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试题
历 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这两种文化的相似性是
A.代表器物是黑陶 B.处在北方辽河上游
C.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D.掌握了养蚕缫丝
2.周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大夫之间,既是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又是家族中的大宗与小宗、叔伯子侄关系。服从君主就是服从族长,背叛君主就是背叛家族。这可以说明,西周
A.解决了财产分配的冲突 B.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C.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3.战国时期群体性家族组织的社会功能逐渐微弱,传统家族形态已基本瓦解;各国基本形成了“国君在上、万民在下”的二元社会结构。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B.列国纷争局面加剧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贵族政治逐渐形成
4.先秦时期是中国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阶段,如秦国修建郑国渠和都江堰,楚国修建芍陂。这主要得益于
A.工商业的发展 B.变法的推动
C.城市的繁荣 D.生产力的进步
5.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众多学说、学派,其中某一学派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6.《三国志·魏书》载“秦始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汉、魏因循,以至于今。”据此可知,秦朝
A.实施郡国并行 B.废分封设郡县
C.整顿社会风俗 D.设置三公九卿
7.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所控制力量的对比。这可用于说明
中央 封国
人口(单位:万人) 450 850
郡(单位:个) 15 39
A.汉王朝的稳定存在隐患 B.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稳固边疆的必要性
8.有学者认为,“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这主要是指
A.外戚势力的膨胀 B.南方士族专权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弱化 D.九品中正制的衰落
9.北魏官方史书《魏书》记载拓跋氏为黄帝之子昌意后裔,西晋史料记载匈奴铁弗部自称大禹后裔,羌人将祖先追溯至有虞氏(舜帝部落)。以上史料记载反映了
A.北方各民族历史悠久 B.民族文化认同增强
C.高门士族执掌政权 D.孝文帝改革效果明显
10.《隋书·地理志》中记载了当时的杭州“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到了唐初,杭州人口已超过十万,交通之盛,市内的商铺之多,俨然成为大都会的气派。隋唐时期杭州兴盛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B.曲辕犁的应用推广
C.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唐朝时,周边各民族迅速发展,以下序号对应所在地民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B.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
C.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D.唐穆宗与该地民族会盟立碑
12.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重要变革,改变了自战国以来的赋税征收标准。这主要体现在
A.“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
B.“其租庸调、杂役悉省”
C.“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D.“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13.《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得失”。据此推断侍中所属部门在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14.韩愈在《原道》中系统批判道家“去仁与义”的道德观,《论佛骨表》指出“夫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意在
A.巩固儒学统治地位 B.推动佛教的本土化
C.践行三教并行政策 D.批判道家道德观念
15.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北宋鉴于军阀割据、政治动荡的历史教训,遵循的原则是:①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②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③崇文抑武 ④外重内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王安石推行市易法,政府平价收购市场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政府向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据此可知,市易法
A.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B.实现了强兵的预期效果
C.减少了国家对商业领域管控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7.元朝统治者逐步确立了以中原王朝制度为基础的行政体制。忽必烈曾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这说明忽必烈
A.重视机构间的分工与监督 B.保留了北宋中央行政体制
C.在地方管理实行行省制度 D.维持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
18.元代后期的文学大家虞集认为,“尝论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足称于后世者。汉之文章,唐之律诗,宋之道学,国朝之今乐府(元曲),亦开于气数音律之盛。”这反映了
A.各朝代文学艺术的单一性 B.文学艺术满足了民众娱乐需要
C.城市繁荣是历代文学艺术基石 D.文学艺术发展具有时代性
19.朱元璋说,“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与上述言论相关的举措是
A.信任宦官 B.设立内阁
C.废除宰相 D.提督东厂
20.诗文、歌谣证史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表中诗句与其反映的时代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诗句 历史现象
A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东汉后期察举制的弊端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长安旅游风俗盛行
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代重视农田水利
D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明代推行海禁政策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试题 历史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B A D D B A C B C A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A C D A D C A D C A B
3.解析:战国家族的社会功能逐渐微弱,形成了君民二元社会结构,据此可知,战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故选A项
8.解析:门阀政治导致皇权变态是指不符合皇权强化的常态趋势,故选C项,门阀政治存在士族权力较大但不是南方士族,故排除B项;门阀政治强化了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
16.解析:市易法对商人集团有影响,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干预,排除A项和C项;收取利息,增加了政府收入,故选D项。
20.解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科举制对士人的影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理学思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稳定海防的期望;故选A项。
25.(1)措施: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实行盐铁专营;推行均输平准;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任五点10分)
(2)条件:“文景之治”奠定物质基础;汉景帝平定七国叛乱,削弱诸侯势力;儒家思想的发展适应了大一统需要;汉武帝的个人能力和策略、措施得当。(任答三点6分)
解析:(1)据材料“推私恩分子弟邑”可得出政治:颁布“推恩令”;据材料“十三州部刺史。”可得出设立刺史制度。据材料“设五盐官、铁官。”可得出经济:实行盐铁专营;改革币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中央集权措施的有利条件,“文景之治”经济恢复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政治局势,汉景帝平定七国叛乱,削弱诸侯势力;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发展适应了大一统需要;汉武帝的个人能力和策略、措施得当。
26.(1)形成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发展不平衡,宋统治区商业更繁荣;政府重视商业,各政权间经济往来密切;海外贸易繁荣;城市兴盛;外贸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货币制度创新(出现纸币交子)。(任五点10分)
(2)推动城市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货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四点8分)
27.(1)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工商皆本”;主张天下为公;倡导经世致用;强调社会责任。(五点10分)
(2)君主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界活跃;商品经济发展;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任四点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