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量失钠,对细胞a的影响大于b、c、d
B. b是组织液,其渗入c的量少于渗入d的量
C. b不断生成与回流,且生成与回流的b中氧气含量相等
D. 内环境稳态是指b、c、d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 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环境而言的,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 人吃适量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 pH 发生紊乱
C. 人体细胞体外培养时的 pH 多为 7.2~7.4,目的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D.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可能是自身调节功能障碍或外界环境剧烈变化引起的
3. 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者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或者血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血疱中的液体相比,水疱中液体的蛋白质含量更高
B. 水疱主要是由血浆和淋巴液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 水疱和血疱可以自行消失,这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血疱中暗红色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同
4.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有脑神经和脊神经
B.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 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瞳孔收缩
D. 自主神经系统是不随意的,绝对自主的神经
5.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B. 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C.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建立均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D. 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6. 如图为眨眼反射的示意图,a、b表示神经节两端的不同突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脑干中有控制呼吸、心跳和生物节律的中枢
B. a、b突起分别是传入神经末梢和传出神经末梢
C. 战士训练长时间不眨眼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眨眼反射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完成
7. 初二的希希骑自行车下桥时不慎摔倒,身体多处受伤。康复治疗一段时间后已可返校上学,但身体部分功能受损。她发现自己拇指受刺激后,能够感受到疼痛,但不会迅速缩手。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病例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B. 神经系统由脑和它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C. 该同学拇指连接的反射弧②④都正常,③可能受损
D. 希希的缩手反射反射弧中,可能①或②受损,导致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有感觉
8. 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适当降低内环境钠离子浓度,动作电位峰值将升高
B. 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高于正常环境
C. 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
D. 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
9. 芬太尼是全球严格管控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脂溶性很强,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长期使用会成瘾。芬太尼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芬太尼作用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芬太尼受体后,有利于维持动作电位
B. Ca2+内流会促进兴奋性递质释放,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C. 芬太尼通过抑制突触中的信号传递缓解大脑皮层产生的痛感
D. 芬太尼作为成瘾性镇痛药,其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0.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失禁
B.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C. 损伤发生在海马体时,患者可能很难形成短时记忆
D. 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11. 磁场刺激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的有效工具。将神经系统钝化模型鼠均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进行磁场刺激,记为CFS组,另一组及正常小鼠都不进行磁场刺激,分别记为HU组、对照组,检测各组小鼠的静息电位,结果如图所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细胞越难兴奋,且各组小鼠动作电位的峰值无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动作电位时,三组小鼠内流进入神经元的Na 数量相等
B. 磁场刺激会使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升高
C. 测静息电位值时,应将电表的两个微电极置于神经细胞膜的同侧
D. 磁场刺激可用于改善神经系统钝化导致的神经元兴奋性下降
12. 去除蛙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被称为脊蛙;破坏脊蛙缩腿反射弧中位于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并观察其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所示。结果表明,反射弧中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刺激部分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A. 神经中枢 B. 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C. 传出神经 D. 效应器
13. 甲基苯丙胺(METH)是冰毒的主要成分,通过与多巴胺(DA)转运蛋白结合,抑制突触前膜对DA的回收,促进DA释放,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长期滥用冰毒导致DA受体减少后,吸毒者必须通过吸食更多冰毒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吸食冰毒会导致突触间隙DA浓度升高
B. 吸食冰毒成瘾与长期滥用冰毒导致DA受体减少有关
C. DA转运蛋白和DA受体都分布在突触前膜上
D. DA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Na+通道蛋白的活性增强,Na+内流增多
14. 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B. 胰岛素的分泌需要导管的输送
C. 胰岛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D. 胰岛素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
15. 为探究某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人员将同龄且生长状况相同的幼年小鼠分为两组,甲组注射适量该激素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量小鼠体长和体重。若甲组小鼠体长和体重增长均显著快于乙组,则该激素最可能是(  )
A. 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 C. 胰高血糖素 D. 性激素
16. 在激素发现与探究过程中,科学家设计了许多巧妙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由胰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促胰液素
B. 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运用了控制变量中的“减法原理”
C. 沃泰默认为胃酸刺激小肠导致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只存在神经调节
D. 班廷将从结扎胰管的狗体内得到的胰腺提取液注入患糖尿病狗体内,该实验没有对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如图表示肝脏局部结构的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的不同成分,A、B、C表示相关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①表示_______,细胞B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为_______(填序号)。
(2)图中表示血浆的是_______(填序号),判断依据为_______。
