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九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九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九年级(上)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小题,共 40分。
1.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
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由此可见,太阳历的制定( )
A. 体现了法老的权威 B. 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
C.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 受到了自然环境影响
2.某校拟组织“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图片展,下列图片可以被采用的是( )
A.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 楔形文字
C. 宙斯神像 D. 摩亨佐 达罗城遗址
3.佛教带给许多民族的不仅是宗教信仰和一套道德标准,而且还有文学体系、建筑样式以及伟大的印度文
化和中国文化的其他一些特征——这些东西也是由传教士在传播佛教时传到大陆各地的。材料说明佛教
( )
A. 对种姓制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B.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C. 得到了国王和一部分富人的支持 D. 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明
4.下面是某校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据此判断,该讲座的主题是( )
历史大讲堂
讲座主题:
关键词:公民大会、津贴制度、陶片放逐
地点:求知楼报告厅
A. 古代法律的起源 B. 雅典的民主政治 C. 西欧城市的兴起 D. 罗马帝国的兴衰
5.公元前 4 世纪的阿富汗阿伊 哈努姆遗址中,不仅有古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还存有希
腊文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C. 希腊对外殖民 D. 阿拉伯帝国的影响
第 1 页,共 10 页
6.李明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绘制了一份古代不同区域文明对比的思维导图,图中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的
( )
A. 多元性 B. 同一性 C. 传承性 D. 交互性
7.为开阔学生视野,某中学组织了“云研学 走进古印度”的活动,通过该活动,同学们领略到了古印度
独特的文明,他们还可能欣赏到( )
A. 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 梵文和种姓制度
C. 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D. 甲骨文和青铜器
8.“阿拉伯智慧宫在 200 多年的时间里,译述了 100 多种古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学术古籍。”这表明阿拉
伯文化( )
A. 推动了帝国对外扩张 B. 融合了多种文明的特质
C. 缺乏自身的民族特色 D. 引领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9.“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
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 西周诸侯国 B. 欧洲中世纪庄园 C. 古希腊城邦 D. 欧洲中世纪城市
10.4 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5 世纪后期,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
要地位;8 世纪时,法兰克国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他们这么做的共同目的是( )
A. 成为基督教的信徒 B. 维护自身统治 C. 发展欧洲封建经济 D. 实现帝国统一
11.“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
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旨在说明影响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变化的因素是( )
A. 土地关系的变化 B. 决策者所起作用 C.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人民的参与程度
12.12 世纪,马赛这座城市虽然分属许多子爵所有,但仅仅徒有虚名。因此,市民逐步地购买他们手中的
领地、港口,使自己拥有更多的权利。到了 13 世纪,该城市的管理权基本完全归市民所有了。材料反映
出( )
A. 领主无权在政治上控制市民 B. 主教肆意对市民进行征税
C. 城市以金钱赎买获得自治权 D. 市民们使用武力进行抗争
第 2 页,共 10 页
13.13 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 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
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 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 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 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 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14.下列内容是某同学历史学习笔记的一部分,据此分析其学习主题是( )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西欧庄园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A. 古代亚非文明 B. 古代欧洲文明 C. 封建时代的欧洲 D. 封建时代的亚洲
15.中世纪时期,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告到了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拒不承
认。后经庄园法庭的调查取证,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事实污蔑农奴,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
知,庄园法庭( )
A. 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B. 具有独立的司法权
C.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 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16.借助历史时间轴来归纳史实、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时间轴可用
