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湖南省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湖南省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湖南省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天宫课堂”真奇妙,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油分离实验 B. 无线电波通讯 C. 宇航员的呼吸 D. 太空抛物实验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关空气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以做保护气 B. 氮气: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
C. 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一种污染物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稳定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加锌粒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读取液体体积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先撤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5.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拉瓦锡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B.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C.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D. 闵恩泽研究元素周期表
6.“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无需标注的与实验有关的图标是( )
A. 护目镜 B. 热烫
C. 排风 D. 明火
第 1 页,共 9 页
7.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使用“干水”诱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B. 一个“干水”粒子内部含有一个水分子
C. “干水”是纯净物
D. 硅是一种金属
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除去水中悬浮颗粒加入明矾做混凝剂
C.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因为水分子变大 D. 自来水厂消毒是物理变化
9.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 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D.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1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表示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1.为达到出售的干燥标准,制盐厂常用流化床(如图)干燥氯化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此过程用到的原理是烘干 B.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C. 流化床内水分子变成氢分子 D. 热空气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第 2 页,共 9 页
12.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是 ( )
蜡烛燃烧 实验操作安全常识
火焰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

温度最高——外焰 不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熄灭蜡烛时的白烟——石蜡颗粒 不可随意丢弃药品,用剩药品放回原瓶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 加热时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
装置——气密性好 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

药品(红磷)——足量 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
打开弹簧夹时机——装置冷却 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A. B. C. D.
13.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代
表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解为原子
B. 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 反应后容器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目的相对应的是 ( )
选项
方案
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 说明白烟具有可 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
目的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是吸收热量 燃性 催化剂
A. B. C. D.
第 3 页,共 9 页
15.设计数字化实验探究过氧化氢的分解(见表),图7中曲线 、 、 分别表示实验①、②、③装置内气体
压强与时间的关系。由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如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试剂的种类和用量
实验 溶液 加入试剂
① 无
② 15 4%的 2 2溶液 0.2 3粉末
③ 0.2 2粉末
A. 2 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
B. 3和 2都能使 2 2分解加速
C. 2使 2 2分解加速的效果比 3好
D. 实验②和③中,等质量 2 2完全分解产生氧气质量不相等
二、非选择题
16.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承载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以竹麻为原料制作纸的主要工艺流程如
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切麻是将竹麻切碎,此过程发生的是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浸灰水是向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固体中加水制成灰水,用于浸泡溶解竹子中的木质素。
草木灰属于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碳酸钾能溶于水,这属于______(选填“物理性质”或
“化学性质”)。
(3)蒸煮时,古代常用木柴(主要成分是碳)作燃料,写出碳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第 4 页,共 9 页
(4)方解石是一种天然矿物,现阶段利用方解石造纸已较为普遍。先将方解石粉碎成超细纳米级粉末,再
加上树脂压成纸,全程无需用水,比同等规模下传统造纸的能耗低,造价仅为传统造纸的三分之一,相较
于传统的造纸技术,方解石造纸的优点有______(写一点)。
17.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微观示意图: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2)变化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3)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反应类型)。
(4)从图中可以得到的微观结论是______。
18.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亚运会上使用的甲醇之所以称为“零碳”,是因为生产甲醇的技术有了革新。其方法是利用捕捉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每生产一吨甲醇可以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375吨,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满足了我国碳中和的发展需要。甲醇(化学符号
3 )又称“木醇”或“木精”,是一种易燃、有酒香气味、无色透明的液体。人体若摄入5~10毫升甲
醇就会发生急性中毒,30毫升即可致死。甲醇通常用作有机溶剂、制备福尔马林和燃料。甲醇燃料储运、
分配和使用方面和传统汽油相似,且原料来源丰富,燃烧效率高。据统计,若全国一半的货运卡车用甲醇
代替汽柴油,不但能大幅降低污染,每年还可减少石油进口1.25亿吨,减碳2.15亿吨。
(1)卡车使用甲醇做燃料的优点 ______。
(2)请写出生产甲醇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甲醇属于混合物
B.甲醇由1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C.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俗称酒精),可用甲醇替代乙醇来勾兑饮用酒
D.甲醇的生产与应用不仅缓解了碳排放,还将成为较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第 5 页,共 9 页
19.建立“宏观一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在
“天宫”空间站会师。
(1)空间站供氧方式之一是携带氧气罐。从微观角度分析,6000 的氧气
在加压条件下能装入40 钢瓶中的原因 ______。
据研究团队介绍,神舟十七号之后的飞船都将应用锂( )离子电池。
(2)如图,根据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易 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粒子符号为
______。
(3)锂电池造价较高,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用钠电池代替锂电池,钠元素与锂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_____。
(4)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______周期。
20.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______。
(2)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此反应
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反应。
(3)如图 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______管口(填“ ”或“ ”)通入瓶
中。
21.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氧化铁也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为了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实验时
均以生成40 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 6 页,共 9 页
过氧化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 氧化铁的
实验序号 氢溶液 溶液体积/ 收集40 氧气所需时间/
溶液温度/℃ 用量/
浓度%
① 5 10 20 0 128.5
② 5 10 20 1.2 16.8
③ 15 10 20 1.2 10.5
④ 5 10 70 0 32.7
(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该反应前后的 ______未发生改变。写出氧
化铁做催化剂分解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2)该小组成员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获悉:红砖粉末、硫酸铜、马铃薯等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
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B.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2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
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
【实验操作Ⅰ】如图Ⅰ,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甲、乙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丙,向其中加入
约5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丙两个小烧杯,烧杯乙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
(1)现象是 ______,该实验说明 ______。
(2)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______。
第 7 页,共 9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物理变化;
混合物;物理性质;
点燃
碳+氧气 → 二氧化碳;
能耗低(或造价低、无需用水等)
17.氢分子(或 2);
氢原子和氯原子(或 和 );
化合反应;
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答案不唯一)
18.原料来源丰富,燃烧效率高(答案不唯一);
一定条件
二氧化碳+氢气 → 甲醇+水;

19.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间隔减小;
失去; +;
第 8 页,共 9 页
钠原子与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0.锥形瓶;
加热
;高锰酸钾 →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

氧化铁
21.质量和化学性质;过氧化氢 → 水+氧气;

22.甲中酚酞溶液变红色;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节约试剂、更环保等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