(3)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后,肌细胞产生的________会使内环境pH略有下降,但基本能维持在稳定范围的原因是_______。内环境的稳态是指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用箭头和数字表示图中①~④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________。
18. 剧烈撞击会导致颅脑损伤,使人体短时间内上腔静脉压力急剧升高,冲击脑组织,使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弥漫性脑水肿。消除脑水肿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常用的药物有脱水剂和地塞米松等。回答下列问题:
(1)脑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______,它与脑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是______(“双向”或“单向”)的。
(2)轻微的碰撞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剧烈撞击导致颅内压的改变使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说明________。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了新药物促皮质激素(ACTH)对脑水肿的治疗效果,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使用药物(患者数)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推荐使用的消除脑水肿药物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19.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调节昼夜节律的神经中枢。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能缩短入睡时间,减少睡眠中觉醒次数。昼夜节律失调会影响血糖代谢,相关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是连接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枢纽,其既可作为神经中枢,又可分泌___________激素,该激素缺乏会引起___________,进而可能导致尿崩症(尿量显著增多)。
(2)褪黑素通过_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___________,夜间光暴露会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导致睡眠障碍。
(3)在光照条件下,棕色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弱,请据图写出该反射过程:光信号刺激→___________(用“→”和文字表示)→棕色脂肪细胞。结合本题,请给出预防糖尿病的建议:___________(答出1点)。
(4)研究表明,光照强弱还会影响棕色脂肪细胞的代谢。请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探究棕色脂肪细胞产热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
20. 下面是某科研团队对两种乙肝疫苗(A和B)进行的相关研究。
实验一:将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注射等量的疫苗A、疫苗B和生理盐水,定期检测血清中乙肝抗体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周) 疫苗A组(μg/mL) 疫苗B组(μg/mL) 生理盐水组((μg/mL)
1 10 8 0
2 25 20 0
3 40 35 0
4 50 45 0
5 45 40 0
6 40 35 0
实验二:在4周时分别提取上述3组小鼠的淋巴细胞,并与被乙肝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共同培养,检测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三:在6周时分别给上述3组小鼠注射等量乙肝病毒,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并统计发病率,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生理盐水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所用小鼠的数量是若干只而不是3只,这是为了___________。据表可知,小鼠在接种两种疫苗后的___________周内,抗体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后期两组小鼠体内抗体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据图1分析,接种疫苗可显著增强小鼠的___________(填“体液”或“细胞”)免疫功能。据图2分析,疫苗___________的长效保护效果更好,结合题意,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
(3)接种过乙肝疫苗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体内乙肝抗体可来源于___________(细胞名称)。请提出一条提高疫苗安全性的建议:___________。
21. 膀胱壁上存在牵张感受器,当膀胱内尿量达到一定容量时,这些感受器被充分激活。产生的信号通过盆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一部分)中的传入纤维上传至脊髓骶段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成年人的脊髓中枢在接收到信号后,大脑皮层发出抑制性指令,所以并不会立即引发排尿。如图为部分排尿反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婴儿常尿床,没有控制的意识,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脊髓排尿中枢被彻底激活后,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通过盆神经的传出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强烈刺激逼尿肌收缩。若使用药物抑制传出神经释放ACh,可能带来的结果是________。排尿过程中,逼尿肌的收缩会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对牵张感受器的刺激,促使排尿过程顺利完成。
(3)成年人牵张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发出抑制性指令,发出抑制性指令的意义是________。
(4)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即使没有尿意,也能主动排尿,这说明控制排尿的各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其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箭头表示)。“吓尿了”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极度惊吓而导致小便失禁的状态,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
BDCAD CDCAB DBCDAB
17(1) ①. 淋巴液 ②. ①和③
(2) ①. ④ ②. 液体④所在的管道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为毛细血管,其中的液体为血浆
(3) ①. 乳酸 ②. 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能够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 ③. 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
(4)
18(1) ①. 组织液##脑脊液 ②. 双向
(2) ①. 人体维持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②.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 ①. 患者药物治疗后和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②. 促皮质激素##ACTH ③. 促皮质激素(ACTH)治疗后患者的水肿指数明显低于地塞米松(消除脑水肿的效果明显高于地塞米松),且停药两周后未出现反弹
19(1) ①. 抗利尿 ②.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2) ①. 体液(或血液) ②. 靶器官或靶细胞 ③. 抑制
(3) ①. 视觉感受器(或视网膜感光细胞或视网膜上的感受器)→传入神经(或视神经)→下丘脑(SCN)(→脑干)→交感神经 ②. 睡前不玩手机;睡觉时不开灯(任答1点,合理即可)
(4)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多组,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处理及黑暗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小鼠棕色脂肪细胞的产热量(合理即可)
20(1) ①. 作为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③. 4 ④. 抗体自身代谢使数量下降(合理即可)
(2) ①. 细胞 ②. A ③. 疫苗A诱导产生的抗体和记忆T细胞更多,增强细胞免疫的能力更强(合理即可)
(3) ①. 浆细胞 ②. 加强疫苗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管;严格控制疫苗的纯度和杂质含量等(合理即可)
21(1)非条件 (2) ①. 副交感 ②. 尿液在膀胱滞留,机体对排尿活动的主动控制效果减弱(膀胱中尿液滞留) ③. 加强
(3)阻止排尿在不适当时刻发生
(4) ①.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或大脑皮层对初级排尿中枢具有调控作用) ②. g→h→c→d→e ③. 极度惊吓导致脑对脊髓的排尿反射(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