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得分
1.(2024八上·船营月考)下列四图是四位同学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B.
C. D.
2.(2024八上·富顺期中)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来测量的
B.该温度计液面在A处时气体的温度比B处时低
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型容器要大一些
D.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上移动
3.(2024八上·南海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暑表是用来测气温的
B.0℃的冰比0℃的水冷
C.可以用体温计测开水的温度
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出35℃以下的温度
4.(2024八上·龙岗期末) 室内温度为 , 将一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风扇旁边吹, 下面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A. B.
C. D.
5.(2024八上·安定期末)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B.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C.在使用前应用手捏住其上端,用力向下甩一甩
D.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6.(2024八上·茌平期中)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B.液体蒸发时要放出热量,沸腾时温度不变
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7.(2024八上·深圳期中)【物理与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收热量形成雨、雪,落回海洋、陆地
C.图中云的主要组成是水蒸气
D.图中的循环过程说明水的总量是不变的,我们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8.(2024八上·枣阳期末)用手的指端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结果(  )
A.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
B.感到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感到冰更冷,因为冰在熔化时要吸热
D.可能感到水更冷,也可能感到冰更冷,因为每个人的体温不同,感觉不一样
9.(2024八上·衡东期中)现代建筑装修中出现一种新材料,在墙体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这种固体材料,当室温超过某个温度时它开始熔化,当温度低于某个温度时它开始凝固,使建筑物室内温度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表示该材料的凝固图像的是(  )
A. B.
C. D.
10.(2024八上·宁明月考)下列各种物质中,全是晶体的是( )
A.冰、水、松香 B.铜、固态水银、海波
C.玻璃、沥青、石蜡 D.铝、固态酒精、石墨
11.(2023八上·龙岗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在日出时消失,说明加快液体上方流速可以加快蒸发
12.(2023八上·榆树期中)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 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13.(2024八上·德庆月考)小明在吃火锅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火锅中的汤煮沸时,锅口冒出的“白气”是汤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鸳鸯锅总是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C.冻豆腐冷冻再解冻后会出现很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
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过一会外壁会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4.(2025八上·长春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煮饺子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煮饺子时,我们可以看到锅内气泡“翻滚”,这是汽化现象
B.水沸腾后,为了使饺子更快煮熟,我们可以用加大火力的办法
C.煮饺子时,锅中冒出的水蒸气造成的烫伤可能要比热水烫伤更严重
D.油炸饺子比水煮饺子的温度更高,是因为油的沸点更高
15.(2024八上·孝昌期中)关于物态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利用干冰制造的“烟雾”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夏天吹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且蒸发要吸热
D.与100℃的热水相比,100℃的水蒸气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汽化时要放热
阅卷人 二、填空与作图(本题共11小题;共34分)
得分
16.(2024八上·通道期中)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图中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2)若这支体温计没有甩过,直接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不可能是______;
A.37.0℃ B.37.5℃ C.38.0℃
(3)   (填“能”或“不能”)用这支体温计测出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7.(2024八上·船营月考)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冬天,吉林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是“-17℃”,读作   。
18.(2024八上·三台期中)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原理工作,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19.(2025八上·邵阳期中)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在常温下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入钢罐内,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
20.(2024八上·白银期中)如图,抬尾芥虫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一种神奇昆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抬尾芥虫会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尾部,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它的身体上逐渐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最后将小水珠汇集后吞入体内。
21.(2024八上·玉州期中)小林用保鲜袋包水果放入冰箱中,这样做是通过减慢空气流动,降低   的方式来减慢水分的   (选填“蒸发”或“沸腾”),可以让水果保存较长时间。
22.(2024八上·长沙期中)2024年8月22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4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在火箭升空瞬间,其下方的水池中会产生巨大的白色“气团”。水池液面附近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和   (填两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火箭在运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通常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的固体材料,它能在高温下迅速熔化和升华,这两种物态变化均需要   ,从而避免烧坏火箭。
23.(2024八上·湘阴期中)明明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   (选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   热(选填“吸”或“放”)造成的。
24.(2024八上·安定期中)写出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加在饮料中的冰变小了   
(2)冰封松花江   
(3)烧开水时冒“白气”   
(4)夏天湿衣服晾干   
(5)上述物态变化过程中,   吸热;   放热。(填序号)
25.自然界中不少高山冰川就是大江、大河的源头,渗入土壤、植物中的水分会通过   升腾到空气中形成   .在高空遇冷时,空气中的   液化成   或   成小冰晶,到一定程度后又降落到地面,这就是自然界   形成的大致过程.
26.(2023八上·苏州月考)大自然中水循环周而复始。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   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阅卷人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共22分)
得分
27.(2024八上·万年期末)【探究名称】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温度计、烧杯、水、酒精灯、火柴、陶土网。
【进行实验】
(1)按规范要求组装实验器材,调节铁圈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   ;
(2)调整好实验装置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到达90℃后,每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并将温度计的示数填入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且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   ;
(3)实验小组的小明发现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并未立即停止沸腾,这是因为   ;
【实践应用】通过这个实验,小明终于明白炖排骨时,在水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原因。
【拓展】实验小组的小明又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烧杯和试管中均装有适量的水,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中的水并未沸腾,当往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了,说明往水中加入食盐后,沸点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
28.(2024八上·衡阳期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在第3min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②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
(3)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的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29.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她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三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分别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三个锥形瓶分别放在三块完全相同的海绵上。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海绵的厚度如图A、B、C所示。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
(2)通过   (填“A”“B”或“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实验中利用海绵被压后的厚度来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30.晶晶同学在探究萘熔化或凝固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
(1)萘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   ℃,凝固点是   ℃;
(2)BC段表示的是   过程,EF 段表示的是   过程;
(3)熔化过程经历了   分钟,此时萘所处的状态是   ,凝固过程中萘的温度   (选填“变化”或“不变”).
