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学期周测二 4--5课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学期周测二 4--5课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
周测二第4课至第5课
总 分 核分人
题号 一 二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他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的双重身份。材料中的“他”是( )
A.启 B.尧 C.舜 D.禹
2.它使商朝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新发展的新时期。它被称为商代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材料中“它”是 ( )
A.武王伐纣 B.盘庚迁殷
C.实行分封制 D.“国人暴动”
3.归类法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纷乱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小李同学把夏王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你认为他归类的标准是(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统治残暴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4.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夏朝 C.商朝 D.东周
5.“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材料中“天下为家”
的局面开始于( )
A.禹 B.启 C.汤 D.舜
6.“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材料所反映的这项制度推行的依据是( )
A.才能 B.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C.功劳的大小 D.耕种土地的多少
7.近期,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因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而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璧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这说明( )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8.他创制了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他多次对外征战,最后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打败,于鹿台自焚。“他”是( )
A.夏桀 B.商汤
C.商纣王 D.周幽王
9.春秋时期,周桓王率部与郑国刀兵相见,桓王肩头中了一箭,狼狈撤兵。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君臣和睦 B.国家统一
C.王室衰微 D.军事发展
10.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右图是在山西浑源李裕村出土的春秋后期的“牺尊”,又称“牛尊”,与其它出土的春秋时期“牛尊”相比,最具特色之处就是牛鼻上扣着的鼻环,有学者称这个鼻环包含了很重要的历史信息。你认为最合理的历史信息解读是( )
A.春秋后期祖先崇拜日渐淡化 B.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C.春秋后期牛耕技术逐步推广 D.牛作为祭祀地位下降
12.下列诸侯中,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3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二:在盘庚之前,商朝都城先后迁了五次,主要是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盘庚即位时政治上相当混乱
,阶级斗争也日趋激烈,
盘庚决定再一次迁都
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反对迁都,但盘庚还是坚持将都城迁到殷。
(1)指出材料一图片所反映朝代的名称。(2分)它的建立标志着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盘庚迁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朝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国王以及商朝建立、灭亡的时间。(4分)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译文: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全都带兵赶来了)
————摘自《史记·周本纪》
(3)材料三、四体现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2分)归纳在这一制度下,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有哪些 (2分)据材料四,指出反映了一个什么典故。(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2分)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在此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1)材料一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 (2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牛耕逐渐普遍起来。同时煮盐、冶铁、纺织等部门也发展起来了,水平很高。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因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进步的主要表现。(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周代,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你。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史称“桐叶封弟”。
———《吕氏春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桐叶封弟”历史典故与哪一历史制度有关 (2分)据材料一,指出实施该制度的依据。(2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编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2)据材料二,简要归纳西周实行该政治制度的作用。(4分)
周测二
1. D【解析】据所学可知,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国王。故“他”是禹。
2.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故选 B。
3.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夏王桀统治残暴,引起民众的反抗,最终被商汤所灭;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百姓征收繁重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最终被周武王所灭;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从中可以看出三人都以统治残暴著称。故选 B项,排除A、C、D项。
4. A【解析】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A项符合题意;夏朝是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B项排除;商朝是在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C项排除;东周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770年,D项排除。故选A。
5. B 【解析】材料“天下为家”中“家”意思就是家天下。意思是“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即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选B。
6. B【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项制度是分封制,而题干所考查的是制度推行的依据。“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说明是按亲属关系的远近分封的。B项符合题意,故选B。
7.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B项正确;没有比较是谁更先进,排除A项;C、D项都太绝对,排除。故选 B。
8. 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
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故选C。
9. C【解析】据材料周桓王被郑国人射了一箭,但忍气吞声,最后不了了之可知,周天子地位下降,权威减弱,天下共主的权力格局发生变动,反映出周王室衰微。
10. 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春期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除了为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外,各诸侯还希望自己成为霸主,左右天下,号令诸侯,A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式微,诸侯都希望代替周天子,②错误,排除B、C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 A。
11. C【解析】由材料“牛鼻上扣着鼻环”可知,此时牛已经用来耕作,所以最合理的历史信息解读是春秋后期牛耕技术逐步推广。故选 C。
12. 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D项正确。
13.(16分)(1)夏朝;(2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产生。(2分)
(2)水患和政治动乱;(2分)第一个国王是商汤,最后一个国王是商纣王;(2分)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灭亡于公元前1046年。(2分)
(3)分封制;(2分)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2分)烽火戏诸侯。(2分)
14.(12分)(1)现象:诸侯争霸。(2分)影响:在争霸过程中,许多中小的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周边民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4分)
(2)因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2分)主要表现: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并发展,手工产品增加。(4分)
15.(8分)(1)分封制。(2分)
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2分)
(2)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