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它不仅能够在海边滩涂地区生长、内陆盐碱地以及咸湖周边生长,而且海水稻还能降低土壤中的盐浓度。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南极栖居着帝企鹅、南极贼鸥、南极蝶等动物,为了应对南极寒冷的环境,南极蝶进化出了一种自救方法——让自己脱水。它们失去70%的水后仍能存活,可以忍受零下20℃的低温。这主要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依赖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改变环境
3.有粗大树干和较少枝叶的非洲纺锤树,引入中国后却变得“枝繁身瘦”。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与之相似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B.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厚
C.春来江水绿如蓝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生物的生活环境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其生存,下列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掉颚——光照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
C.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温度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水分
5.爬行动物是卵生动物,许多种爬行动物的卵发育成的个体是雄性还是雌性,与孵化时的环境温度有关。表中数据为不同发育温度下,部分爬行动物雄性个体出现的百分率。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是( )
温度(℃)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及雄性比(%) 密西西比鳄 0 0 0 10 20 50 100 100
红海龟 100 100 100 90 50 20 0 0
龟 0 10 60 100 6 30 0 0
绿草晰 51 50 50 49 51 50 49 48
A.密西西比鳄 B.红海龟 C.龟 D.绿草蜥
6.“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感,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济宁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点让人流连忘返。下列景区的描述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北湖公园的腊梅树 B.新世纪广场的鸽子群
C.微山湖湿地公园 D.峄山的奇石
7.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开展了以金鱼藻和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的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金鱼藻和斑马鱼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生产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8.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有些还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以下从生物学视角对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古诗名句 生物学知识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分解者参与能量循环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杂草与农作物的竞争关系
C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黄蝶具有保护色
D 苇蒲茂密澄清水,蛙唱求亲抱对昂 青蛙的繁殖行为
9.以下根据成语写成的食物链错误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浮游藻类→虾→小鱼→大鱼
B.草尽兔狐愁:草→兔→狐
C.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树→蝉→螳螂→黄雀
10.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一所示。若甲被人类大量捕杀,则一段时间内,图二中丙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 )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能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①→②→③→④
B.②和③之间具有捕食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①、②、③、④均是消费者
D.人类不能从该生态系统获得惠益
12.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四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B.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13.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几种生物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某重金属浓度/ppm 0.05 7 0.4 58 0.39
A.表中生物A是消费者 B. 表中生物可构成食物链A→E→C→B→D
C.表中生物D的数量最多 D.表中生物C与E是竞争关系
14.有一条食物链:小麦→蝗虫→麻雀→鹰。如果麻雀全部被杀,其他三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曲线a和b分别表示( )
A.蝗虫、小麦 B.鹰、蝗虫 C.小麦、蝗虫 D.鹰、小麦
15.如图,甲、乙和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三个不同角色,如果把小羊放在此生态系统中,它所处的位置是( )
A. 甲 B. 乙
C.丙 D.乙和丙
16.有关“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桑、蚕、鱼可构成生态系统
B. “塘泥肥桑”指塘泥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入到桑树中
C.物质可以多级利用,减少污染
D. “塘泥”能给桑树提供有机物
17.“鲸落”是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当鲸尸只剩下骨骼时,厌氧细菌会趁机进入分解鲸鱼中的脂质,产生硫化氢(无机物)。硫化菌能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说,硫化菌是生产者
B.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C.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文中蕴含的食物链是:硫化菌→厌氧细菌→鲸
18.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C.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千米的范围内
D.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基本条件
19.如下表所示某科研人员对A,B,C,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A 1 90 50 0 30 30 40
B 200 350 0 0 10 0 40
C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D 300 200 0 0 0 0 50
20.微景观生态瓶近几年在城市里悄然流行,人们常将苔藓、蕨类等植物和各种篱笆、砂石、可爱的卡通人物、小动物装进一个瓶子里,构成妙趣横生的微型生物世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苔藓、蕨类等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微景观生态瓶虽小,也是完整的生态系统
C.微景观生态瓶的稳定性较弱
D.生态瓶应该放置于阳光充足的环境下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植物高大,年降雨较多,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方面起重要作用
B.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
C.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较少,抵抗旱涝和病虫害能力较差
