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含解析)

资源简介

金沙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中检测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
1.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蔗糖溶液 B.溶液 C.溶液 D.胶体
2.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ClO=Na++Cl-+O2- B.Ba(OH)2=Ba2++OH-
C.MgCl2=Mg2++Cl D.H2SO4=2H++
3.某物质灼烧时,焰色试验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D.该物质中不含钾元素
4.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尔塔新冠病毒有可能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
B.速滑馆使用CO2制冷剂快速制冰
C.医用酒精能用于消毒是因为它有强氧化性
D.推广电动汽车和开展植树造林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
5.某无色澄清溶液遇石蕊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B.、、、
C.、、、 D.、、、
6.节日燃放的烟花利用了“焰色试验”的原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 B.铂丝清洗时也可以用稀硫酸
C.焰色试验可以检验所有的金属元素 D.NaCl与Na2SO4灼烧时火焰颜色均为紫色
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守恒观:发生化学反应时,离子的总数不发生改变
C.分类观:溶于水呈碱性的物质均属于碱
D.变化观: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8.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9.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D.铁与稀盐酸反应:
11.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②Na2O和Na2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故均为碱性氧化物
③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NaHCO3
④Na2O和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的数目比相同,均为1:2
⑤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Na2CO3>NaHCO3
⑥分别向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2.已知:①②③。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B.溶液中可发生反应:
C.反应③中,发生还原反应,显示氧化性
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微粒个数比为
13.依据下列操作、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含有Cl-
B 切取绿豆大的钠,置于坩埚中加热,钠熔化后再 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该淡黄色固体为Na2O
C 向包有Na2O2粉末的棉花上滴加几滴水,棉花燃烧 Na2O2与水反应放热
D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该溶液中含有钾盐
A.A B.B C.C D.D
14.某溶液可能由、、、、、、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现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判断,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气体1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滤液2中加入NaHCO3不产生白色沉淀
C.原溶液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5.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O2;②Fe;③CaO;④CO2;⑤H2SO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⑧硫酸钠溶液;⑨稀硝酸;⑩Ag2CO3。
(1)对以上物质分类其中混合物为 ;电解质为 。
(2)上述十种物质中,⑧的电离方程式: 。
(3)③与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⑤与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6.有以下化学方程式:
A.CuO+H2Cu+H2O
B.2KClO32KCl+3O2↑
C.Cl2+2NaOH==NaCl+NaClO+H2O
D.2FeBr2+3Cl2=2FeCl3+2Br2
E.MnO2+4HCl(浓)MnCl2+Cl2↑+2H2O
F.KClO3+6HCl(浓)=KCl+3H2O+3Cl2↑
G.HgS+O2=Hg+SO2
I.按要求将上述化学方程式对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一种单质使一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元素被还原
(2)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所有元素均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II.已知方程式F:KClO3+6HCl(浓)=KCl+3H2O+3Cl2↑
(4)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7.某校化学实验小组学生为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气,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装置用于制备 ,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
(1) 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装置制取氯气、 装置制取氨气;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证明氯气氧化性强于硫;氯气和氨气通入 中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证明氯气氧化性强于 。
(2) B中出现黄色浑浊,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浸有 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 。
(4) D中干燥管中预计出现的明显现象及化学方程式是 。
(5) 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 的氧化性大于 ,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该洗气装置中应盛装 试剂。(6) 能证明氧化性: 的方法还有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有一包白色粉末A,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水搅拌溶解,发现存在白色沉淀B,过滤得无色溶液C;
②取白色沉淀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放出;
③另取无色溶液C,通入一定量的CO2,有白色沉淀D生成,过滤得无色滤液E。
(1)由①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由②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 
(3)由③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
