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贵阳六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下学期高考历史模拟考试(一)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对下列著作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史实
评价
A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
《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
《汉书》
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作为中国古代改革的重要代表,商鞅变法与王
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
①目的都是富国强兵②均变革了旧的土地制度
③都改变了社会性质④都触犯了旧集团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
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国共两党实现了党外合作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解体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4.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不顾路途艰险,跋涉到埃及西部沙漠中的绿洲,拜谒埃及太阳神的象征阿蒙
神,并为女神伊西斯建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
神。亚历山大意在()
A.传播古希腊文化
B.消除埃及与巴比伦的矛盾
C.培育臣民的认同感
D.恢复当地的神权政治形态
5.某学生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整理出的关键词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他研究的是
第1页,共10页
◆引发一次制度变迁
◆使用非革命的手段
◆新国王由议会“创造”
◆此后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日本明治维新D.德意志的统一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传统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逆境中成长起来,民族意识产
生并不断加强。这一时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亚洲的觉醒”时期。“亚洲的觉
醒”意指()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民族民主革命
C.亚洲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
D.亚洲各国选择了暴力斗争的道路
7.斯巴达的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成员30
人,且终身任职: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他们一年一
任,一般不得连任。据此判断,当时斯巴达的政体形态是()
A.民主制度
B.僭主政治
C.寡头政治
D.君主专制
8.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
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
()
A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B.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
C.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9.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
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10.考古学者在马家窑文化遗址(距今约5200一4000年)中,不仅发现了众多成捆带秆带穗的碳化稷及石
斧、刀等工具,还在其墓葬陶瓮内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如在鸳鸯池M134墓内一件大陶瓮中所盛的粟,重
量可达66.9公斤。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当时()
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