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年级生物学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A A D A C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D C D A D A C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D D A C D B B A C题号 31 32 33 34 35答案 C B A A B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3小题,共30分。36.(共 10 分,除说明外,每空 2 分)(1)3(1分) 氨基(1分)(2)8(3)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或者氨基酸的种类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影响其功能。能体现结构与功能观即可)(4)水解是蛋白质或者多肽中肽键断裂,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的过程。变性是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的过程,肽键一般不断裂。37.(共 10 分,每空 2 分)同位素标记法(2)(粗面)内质网(3)信号序列 需要(4)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38.(共 10 分,除说明外,每空 2 分)(1)②加入斐林试剂1mL,混匀,将试管置于50~65℃的水浴中加热2min(2)①:B ③:①④; 10(3)砖红色沉淀(1分);橘黄(1分)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生物学本试卷共 10 页,38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生号、班级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7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细胞学说揭示了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C. 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2.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了洋葱外表皮、苔藓叶片、黑藻中的细胞,发现这些细胞都有细胞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同学结论的得出应用了归纳法B. 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C. 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D. 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可能有例外,因此不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3.“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诗中的植物和蜜蜂相比,植物不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是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4.下列属于生命系统同一结构层次的是A. ①和⑤ B. ③和④ C. ③和⑤ D. ①和④5.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可得到以下图像,其中视野最暗的是6.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 A 转为 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②调节大光圈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A. ①③②④ B. ③⑥②④ C. ⑥③②④ D. ⑥④②③7.大肠杆菌(E.coli)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下列物质和结构中,大肠杆菌细胞具有的是①细胞壁 ②细胞核 ③拟核 ④DNA ⑤细胞质 ⑥核糖体 ⑦细胞膜A. ①③④⑤⑥⑦ B. ③④⑥⑦ C. ②④⑤⑥ D. ①②⑤⑦8.如图把T2噬菌体、蓝细菌、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中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乙中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 丙中两类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D. 丁组生物的细胞都具有核膜9.SARS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等方式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SARS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B. 该病毒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 SARS病毒只能生活在宿主的活细胞中D. 可以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培养该病毒10.水华是淡水水体中藻类(主要是蓝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水体颜色改变并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的自然现象。下列关于蓝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蓝细菌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B. 蓝细菌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 蓝细菌的营养方式为自养 D. 蓝细菌过度繁殖会影响水质11.“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农谚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是会相互转换的B.水可以作为细胞内良好的溶剂,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有关C.施肥要注意施肥时间、方式和量,植物需求量较大的无机盐有氮、磷、钾、锌等D.无机盐不足可能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植物叶片发黄12.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完成了7000米级的海试,发现了许多奇异的深海生物。在这些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A.O和C B.C和O C.O和N D.C和N13.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方法、步骤及出现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花生种子切片→苏丹Ⅲ染液染色→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橘黄色脂肪颗粒B.成熟小麦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碘液→依据蓝色反应检测淀粉C.大豆种子加水研磨→加双缩脲试剂→依据紫色深浅程度反映蛋白质含量的多少D.甜玉米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试剂→观察砖红色沉淀检测还原糖14.用离体蛙心进行灌流实验发现,不含Ca2+的生理盐水无法维持蛙心的收缩,含有少量 Ca2+的生理盐水可使蛙心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Ca2+A.参与心肌细胞中重要蛋白质的合成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为蛙心持续跳动提供能量15.《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上食物中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虽然动植物体内的多糖存在差异,但都能为细胞供能B.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些营养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脂肪、淀粉、糖原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人体内脂肪可以分解供能,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16.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下列关于几丁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几丁质都属于多糖,是经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聚体B.食物中纤维素能促进肠胃蠕动和排空,科学家将它归类于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C.几丁质和纤维素一般不是细胞主要的储能物质D.在实际应用中,它能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17.北京烤鸭是北京传统特色美食。饲喂选做食材用的北京鸭时,主要以玉米、谷类和菜叶为饲料,使其肥育,这样烤出的鸭子外观饱满,皮层酥脆,外焦里嫩。下图是生物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谷类和菜叶为北京鸭提供了富含脂肪的饲料B.糖类供应充足时,北京鸭可以将糖类少量转化为脂肪C.图中X代表甘油,3分子甘油和1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脂肪D.饱和脂肪酸的“骨架”中不存在双键,因此熔点较高,容易凝固18.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若①为某种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①的初步水解产物为多肽,彻底水解产物为氨基酸B.若②大量积累于人和动物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为糖原C.若③为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分子,则③为蛋白质D.若④在低血糖时直接分解以补充血糖,则④可能是肌糖原和肝糖原19.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是一种能发光的蛋白质,类似于示踪元素,可以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位置,它照亮了人们以前看不到的世界。下列有关绿色荧光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绿色荧光蛋白时一定需要消耗21种氨基酸B.合成绿色荧光蛋白时一定会生成237个水分子C.绿色荧光蛋白可以作为标签蛋白来研究某种蛋白质分子的转移D.组成绿色荧光蛋白的各种氨基酸的差异主要是其空间结构不同20.下图为某多肽物质分解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为三肽和二肽 B.该反应需要水的参与C.该反应前后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目不变 D.多肽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氨基中21.