阅卷人 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得分
31.(2024八上·四平期中)夏日酷暑难耐,小明从冰箱中拿出一罐饮料解渴,他发现饮料罐的外表面很快变得湿漉漉的,为什么?
32.(2019八上·当阳期中)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
(1)俗语说:纸包不住火,而纸锅却能烧水,为什么纸锅的纸不会燃烧?
(2)有时候,我们的手在接触较烫的食物后,会用嘴对着手指吹气;冬天很冷时,我们又会对着手心呵气。请解释这两种现象。
33.(2024八上·深圳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凝固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 那么即使在 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水的沸腾也需要一个类似的条件,但不是凝结核,而是水中的微小气泡或容器壁表面的微小气泡或容器表面极其微小的裂纹中的空气,否则极易形成过热水。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过冷水的状态是____。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水中缺少   。
(3)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 0℃的过冷水, 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 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雨凇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发生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材料中提到的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请根据过冷水的定义,说出过热水是指   。
(5)质量、温度相同的过热水和水蒸气烫到手,哪种情况造成的烫伤更严重,为什么? 答:   烫伤更严重,因为:   。
(6)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池塘里的水在 0℃以下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做些什么就可以使湖水冻结成冰?   (写出一条方案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图中,读数时,液泡离开了液体,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A错误;
B.图中,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
D.图中,温度计放倾斜了,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取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2.【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A、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来测量温度的,温度变化时,气体体积变化,从而使液柱移动,A正确。
B、液面在A处时,球形容器内气体体积相对较小,说明气体温度较低,热胀冷缩程度小,所以液面在A处时气体的温度比B处时低,B正确。
C、玻璃管细一点,液柱的移动更明显;球型容器大一些,里面的气体更多,温度变化时,气体体积变化更显著,这样测量更准确,C正确。
D、当室内温度升高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会使液柱向下移动,而不是向上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气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这是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温度计的精确性:玻璃管的粗细和球形容器的大小会影响温度计的精确性,细玻璃管和大球形容器能让液柱变化更明显,测量更准确。
3、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在密闭容器中,压强会增大,从而推动液柱移动。
3.【答案】A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A.不同的温度计可以用于不同的场景,寒暑表专门用于测量气温,故A正确;
B.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开水的温度为100℃,超出体温计的量程,会损坏体温计,故C错误;
D.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不能用体温计也可以测出35℃以下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温度计用途:寒暑表测气温,体温计测体温。
温度定义: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
体温计量程:35~42℃,超出量程无法测量。
4.【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吹电风扇不能降低环境温度,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风扇旁边吹,温度不会降低,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温度不变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
5.【答案】D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计的量程是35至4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将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时,体温计内部的测温物质由于热胀冷缩会损坏体温计,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分析】选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低温物体不能让测温物质凝固,测量高温物体不能让测温物质沸腾,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即可求解。
6.【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汽化需要吸热,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需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
BC.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C正确;
D.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蒸发在任何温度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需要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7.【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A、水是液态,水蒸气为气态,所以水汽化水蒸气,该过程吸热,A正确;
B、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释放热量液化形成雨、凝华形成雪,落回海洋、陆地 ,B错误;
C、 图中云的主要组成是水蒸气 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错误;
D、节约用水是利用可用水,所以需要节约用水,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1、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2、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3、汽化为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如:蒸发;
4、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5、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
6、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8.【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温度相同时代表冷热程度相同。A错误;
BD、触摸0℃的水和0℃的冰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BD错误;
C、冰熔化从手吸热,所以感觉冰更冷。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结冰。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9.【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 该图像温度持续下降,无温度不变的阶段,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该材料(晶体)的凝固特点,故A错误;
B. 该图像温度持续上升,是熔化图像(且为非晶体熔化),并非凝固图像,故B错误;
C. 该图像温度持续上升且有熔点,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并非凝固图像,故C错误;
D. 该图像温度下降且有凝固点,符合晶体凝固时“温度先下降,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后温度继续下降”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 考查非晶体凝固图像的特点:非晶体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无固定凝固点,需与晶体凝固图像区分;
B. 考查熔化与凝固图像的区分:熔化是温度上升过程,凝固是温度下降过程,该选项混淆了熔化与凝固的过程方向;
C. 考查晶体熔化图像的特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先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需明确熔化与凝固图像的本质差异;
D. 考查晶体凝固图像的特点:晶体有固定凝固点,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该选项准确体现了晶体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10.【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解:A.水、松香不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铜、固态水银、海波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B符合题意;
C.玻璃、沥青和石蜡都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C不符合题意;
D.铝、石墨是晶体,固态酒精不是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冰、食盐、石英、海波、萘、金刚石以及所有金属都是常见的晶体。而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是常见的非晶体。
11.【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热,故A错误;
B.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是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日出时消失,说明升高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2、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3、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4、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合空气流速, 减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以及降低温度都可以降低蒸发的速度,增大温度以及加快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速度。
