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德阳二中教育集团2025年秋期初二期中素质检测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
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林(则徐)在海滩挑成两个池子,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再抛石灰煮之。共计二十三日,全数始尽销毁。”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天京事变 D.黄海海战
2.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瑷珲条约》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 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 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在北伐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4.如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 )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一批小留学生
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 B.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 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5.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6.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右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A.救亡图存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试卷第1页,共4页
7.1901年美国杂志《PUCK》发表了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如右图所示),刀上的文字是 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只要悬吊大刀的绳一断……,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
B.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C.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
D.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
8.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B.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近代的主动开放 D.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剧
9.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材料意在号召()
A.推翻清政府 B.变法自强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革命政党
10.史实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B.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D.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 “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主生产模式完成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12.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它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
试卷第2页,共4页
1865——1895年,清政府先后设立了24家规模不同的官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政府兴办的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 1953年更名为江南造船厂。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制造总局诞生的背景(4分)
材料二
1868年8月,承载着中华民族富国强兵之梦的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我国第一艘机器动力兵船————“惠吉”号正式下水,开启了近代中国军事工业和造船业的新篇章。200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派出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维护海洋秩序,捍卫世界和平。
——摘编自逢秀莉、瞿仁福《一个半世纪的坚守:走向深蓝的江南造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制造总局创办的意义。(6分)
材料三
右图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举行的下水命名仪式。
——据新华社资讯
(3)结合上述材料中江南造船厂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感想。(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救国方式的变化。(2分)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建国民政府。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1906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救国的指导思想并指出“政治革命”的目标。(4分)
材料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部分
时间 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1903年 出版《革命军》《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试卷第3页,共4页
1905年8月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7年 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镇南关起义,均遭失败。
1911年4月 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却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统编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析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所起到的作用。(4分)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6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
材料 为纪念我国近代民族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邮政局曾经发行以“近代民族英雄”为主题的纪念邮票。
林则徐 冯子材 刘永福 邓世昌
参考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以“时代与社会力量”为主题,选取中国近代史中的人物或群体(至少两个),设计一组邮票,用文字描述你的构思并说明理由。(8分)
例:构思: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选取人物:林则徐、魏源 理由:19 世纪中期,鸦片战争打破“天朝上国”迷梦,民族危机初现,时代呼唤了解世界的觉醒力量。林则徐作为近代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官员,组织编译《四洲志》,突破传统华夷观念;魏源受其启发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为近代化探索埋下思想伏笔。二人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对时代变局的最初回应,是中国近代思想觉醒的先导。
试卷第4页,共4页
四川省德阳二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C D B A B D A D B C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3.(12分)
(1) 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与列强侵略);洋务运动的兴起;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急需“自救”(4分)。
(2) 意义:开启近代中国军事工业和造船业的新篇章;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培养了一批近代技术人才;为后来的国防建设奠定基础(6分)。
(3) 感想:江南造船厂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从近代落后到现代强大的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2分)。
14.(16分)
(1) 变化:从提出变法自强建议(温和改革)转变为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革命救国)(2分)。
(2)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2分);政治革命目标:颠覆君主政体,建立国民政府(2分)。
(3) 作用:成立兴中会、同盟会,凝聚革命力量;出版革命著作,传播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多次发动起义,鼓舞全国斗志,为辛亥革命积累经验(4分)。
(4) 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任务未完成;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6分)。
15.(8分)
示例构思: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2分)
选取人物:邓世昌、冯子材(2分)
理由:19世纪末,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代呼唤抵御外侮的英雄力量。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殉国,彰显了海军将士的爱国气节;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率领军民取得镇南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二人代表了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精神,是民族危亡之际的精神支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