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C C A A C C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B A B C A
1.D 2.B 3.C
【解析】1.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使屋顶的大气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D正确。对蒸发、下渗环节有影响,不影响降水环节,但都没有改造这些环节,ABC错误,故选D。
2.根据材料,该系统是缺水地区回收雨水的一种良性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B正确。该系统并不能调节城市局地气候,A错误。该系统是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因此延长了径流汇聚时间,C错误。该系统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3.根据材料,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东北地区大部分是湿润、半湿润区,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A错误。东南地区水源充足,不适宜,B错误。华北地区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缺水严重,最适合使用该系统,C正确。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区,生产、生活用水少,不适宜,D错误。故选C。
【点睛】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是屋面雨水排水的一种形式,是在设计条件下利用雨水斗至排出管之间的有效位差为动力,使系统内部产生负压的雨水排水系统,其水力计算依据为流体力学的伯努利方程。由于系统适用于各种建筑屋面的雨水排除,因而深受用户的青睐。
4.C 5.A
【解析】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丽江东南为低压中心,西北为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北指向东南,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偏转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贵阳、丽江、兴义、昭通四地中,等压线密集程度由疏到密依次为贵阳、丽江、兴义、昭通,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所以四地风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是贵阳<丽江<兴义<昭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6.A 7.C
【分析】6.8月份受湖陆热力差异的影响,鄱阳湖与周围陆地之间形成呈现日变化的湖陆热力环流。白天鄱阳湖区气温低、气压高,周围的陆地区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吹湖风。北部的湖口站湖风为南风,南部的进贤站湖风为北风。夜晚反之。因此,湖口站07::0~18:00(白天)风速为正距平的风为湖风(南风),18:00~次日07“00(夜晚)风速为负距平的风为陆风(北风)。由此可见,07:00左右由陆风向湖风转换,18:00左右由湖风向陆风转换。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7.进贤站陆风在12:00时左右风速由正距平转为负距平,即转换为湖风;湖风在20:30时左右风速由负距平转为正确距平,即转换为陆风;可判断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湖陆风转换均推迟。选C正确。
【点睛】湖泊的热容量大,白天湖区气温低、气压高,周围的陆地区气温高、气压低,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反之。
8.C 9.B
【解析】8.根据图中信息,垂直温度梯度为正值,表示出现逆温现象,当垂直温度梯度为由正变为0时,逆温现象出现的高度最大,根据图中信息,垂直温度梯度为0℃/100m的最大高度可以达到350米,所以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350米,C正确;500米处垂直温度梯度为负值,没有逆温现象,D错误;150米、100米垂直温度梯度为正值,有逆温现象,但没有达到最大高度,AB错误。故选C。
9.逆温现象发生时,空气对流减弱,A错误;逆温天气对流弱,风力小,有利于大雾天气的产生,B正确;上升气流弱,不利于成云致雨,C错误;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加重大气污染,D错误。故选B。
10.B 11.A
【解析】10.从图中可知,3:30时降水量达到36mm左右,说明此次下击暴流发生时降水量陡增,且风速明显加快,因此天气特点表现为疾风骤雨,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1.从图文信息可知,9月为北方秋季,冷气团活跃,且该地经历了降水、大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A正确,BC错误;反气旋不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其附近也不能形成锋面,D错误。故选A。
【点睛】下击暴流是指一种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属于突发性、局地性、小概率、强对流天气。
12.B 13.A
【解析】12.由图可知,瓦尔帕莱索大区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当地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当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强,从而形成高温干旱的气候特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东部山地地形形成“烟囱效应”,即山谷受热后,空气上升,形成强对流,促使火势向高处(东部山地)快速蔓延,因此山火主要是从西部海岸平原向东部山地蔓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
14.B 15.C 16.A
【解析】14.读图可知,图中m处附近等高线等高距为50米。根据等值线分布“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规律,m处的海拔高度为350m<H<400m。图中最高的山峰海拔为5210米,因此m与最高山峰间的高差为4810米<H<486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乙湖为咸水湖,无径流注入,但湖泊水位比较稳定,说明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补给。读图可知,甲湖泊海拔较乙湖泊高,甲湖泊水可以通过下渗、经地下径流补给乙湖,排泄盐分,因此湖泊盐分不会累积,始终为淡水湖,C正确;入湖河流盐度较低但如果湖泊没有排泄盐分的途径,也会形成咸水湖,A错误;图中甲湖泊有河流注入,会带来盐分,若没有盐分外泄通道,盐分不断富集,会演变为咸水湖,所以入湖河流补给量大不是湖泊始终是淡水湖的原因,B错误;纬度高,蒸发量少,但如果时间足够长,盐分也能累积形成咸水湖,D错误。故选C。
16.甲湖a时期湖泊面积较小,水位较低,为枯水期,补给水源较少,入湖河流的流量少。该地位于中亚地区,河流的水量受冰雪融水补给量影响,1月为枯水期,7月为丰水期,因此甲湖a时期对应的月份为1月;此时入湖水量较少,径流对湖水盐度的稀释作用弱,湖泊的盐度偏高。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补给:1、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的特点,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3、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这类补给多发生在干、半干旱地区和部分较湿润的山区。冰雪融水补给最显著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4、湖泊沼泽补给: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较小。5、地下水补给: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变化更为平缓,径流的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17.(1)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低,故气温日较差大。
(2)优点:清洁、可再生。缺点:能量分散、受季节天气影响大分配不均。
(3)砂石覆盖可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白天可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提高地温;增大昼夜温差,利于西瓜糖分积累;可阻挡风沙,保护土壤和作物。
【分析】本题以河西走廊西瓜种植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农业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 大气受热过程遵循“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能量传递链条。巴丹吉林沙漠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地温高,地面辐射强,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得白天气温高;夜间,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故气温日较差大。
(3) 结合所学知识,砂石的比热容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较多,增温快,夜间降温快,有效进一步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砂石覆盖表层有效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当地多大风天气,风蚀作用较强,砂石覆盖能有效减少风力对表土的侵蚀,可阻挡风沙,保证土壤肥力,减弱风沙对西瓜的冲击,保护土壤和作物。
18.(1)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大。
(2)M小于N。理由:M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河流淡水的汇入对海水盐度起到稀释作用;M地附近有寒流流经,有减盐作用。
(3)Z位于大陆架海域,浮游生物多,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地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河流注入,带来陆地上丰富的营养物质。
【分析】本题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和我国部分海区某年2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C曲线表示海水的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度最高。
(2)读图可知,M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大量淡水,河流淡水的汇入对海水盐度起到稀释作用,导致盐度较低,且M地附近有沿岸寒流流经,温度较低,蒸发量相对更少,有减盐作用,盐度更低,故M地盐度比N地低。
(3)读图可知,Z位于大陆架海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地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进一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类;有河流注入,带来陆地上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食物。
19(1)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特点: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原因:拉萨市位于河谷地区,夜晚谷底气温比谷坡高;形成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3)赞同。理由:海拔高,夏季凉爽;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
不赞同。理由: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分析】本大题以拉萨为情境载体,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降水的影响因素、气温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地形、纬度、天气等。据图可知,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如吸收、散射)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径短,太阳辐射强度大。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进一步增加了太阳辐射的累积。
(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拉萨市位于河谷地区,白天谷坡气温高,谷底气温低,吹谷风,形成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故白天少雨;7月水汽充足,夜晚气温谷底比谷坡高,吹山风,形成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故夜晚多雨。
(3)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拉萨所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湿度小、云量少、日照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其典型的气候特征,人们常常用“一天有四季、一年无四季”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若赞同,可结合高原气候特征分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偏低,夏季凉爽;濒临拉萨河,处河谷地带,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大气透明度高,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若不赞同,可从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等方面作答,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容易导致缺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易晒伤皮肤;海拔高,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等。(
………………○………………