12.【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雨的形成是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要放热热量,A不符合题意;
B.露的形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C符合题意;
D.雪的形成和霜相同,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放热,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放热。
13.【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 火锅中的汤煮沸时,锅口冒出的“白气”是汤气液化形成的水滴,A错误
B、 鸳鸯锅总是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B正确
C、 冻豆腐冷冻再解冻后会出现很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 ,C正确
D、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过一会外壁会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正确
综上选A
【分析】根据液化、凝固、熔化判识选项
1、液化:沸腾时,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锅口冒出的“白气”是汤气液化形成的水滴,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过一会外壁会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凝固和熔化:冻豆腐解冻后出现小孔的原因为:凝固时体积会变大,水蒸气遇冷液化
14.【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煮饺子时锅内气泡翻滚,是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符合汽化现象定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加大火力只是加快水的汽化速度,没有改变水的温度,也无法加快饺子煮熟速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相同条件下,水蒸气液化成液态的水要放出热量,比同温度的水放出的热量更多,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油的沸点比水高,在相同条件下,沸腾的油比沸腾的水温度更高,所以油炸饺子的温度更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明确汽化、液化的概念及特点,识记生活中常见现象所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如“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2.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水烧开之后继续小火加热即可,不需要加大火力。
15.【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 A.在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通常高于室外温度,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时会直接凝华成固态冰晶,形成冰花,故A错误;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吸热很容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从而导致周围的温度降低,则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烟雾”,故B错误;
C.吹风加快了皮肤表面空气流速,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吸热,所以人会感到凉快,故C正确;
D.由于水蒸气液化为水的过程,需要放热,因此水蒸气烫伤比热水烫伤更严重,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BD.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C.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面上方气体的流动。
16.【答案】(1)37.5℃
(2)A
(3)不能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此时读数为37.5℃;
(2)在体温计没有甩动的情况下,示数要么不变,要么上升,肯定不会降低,则测量结果不可能低于37.5℃,测量结果不可能是37.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题意。
故选A。
(3)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因此不能用体温计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分度值表示刻度上的一个小格表示的数值;
(2)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
(3)体温计的量程是35℃到42℃,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1)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
37℃+0.5℃=37.5℃
(2)体温计没有将水银柱甩下,直接用它去测量另一人的体温,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若体温高于37.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7.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5℃,故测量结果不可能低于37.5℃,测量结果不可能是37.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题意。
故选A。
(3)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温度远远低于体温计的量程范围,不能用体温计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7.【答案】0;零下十七摄氏度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和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读数时,-17℃读作:零下十七摄氏度,或负十七摄氏度。故第1空填:0;第2空填:零下十七摄氏度。
【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根据温度值和单位,读数。
18.【答案】热胀冷缩;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液体温度计就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11。
【分析】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19.【答案】液化;汽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 氯乙烷初始为气态,在常温下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其由气态转变为液态,这种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将液态的氯乙烷对准伤口喷射后,它在皮肤上由液态迅速转变为气态,这种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明确物态变化的概念,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分析氯乙烷在不同过程中的状态变化,从而确定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20.【答案】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 解: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抬尾芥虫的身体上逐渐液化成小水珠。
故答案为:液化。【分析】 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21.【答案】温度;蒸发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 小林用保鲜袋包水果放入冰箱中, 由于冰箱内部温度较低,且空气流速较小,则是通过减少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和降低液体的温度的方式来减慢水分的蒸发,可以让水果保存较长时间。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22.【答案】汽化;液化;吸热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喷到水中,水吸收巨大的热量,汽化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到周围冷的空气就会发生液化,形成小液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气团”;
(2)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材料,这种材料是固体,它能在高温下迅速熔化成液体,并进一步吸收热量汽化为气体,这两种物态变化均需吸热,最后产生的气体散失到空气中并带走热量,从而避免烧坏火箭。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吸热。
【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3.【答案】小;蒸发;吸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会变小,这是因为扇扇子时加快了玻璃泡上面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酒精的蒸发,而酒精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使温度计周围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小;蒸发;吸。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2)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24.【答案】(1)熔化
(2)凝固
(3)液化
(4)汽化
(5)(1)(4);(2)(3)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加在饮料中的冰由固态变为液态,该过程为熔化,会吸收热量。
(2)冰封松花江,水由液态凝固为固态,该过程放热。
(3)“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态形成的小液滴,该过程放热。
(4)夏天衣服凉干的过程中,水由液态汽化为气态,该过程吸热。
(5)所以上述物态变化过程中,(1)(4)吸热,(2)(3)放热。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加在饮料中的冰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
(2)冰封松花江,水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
(3)“白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
(4)夏天衣服凉干的过程中,水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
(5)[1][2]根据上面的分析,上述物态变化过程中,(1)(4)吸热,(2)(3)放热。
25.【答案】蒸发;水蒸气;水蒸气;水滴;凝华;雨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解:植物中的水分通过蒸发形成水蒸气,在高空时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又熔化成小水滴,这是自然界水滴形成的过程。
故答案为:蒸发;水蒸气;水蒸气;水滴。
【分析】主要从水的三态进行分析,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由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由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
