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地理答案
1~5 BCCBD 6~10 DACBC 11~15 ADBDB
16.⑴陕/秦 ⑵秦岭 0℃ 亚热带 暖温带(位置可换) ⑶上 多
17.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⑵短 乌苏里江 ⑶琼州 ⑷北回归线/23.5°N
18.⑴云贵 黄土 ⑵山区面积广大 ⑶横断 水能 ⑷海拔高,气温低
19.⑴上 “清洁能源走廊” ⑵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⑶南北
⑷夏 ⑸防洪(


线
)
八 年 级(上)十 一 月 学 情 调 查
地 理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一窟一世界,一山一菩提”,崖壁为笺,斧凿作笔,刻下千年岁月。2025年8月,“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河南洛阳成功举办,汇聚全球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共同探讨石窟寺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如图示意我国八大石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八大石窟分布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
A.新 B.陇 C.秦 D.晋
2.会议结束后,我方安排与会专家就近参观(  )
A.云冈石窟 B.大足石刻 C.龙门石窟 D.莫高窟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总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但内部不同年龄人口占比却此消彼长,给中国社会带来严峻挑战。读我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3.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 (  )
A.0~14岁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
B.15岁~59岁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
C.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
D.15岁~59岁人口占比每次变化幅度最小
4.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人口问题可
能是 (  )
A.劳动力过多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素质降低 D.性别比失衡
5.从劳动力供应和产品消费角度,我国经济未来可能 (  )
①劳动力供应成本下降 ②养老保健产品消费市场广
③婴幼儿产品需求下降 ④养老保健产品销售下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望果节最初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是当地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示意某省级行政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 )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藏族
7.为传承和发扬“望果节”,该省区应该( )
A.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B.扩大粮食作物种植范围
C.加强那达慕大会的宣传 D.大规模开发水能资源
诗仙李白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读李白足迹图,完成下面小题。
8.李白的足迹中 (  )
A.太白山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B.黄鹤楼附近海拔在1000~2000
C.天门山所在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D.峨眉山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
9.李白的古诗词出自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的是 (  )
A.《望庐山瀑布》 B.《早发白帝城》
C.《登太白峰》 D.《独坐敬亭山》
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读图中国沿32°N附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乙处的地形区是 (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
11.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及其对我国气候、河流等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有 (  )
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②海洋上暖湿气流深入内地,给东部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③大多数江河从西向东流入海洋,阻碍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④在地势三级阶梯的交界地带,河流落差增大,形成丰富的水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4年9月19日,我国自然资源部宣布,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实现连续3年净增加,遏制了我国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特别是2023年,南方省区净增加739万亩,扭转了耕地“南减北增”局面,对遏制“北粮南运”加剧局面至关重要。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类土地资源均衡分布
B.水田为主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北
C.草地分布在东部丘陵地区
D.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13.为了遏制耕地减少,下列漫画反映的土地问题与其治理措施对应合理的是( )
A.①—加强管理,治理污染
B.②—禁止乱占耕地
C.③—实施垃圾分类回收
D.④—植树种草,保护生态
近年来,黄河清流飞瀑频现,黄河变清了!2023年黄河干流年总输沙量仅为0.95亿吨,与1952—2020年9.21亿吨的年均值相比,竟骤减了近90%。完成下面小题。
14.“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竟是天上涛。”这幅景象可能出现在黄河 ( )
A.发源地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5.近年来,壶口瀑布清流飞瀑频现,其主要原因是 ( )
A.上游水量不断增加 B.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堤坝 D.小浪底调水调沙
二、综合题。(共25分)
16.(7分)汉渭牵手同饮一江水:引汉济渭工程是由汉江向渭河关中地区调水的省内南水北调骨干工程,每年将有约15亿立方米的汉江水通过秦岭输水隧洞源源不断输入陕西关中地区,为1411万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支撑全省1.1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缓解近期关中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如图分别是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西安和汉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⑴“引汉济渭”工程位于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
⑵该工程“洞穿”_____________(山脉),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该山脉与淮河构成了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大致与我国1月_____________等温线一致,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温度带)的分界线。
⑶汉江畔的汉中市一月气温在0℃以_____________(上/下),年降水量比渭河流域的西安市要_____________(多/少)。
17.(6分)我国地域辽阔,各省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但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开展了一次“夸夸我家乡”的比赛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甲同学的家乡位于_____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全称),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
⑵乙同学的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冬季昼最_____________(填“长”或“短”),积雪留存时间长,一派银装素裹;该省最东端黑龙江与_____________(河流)主航道的中心线交汇处,是我国领土的最东端。
⑶丙同学的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四周环海,北部濒临我国的内海——_____________海峡,对外交往便利。
⑷穿过丁同学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特殊纬线名称是_____________。与乙同学家乡相比,丁同学的家乡纬度低,光照、热量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
18.(6分)历史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重走长征路”,并用毛主席所作的一首《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告诉同学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不忘强国初心。如图为红军长征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依次经过了东南丘陵、B_____________高原、四川盆地、D_____________高原等地形区,最终到达甘肃会宁。
⑵“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路线多穿行于山区,反映了我国_____________的地形特点,该地形特点不利于行军速度,同时也成为了行军的“天然防御屏障”。
⑶“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穿行在C____________山脉之间,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____________资源极其丰富。
⑷“更喜岷山千里雪”,岷山的“千里雪”四季都可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我国在长江干流修建了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等一系列大型水电站,进行水能梯级开发,对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读下图为碳达峰、碳中和及长江流域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所示六座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_____________游河段,长江水能资源丰富,梯级电站构成了世界最大的“_____________”。
⑵我国能够在此修建众多大型水电站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中A山脉,从走向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走向的山脉。
我国正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三峡水利工程是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巨大调蓄、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如图为三峡上游地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月平均水位图。
⑷由图示信息可知,三峡工程上游区域的降水量在_____________季达到最大值,此时,三峡水位高程最低。
⑸三峡工程每年保持一段时间的低水位,主要是为了发挥其_____________功能。
八年地理 第 5 页(共4页) 八年地理 第 6 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