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实验中学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实验中学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K12重庆市2025-2026学年度上期期中质量诊断
八年级历史试题
(开卷,总分50分,时间:与道德与法治共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晚清时期,英国通过战争和暴力打开中国大门,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的每一条款几乎都涉及以前中国旧有传统制度的一项改变。这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 ( )
A.开始成为奴隶社会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社会
D.开始成为封建社会
2.右图是西洋楼(圆明园大水法所在)的遗址。“她仿佛一个重残的孩子,一家人都被强盗们杀死了,唯独她在重伤后活了下来。”材料中的强盗们是指 (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侵华日军
D.沙俄军队
3.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说道:“《天朝田亩制度》属于恩格斯所批评的那种仅是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解决社会弊端的方案,最终被束之高阁。”这表明了《天朝田亩制度》的 ()
A.实施背景
B.具体内容
C.不能实现的原因
D.深远影响
4.《北京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下面可以体现这一内容的条款是( )
A.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B.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C.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D.赔偿英法联军白银各800万两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
A.侵占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赔款
C.增开通商口岸
D.破坏司法主权
6.上图分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仿制外国的线膛钢炮和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的照片。它们共同呈现了洋务运动的 ( )
A.工业发展
B.国防成就
C.经济主张
D.教育成果
7.张謇说:“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他认为救国的根本是( )
A.重视教育事业
B.增强军事实力
C.发展社会经济
D.解放人们思想
8.1877年,日本某陆军中尉打着“汉学研究专家”的旗号,来到东北,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抚顺等地实地测量,绘制可用于军事的地形图,并在地图中标注清军绿营军的驻扎地。这表明( )
A.日本测绘技术高超
B.中日学术交流频繁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D.东北地区物产丰富
9.左宗棠率军西征的消息传出后,新疆各族人民欣喜欢迎,他们不仅主动献马,支援清军,而且直接参加消灭阿古柏的战斗。材料说明收复新疆得益于 ( )
A.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军事武器先进
D.清军英勇作战
10.为了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的加剧,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表格。该表反映出的史实是 ()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A.日本独霸中国局面形成
B.清朝地位获得国际认可
C.列强大力帮扶中国发展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1.“维新变法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寄希望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最终变法昙花一现。”材料涉及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12.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大肆屠杀、劫掠,充分暴露的侵略者的凶恶本质。若要研究这一内容,以下最可靠的史料是 ( )
A.史学著作《八国联军侵华罪行录》
B.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的照片
C.油画《廊坊之战》
D.电影《八国联军》
1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搜集到以下内容:“时间:1894年11月;目的: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入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 )
A.兴中会的成立
B.同盟会的组建
C.筹划广州起义
D.筹建中华民国
14.“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内响起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脱离了清朝统治。”这反映
出 ( )
A.革命爆发准备不足
B.革命遭遇内部叛变
C.革命遭遇外敌干扰
D.清朝统治大势已去
15.右图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形势图(1917-1918年)》。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 )
A.和平统一
B.经济发达
C.分裂动荡
D.文化繁荣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5分,第18题8分。
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提出该观点的是哪位历史人物?(1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该人物主张禁烟的原因。(2分)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洋务,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2)材料二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运动的口号和措施。(4分)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梁启超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的根本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共同追求是什么?(1分)
17.(15分)近代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为救亡图存做出了巨大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自幼受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心中埋下了反满的种子。但甲午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1894年夏,孙中山北上天津,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弃去和平改革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早期的孙中山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并概括其救国思想发生的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救国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的什么思想中。(1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其中特别提出要写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他最看重的一点。孙中山还把政府官员称做“人民之公仆”。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团体纷纷成立,报纸杂志空前活跃起来,群众活动蓬勃发展。
--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
(2)材料二中的法律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1分)根据材料二说说该法律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治国理念?(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成立的影响。(2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20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孙中山将总统的职位让与袁世凯······有了这样的妥协,和平成为事实······可是这种办法全靠高级军官间的人身关系,也就很难在超出省区间的场合生效。于是阴谋与政变成为家常便饭,一切都带有流动性。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华民国成立后遭遇了怎样的挫折。(1分)有历史学家认为该挫折标志着辛亥革命走向失败。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革命失败的表现有哪些。(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识。(2分)
18.(8分)陈旭麓先生在其著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列强侵略与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沉沦为半殖民地,造成沉重灾难。但正是这种冲击促使传统社会解体,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催生了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革命的一系列救亡图存与早期现代化探索,苦难与进步在辩证中交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K12重庆市2025—2026学年度上期期中质量诊断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D A B C C B D D B A D C
二、非选择题: 16题12分,17题15分,18题8分。
16.共12分:
(1)人物:林则徐。(1分)原因:鸦片泛滥会导致军队战斗力丧失;鸦片泛滥会导致国家财政危机。(2分)
(2)洋务运动。(1分)口号:“自强”“求富”。(2分)措施: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教育和派遣留学生;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组建新式军队。(2分,两点即可)
(3)根本:培养人才。(1分)措施: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2分)
(4)共同追求:救亡图存,寻求国家富强之路。(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17.(15分)
(1)思想: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早期维新思想。(2分)变化:从改革到革命。(2分)思想:三民主义。(1分)
(2)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分)理念:主权在民;民主共和。(1分,一点即可)影响:民众心理改变,民主意识增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促进了各种政治团体的兴起和群众活动的发展。(2分,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3)挫折: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1分)表现: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3分,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4)认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救亡图存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道路充满曲折。(2分,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18.(8分)
【示例一]
观点: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2分)
论述: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赔款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分)
结论:由此可见,列强的侵略及迫使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示例二]
观点:列强的入侵引起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早期现代化的探索。(2分)
论述:面对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的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一批军事企业、民用企业、新式军队,并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4分)
结论:由此可见,列强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推动了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和对早期现代化的探索。(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