硒代半胱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分子式为C3H7NO2Se,存在于少数酶中,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甘氨酸还原酶和一些氢化酶等。硒代半胱氨酸的结构和半胱氨酸类似,只是其中的硫原子被硒取代,包含硒代半胱氨酸残基的蛋白都称为硒蛋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硒代半胱氨酸的R基为—CH3SeB.硒代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理化性质不同C.硒代半胱氨酸中的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D.硒蛋白中的N主要存在于主链和侧链上的氨基中22.如图所示,蛋白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后会出现结构改变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变性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蛋白质变性后容易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因此熟食更易被消化C.病毒、细菌经高温或化学物质的处理后其蛋白质失活,失去侵染能力D.蛋白质变性过程中结构的改变主要与肽键以及氢键数目的变化有关23.真核细胞表面有多种G蛋白受体(GPCR),它们都具有七重跨膜结构。这类受体可介导多种胞外信号的细胞应答。信号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会使GPCR成为脱敏态,从而解除信号分子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GPCR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能不同B.GPCR的脂溶性部分形成跨膜结构C.抑制蛋白使GPCR不能向细胞内传递信号D.胞外信号消失后脱敏态的GPCR将恢复为活化态24.图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甲中a为核糖,则b主要分布于细胞核B.病毒中的核酸可能是乙,也可能是丙C.人的神经细胞中含有甲的种类是8种D.小麦根尖细胞遗传物质中,甲中的m有4种25.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B.③④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C.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D.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26.下图甲是细胞膜结构示意图,①②③分别代表某种物质。图乙是图甲中物质③的示意图,a、b分别表示该分子的头部和尾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细胞膜的外侧是I侧B.图甲中的②和③分别是蛋白质和磷脂C.图乙中的分子a侧亲水,b侧疏水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27.如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的示意图,①②③④的顺序依次可能是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叶绿体膜、核膜、细胞膜、线粒体膜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28.从洋葱根尖细胞中分离出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器甲可能是液泡、叶绿体 B.细胞器乙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C.细胞器丙可能是中心体、核糖体 D.细胞器甲、乙、丙都有膜结构29.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有关细胞结构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B.图乙中d曲线所指的细胞器是内质网C.图乙中e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 D.图乙中f曲线所指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30.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成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上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隐性脂质体含有的元素包括C、H、O、N、P,有可能含有SB.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C.图中药物A、B是脂溶性药物,C是能在水溶性药物D.脂质体能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使药物进入细胞31.“疫散登南岭,杜鹃开笑颜。子规啼子夜,闲月照闲山”。这首诗中的“杜鹃”和“子规”分别是指“杜鹃花(植物)”和“子规鸟(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子规鸟”相比,“杜鹃花”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B.“子规鸟”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C.这两种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高尔基体在“杜鹃花”细胞和“子规鸟”细胞中的功能完全相同32.如图表示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数字①②③表示细胞器,字母a、b、c、d表示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过b过程后,①的膜面积有所减少 B.物质X可能是血红蛋白C.a过程有水产生 D.③表示线粒体33.为研究胆固醇对细胞膜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微黏度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呈负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胆固醇可使膜的流动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和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随着温度的升高,含胆固醇的人工膜的流动性提升相对较快D.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的作用表现为抑制34.“内膜系统”是细胞内结构相似、功能乃至发生上具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不包括细胞膜),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出芽、融合的方式进行交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囊泡等,共同维持细胞代谢与功能的有序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内膜系统”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内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内膜系统”参与了蛋白质与脂质等的合成与加工D.“内膜系统”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35.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B.同学们用橡皮泥制作的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美观与否D.口腔上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属于细胞的物理模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 30 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6.(10分)血红蛋白分子含有两条α肽链和两条β肽链,其空间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β肽链一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所示结构含有 种氨基酸,①的名称是 。(2)若两条β肽链完全相同,则图甲所示的血红蛋白至少含有 个羧基。(3)据图分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 不同导致的。若图甲血红蛋白某一处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就可能形成聚合成纤维状的异常血红蛋白,则由其运输氧的能力将减弱。由此能得到结论是 。(4)图丙为血红蛋白变性和水解的示意图,总结两者的区别: 。37.(10分)信号肽假说认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含有信号序列肽链,最终被运往各个部位。下图是细胞中各细胞器分工合作合成运输蛋白质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的方法是________。(2)由图可知,溶酶体中的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和核糖体边合成边转运到______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3)由图可知,送往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________,这是细胞内蛋白质定向运输所必需的。溶酶体中的蛋白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4)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38.(10分)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糖和油脂。实验原理: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油脂可用苏丹Ⅲ试剂来检测。实验器材:该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水浴锅、试管、显微镜等。实验步骤:(1)鉴定还原糖:①制备茅草根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观察颜色变化。(2)鉴定油脂:①制备茅草根组织切片,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A.制片—染色—洗浮色—观察 B.染色—洗浮色—制片—观察C.制片—观察—染色—洗浮色 D.染色—制片—洗浮色—观察②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2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得到图1和图2;已知观察该标本时所用的镜头如图3,目镜标有5×和10×,物镜标有10×和40×。③请从图3中找出与图1(细胞最小)对应的最佳的组合:_______。某同学选择了组合②④,若此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为160个,则换为②③组合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约为________个。(3)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若Ⅰ实验观察到______(1分),Ⅱ实验观察到______(1分)色颗粒,则茅草根含有还原糖和油脂。若两个实验都未观察到相应颜色变化,则茅草根中不含还原糖和油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高一生物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