(4)若无色滤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无色滤液E中的溶质为________。
(5)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6)写出生成白色沉淀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A.蔗糖溶液属于溶液,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A不符合题意;
B.KCl溶液属于溶液,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溶液属于溶液,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C不符合题意;
D.Fe(OH)3胶体属于胶体,用光束照射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答案】D
【详解】A.NaClO属于盐,电离产生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错误;
B.Ba(OH)2电离产生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B错误;
C.MgCl2电离产生镁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H2SO4为二元强酸,电离产生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详解】A.焰色反应是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元素存在形态无关,物质灼烧时,焰色试验为黄色,该物质可能是单质钠,也可能是含钠化合物,A错误;
B.物质灼烧时,焰色试验为黄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钠元素,B正确;
C.只要含有钠元素,焰色反应就呈黄色,不一定是钠的化合物,C错误;
D.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易被黄光遮住,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能确定是否含钾元素,D错误;
答案选B。
4.【答案】C
【详解】A.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可将胶体分为固溶胶、液溶胶和气溶胶,气溶胶属于胶体,A正确;
B.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临界直冷快速制冰技术,B正确;
C.医用酒精能用于消毒是因为它能使蛋白质变性,酒精没有强氧化性,C错误;
D.推广电动汽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能利用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二者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D正确;
答案选C。
5.【答案】A
【详解】A.遇石蕊溶液显红色呈酸性,各离子之间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A正确;
B.遇石蕊溶液显红色呈酸性,H+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B错误;
C.遇石蕊溶液显红色呈酸性,H+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和OH-反应生成水,不能共存,C错误;
D.含溶液显浅绿色,不符合无色溶液的要求,Fe2+与能生成沉淀,不能共存,遇石蕊溶液显红色呈酸性,H+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详解】A.焰色试验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项正确;
B.铂丝清洗时用盐酸,不能用稀硫酸,B项错误;
C.有的金属元素没有焰色如Pt等,焰色试验不能检验所有的金属元素,C项错误;
D.NaCl与Na2SO4中都含Na元素,灼烧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D项错误;
答案选A。
7.【答案】D
【详解】A.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故A错误;
B.发生化学反应时,离子的总数可能发生改变,如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B错误;
C.溶液中的阴离子均为的为碱,C错误;
D.碱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详解】Fe→FeCl2,Fe元素化合价升高,且Fe单质自身不能发生歧化,所以一定需要氧化剂,A符合题意;SO3→H2SO4,S、O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需要氧化剂,B不符合题意;ClO→Cl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C不符合题意;CO2→C,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9.【答案】D
【详解】A.Fe(OH)2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OH)3,发生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物质的转化,A不符合题意;
B.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NaCl、NaClO、H2O,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因此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物质的转化,B不符合题意;
C.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通入足量NH3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通入足量CO2气体,发生反应:NaCl+H2O+NH3+CO2=NaHCO3↓+NH4Cl,NaCl一步反应产生了NaHCO3,因此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物质的转化,C不符合题意;
D.Al2O3难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Al(OH)3,可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物质间的转化,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10.【答案】A
【详解】A.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生成氯化银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选A。
11.【答案】A
【详解】①Na2CO3 的热稳定性强,而NaHCO3受热易分解,①正确;
②Na2O和Na2O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但Na2O2同时生成O2,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②不正确;
③与盐酸反应Na2CO3 不能立即产生CO2,NaHCO3可立即产生CO2,③不正确;
④Na2O和Na2O2晶体中阴离子分别为O2-和、阳离子为Na+,二者的数目比均为1:2,④正确;
⑤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Na2CO3⑥分别向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NaHCO3不产生白色沉淀,⑥不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②③⑤⑥不正确。故选A。
12.【答案】D
【详解】A.根据上述三个离子方程式可知,①中为氧化剂,Cl2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2,同理②中Br2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氧化性Br2>Fe3+,③中Cl2为氧化剂,Br2为氧化产物,氧化性Cl2>Br2,则氧化性,A正确;
B.根据A中解析可知,氧化性Cl2>Fe3+,则氯气可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和铁离子,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正确,B正确;
