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件(3-5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件(3-5讲)

资源简介

(共69张PPT)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四讲 离子反应
电解质及电离
水溶液里
熔融状态下
水溶液里
熔融状态下
自身
自身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C
解析
A
解析
离子反应
B
解析
D
解析
A
解析
A
解析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情境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
CaSO4
解析
SiO2
2Fe3++FeS2===3Fe2++2S
(NH4)2SO4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稀盐酸
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洗涤干净
解析
D
B
解析
C
解析
解析
+3
ZnFe2O4+4H2SO4===ZnSO4+Fe2(SO4)3+4H2O
Zn2+
硫氰化钾
2Fe3++Fe===3Fe2+
B
解析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
状态下完全电离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典型金属氧化物(如CaO、
强电解质
电解质
CuO等能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
化合物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少数盐[如(CH3COO)2Pb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
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
状态下能否导电
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
离子反应
生成难溶的物质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条件
生成易挥发的物质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配位反应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的形式
书写
删: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离子反应
符合事实
合理拆分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满足守恒
符合配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不能大量共存的类型
离子反应
配位反应
离子共存
颜色
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限制性条件
酸碱性
特定离子
沉淀法
常见方法
气体法
离子反应
显色法
离子检验及推断
肯定性原则
离子推断
互斥性原则
电中性原则
根据客观事实,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CaCO,+2HCI=CaCl2+H2O+CO21
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CaCO:+2H*+2C1--Ca2++2CI+H.O+CO,t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CaCO.+2H*=Ca2++H,O+CO,1
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

荷总数是否相等
判断“少
把“少量物
调整所需“过量
书写离子
量物质”
质”拆成离子
物质”的数量
方程式
Ca(HCO,2→-Ca2+→2OH(2HC03Ca2+2HC03+20H
2HCO
充分反应所需)
CaCO,↓+CO+2HO(共50张PPT)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
×
×



×
解析
分散系 胶体
D
解析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解析
D
传统文化中对“物质”的认识
B
解析
C
解析
D
解析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B
物质的变化判断
解析
解析
D
解析
A
B
解析
B
解析
D
解析
A
解析
构成:分子、原子、离子
游离态(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存在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化合态(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成:元素
组成
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组成
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同素异形体
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
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Na.CO.
分类
钠盐
根据阳离子分类
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
Na,SO
钾盐
分依
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K,S04
硫酸盐
类据
根据酸根阴离子分类
K.CO.
碳酸盐
元素性质
金属单质
单质
元素的种
非金属单质

物质的
纯净物
性质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树状分类
氧化物
化合物
法在无机
质组成
水溶液里或
分类
化合物中
熔融状态下
能否导电
电解质
的应用
非电解质
混合物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溶液、胶体、浊液
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
分散系
9种
溶液
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

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制备: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
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CI溶
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Fe(OH)3胶体
胶体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
的通路的现象(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
里析出的过程。使胶体聚沉的方法:①加入电解质;
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应用:三
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浊液
物质的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物理变化
物质的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变化
化学变化
微观: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
类别转化关系:单质一氧化物
一酸(或碱)一盐
物质的转
化关系
价态转化关系:同一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
其他转化规律:强制弱的转化、易溶制难溶的转化等(共82张PPT)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五讲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Fe3+
还原性
氧化性
×
×
×
×
×
×


A
解析
D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D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性
还原性
Cl2
Cl2
5NA
NA
解析
C
解析
D
C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4
1
1
1
2
3
8
3
2
4
5
1
3
3
3
3
2
16
10
2
5
8
3
6
2
1
3
2
9
3
3
5
3
2
4OH-
3
2
5
2
5
6H+
2
5
8
解析
6
2
5
10
2
8
H2O
H2C2O4
0.08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
解析
D
B
解析
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 
解析
解析
Fe2+
4.7≤pH<6.2
Al3++3OH-===Al(OH)3↓
15
O2+4e-+2H2O===4OH-
解析
D
FeCl3
FeCl2
解析
3∶4
K2Cr2O7>Cl2>FeCl3>I2
不能
K2Cr2O7+3SO2+H2SO4===Cr2(SO4)3+K2SO4+H2O
C
解析
Fe3++3H2O Fe(OH)3+3H+,加入盐酸,增大c(H+),
平衡左移,抑制Fe3+水解
解析
2NO+O2===2NO2
C
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