26.【答案】液化;凝华;熔化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变成水蒸气,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会“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第1空应填:“液化”;第2 空应填:“凝华”;第3 空应填:“熔化” 。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要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27.【答案】(1)需要;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的底部
(2)98;保持不变
(3)石棉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仍然可以吸收热量;调为小火;升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1) 调节铁圈的高度时, 需要 点燃酒精,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到烧杯底部
综上第1空为需要;第2空为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的底部
2)水的沸点为98℃,水沸腾时持续加热,温度不变
综上第1空为98;第2空为保持不变
3) 石棉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仍然可以吸收热量 所以 撤去酒精灯,水并未立即停止沸腾,水沸腾后,小火加热即可;加热食盐,试管中的水沸腾,表明烧杯中的水沸点升高才能继续加热。
综上第1空为石棉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仍然可以吸收热量;第2空为调为小火;第3空为升高
【分析】根据探究水沸腾温度时间曲线试验、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填空
1、探究水沸腾温度时间曲线试验:实验仪器的安装遵循从下而上、从左至右的安装顺序,所以安装顺序为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烧杯、温度计,以酒精灯外焰加热物体,使用仪器还有秒表,记录液体的温度时间曲线;
2、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温度计不触底、不碰壁
3、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水到达沸点时的特点为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由小变大;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标准气压,沸点低于100℃,石棉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仍然可以吸收热量 所以 撤去酒精灯,水并未立即停止沸腾,水沸腾后,小火加热即可;加热食盐,试管中的水沸腾,表明烧杯中的水沸点升高才能继续加热。
28.【答案】(1)自下而上
(2)固液共存态;不变
(3)不会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因为实验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最后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不要碰到容器底,所以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第1空,由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2~5min,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过程处于熔化阶段,故试管内的物质在第3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第2空,分析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3)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①固液共存态;②不变;(3)不会。
【分析】(1)由于实验时需要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首先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最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固定好其位置;
(2)体在熔化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图甲组装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1]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2~5min吸热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所以试管内的物质在第3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2]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3)烧杯内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沸点不变,当试管中的水吸热温度达到沸点后,此时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无法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29.【答案】(1)温度
(2)BC
(3)转换法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AB两图只有锥形瓶中的温度不同,所以探究液体蒸发和温度的关系。
综上 第1空、 温度;
(2) 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需要控制液体表面积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通过BC两图。
综上 第1空、 BC。
(3)蒸发速度难以通过试验直接观察,所以将海绵被压后的厚度来转化为液体蒸发的速度。
综上 第1空、 转换法。
【分析】1、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某些物理量(动能、电能)难以直接观察,需要转换成容易观察的指标进行测量,如本题中蒸发速度难以直接测量,所以将海绵被压后的厚度来转化为液体蒸发的速度;
2、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在探究某个单一变量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余变量相同,如探究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需要控制液体表面积不同,其余因素相同。
30.【答案】(1)晶体;80.5;80.5
(2)熔化;凝固
(3)3;固液共存;不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在BC段, 萘处于熔化状态,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为晶体,熔点为80.5℃,凝固点为80.5℃。
综上 第1空、 晶体;第2空、80.5; 第3空、80.5.
(2)BC段, 萘处于熔化状态, EF 段表示的是 凝固过程。
综上 第1空、熔化; 第2空 凝固。
(3)据图可知,熔化过程为3-6min,经历为3min,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凝固过程中萘的温度 保持不变。
综上 第1空、 3; 第2空、固液共存; 第3空、不变。
【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识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3、凝固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凝固时,温度不变(凝固点),但是需要不断放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31.【答案】当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罐时,马上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饮料罐上,故饮料罐的外表面很快变得湿漉漉的。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当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罐时,马上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饮料罐上,故饮料罐的外表面很快变得湿漉漉的。
故答案为:当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罐时,马上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饮料罐上,故饮料罐的外表面很快变得湿漉漉的。
【分析】液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本题中,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罐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罐时,水蒸气放热,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罐的外表面,从而使饮料罐外表面变得湿漉漉的。
32.【答案】(1)解: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被烧着。
(2)解:用嘴对着手指吹气,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蒸发吸热的过程;有利于降温。当我们对着手掌呵气,是水蒸气液化放热,有利用提高手掌的温度。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分析】(1)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蒸发吸热,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
33.【答案】(1)B
(2)凝结核
(3)凝固
(4)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5)水蒸气;相同温度和质量的水蒸气烫人比过热水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
(6)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或摇晃液体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 ,所以此时为液态,B正确,ACD错误;
(2) 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 那么即使在 0℃之下也不会结冰 ,所以 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水中缺少 凝结核;
综上 第1空、 凝结核;
(3) 雨凇的形成是有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该过程放热;
综上 第1空、 凝固; 第2空、放热;
(4)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原因为水蒸气遇冷会液化,该过程放热;
综上 第1空、水蒸气; 第2空、相同温度和质量的水蒸气烫人比过热水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
(5) 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所以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或摇晃液体使得湖水结冰。
综上 第1空、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或摇晃液体。
【分析】1、过冷水: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此时为液态,可以通过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让水凝固;
2、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得分
