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a 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中检测答题卷可辆27.(1)朝代:(1分):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制度:(1分)。贴条形码区注意事项(2)西周政治制度:(1分)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正面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留痕亦。(3)秦地方制度:(1分)先效拼分校图态锦器:弃兰正确填涂缺考标记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4)秦政治制度:(1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5)主父偃建议:(1分):1 [A][B][C][D]6[A][B][CJ[D]11[A][B][C][D]16[A][B][C][D]21[AJ[BI][C][D]2[A][BJ[C][D]T[A][B][C][D]I2[A][B][C][D]17[A][B][CJ[D]22[AJ[B][C][D]货币:(1分);3[A][B][C][D]8[A][B][C][D]I3[A][B][C][D]I8[A][B][C][D]23[AJ[B][C][D]4[A][B][C][D]9[A][B][C][D]14[A][B][C][D]I9[A][B][C][D]24[A][B][C][D]5[A][B][C][D]10[A][B][C][D]15[A][B][C][D]20[A][B][C][D]25[A][B][C][D]思想上接受建议(1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7分,第27题9分,第28题9分,共计25分)正统思想:(1分)26.(1)图(1分):(1分):28.(1)核心思想:(1分):原始居民:教育主张:(1分):说明:(1分)(2)图5:(1分):政治主张:(1分)。(2).学派:图6:(1分)。(1分):(3)两个标志:(2分,顺序不能颠倒)。思想:(1分)(3)《人与自然》:(1分)《法制空间》:(1分)《教育论坛》:(1分)(4)观点:(1分)a第1页共2页第2页共2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中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 暑假期间,小华同学跟父母去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游玩,看到了炎黄二帝的塑像和相关介绍,于是回到家后写了一篇观后感。其题目最有可能是( )A. 早期猿人 B. 人文初祖 C. 半坡遗址 D. 良渚古城2. 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 )A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B. 《北京人生活状况》纪录片C. 知名历史学家的著述 D.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3.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4. 下列出土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 )浙江良渚遗址·玉琮 四川三星堆遗址·玉琮 山西陶寺遗址·玉琮A. 先进丰富 B. 稳定发展 C. 多元一体 D. 民族交融5.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 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B. 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 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 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6.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7. 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下边流程图反映了( )A. 各部族的统一 B. 大禹治水C. 禅让制的实行 D. 华夏族的形成8.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 西周 B. 夏朝 C. 商朝 D. 东周9.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出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 丝帛或麻布上 D. 宣纸上10.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11. 《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C. 群雄兼并 D. 王室衰微12.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1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代。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 王室衰微、诸侯蟈起 B. 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C.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 D. 学术思想非常活跃14. 《三字经》中这样描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七雄”中地处最南边的是( )A. 齐 B. 楚 C. 秦 D. 燕15.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其战果如下表。这一战果取得的直接原因是秦国(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次数 58次 3次 4次A. 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 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D.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赐地16. 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组织人民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这一水利工程(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17.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而达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A. 道家学派 B. 儒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兵家学派18.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 诸侯争霸 B. 兼并战争C. 百家争鸣 D. 统一思想19.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 牧誓》及《逸周书 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A. 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 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印证C. 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 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20. 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 逐步走向统一国家C. 兼并战争连绵的不断 D. 统一国家不断巩固21. 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秦朝推行这一制度意在( )A. 强化经济管理 B. 实行思想控制 C. 加强中央集权 D. 防止外戚专权22. “三公 ”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在皇帝之下设有三公,其中掌管军事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廷尉23. 睡虎地秦简是研究秦朝社会的重要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记载的死刑名称有“定杀 ”“生埋”“弃市 ”“戮 ”等。据此,可知秦朝( )A. 刑法非常残酷 B. 皇权至上 C. 法律体系健全 D. 赋税徭役沉重24. 《史记·过秦论》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统治者不体恤)……是以陈涉(陈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这段史料适合用于研究( )A. 