于学习研究( )
A. 古希腊文明的兴起 B.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历程
C. 亚历山大帝国东征 D. 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17.622 年,学问僧惠齐等上奏日本天皇,认为“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需达”。从 630 至 894
年,日本共派遣十九次遣唐使,遣唐使人员主要有使臣、留学生、留学僧、技师、随行人员等。这一时期
的中日交流( )
A. 有利于活字印刷技术的外传 B. 造就了中华文化圈的繁荣
C. 推动了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 D. 导致日本中央集权的瓦解
18.阿拉伯帝国的庞大规模,它同欧亚大陆各地区的实际联系,以及它从几大文明中心获得的丰富遗产,
都有助于伊斯兰科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下列文化现象中,最符合上述结论的是( )
A. 阿拉伯数字的形成 B. 伊斯兰教的创立
C. 阿拉伯语言的产生 D. 创作出《天方夜谭》
第 3 页,共 10 页
19.“拜占庭皇帝以编纂《罗马民法大全》而闻名于世,是罗马帝国立法创造性天才的结晶。同时也是欧
洲大部分国家法律发展的基础,它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是世界上古代任何一部法典都难以望其项背
的。”材料表明( )
A. 《罗马民法大全》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B. 颁布法典的主要目的是稳固帝国秩序
C. 法律编撰劳民伤财加速拜占庭国力衰微 D. 文艺复兴的精神营养源自拜占庭帝国
20.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又融合了早期基督教和西
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拜占庭文化。这说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 封闭保守 B. 继承传统 C. 兼收并蓄 D. 推陈出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分。
21.公元纪年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由此推断,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最早产生。______
(判断对错)
22.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______(判断对错)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3分。
23.《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了解早期罗马社会的主要文献。(______)(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24.查理大帝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查理曼帝国。(______)(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25.《天方夜谭》又名《阿拉丁和神灯》,是根据阿拉伯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一部故事集。
(______)(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四、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分。
2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______ 。(判断对错)。
五、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2分。
27.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与文明相伴相生、相互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原因是,希腊地区山峦重叠,不能提供建立地区性帝国所需的地理政治基础。另一个原因
是,希腊多数城邦都享有直接通达大海的便利,使他们不仅在智力方面受到外来促进,而且能维持并发展
自己的经济。
——摘编自(美)斯塔夫 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0~11 世纪时,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逐渐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分离,市民
阶层形成,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11~12 世纪,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的束缚进
第 4 页,共 10 页
行了斗争,最终大多数得到国王、主教和诸侯的特许状,形成了自由城市。
——摘编自(美)爱德华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 希腊城邦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希腊城邦这一特点的成因。
(2) 根据材料二,中世纪城市有何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28.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
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依靠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社会的
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摘编自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材料二查理 马特为直接加强与军事将领的联系,运用了一部分没收叛乱贵族的土地和教会的土地,作为
采邑分封给那些到前线作战的将领们、统治边远省份和镇压部落反叛的官员们……他们必须履行新规定的
义务。
——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唐朝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比较表
中国唐朝制度 日本大化改新
均田制 班田收授法
经济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中央 三省六部制 二官八省制
政治
地方 设道、州、县 设立国、郡、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调节贵族与平民之间利益的方式,并分析这种方式对雅典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材料二反映了查理 马特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材料二中“必须履行新规定的
义务”具体是哪些义务?
(3) 根据材料三的表格对比,你发现大化改新有什么特点?这对你有何启示?
