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秋期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
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中国旧石器文化可以划分为南北两大石器传统,即使在南方或北方地区内部,
各类石器在原料、制作技术、种类和形态方面也各具特色。这体现了旧石器文化的
A.延续性
B.包容性
C.擬聚性
D.多样性
3.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和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了解
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是
A.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各类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

C.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D.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
4.
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古代先民却在烹任上实现了“水火相成”。只要水、火
之间有一层薄薄的隔离,它们就能共存相成。半坡先民解决这一问题使用的方法是
A.人工取火
B.种植水稻
C.制作陶器
D.建造房屋
5.良渚文化遗址于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首次被发掘。大约与良诸文化同一时期,
我围的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黄河中下游地区有龙山文化,这些都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
源及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A.多元一体
B.彼此孤立
C.中体西用
D.南强北弱

6.有考古学家认为,右图中分别用不同线条装饰的两
侧陶壶,可能代表了两个缔结同盟的部落。从这一视角看,
双连壶独特的设计可能体现了先民对
A.自然环境的认知
B.生产工具的创新
C.
农业活动的重视
D.共赢精神的表达
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双联壶
7.
当你看到《最早的中国一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时,你应想到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周朝
8.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图示中·处朝代对应的古代政治制度

夏朝
商朝
东周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都县制
D.行省制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9.“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
料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是
A.天下为家
B.封邦建国
C.诸侯争霸
D.战国七雄
10.西周时期以王畿一带周王室所用的方言为标准音,即“雅言”及至战国时期,
雅言的标准音地位丧失,各诸侯国“言语异声”。这一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度确立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诸侯势力衰落
D.周王室地位下降
11:在四川岷江上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修建于战国时期。它“深淘滩,低作
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使人、地、水三者协调统一,造福千秋。材料介绍的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长城
D.灵渠
12.战国时期,当诸侯们摒弃出身背景,以人的才能为原则选任官员时“布衣卿
相”“养士”成为当时独特的风景线。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
A.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B.制度改革带来社会风气变化
C.社会变革引起思想文化活跃
D.百家争鸣提升士人思想素养
13.甘肃出土的青铜礼器秦公簋,铭文内容以秦公语气歌颂先祖功业,表达了继承
祖业、奋发治国的信念,蕴含敬天法祖、家国一体思想。与此有关的学派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14.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
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
的实物见证。”以上介绍,体现了何尊这一文物的
A.历史价值
B.艺术价值
C.科学价值
D.经济价值
15.如图是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成套青铜编钟。其数量多,
音域广,音律全,音色美,至今还能演乐曲。编钟上有3755字铭文,.内容“就像一本
固定的乐器说明书”。据此可知,当时
A.青铜器功能单一
B.铭文用小篆书写
C.诸侯王崇儒尚礼
D.音乐成就水平高
16.有学者认为,秦半两钱是中国古代对天圆地方说在货币形制上的表现,象征秦
朝货币通用于天下各地。据此推断,秦朝俦半两钱的目的
A.顺应天意
B.巩固统一
C.思想控制
D.审美需要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