C.反应③中Cl2为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显示氧化性,C正确;
D.反应①中,为氧化剂,Cl-为还原剂,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0=1:5,D错误;
故答案选D。
13.【答案】C
【详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AgOH等沉淀,故A错误;
B.钠与氧气点燃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氧化钠是白色固体,B错误;
C.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向包有Na2O2粉末的棉花上滴加几滴水,棉花燃烧,说明该反应放热,C正确;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说明溶液中含钾元素,不一定是钾盐,如氢氧化钾也有相同现象,D错误;
答案选C。
14.【答案】B
【分析】原溶液加过量盐酸生成气体1,说明原溶液中含,气体为CO2,则无、、,所得无色溶液1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2和滤液2,则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说明原溶液中含,滤液2中加过量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过滤得滤液3和白色沉淀3,白色沉淀3为氯化银,由于加入过量盐酸时引入了氯离子,所以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有;综上所述,原溶液中一定有、、,一定没有、、,可能有。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1为CO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
B.滤液2中存在由于过量而引入的氢氧化钡,则加入NaHCO3时发生:,即产生白色沉淀,故B错误;
C.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故C正确;
D.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可能含有,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5.【答案】⑦⑧⑨;③⑤⑥⑩;Na2SO4=2Na++SO;CaO+2H+=Ca2++H2O;2H++SO+Ba2++2OH-=BaSO4↓+2H2O
【详解】
(1)
O2是纯净物中的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Fe是纯净物中的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CaO是纯净物中的氧化物,熔融状态导电,属于电解质;
④CO2是纯净物中的氧化物,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⑤H2SO4是纯净物中的酸,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
⑥Ba(OH)2是纯净物中的碱,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硫酸钠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稀硝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⑩Ag2CO3是纯净物中的盐,溶于水额部分完全电离,属于电解质;
对以上物质分类其中混合物为:⑦⑧⑨,电解质为:③⑤⑥⑩,
故答案为:⑦⑧⑨;③⑤⑥⑩;
(2)
硫酸钠为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
(3)
③CaO与⑨稀硝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O+2H+=Ca2++H2O,⑤H2SO4和⑥B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
16.【答案】(1)A
(2)C
(3)DG
(4)
【详解】(1)中单质使CuO中的Cu元素被还原,符合一种单质使一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元素被还原。
(2)中部分Cl元素的化合价上升,部分Cl元素的化合价下降,所以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符合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B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有元素均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g、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有元素均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G。
(4),中Cl元素由+5价降为0价,为氧化剂,6个HCl分子中5个Cl原子由-1价升为0价,为还原剂,用双线桥可表示为:
17.【答案】(1) (2)(3)吸收多余的氯气(4)产生大量白烟,(5)饱和食盐水(6) 、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详解】(1) 为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备氯气的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将反应制备的氯气通入 中之后, 中出现黄色浑浊,说明氯气把硫化钠溶液中的硫离子氧化为 单质,离子方程式为 。
(3)氯气污染环境,浸有 溶液的棉花团可以吸收多余的氯气。
(4) 装置中制备氨气,氯气能把氨气氧化,生成氮气和氯化氢,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从而产生大量白烟,因此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能直接和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所以需要在 之前连接一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
(6)非金属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越强,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价态越高,据此可以验证,所以还可用 、 ,证明氧化性: 。
18.【答案】(1)CuSO4 (2)CaCO3
(3)BaCl2、NaOH Na2SO4
(4)NaCl (5)BaCO3
(6)Ba2++2OH-+CO2===BaCO3↓+H2O
【解析】①加水搅拌溶解,沉淀B为白色,滤液C为无色,则白色粉末A中一定不含CuSO4。②沉淀B可能含CaCO3或BaSO4(或二者都有),取白色沉淀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放出,说明该白色沉淀只有CaCO3,不含BaSO4。③C为滤液,不含CaCO3,向无色溶液C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有白色沉淀D生成,过滤得无色滤液E,由于溶液C中能够与CO2反应的物质只能是NaOH,NaOH与一定量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再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CO3,且已知B中不含BaSO4,说明白色粉末A中一定含有BaCl2、NaOH,一定不含Na2SO4,滤液E中一定含有NaCl。
(1)由上述分析①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
(2)由上述分析②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3)由上述分析③可判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NaOH;一定不含有Na2SO4。
(4)由上述分析可知,若无色滤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无色滤液E中的溶质为NaCl。
(5)由上述分析可知,白色沉淀D为BaCO3。
(6)由上述分析可知,产生白色沉淀D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O2===BaCO3↓+H2O。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