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学情评估九年级历史参芳答案一、选择题(2分×20=40分)1-5 DABAC 6-10 CBBBB11-15 BABCD 16-20 CACCB二、综合题(21题15分,22题9分,23题7分,24题9分,共40分)21.(1)①③④⑤(2分)②⑥(1分)(2)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他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他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强盛。(2分)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罗马最高统治实权,使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还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2分)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是一位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的重要地位,得到教会支持。他不断扩张领土,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版图已经延伸到高卢南部和莱茵河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2分)(任答以上一位人物,符合史实即可)(3)第一组: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后,为了巩固统治,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等级森严,激化了社会矛盾,佛教应运而生,并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2分)第二组: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扩大了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的。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开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还建立了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使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2分)(以上两组任答一组即可)(4)例文:探究文明的起源(1分)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国文明等。河流定期泛滥,土地肥沃,孕育了农耕文明。人口的增加,集体劳作,沉重的赋税和徭役都需要集权式的政府组织,逐渐催生了君主专制政体。(3分)海洋孕育了古代欧洲文明,如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文明、地中海的古罗马文明等。曲折的海岸线,港湾众多,适宜航海业与贸易的发展,商业文明产生。早期城邦文明受地形的限制,出现“小国寡民”的特点,为早期民主政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如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罗马共和制政体。(3分)总之,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会催生不同的政治本制。(1分)22.(1)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1分)阿拉伯半岛:部落间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1分)(2)日本:孝德天皇:(1分)途径:大化改新或政治改革。(1分)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1分)途径:创建伊斯兰教,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1分)(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分)阿拉伯半岛统一后,不断扩张,建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强大的阿拉伯帝国。(1分)(4)①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②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1分)(任答一点即可)23.(1)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掠夺。(1分)西班牙、(1分)葡萄牙。(1分)(2)掠夺、(1分)奴役(1分)和杀人越货(1分)(3)建立在压榨、剥削亚非拉美人民的基础之上的。(1分)24.(1)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1分)(2)共同主张:都主张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2分)(3)文件:1776年《独立宣言》。(1分)重大行动: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体制。(2分)(4)认识:近代政治演变的趋势是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近代各国的革命或变法成果,最终都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意思接近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分,任答一点即可)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学情评估九年级历史一、选择题(2分×20=40分)1.古埃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具有无上的权威和无限权力。能集中体现这种社会状况的是A.民主政治的实行B.太阳历的发明C.象形文字的创造D.金字塔的修建2.《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劳动、报酬、工具和责任事故的追究有2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的有36条。这些条文反映出古巴比伦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奴隶制度相当发达C.女性地位非常低下D.民主平等观念盛行3.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在实践中,创造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A.波斯人B.古印度人C.阿拉伯人D.犹太人4.在古希腊时期的斯巴达,体育教育就是以体育训练的方式培养公民坚毅、勇敢、奋勇无畏的品质。这体现出斯巴达当时的体育教育A.重视人的品德形成B.重视获得个人荣誉C.重视人的体能锻炼D.重视维护城邦利益5.罗马共和国后期,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亚历山大起义B.凯撒起义C.斯巴达克起义D.屋大维起义6.罗马人在继承希腊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开创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范式。下面一组罗马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台伯河上古老的法布雷西奥大桥风采犹存的西班牙塔拉戈纳引水渠A.四周以廊柱环绕B.彪炳业绩功勋C.实用与美观并存D.满足娱乐需求7.欧洲中世纪受教会神学控制。这个“教会神学”指向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8.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农民生活的描述,不准确的是九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学情评估第1页(共6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A.从9世纪开始,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流行开来B.庄园内的“直领地”由领主耕种,“份地”由佃户耕种C.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中的自由农民的土地D.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没有固定开庭地点9.从12世纪起,西欧出现了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推动B.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D.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10.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西欧进入封建社会②牛津大学的创办③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④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A.②①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11.1192年,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此后在朝廷之下建立镰仓幕府,它的建立标志着A.日本基本实现统一B.幕府统治时期的开始C.明治维新的完成D.大和国家的兴起12.宗教改革和政治制度改革是亚洲建立封建制度的两种重要方式。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有①汉漠拉比②穆罕默德③伯里克利④孝德天皇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13.13、14世纪随着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不断集中土地,运用新的经营方式,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A.农奴B.富裕农民C.领主D.国王14.14世纪时,意大利的作家多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到了16世纪,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上述变化说明文艺复兴运动A.完全摆脱宗教影响B.推动商品经济发展C.日益融人市民生活D.促使资本主义产生15.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A.西班牙王室大力支持B.拥有远航的船队C.商品经济发展D.他相信地圆学说16.西非加纳“黄金海岸”、利比里亚“胡椒海岸”、贝宁“奴隶海岸”、科特迪瓦“象牙海岸”,以及印度“香料海岸”,东南亚“香料群岛”…这些历史地名的命名反映了A.亚非拉美的资源富饶B.殖民战争的结果九年级历史第一次阶段性学情评估第2页(共6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历答.pdf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