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通州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通州区2025一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2025年11月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项。
1.西周时期,“秦人”的族群认同是封地“秦”;战国中晚期,“秦人”为摆脱“秦夷”“秦戎”
形象,自称“夏”;秦朝建立前后,又恢复称“秦”,此时“秦人”不仅指原关中地区的秦
国人,还包括了原六国地区的一部分人。“秦人”称谓的不断变化反映了
A.传统的宗法礼乐秩序彻底崩遗
B.“秦人”正统地位被中原各国普遍认可
C.华夏与戎狄的族群界限已消除
D.“秦人”从地域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变
2.魏晋时期,北方部分女子改穿胡族“窄袖短襦”,搭配“小口裤”以适配骑马、劳作;南方
女子则在传统糯裙的基础上,额外加穿一件胡族“短褶”,既能够抵御寒意,又展现出独特
的美感。南北方女子服饰的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了当时
①南北经济水平差距扩大
②民族交融融入日常生活
③服饰的实用性有所增强
④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武则天为“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于宫门外设置铜匦(gu),允许民众投书申
冤、进谏、自荐等。由于投书数量巨大,皇帝难以亲自处理,常设知匦使分类筛选,这导
致信息可能被过滤。此后唐代铜匦制在直接通达与高效处理间反复调整。该制度的设计与
演变最能体现
A.唐代政治体制的自我调节与困境
B.民众申诉渠道得到了根本保障
C.铜匦制取代了御史台的监察职能
D.官僚体系对皇权的制约与对抗
高三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4,下表为北宋中期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据此可以推断
区域
耕地面积占比
粮食产量占比
人口占比
东南六路
55.67%
66.39%
40.92%
北方五路
24.14%
15.20%
31.74%
其他地区
20.19%
18.41%
27.34%
A.北方的税收总额已远低于南方
B.南方的过度开发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C.东南地区成为粮食生产的中心
D.北方农业技术全面落后于东南地区
5.明末清初思想家指出:“学校,所以养士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
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这一论述
A.强调内心自省是评判是非的标准
B.倡导扩大学校职能以制约君主权力
C.打破传统儒学框架构建了新体系
D.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民主政治诉求
6.1864年,普鲁士公使李福斯在天津大沾口海面无端扣押三艘丹麦商船。清政府总理衙门援
引《万国公法》中“各国所管海面…离岸十里之遥,依常例亦归其管辖也”的条款,向
普鲁士提出严正交涉,最终迫使对方释放商船并赔偿。这一事件表明
A.列强在华的特权受到了严重冲击
B.传统朝贡体系被近代外交体系取代
C.清政府以国际法维护了国家主权
D.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威慑了欧洲强国
7.晚清时期,为应对洋行操纵茶叶市场、压价剥削的现象,中国茶商自发联合成立了茶叶公
所。该组织自行设立“公磅”,以杜绝洋行“滥压磅斤”;出面与洋商集体交涉,仲裁贸易
纠纷;还积极引导成员改进烘焙技术,试行机器制茶。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行业积极应对现代化挑战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祥行被迫接受茶业公所的管理
D.制茶业已完成了机器化转型
8.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九名女生人学旁听,开创了我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社会奥论称此举“破千年之陋习,开风气之先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B.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思想解放
C.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新式教育
D.国民革命后社会新秩序的建立
高三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