29.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的潜在的“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
挥。无论是神权还是人权都无法奴役人的思想。人们不再满足于背诵《荷马史诗》,在此之外找到了一个
丰富的世界,成就了希罗多德的不朽名著《历史》;造就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产生了百科全书式
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雕刻巨匠菲迪亚斯。也使得希腊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圣地。
材料二:古罗马学校不是希腊学校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在罗马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希腊学校教育中有用的东
第 5 页,共 10 页
西,使之为罗马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罗马著名的教育家西塞罗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政论家而
非教育家。帝国时期,国家逐步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罗马学校延续了许多希腊学校中开设的课程,但这些科目无不赋予浓厚的功利主义的色彩,舞蹈、音乐等
则成为副科或不予设置,被希腊人引以为豪的“哲学学校”在罗马则从未设立过。
——摘编自季美《浅论古罗马与中国汉代的学校教育》
材料三:11 世纪,欧洲的文化教育事业处于基督教垄断之中。中学与小学教育由修道院承担,高等教育由
主教掌握。12 世纪,经济发展需要数学计算知识和商业经营技能,但以宗教为主的教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
要,一些商人集中的城镇逐渐打破宗教垄断教育的局面。13 世纪,西欧出现了很多新创建的大学,有规模
较小的专业学校,也有规模庞大的综合学校。大学教授可以自由讲授古典雅典或是阿拉伯的”著作。之后
越来越多的古代希腊、罗马的著作得到讲授和阅读。
——沈之兴《西方文化史》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古希腊文化繁荣的表现(除材
料所述外)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古罗马学校教育的特点,并谈谈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教育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欧洲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0.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九年级同学以“文明之光”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
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展示文献——认识古代法制文明
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 债务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
被处以死刑。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 甚至将其变卖为奴或处死。家庭法给予了家长对其家
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 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可把子女出卖为奴。该法典禁止
以将妻儿送去抵债。——《汉谟拉比法典》 贵族与平民通婚。——《十二铜表法》
任务二呈现地图——了解古代文明交流
任务三:鉴往知今——阐述文明交流价值
第 6 页,共 10 页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
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
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
(1) 第一组同学向大家展示了《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这两部法律分别出自哪个
国家?概括这两部法律的相同之处。
(2) 第二组同学呈现了两幅地图。请指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文明交流方式,并结合图中信息简述相关
历史事件对文明交流的影响。
(3) 请以“文明互鉴推动社会进步”为观点,从以下文明的互鉴史实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互鉴
古罗马文化与古埃及文化的互鉴
阿拉伯文化与古印度文化的互鉴
第 7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A
6.A
7.B
8.B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B
17.C
18.A
19.A
20.C
21.×
22.√
23.B
24.B
25.B
26.√
27.【小题 1】特点:小国寡民。
原因:希腊多山,多岛屿,耕地有限,不利于建立疆域广大的统一国家;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与
第 8 页,共 10 页
海外交通便利,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小题 2】地位:工商业中心。
历史意义: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层,分化出资产阶级,打击了封建割据势力,瓦解了封建
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8.【小题 1】方式:通过立法和制度来调节贫富差距。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与发
展;激发了公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
【小题 2】目的:为直接加强与军事将领的联系。义务:为封君服兵役、对封君忠诚、提供金钱。
【小题 3】特点:大化改新深受中国(唐朝)的影响。启示: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先进的制度、文化和科学
技术等等;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9.【小题 1】古希腊民主、自由的政治氛围。文学方面,《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文学作品,也是
不朽的世界文学巨著等。
【小题 2】借鉴希腊教育经验,并继承民族传统;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管理制度;带有功利主义色彩。提高
罗马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罗马帝国培养人才;偏重于功利,偏科严重,不利于教育的
全面发展。
【小题 3】经济发展为大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和动力;商人集中的城镇逐渐打破宗教垄断教育的局
面;新兴的大学具有自由的学术氛围,可以自由讲授古典雅典或是阿拉伯的著作。大学教育的推广和普
及,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满足了经济发展对数学计算知识和商业经营技能的需求;大学教授自由地讲
授古代希腊、罗马的著作,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打下了基础。
30.【小题 1】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十二铜表法》:罗马共和国。
相同之处:都是奴隶制文明下的代表性成就;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都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的有效工
具;都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史料;都是古代文明留给人类社会的宝贵文化遗产;都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
传统源远流长;都对后世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等。
【小题 2】方式及影响:图一:暴力冲突(或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
国,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作用;图二:和平交流,中国的造纸术
等重大发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 9 页,共 10 页
【小题 3】观点:文明互鉴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古罗马吸收了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并加以创新,石拱门
和穹顶的运用使建筑不仅坚固耐久,而且壮美、庄严,更加关注现实生活需要,为整个人类建筑和文化作
出了杰出贡献。公元前 46 年,凯撒命人以古埃及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被称为“儒略历”,经过
多次修订,最终成为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通用历法——公历。由此可见,文明只有通过交流互鉴,才能
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