1.(2024八上·船营月考)下列四图是四位同学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A.图中,读数时,液泡离开了液体,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A错误;
B.图中,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
D.图中,温度计放倾斜了,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取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
2.(2024八上·富顺期中)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来测量的
B.该温度计液面在A处时气体的温度比B处时低
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型容器要大一些
D.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上移动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A、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来测量温度的,温度变化时,气体体积变化,从而使液柱移动,A正确。
B、液面在A处时,球形容器内气体体积相对较小,说明气体温度较低,热胀冷缩程度小,所以液面在A处时气体的温度比B处时低,B正确。
C、玻璃管细一点,液柱的移动更明显;球型容器大一些,里面的气体更多,温度变化时,气体体积变化更显著,这样测量更准确,C正确。
D、当室内温度升高时,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会使液柱向下移动,而不是向上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气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这是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温度计的精确性:玻璃管的粗细和球形容器的大小会影响温度计的精确性,细玻璃管和大球形容器能让液柱变化更明显,测量更准确。
3、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在密闭容器中,压强会增大,从而推动液柱移动。
3.(2024八上·南海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暑表是用来测气温的
B.0℃的冰比0℃的水冷
C.可以用体温计测开水的温度
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出35℃以下的温度
【答案】A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A.不同的温度计可以用于不同的场景,寒暑表专门用于测量气温,故A正确;
B.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开水的温度为100℃,超出体温计的量程,会损坏体温计,故C错误;
D.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不能用体温计也可以测出35℃以下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温度计用途:寒暑表测气温,体温计测体温。
温度定义: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
体温计量程:35~42℃,超出量程无法测量。
4.(2024八上·龙岗期末) 室内温度为 , 将一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风扇旁边吹, 下面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吹电风扇不能降低环境温度,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放在风扇旁边吹,温度不会降低,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温度不变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
5.(2024八上·安定期末)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B.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C.在使用前应用手捏住其上端,用力向下甩一甩
D.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答案】D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体温计的量程是35至4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将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时,体温计内部的测温物质由于热胀冷缩会损坏体温计,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分析】选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低温物体不能让测温物质凝固,测量高温物体不能让测温物质沸腾,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即可求解。
6.(2024八上·茌平期中)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B.液体蒸发时要放出热量,沸腾时温度不变
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
【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汽化需要吸热,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需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
BC.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C正确;
D.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蒸发在任何温度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需要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7.(2024八上·深圳期中)【物理与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收热量形成雨、雪,落回海洋、陆地
C.图中云的主要组成是水蒸气
D.图中的循环过程说明水的总量是不变的,我们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A、水是液态,水蒸气为气态,所以水汽化水蒸气,该过程吸热,A正确;
B、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释放热量液化形成雨、凝华形成雪,落回海洋、陆地 ,B错误;
C、 图中云的主要组成是水蒸气 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错误;
D、节约用水是利用可用水,所以需要节约用水,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1、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2、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3、汽化为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如:蒸发;
4、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5、升华为固态直接变为液态,会吸收能量,如雪人变小;
6、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8.(2024八上·枣阳期末)用手的指端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结果(  )
A.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
B.感到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感到冰更冷,因为冰在熔化时要吸热
D.可能感到水更冷,也可能感到冰更冷,因为每个人的体温不同,感觉不一样
【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温度相同时代表冷热程度相同。A错误;
BD、触摸0℃的水和0℃的冰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BD错误;
C、冰熔化从手吸热,所以感觉冰更冷。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结冰。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9.(2024八上·衡东期中)现代建筑装修中出现一种新材料,在墙体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这种固体材料,当室温超过某个温度时它开始熔化,当温度低于某个温度时它开始凝固,使建筑物室内温度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表示该材料的凝固图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 该图像温度持续下降,无温度不变的阶段,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该材料(晶体)的凝固特点,故A错误;
B. 该图像温度持续上升,是熔化图像(且为非晶体熔化),并非凝固图像,故B错误;
C. 该图像温度持续上升且有熔点,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并非凝固图像,故C错误;
D. 该图像温度下降且有凝固点,符合晶体凝固时“温度先下降,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后温度继续下降”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 考查非晶体凝固图像的特点:非晶体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无固定凝固点,需与晶体凝固图像区分;
B. 考查熔化与凝固图像的区分:熔化是温度上升过程,凝固是温度下降过程,该选项混淆了熔化与凝固的过程方向;
C. 考查晶体熔化图像的特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先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需明确熔化与凝固图像的本质差异;
D. 考查晶体凝固图像的特点:晶体有固定凝固点,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该选项准确体现了晶体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10.(2024八上·宁明月考)下列各种物质中,全是晶体的是( )
A.冰、水、松香 B.铜、固态水银、海波
C.玻璃、沥青、石蜡 D.铝、固态酒精、石墨
【答案】B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解:A.水、松香不是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铜、固态水银、海波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B符合题意;
C.玻璃、沥青和石蜡都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C不符合题意;
D.铝、石墨是晶体,固态酒精不是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冰、食盐、石英、海波、萘、金刚石以及所有金属都是常见的晶体。而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是常见的非晶体。
11.(2023八上·龙岗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在日出时消失,说明加快液体上方流速可以加快蒸发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热,故A错误;
B.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是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日出时消失,说明升高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2、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3、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4、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合空气流速, 减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以及降低温度都可以降低蒸发的速度,增大温度以及加快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速度。