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 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C. 秦末农民起义的特点 D. 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25. 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汉武帝时期,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这一变化说明( )A.各民族间实现和平共处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C.国力变化影响对外政策 D.和亲政策效果显著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7分,第27题9分,第28题9分,共计25分)26.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1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图 图3 考古出土的稻谷图4 考古出土的粟 图5 图6图7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图8 耕作图(1)请观察图1和图2中的工具,哪一个是用磨制方法制作而成的?(写出序号)(1分);图4中出土的粟可能是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1分)图3稻谷和图4粟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1分)(2)请写出图5和图6的建筑样式名称。(2分)(3)根据图7、图8,写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进步的两个标志。(2分)27. 对国家的有效管理是历代统治者无法避免的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礼记·礼运》材料二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材料五: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天下为家 ”的局面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1分)它破坏了原有的制度后,采取了什么制度?(1分)(2)材料二的两幅图反映了西周初年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1分)(3)材料三中,秦始皇为了避免诸侯问题,在地方实施了什么制度?(1分)(4)材料四从正面称赞了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他创立的一套优良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5)根据材料五指出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主父偃的什么建议?(1分),经济上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什么货币?(1分),思想上为了稳固统治他接受谁的建议(1分)把哪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1分)?28.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汲取孔子思想精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1996年9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在孔子故里——曲阜建立了孔子研究院。——摘自《国学教育网》材料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材料三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1)材料一中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他的教育主张和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2)材料二是哪一个学派的观点(1分)?它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1分)?(3)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3分)入围人员:孔子、庄子、韩非 《人与自然》:《法制空间》:《教育论坛》:(4)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大量的西方文化已传入到中国,并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青少年,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1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命题人:谭青跃复核人:周忠良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暑假期间,小华同学跟父母去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游玩,看到了炎黄二帝的塑像和相关介绍,于是回到家后写了一篇观后感。其题目最有可能是()A.早期猿人B.人文初祖C.半坡遗址D.良渚古城2.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A北京人头部复原像B.《北京人生活状况》纪录片C.知名历史学家的著述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3.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4.下列出土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浙江良渚遗四川三星堆遗山西陶寺遗址·玉址·玉琮址·玉琮琮A.先进丰富B.稳定发展C.多元一体D.民族交融25.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6.“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7.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下边流程图反映了()联盟首领推举让位贤德之人A.各部族的统一B.大禹治水C.禅让制的实行D.华夏族的形成8.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A.西周B.夏朝C.商朝D.东周9.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出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D.宣纸上10.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治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中检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25%)1 2 3 4 5 6 7 8 9 10B D D C A D C C A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C B D C B C B B21 22 23 24 25C B A A C二:材料解析题(25%)26.(7%)(1)图 2 (1分);原始居民: 半坡 (1分);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1分)(2)图5: 半地穴式建筑 (1分);图6: 干栏式建筑 (1分)。(3)两个标志: 铁制农具 、 牛耕 (2分,顺序不能颠倒)。27.(9%)(1)朝代: 夏朝 (1分);制度: 世袭制(王位世袭制) (1分)。(2)西周政治制度: 分封制 (1分)(3)秦地方制度: 郡县制 (1分)(4)秦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1分)(5)主父偃建议: 推恩(推恩令) (1分);货币: 五铢钱 (1分);思想上接受 董仲舒 建议(1分)正统思想: 儒家学说(尊崇儒术) (1分)28.(9%)(1).核心思想: 仁 (1分);教育主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 (1分);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1分)。(2).学派: 道家 (1分);思想: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法)(1分)(3)《人与自然》:庄子;(1分)《法制空间》:韩非(韩非子);(1分)《教育论坛》:孔子。(1分)(4)观点: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中检测答题卷 (1).pdf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中检测试卷.docx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期中检测试卷.pdf 初一历史期中检测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