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 (………………○………………内………………○………………装………………○………………订………………○………………线………………○………………)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秘密★启用前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106质量检测试题高一年级 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50分)1.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反映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2.如图所示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该制度是( )A.察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度3.唐代中期实行赋税改革,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新的赋税制度是(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均田制 D.井田制4.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 )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 C.佛寺集中化 D.佛教世俗化5.东晋时期,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后代尊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柳公权 B.欧阳询 C.颜真卿 D.王羲之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减轻农民负担入 D.增加政府财政收7.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9.“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我朝”指的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0.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留传不朽名著。”这反映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A.戚继光 B.郑和 C.岳飞 D.郑成功11.几百年来,郑成功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郑成功事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12.1761年,清朝平定了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清朝设立了( )A.伊犁将军 B.澎湖巡检司 C.奴儿干都司 D.新疆行省13.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的是( )A.王守仁 B.陆九渊 C.顾炎武 D.黄宗羲14.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指( )A.资本家 B.雇佣工人 C.奴隶 D.地主15.在中国古代,最能体现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是( )A.皇帝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设内阁 D.设军机处16.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工商业发展 B.保护农耕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 D.防范“外夷”入侵1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赢家。该国是(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美国18.“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与歌谣相关的史实为(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19.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奕 D.曾国藩20.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逐渐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动机是( )A.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B.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C.维持罪恶的鸦片走私贸易 D.抢夺更多亚洲地区殖民地21.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B.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 D.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2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焚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日本军队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国军队2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三元里人民斗争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24.春愁难遭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抗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25.宋朝文臣武将的权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漫画反映出宋朝A.实行崇武抑文政策 B.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二、材料题(26题12分,27题20分,28题10分,29题8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定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独占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大权的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并日益扩大中正的权力。——周升华《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及其蜕变》(有删改)(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九品中正制前后期选官标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史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依据史料二,指出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丞相,还设立了中朝,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而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则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 ——《汉书 百官公卿表》材料二 宋太祖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 后,在中央,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央。 ——《宋史 职官志》材料三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明史 职官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宋朝产生的影响。(8分)(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从秦汉到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大炮打开国门,丧失了大量主权。(1)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2分)(2)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是什么?战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长期封闭的清朝大吏们,对国家主权、国际法,以及近代国家交往的原则和方式等一无知晓,他们仍然用封建时代的帝国观念和手段认识处理对外关系。对于条约的谈判和签订,清政府采取了漫不经心的态度。条约中的开放五口通商、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等重要特权,也因为与施以恩惠的传统羁縻之道相符合而被轻易让予。清朝君臣将结束鸦片战争订立的条约视为一成不变的“万年和约”。材料二 【分材料缺失】渐产生了近代国家主权意识。一方面,他们对条约制度及其性质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法意识;另一方面,他们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到现存的条约制度对中国主权的损害,此后更明确从国际法的角度检索此前所定条约的失误;对条约本身的认识以及对西方列强“修约”要求的应对,又进一步发展为主动修约的思想。甲午前后,朝廷特别注意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的权益,并有意识地在新订条约中消削或限制此前已被列强所攫取的特权。——以上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处理对外关系的特点,并简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清政府外交理念的变化,并简析这些变化的意义。(4分)第7页(共8页) 第8页(共8页)高一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1.D 2.B 3.B 4.A 5.D 6.A 7.D 8.B 9.D 10.C 11.A 12.B 13.C 14.A 15.B 16.D 17.C 18.C 19.C 20.A 21.B 22.B 23.B 24.C 25.D材料题(1)变化:前期家世,德才并重,到后期重视家世(4分)影响:前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导致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国家走向衰落。(2分)自由平等,竞争公开,从重视家世到重视才学(2分)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4分)27;(1)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削弱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4分,一点两分)措施:中央,分割宰相权力;地方,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收归地方财赋。(4分)影响:积极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消极方面,造成了"三冗"局面,导致宋朝积贫积弱。(4分)表现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分)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但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言之有理即可)(2分)28;(1)1840年 (2分)(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3)清政府腐败无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对手。(4分)29;(1)思想主张:中国制度优于西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两个角度,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分)目标:自强求富(1分)内容:工业、教育、海防、外交。(2分)局限性: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只学习西方技术)(1分)(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1分)条约:《马关条约》。(1分)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1分)2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历史.docx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