………………○………………

………………○………………

………………○………………
线
………………○………………
) (
………………○………………

………………○………………

………………○………………

………………○………………
线
………………○………………
) (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
秘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106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年级 地理
答卷注意事项:
学生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试卷上答题。
填涂答题卡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答题时字迹要清楚、工整
本卷共19小题,总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总分48,每题3分)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流
2.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
A.哈尔滨 B.广州
C.北京 D.拉萨
大气水平运动对全球气候、天气变化及人类活动具有深远影响。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时刻局部近地面气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4.此时丽江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5.图示时刻,下列四地风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是( )
A.贵阳<丽江<兴义<昭通 B.昭通<兴义<丽江<贵阳
C.贵阳<丽江<昭通<兴义 D.昭通<兴义<贵阳<丽江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为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湖口站和进贤站南北方向风速与年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日,湖口站的湖陆风转换及对应的时刻是( )
A.陆风转湖风 07:00左右
B.湖风转陆风 12:00左右
C.陆风转湖风 18:00左右
D.湖风转陆风 20:30左右
7.与湖口站相比,进贤站( )
A.陆风转湖风提前 B.湖风转陆风提前
C.湖陆风转换均推迟 D.湖陆风转换均提前
垂直温度梯度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高度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正值,下图示意南京市北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化(单位:℃/10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100m B.150m C.350m D.500m
9.本次逆温现象发生时,南京市北郊( )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可能出现大雾
C.大气易于成云致雨 D.污染物易扩散
下击暴流是指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下图示意2021年9月10日辽东半岛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下击暴流天气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击暴流发生时,当地的天气特点是( )
A.风和日丽 B.疾风骤雨 C.阴雨绵绵 D.气压骤降
11.此次下击暴流天气过程中最可能伴生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瓦尔帕莱索大区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海岸高地及平原与东部山地相连。2024年2月3日—2月7日,瓦尔帕莱索大区山火爆发,东部山地地形形成“烟囱效应”,导致山火迅速蔓延。如图示意瓦尔帕莱索大区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瓦尔帕莱索大区夏季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受盛行西风控制 D.受东北信风控制
13.推测此次山火蔓延的方向是( )
A.由西向东蔓延 B.由东向西蔓延
C.由北向南蔓延 D.由南向北蔓延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该地石灰岩广布,a、b、c分别代表甲湖三个不同时间的湖岸线,乙湖水位比较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m地与最高山峰间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4860m B.4850m C.4810m D.4760m
15.甲湖泊始终是淡水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入湖河流盐度较低 B.入湖河流补给量大
C.有地下河与咸水湖相连 D.纬度高,蒸发量少
16.甲湖a时期对应的月份及此时湖泊的盐度状况是( )
A.1月、偏高 B.1月、偏低 C.7月、偏高 D.7月、偏低
二、综合题(总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暑假期间赴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进行考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下,该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1为河西走廊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西瓜种植景观图。
(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巴丹吉林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4分)
(2)说出太阳能的优缺点。(8分)
同学们发现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2)。当地人们为了适应干旱多大风的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cm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明显提高。
(3)说明采用“砂田”耕作对种植西瓜的好处。(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下图1是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1)图中C线中数值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出现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6分)
材料二下图2示意我国部分海区某年2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其中Z处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2)比较图二中M地和N地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 (6分)
(3)Z该海域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等鱼类,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拉萨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和日趋便捷的交通,使其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
(1)分析拉萨成为“日光城”的原因。(4分)
(2)说明拉萨7月降水的日变化特点及其原因。(4分)
(3)你是否赞同拉萨市作为避暑旅游城市。请表明态度并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理由。(6分)
第3页(共6页) 第4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