12.(2023八上·榆树期中)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 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雨水”——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雨的形成是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要放热热量,A不符合题意;
B.露的形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C符合题意;
D.雪的形成和霜相同,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放热,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放热。
13.(2024八上·德庆月考)小明在吃火锅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火锅中的汤煮沸时,锅口冒出的“白气”是汤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鸳鸯锅总是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C.冻豆腐冷冻再解冻后会出现很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的
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过一会外壁会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 火锅中的汤煮沸时,锅口冒出的“白气”是汤气液化形成的水滴,A错误
B、 鸳鸯锅总是红油锅先沸腾,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覆盖在水面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B正确
C、 冻豆腐冷冻再解冻后会出现很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而形成 ,C正确
D、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过一会外壁会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正确
综上选A
【分析】根据液化、凝固、熔化判识选项
1、液化:沸腾时,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锅口冒出的“白气”是汤气液化形成的水滴,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过一会外壁会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凝固和熔化:冻豆腐解冻后出现小孔的原因为:凝固时体积会变大,水蒸气遇冷液化
14.(2025八上·长春期末)如图是某同学煮饺子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煮饺子时,我们可以看到锅内气泡“翻滚”,这是汽化现象
B.水沸腾后,为了使饺子更快煮熟,我们可以用加大火力的办法
C.煮饺子时,锅中冒出的水蒸气造成的烫伤可能要比热水烫伤更严重
D.油炸饺子比水煮饺子的温度更高,是因为油的沸点更高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A.煮饺子时锅内气泡翻滚,是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符合汽化现象定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加大火力只是加快水的汽化速度,没有改变水的温度,也无法加快饺子煮熟速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相同条件下,水蒸气液化成液态的水要放出热量,比同温度的水放出的热量更多,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油的沸点比水高,在相同条件下,沸腾的油比沸腾的水温度更高,所以油炸饺子的温度更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明确汽化、液化的概念及特点,识记生活中常见现象所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如“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2.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水烧开之后继续小火加热即可,不需要加大火力。
15.(2024八上·孝昌期中)关于物态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B.利用干冰制造的“烟雾”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夏天吹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且蒸发要吸热
D.与100℃的热水相比,100℃的水蒸气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汽化时要放热
【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 A.在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通常高于室外温度,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时会直接凝华成固态冰晶,形成冰花,故A错误;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吸热很容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从而导致周围的温度降低,则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烟雾”,故B错误;
C.吹风加快了皮肤表面空气流速,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吸热,所以人会感到凉快,故C正确;
D.由于水蒸气液化为水的过程,需要放热,因此水蒸气烫伤比热水烫伤更严重,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BD.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C.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面上方气体的流动。
阅卷人 二、填空与作图(本题共11小题;共34分)
得分
16.(2024八上·通道期中)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图中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2)若这支体温计没有甩过,直接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不可能是______;
A.37.0℃ B.37.5℃ C.38.0℃
(3)   (填“能”或“不能”)用这支体温计测出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答案】(1)37.5℃
(2)A
(3)不能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此时读数为37.5℃;
(2)在体温计没有甩动的情况下,示数要么不变,要么上升,肯定不会降低,则测量结果不可能低于37.5℃,测量结果不可能是37.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题意。
故选A。
(3)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因此不能用体温计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分度值表示刻度上的一个小格表示的数值;
(2)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
(3)体温计的量程是35℃到42℃,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1)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
37℃+0.5℃=37.5℃
(2)体温计没有将水银柱甩下,直接用它去测量另一人的体温,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若体温高于37.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7.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5℃,故测量结果不可能低于37.5℃,测量结果不可能是37.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题意。
故选A。
(3)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温度远远低于体温计的量程范围,不能用体温计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7.(2024八上·船营月考)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冬天,吉林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是“-17℃”,读作   。
【答案】0;零下十七摄氏度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和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读数时,-17℃读作:零下十七摄氏度,或负十七摄氏度。故第1空填:0;第2空填:零下十七摄氏度。
【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根据温度值和单位,读数。
18.(2024八上·三台期中)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原理工作,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答案】热胀冷缩;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液体温度计就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11。
【分析】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
19.(2025八上·邵阳期中)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在常温下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入钢罐内,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汽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 氯乙烷初始为气态,在常温下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其由气态转变为液态,这种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将液态的氯乙烷对准伤口喷射后,它在皮肤上由液态迅速转变为气态,这种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明确物态变化的概念,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分析氯乙烷在不同过程中的状态变化,从而确定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20.(2024八上·白银期中)如图,抬尾芥虫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一种神奇昆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抬尾芥虫会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尾部,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它的身体上逐渐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最后将小水珠汇集后吞入体内。
