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六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宣城六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安徽省宣城六中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下列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发中,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 研发人工智能程序 B. 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
C. 研发高效汽车电池 D. 研发人形机器人的构造
2.宣城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传统项目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宣纸的裁剪 B. 高峰唐氏竹篮的编织
C. 徽州砖雕的雕刻 D. 宣酒的酿造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液态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C. 酒精用作燃料 D. 过氧化氢用于水体增氧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6.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端午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B. 水沸腾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 水中约含有个水分子分子质量很小
D. 石蜡熔化分子种类不变
7.我国神舟飞船返回舱采用自主研发的隔热材料,毫米厚的“防热衣”中含有钛合金等复合材料,有效阻止舱体外表面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巨大热量进入舱内。如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钛原子的中子数是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
D. 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 处有一个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降低对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吸收,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
8.下列关于臭氧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臭氧不属于纯净物 B. 臭氧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 臭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剧烈 D. 臭氧受热转化为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应采取减少氟里昂使用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B. 大气层中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引起皮肤癌患者增加
C. 淡蓝色、有鱼腥臭味属于通常状况下臭氧的物理性质
D. 臭氧和氧气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二者的组成元素不同
10.在哪吒:魔童闹海里,无量仙翁使用天元鼎炼制仙丹,经古人记载炼丹时是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放入丹炉中加热,此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C. 保持物质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D. 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1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转化观:农家肥料的腐熟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B. 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C.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化学价值观:依靠化学,人类能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难题
12.小明同学为解决如图“装置气密性检查”类问题构建如下思维模型:
结合思维模型分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导管放入水中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
B. 用手紧握试管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改变压强”
C.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D. 将试管放入冰水中不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非选择题
1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被广泛用于空气净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进行实验探究。
【活动一】为验证活性炭的吸附能力,甲同学设计如图实验:
步骤一观察到红墨水逐渐扩散到整杯水中,最后变成均匀的红色溶液。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
步骤三观察到烧杯中滤液的颜色为 ______ 色。甲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活性炭有很好的吸附能力。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有疑点,有可能是滤纸对红墨水起到了作用,应增加一个实验,说明甲同学的结论是合理的。请你设计这个实验: ______ 。
【活动二】探究不同种类的活性炭吸附能力
【查阅资料】制备果壳活性炭的流程如下图:
【进行实验】室温下,在三个相同规格的锥形瓶中分别装入克花生壳炭、克核桃壳炭、克竹炭;然后,在个锥形瓶中各充入足量的二氧化氮气体呈红棕色,用橡皮塞盖好密封,观察并记录瓶内气体红棕色褪去的时间。
碳化过程,用作为保护气,利用的主要性质是 ______ 。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14.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______。
若用装置作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
若用装置收集氧气,收集氧气的时机是______。
装置中装有半瓶水,张同学用此装置从______填或端通入氧气,待水排尽,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所得瓶中气体,发现木条仍然复燃,由此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
氢气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稀硫酸溶液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若要制取较纯净的氢气,则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从中选择装置编号
15.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生产过程叫作合成氨,该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相关研究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如图,请结合图文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该流程选用空气作为原料的优点是______。
电解器内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写出其中某一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氨气液化便于储存运输,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理论上,合成氨气反应中要提高氨气的产率,根据图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16.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项目探究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从元素角度看,下列物质不能用于制取氧气的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项目探究二: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
小组同学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速率。装置如图所示,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写出甲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分析图可知:曲线______填“”或“”表示无二氧化锰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然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______。
若验证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设计方案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_____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项目探究三: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Ⅰ用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铬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混合,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粒含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图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目的是______。
用含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______。
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_。
17.“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发热的原理是铁粉和氧气、水发生反应放热。用“暖宝宝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广口瓶容积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量筒中水的体积为,实验前量筒中水的体积为,参与反应的水的体积忽略不计。
铁的锈蚀属于 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测得的氧气含量偏低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铁粉不足
B.未等温度恢复至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漏气
D.实验前弹簧夹未夹紧
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计算过程省略。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9.C 、D
10.
11.
12.
13.分子在不断运动;
无;将一张滤纸放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搅拌,过滤,观察滤液颜色答案不唯一;
化学性质不活泼;
在相同条件下,竹炭吸附二氧化氮气体的能力最强或不同种类的活性炭吸附能力不同等答案不唯一
14.锥形瓶;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不一定需要答案不唯一;

15.空气中氮气来源广且价格低廉或原料易得、成本较低等答案不唯一;
或或或;
易溶于水;

16.;
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化剂不改变产物的最终质量;
化学性质;
确保催化剂质量相同;
反应速率太快,导致瓶内气压过大,橡皮塞被弹出;
氧化铜或
17.化学
第3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