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遵化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遵化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遵化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评估
八年级历史试卷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生参观历史展览馆,拍摄了一份从广州上奏清廷的奏折,奏折的首尾部分如图所示。道光皇帝在阅读奏折后,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一事”。该奏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明定国是”诏颁布 D.聂士成天津保卫战
2.如图为南京静海寺警示钟。其铭文曰:“……一八四二,浊浪滔天;英军入侵,扬子江面……胁迫清廷,割地赔款;占我香港,掠我银元……丧权辱国,泣地惊天。”铭文内容和以下不平等条约签订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3.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对华通商扩展有限”的根本原因是
A.通商口岸太少 B.关税税率太高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D.英国商品不适合中国
4.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英联军 D.八国联军
5.马克思在1853年对当时中国发生的一场农民运动的评价是:“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对情况有更多了解,1863年马克思有对此运动评价是:“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
八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设工作的苗头。”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辛亥革命
6.“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中领导者内讧描述的是
A.虎门销烟 B.天京事变 C.火烧圆明园 D.义和团运动
7.从19 世纪70 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中国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据此推断,当时正在经历
当时《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新文化运动
9.某班同学要制作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斗争主题展板,已经收集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军民抗日武装斗争等内容,在这个展板中还可以使用的内容有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邓世昌英勇抗敌 ④“黄花岗起义”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以下示意图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其中①处应填入的内容为
A.曾国藩围困天京 B.邓世昌壮烈殉国
C.杨靖宇抗日游击 D.左宗棠收复新疆
11.19世纪末我国掀起了第一次办报高潮。下表中的报纸主要宣传的思想是
时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报纸 《万国公报》 《时务报》 《国闻报》
A.中体西用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D.实业救国思想
12.某班同学开展“近代爱国诗词”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下诗词可作为学习素材的有
①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③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
八年级历史 第2页 (共6页)
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有俄国记者记述了 1900年6月天津火车站发生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这描写的是
A.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4.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写道:“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人为目的者也……他日必有义和团之子孙……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振奋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精神 B.促使一大批国人“扶清灭洋”
C.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5.毛泽东曾在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他的一生。说他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称其三民主义十分厉害,并赞扬其具有坚定持久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公无私的谦逊精神。毛泽东赞扬的是
A.陈独秀 B.孙中山 C.蔡元培 D.袁世凯
16.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失败后,终于认识到:“和平之法,无可复施”。同时他也注意到,中国历史是沿着分裂、混乱、统一、专制的圈子反复循环,国家和人民无辜受难。为此,他主张
A.走民主共和之路 B.走君主立宪之路
C.走君主专制之路 D.走社会主义之路
17.“袁大头”是民国时期流通非常广泛的货币,下图所示“袁大头”上显示的“中华民国十年”指的是公元
A. 1920年
B. 1921年
C. 1922年
D. 1923年
18.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动了思想解放 B.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读下表,导致民国时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1914—1918年中国社会状况变化简表
农户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增加49000多万亩
军费 增加5000多万元
A.列强在华倾销商品 B.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军阀之间割据混战
八年级历史 第3页(共6页)
20.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 割据争抢地盘
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21.五四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推动转折的神来之笔,为中华民族画出了一个明亮的晨曦——中国古老的身躯中骤然迸发出复兴的精神,青春的地火喷涌成革命洪流……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取消二十一条”
22.在 1919 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此材料可用于研究
A.五四运动的背景 B.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C.辛亥革命的影响 D.洋务运动的影响
23.下面是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以“隐语”的方式发出的开会通知。这次学术讨论会
在暑期放假之际,拟由某教授主持召开教育学术讨论会,敬请贵校务派两名代表。于本月底或下月初来上海法租界蒲柏路女子学校报到。
A.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B.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论断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4.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全国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可见当时党的中心工作是
A.发展党的组织 B.开展军事斗争 C.解决农民问题 D.领导工人运动
25.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新的组织”是
A.中国同盟会 B.京汉铁路总工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2分, 27题14分, 28题10分, 29题14分共50分)
26.外侮频仍·铭记教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圆明园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它的历史价值并不低于北京现存的任何一座古代建筑。因为在这里,任何一处断墙残垣、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
——孙金译《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由于帝国主义的染指、干涉,加剧了西北边疆的混乱与纷争,民族分裂势力引发的边疆危机开始显现并扩散。……面对西北边疆的糜烂局面……1875年,清政府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积极整军备战,仅用半年时间,便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北疆全部地区。之后,清政府又要求俄国与左宗棠直接商谈,双方于 1881年签订条约,收回了大量权益。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立行省。
——摘编自张立程、李红卫《论晚清西北边疆危机与清廷对策》
八年级历史第4页(共6页)
材料三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灾难,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一切爱国的中国人寻求民族的出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圆明园成为废墟的原因,并概括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应对西北边疆危机所采取的对策及历史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并简析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4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1分)
27.晚清危局·阶层应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 14 年,转战大半个中国,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必然”的原因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它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经过 30 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列举这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并指出该运动在当时的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3)根据材料三,说说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4分)
28.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4分)
八年级历史第5页(共6页)
材料二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
(2)根据所学知识,请说出张謇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为红火?状元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 (2分)
材料三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周
年纪念活动的决定》
(3)依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2分)
材料四
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和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主要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地位。(6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什么条件 (4分)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至少各回答1点。)根据所学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4分)
八年级历史第6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