际温度和准确温度的关系。
(1)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温度变化量为100℃,而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8℃,在沸水中的读数是88℃,相差的刻度为80格,所以最小分度值为
当它指示温度是24℃时,即液柱高度与0℃时相比上升了
所以实际温度为
(2)当实际温度为60℃时,则指示的温度为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
(3)设当实际温度为时,实际温度与该温度计的示数相等,则有
将代入公式,可得
30.【答案】(1)60
(2)17.5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1)当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 时,水银柱的长度是5cm;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 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0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为
所以1cm水银柱对应的温度是
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相对于 上升了
所以被测液体的温度为
(2)若实际温度是 ,相对于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
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
【分析】(1)根据水银柱的长度和温度,计算分度值;结合长度计算实际温度;
(2)根据实际温度和水银温度计的分度值,计算实际长度。
31.【答案】(1)水银;酒精
(2)根据题意可知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
(3)测得温度是22℃时,此时的实际温度是t=(22-4)×1.25℃+0℃=22.5℃;
(4)实际温度是40摄氏度,则温度计的示数为;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 解:(1)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沸点要高于物质的熔点,铅的熔点是328℃,水银的沸点是357℃,在328℃时水银是液态,所以选用水银做测温物质。
固态甲苯的温度低于-95℃,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95℃时不会凝固,所以选用酒精做测温物质。
故答案为:(1)水银;酒精;(2)1.25℃;(3)22.5℃;(4)36℃。
【分析】(1)待测温度不能高于温度计玻璃泡内测温液体的沸点,也不能低于测温液体的凝固点,根据表格数据做出解答
(2)(3)(4)先确定标注的温度计每格代表的真实温度,再根据要求的标注温度与某一参考标注温度之间有多少格,得出要求的标注温度与某一参考标注温度之间的真实温度差,最后把某一参考标注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与真实温度差相加(减)即得到该标注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
(1)[1]铅的熔点是328℃,水银的沸点是357℃,在328℃时水银是液态,所以选用水银做测温物质。
[2]固态甲苯的温度低于-95℃,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95℃时不会凝固,所以选用酒精做测温物质。
(2)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
(3)测得温度是22℃时,此时的实际温度是
(22-4)×1.25℃+0℃=22.5℃
(4)实际温度是40摄氏度,则温度计的示数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