【答案】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 解: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抬尾芥虫的身体上逐渐液化成小水珠。
故答案为:液化。【分析】 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21.(2024八上·玉州期中)小林用保鲜袋包水果放入冰箱中,这样做是通过减慢空气流动,降低   的方式来减慢水分的   (选填“蒸发”或“沸腾”),可以让水果保存较长时间。
【答案】温度;蒸发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 小林用保鲜袋包水果放入冰箱中, 由于冰箱内部温度较低,且空气流速较小,则是通过减少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和降低液体的温度的方式来减慢水分的蒸发,可以让水果保存较长时间。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22.(2024八上·长沙期中)2024年8月22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4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在火箭升空瞬间,其下方的水池中会产生巨大的白色“气团”。水池液面附近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和   (填两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火箭在运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通常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的固体材料,它能在高温下迅速熔化和升华,这两种物态变化均需要   ,从而避免烧坏火箭。
【答案】汽化;液化;吸热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喷到水中,水吸收巨大的热量,汽化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到周围冷的空气就会发生液化,形成小液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气团”;
(2)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材料,这种材料是固体,它能在高温下迅速熔化成液体,并进一步吸收热量汽化为气体,这两种物态变化均需吸热,最后产生的气体散失到空气中并带走热量,从而避免烧坏火箭。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吸热。
【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3.(2024八上·湘阴期中)明明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   (选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   时要   热(选填“吸”或“放”)造成的。
【答案】小;蒸发;吸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会变小,这是因为扇扇子时加快了玻璃泡上面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酒精的蒸发,而酒精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使温度计周围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小;蒸发;吸。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2)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24.(2024八上·安定期中)写出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加在饮料中的冰变小了   
(2)冰封松花江   
(3)烧开水时冒“白气”   
(4)夏天湿衣服晾干   
(5)上述物态变化过程中,   吸热;   放热。(填序号)
【答案】(1)熔化
(2)凝固
(3)液化
(4)汽化
(5)(1)(4);(2)(3)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加在饮料中的冰由固态变为液态,该过程为熔化,会吸收热量。
(2)冰封松花江,水由液态凝固为固态,该过程放热。
(3)“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态形成的小液滴,该过程放热。
(4)夏天衣服凉干的过程中,水由液态汽化为气态,该过程吸热。
(5)所以上述物态变化过程中,(1)(4)吸热,(2)(3)放热。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加在饮料中的冰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
(2)冰封松花江,水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
(3)“白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
(4)夏天衣服凉干的过程中,水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
(5)[1][2]根据上面的分析,上述物态变化过程中,(1)(4)吸热,(2)(3)放热。
25.自然界中不少高山冰川就是大江、大河的源头,渗入土壤、植物中的水分会通过   升腾到空气中形成   .在高空遇冷时,空气中的   液化成   或   成小冰晶,到一定程度后又降落到地面,这就是自然界   形成的大致过程.
【答案】蒸发;水蒸气;水蒸气;水滴;凝华;雨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解:植物中的水分通过蒸发形成水蒸气,在高空时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又熔化成小水滴,这是自然界水滴形成的过程。
故答案为:蒸发;水蒸气;水蒸气;水滴。
【分析】主要从水的三态进行分析,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由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由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
26.(2023八上·苏州月考)大自然中水循环周而复始。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   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凝华;熔化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变成水蒸气,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遇到暖气流会“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第1空应填:“液化”;第2 空应填:“凝华”;第3 空应填:“熔化” 。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要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阅卷人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共22分)
得分
27.(2024八上·万年期末)【探究名称】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温度计、烧杯、水、酒精灯、火柴、陶土网。
【进行实验】
(1)按规范要求组装实验器材,调节铁圈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   ;
(2)调整好实验装置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到达90℃后,每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并将温度计的示数填入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且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   ;
(3)实验小组的小明发现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并未立即停止沸腾,这是因为   ;
【实践应用】通过这个实验,小明终于明白炖排骨时,在水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原因。
【拓展】实验小组的小明又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烧杯和试管中均装有适量的水,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中的水并未沸腾,当往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了,说明往水中加入食盐后,沸点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1)需要;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的底部
(2)98;保持不变
(3)石棉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仍然可以吸收热量;调为小火;升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1) 调节铁圈的高度时, 需要 点燃酒精,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到烧杯底部
综上第1空为需要;第2空为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的底部
2)水的沸点为98℃,水沸腾时持续加热,温度不变
综上第1空为98;第2空为保持不变
3) 石棉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仍然可以吸收热量 所以 撤去酒精灯,水并未立即停止沸腾,水沸腾后,小火加热即可;加热食盐,试管中的水沸腾,表明烧杯中的水沸点升高才能继续加热。
综上第1空为石棉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仍然可以吸收热量;第2空为调为小火;第3空为升高
【分析】根据探究水沸腾温度时间曲线试验、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填空
1、探究水沸腾温度时间曲线试验:实验仪器的安装遵循从下而上、从左至右的安装顺序,所以安装顺序为铁架台、酒精灯、铁圈、烧杯、温度计,以酒精灯外焰加热物体,使用仪器还有秒表,记录液体的温度时间曲线;
2、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温度计不触底、不碰壁
3、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水到达沸点时的特点为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由小变大;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标准气压,沸点低于100℃,石棉网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仍然可以吸收热量 所以 撤去酒精灯,水并未立即停止沸腾,水沸腾后,小火加热即可;加热食盐,试管中的水沸腾,表明烧杯中的水沸点升高才能继续加热。
28.(2024八上·衡阳期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在第3min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②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
(3)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的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1)自下而上
(2)固液共存态;不变