D.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植物占优势,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22.“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说明不同生态系统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
①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②冬天到了,北方候鸟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到达越冬栖息地
③江河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农田
④不同生态系统现存的资源是用之不竭的
⑤虞美人、蒲公英的种子小而轻,后者的果实还有伞状的毛,成熟后均可随风飘散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3.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硫酸配制了 pH为5的模拟酸雨,室温下用大豆种子做如下实验:
组别 种子数 每天定时喷洒 温度 发芽率
1 100粒 适量模拟酸雨 20℃ 7%
2 100粒 20℃ 91%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B.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实验组
C.需每天向第2组种子定时喷洒等量清水
D.为提高实验准确性,可增加实验次数
24.环境污染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健康。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不相符的是( )
A.酸雨-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B.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C.土地沙漠化-退耕还林还草
D.温室效应-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2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需要牢牢铭刻在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也能改善生态环境
B.某核电站将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会引起水污染
C.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D.广泛引进外来物种,丰富本地生物种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道题,每题 10分)
26.(10分)1787年,有一个叫飞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快速地蔓延开来,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
(1)材料中,外来的仙人掌是影响澳大利亚其他植物的 ▲ 因素,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之间是 ▲ 关系。
(2)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为 ▲ 。
(3)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因为仙人掌的形态结构适应生活在 ▲ 的环境中,因此,影响仙人掌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
(4)喷洒“草甘膦”(一种除草剂)也可以去除仙人掌,但其有剧毒,对土壤的危害很大。与喷洒除草剂相比,引进昆虫的方法更可取,原因是 ▲ (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27.(10分)微山湖湿地现如今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湖,吸引了生态保护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爱科学社团的同学经过调查后,绘制了该湿地部分生物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 。
(2)该食物网中含有 ▲ 条食物链。图中蟹和浮游动物的关系是 ▲ ,写出蟹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
(3)重金属是湖泊湿地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为寻找一种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芦苇和睡莲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结果如右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 ▲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为最终实现对该水体的净化,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对水生植物采取的措施是 ▲ ,同时兼顾不污染其他生态系统的原则,需进一步对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28.(10分)振华育英学校生物社团的同学到尼山研学时,通过实地考察后,绘制了部分食物网简图以及碳(物质)循环示意图(如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能是通过 实现的(【】内填数字)。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2)在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排泄物和植物的枯枝落叶并不会无限堆积,是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被图中的 ▲ (填“甲”、“乙”或者“丙”)利用处理。
(3)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有 ▲ (填序号)。
(4)下列表格中I~IV为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农药的含量,该食物链是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则II对应的生物为 ▲ 。
类别 土壤 I Ⅱ Ⅲ IV
农药含量(毫克/100克) 0.0012 0.975 0.125 0.003 0.021
29.(10分)酸雨常被称为“空中恶魔”,对生物有极大危害。绿芽环保生物社团的同学们设计了“探究酸雨对番茄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足够的清水和食醋(pH为3),两盆生长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番茄苗,两个洒水壶。
提出问题:酸雨影响番茄苗的生长吗
作出假设:酸雨影响番茄苗的生长(或酸雨不影响番茄苗的生长)。
方法步骤: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pH为4。
(1)将两盆番茄苗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每天向甲盆中喷洒1次定量的模拟酸雨,同时向乙盆中喷洒1次 ▲ ,设置乙盆的目的是 ▲ 。
(2)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两盆番茄苗的生长状况。请你预测结果: ▲ 盆内的番茄苗生长受阻,另一盆番茄苗生长良好。
(3)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4)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大量燃烧了煤炭、机动车尾气排放均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学生,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以减少酸雨的危害 ▲ (写出一条)。
30.(10分)启帆中学的自然解码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借助生态瓶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瓶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 ▲ ,它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制作生态瓶时,加入细沙的作用是 ▲ 。
(2)在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时,应选择 ▲ 两瓶进行对照实验(填生态瓶的标号字母)。
(3)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 瓶。该生态瓶最终也只维持了2周,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能力,但这种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与湖泊生态系统相比,生态瓶的稳定性较弱的原因是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