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九年级(上)期中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 30分。
1.下列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B. 用铁矿石炼铁 C. 海水晒盐 D. 太阳能发电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稀盐酸 B. 测
C. 浓硫酸的稀释 D. 称量氢氧化钠
3.下列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打开汽水瓶盖时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降低而减小
B. 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
C. 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和油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 清洗铝锅时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以防止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C. 饱和溶液升温一定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5.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单质 混合物 氧化物 碱
硬铝 生铁 过氧化氢 氢氧化钾
液氧 大理石 干冰 烧碱
金刚石 生理盐水 二氧化锰 石灰水
氩气 天然气 冰水混合物 酒精
A. B. C. D.
第 1 页,共 9 页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 2 3 = 2 + ( 3)2
B. 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 2 + 2 = 2 3
C. 氢氧化钠溶液和三氧化硫反应2 + 3 = 2 3 + 2
D. 用稀盐酸除铁锈 2 3 + 6 = 2 3 + 3 2
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是( )
选项 实际问题 实验方案
鉴别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三种固体 分别取样,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泥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用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
证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分别向盛有等量碘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和汽油
A. B. C. D.
8.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时,将60 硝酸钾放入50 水中,可得到110 溶液
B.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
C. 1℃时,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 2℃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配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钾所需水的质量较大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第 2 页,共 9 页
A. —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 —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C. — —某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D. — —向等质量的 和 ( )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10.一种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 2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A. 该流程中共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B. 该流程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C. 该流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该流程理论上每生成2 2,需补充65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5分。
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齐民要术》中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向盛有“酢”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
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本草纲目 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 …,日久起销(锈) … …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丝“日
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共同作用。
(3)《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青铜经锻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青铜片,说明青铜具有良好的______。
(4)《抱朴子内篇 黄白》中记载“以曾青( 4)涂铁,铁赤色如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周易参同契》中记载:“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蕴含的化学原理是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2分。
12.结合下列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农业生产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所需仪器如下:
①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
②配制50 该溶液,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
第 3 页,共 9 页
③经查阅资料可知:选种的原理是将种子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空瘪的种子由于
密度小会漂浮在溶液表面,而籽粒饱满的种子密度大则沉入溶液底部。相同条件下,用质量分数为26%的
氯化钠溶液模拟选种,与使用16%的氯化钠溶液相比,漂浮在溶液表面的种子数量______(填“变多”或
“变少”)。
(2)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图如下:
①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在进行操作 时,当蒸发皿中______时停止加热。
③操作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13.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将图 注射器中的溶液逐滴滴入三颈烧瓶中,用传感器采集到
变化曲线和温度变化曲线,如图 和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三颈烧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
(3)由图 可知,______ 时反应恰好结束。
(4)60 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5)下图为反应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序为______(填序号)。
第 4 页,共 9 页
(6)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以下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B.用醋酸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8分。
14.在“非遗传承—古法造纸”学习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古法造纸中的化学奥秘”为主题,开展
系列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任务一】剖析古代造纸流程
古代手工造纸以竹、麻为原料,核心流程简化如下:
【查阅资料】
①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
②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
③黑液呈碱性,对原料有腐蚀作用,助力纤维分离。
(1)竹、麻原料会经过捶打等粉碎处理,目的是______。
(2)步骤1为“蒸煮”,在此工序中加入的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该反应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步骤3“抄纸”工序是将纸浆均匀铺在竹帘上,滤去水分得到湿纸,该操作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
填基本操作名称)。
【任务二】探究黑液成分与处理
【提出问题】蒸煮产生的黑液中,除有机物外,溶质还有哪些碱性成分?
第 5 页,共 9 页
【提出猜想】
(4)猜想1:只含 ;猜想2: 和 2 3;猜想3: 和______(填化学式)。
【验证猜想】
(5)取少量黑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猜想______成立。
【黑液处理】黑液呈碱性,可加酸调节至中性后再排放,且反应生成的盐可用作化学肥料。
【任务三】创新造纸技术应用
(6)现代造纸需提升纸张阻燃性,常用 ( )3作为阻燃剂。 ( )3受热至220℃时分解,生成 2 3和一
种常见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其阻燃原理是______。
15.“液态阳光”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 3 )为代表的液
态燃料,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如下图1所示。我国“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已实现工
业化突破。甲醇作为清洁能源,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甲醇相关性质展开如
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吸水后变成蓝色。
I.基础原理分析
(1)“液态阳光”生产中,通过可再生能源驱动反应,下列不属于此类能源的是 ______。
A.太阳能 B.风能 C.化石燃料 D.地热能
(2)我国“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的核心流程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和
氢气制甲醇。该流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工业上常用 溶液实现“碳捕获”(吸收 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甲醇作为液体燃料的显著优点是 ______(写一条)。
Ⅱ.甲醇燃烧产物探究
【提出问题】甲醇( 3 )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有何差异?
【作出猜想】
结合含碳物质燃烧规律,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第 6 页,共 9 页
猜想1:水蒸气、 2
猜想2:水蒸气、
猜想3:水蒸气、 、 2
猜想4:水蒸气、 2、 3
【讨论交流】
(5)经过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4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
【实验设计】为验证猜想,小组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现象及结论】
(6)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 ______现象,证明甲醇燃烧产物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7)若猜想2成立,则实验过程中有 ______处(填数字)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反思交流】
(8)实验过程中,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9)图2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一处明显不足是 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5分。
16.走进化学实验室,小庆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对其成分产生了兴趣,取一定量样
品置于烧杯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请计算样品的质量。
第 7 页,共 9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氧气和水;
延展性;
+ 4 = 4 + ;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不易反应
12.①量筒;②8 ;③变多;
① ;②大部分固体析出;③引流
13. + = + 2 ;
由蓝色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44;
、 ;
①③②④;

14.可增大与其他物质的接触面积,利于后续反应充分进行;
放热; + 2 = ( )2;
过滤;
( )2;
2;
2 ; ( )3分解吸热降温,且氧化铝覆盖纸张隔绝氧气
第 8 页,共 9 页
15. ;
2 + 3 2 3 + 2 ;
2 + 2 = 2 3 + 2 ;
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生产过程可循环利用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甲醇中不含氮元素,燃烧时不可能生成 3;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可吸收二氧化碳,避免其进入后续装置干扰 的检验;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6.13.3 。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