(3)不会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因为实验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最后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不要碰到容器底,所以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第1空,由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2~5min,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过程处于熔化阶段,故试管内的物质在第3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第2空,分析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3)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①固液共存态;②不变;(3)不会。
【分析】(1)由于实验时需要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首先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最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固定好其位置;
(2)体在熔化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图甲组装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1]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2~5min吸热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所以试管内的物质在第3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2]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3)烧杯内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沸点不变,当试管中的水吸热温度达到沸点后,此时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无法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29.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她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三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分别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三个锥形瓶分别放在三块完全相同的海绵上。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海绵的厚度如图A、B、C所示。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有关。
(2)通过   (填“A”“B”或“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实验中利用海绵被压后的厚度来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答案】(1)温度
(2)BC
(3)转换法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AB两图只有锥形瓶中的温度不同,所以探究液体蒸发和温度的关系。
综上 第1空、 温度;
(2) 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需要控制液体表面积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通过BC两图。
综上 第1空、 BC。
(3)蒸发速度难以通过试验直接观察,所以将海绵被压后的厚度来转化为液体蒸发的速度。
综上 第1空、 转换法。
【分析】1、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某些物理量(动能、电能)难以直接观察,需要转换成容易观察的指标进行测量,如本题中蒸发速度难以直接测量,所以将海绵被压后的厚度来转化为液体蒸发的速度;
2、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在探究某个单一变量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余变量相同,如探究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需要控制液体表面积不同,其余因素相同。
30.晶晶同学在探究萘熔化或凝固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
(1)萘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   ℃,凝固点是   ℃;
(2)BC段表示的是   过程,EF 段表示的是   过程;
(3)熔化过程经历了   分钟,此时萘所处的状态是   ,凝固过程中萘的温度   (选填“变化”或“不变”).
【答案】(1)晶体;80.5;80.5
(2)熔化;凝固
(3)3;固液共存;不变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在BC段, 萘处于熔化状态,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为晶体,熔点为80.5℃,凝固点为80.5℃。
综上 第1空、 晶体;第2空、80.5; 第3空、80.5.
(2)BC段, 萘处于熔化状态, EF 段表示的是 凝固过程。
综上 第1空、熔化; 第2空 凝固。
(3)据图可知,熔化过程为3-6min,经历为3min,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凝固过程中萘的温度 保持不变。
综上 第1空、 3; 第2空、固液共存; 第3空、不变。
【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识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3、凝固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凝固时,温度不变(凝固点),但是需要不断放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阅卷人 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得分
31.(2024八上·四平期中)夏日酷暑难耐,小明从冰箱中拿出一罐饮料解渴,他发现饮料罐的外表面很快变得湿漉漉的,为什么?
【答案】当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罐时,马上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饮料罐上,故饮料罐的外表面很快变得湿漉漉的。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当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罐时,马上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饮料罐上,故饮料罐的外表面很快变得湿漉漉的。
故答案为:当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罐时,马上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饮料罐上,故饮料罐的外表面很快变得湿漉漉的。
【分析】液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本题中,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罐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罐时,水蒸气放热,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罐的外表面,从而使饮料罐外表面变得湿漉漉的。
32.(2019八上·当阳期中)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
(1)俗语说:纸包不住火,而纸锅却能烧水,为什么纸锅的纸不会燃烧?
(2)有时候,我们的手在接触较烫的食物后,会用嘴对着手指吹气;冬天很冷时,我们又会对着手心呵气。请解释这两种现象。
【答案】(1)解: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被烧着。
(2)解:用嘴对着手指吹气,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蒸发吸热的过程;有利于降温。当我们对着手掌呵气,是水蒸气液化放热,有利用提高手掌的温度。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分析】(1)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蒸发吸热,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
33.(2024八上·深圳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凝固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 那么即使在 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水的沸腾也需要一个类似的条件,但不是凝结核,而是水中的微小气泡或容器壁表面的微小气泡或容器表面极其微小的裂纹中的空气,否则极易形成过热水。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过冷水的状态是____。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水中缺少   。
(3)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是一种温度低于 0℃的过冷水, 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 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雨凇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发生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材料中提到的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请根据过冷水的定义,说出过热水是指   。
(5)质量、温度相同的过热水和水蒸气烫到手,哪种情况造成的烫伤更严重,为什么? 答:   烫伤更严重,因为:   。
(6)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池塘里的水在 0℃以下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做些什么就可以使湖水冻结成冰?   (写出一条方案即可)。
【答案】(1)B
(2)凝结核
(3)凝固
(4)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5)水蒸气;相同温度和质量的水蒸气烫人比过热水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
(6)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或摇晃液体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 ,所以此时为液态,B正确,ACD错误;
(2) 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 那么即使在 0℃之下也不会结冰 ,所以 过冷水的形成原因是水中缺少 凝结核;
综上 第1空、 凝结核;
(3) 雨凇的形成是有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该过程放热;
综上 第1空、 凝固; 第2空、放热;
(4)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原因为水蒸气遇冷会液化,该过程放热;
综上 第1空、水蒸气; 第2空、相同温度和质量的水蒸气烫人比过热水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
(5) 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所以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或摇晃液体使得湖水结冰。
综上 第1空、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或摇晃液体。
【分析】1、过冷水:指达到或低于凝固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此时为液态,可以通过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让水凝固;
2、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