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分值: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 2025.11
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伏技术是指通过光伏效应,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技术。云南省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东部,距香格里拉市22 km,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适合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普达措国家公园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太阳直射时间长 B.地处“三江并流”地带,水汽充足
C.降水少,晴天多 D.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2.太阳辐射对“三江并流”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在( )
①为高山草甸植被生长提供能量 ②促进冰川融化和水循环
③影响季风环流,形成独特气候 ④为板块运动提供动力,形成高山峡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UV指数是衡量太阳紫外线强度的指标,数值越高,强度越大。该指数的发布,旨在告知公众暴露在阳光下的潜在健康风险。下图示意美国局部地区夏季某日UV指数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与UV指数呈正相关的是( )
A.纬度 海拔 B.纬度 臭氧浓度 C.海拔 距海远近 D.臭氧浓度 距海远近
4.发布UV指数的数据来源主要是( )
A.遥感技术获取地面辐射信息 B.卫星导航系统监测云层移动
C.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大气辐射 D.卫星遥感平台监测云层反射
云南大理市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下图为2017—2020年大理市平均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云南大理市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高温 B.年温差大 C.气候湿润 D.多大风天气
6.推测3~4月污染物浓度高的原因( )
A.昼夜温差小,逆温天气多 B.风速较小,利于污染物的累积
C.气温较高,利于化学反应 D.相对湿度小,光化学反应强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天摩沟是大型泥石流灾害隐患点,该地自2018年夏季爆发多次大型泥石流后至今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下图为2018年7月天摩沟流域滑坡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图中滑坡发生时滑坡体移动方向为(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两侧向中间 D.自中间向两侧
8.2018年夏季之后天摩沟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
A.启动物源不足 B.寒冻风化物少
C.两侧岩性松散 D.人类植树造林
2025年某飓风登陆澳大利亚东部海岸。飓风过后,登陆地海岸原本平缓的沙滩变成了“断崖”。如图示意飓风过后该海岸“断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海岸“断崖”形成的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海水侵蚀 D.海水堆积
10.长期来看,该海岸海滩会( )
A.逐渐恢复为平缓沙滩 B.被侵蚀成砾质海滩
C.缓慢堆积成泥质海滩 D.维持目前砂质“断崖”
2025年4月,科考团队在贵州某县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奥陶纪数百米厚的白云岩山脉深处发现一处高达百米的罕见洞穴系统。洞穴内发育了大量形态奇特且纯度极高的沉积物,如“石葡萄”“石花”等(下图),被专家称为“地下水晶宫”。其形成与水滴雾化沉积作用(洞顶渗水在下落过程中因撞击飞溅或气流加速蒸发等原因呈现雾化现象,形成特殊的气溶胶沉积过程)密切相关。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洞穴内“水滴雾化沉积”现象的形成,关键取决于( )
①洞内大气稳定 ②穹顶高度大
③饱和碳酸氢钙水 ④洞外高温多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2.若未来该地区地壳持续抬升,该洞穴最可能演化为( )
A.裸露的天坑 B.干涸的竖井
C.地下河河道 D.峰林基座
终碛堤是冰川挟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挟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终碛堤和冰水扇的形成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形成终碛堤,后形成冰水扇 B.先形成冰水扇,后形成终碛堤
C.两者同时形成 D.形成顺序不确定
14.与河流冲积扇相比,冰水扇的堆积物( )
A.颗粒更细 B.分选性更好 C.磨圆度好 D.棱角明显
辐射雾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空气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下图为福建省沿海某地5月1日14时至3日14时风速、气温及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最可能出现辐射雾的时段是( )
A.a时段 B.b时段
C.c时段 D.d时段
16.与其它时间相比,该地出现辐射雾时大气( )
A.保温作用较强 B.削弱作用较弱
C.对流运动较强 D.环境质量较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道题,共 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第四纪以来,受冷干和温湿气候交替变化影响,陕北黄土高原发育了多期特点不一的黄土地层(含古土壤层);与此同时,逐渐强化的构造活动使高原加速抬升、周边地堑急剧沉降,导致高原侵蚀加剧,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格局。在黄土沟谷中,大型沟谷多切入坚硬基岩,具有沟深坡陡、谷底平坦、支沟众多等特点(如图)。强烈的沟谷侵蚀,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为此,当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等治理措施。
(1)基于黄土特性说明大型黄土沟谷多沟深坡陡、谷底平坦的原因。(6分)
(2)分别简析气候变化和高原抬升对黄土地层的主要影响。(6分)
(3)简述打坝淤地在保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方面的作用。(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雾霾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超标的一种大气污染状态。2020年1月偏北风较强,呼和浩特市(以下简称“呼市”)出现了同期罕见的持续雾霾天气。如图示意呼市地形及7个气象站2020年1月雾霾日数空间分布。
(1)描述呼市2020年1月雾霾日数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相较于武川站,从地形角度推测此时段呼市站雾霾日数不同的原因。(6分)
(3)从能源利用角度,提出呼市冬季防治雾霾天气的有效措施。(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山体效应是指大型高原或山地内部近地面气温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的现象,其强度受下垫面、局地气候等因素影响,具有显著时空分异特征。青藏高原是全球山体效应最为强烈的区域之一。某团队从三维宏观尺度探析青藏高原山体效应空间分布规律(如图)。研究发现,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干湿季分明,5~9月湿季,山体效应强度较年内其它时段弱。
(1)归纳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强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6分)
(2)指出青藏高原海拔3000~6000米区域山体效应强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6分)
(3)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5~9月山体效应强度弱的原因。(6分)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D A C A C D C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A D A A D A D
17.【答案】(1)
黄土质地均一,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在黄土层特别深厚的地区,便会形成巨大的深沟和陡坡;侵蚀的泥沙等物质会被流水挟带至谷底沉积、形成平坦的谷底地貌。
(2)
在气候冷干时期,强劲的西北风将中亚和蒙古地区的粉尘向南搬运,受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速率高;在温湿气候时期,西北风弱,黄土层沉积速率降低,黄土层较稳定;高原抬升使侵蚀加剧,黄土层沉积速率减慢甚至停滞;高原稳定时黄土层沉积稳定。
(3)
打坝淤地可以拦蓄泥沙,减少水土流失;拦截淤积形成肥沃深厚的土壤,利于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
18.【答案】(1)呼市雾霾日数空间分布不均衡;中部多,南部和北部少。
(2)地形较平坦,人口多,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物多;1月偏北风为主,中部地区位于山地南麓背风处,污染物不易扩散,污染日数多。
(3)
培养节能意识,减少能源使用量;改进能源利用技术和方式(集中供暖),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倡和鼓励使用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19.【答案】(1)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强度总体从东到西增强、从北到南增强。
(2)总体趋势:随着海拔上升,山体效应强度增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海拔3000~6000米区域山体面积大;高海拔地区地面比低海拔地区地面离同海拔自由大气的距离短,地面热量传递过程的衰减损失少,高海拔大气获得的热量多,因此山体效应更加明显。
(3)5~9月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湿季,阴雨天气多,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地面升温慢;植被茂密,地面湿度大,升温幅度小,地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