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期中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选择题(45分,每小题3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D D C C A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D B A D A二、综合题(55分)16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1)分析蒙古高压系统的形成原因,并说明其近地面气流运动特征。(6分)形成原因:冬季,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地区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低;近地面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4分)近地面气流运动特征:中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2分)(2)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并推测未来48小时内这些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6分)冷锋。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雨雪)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持续)降低,气压升高。(3)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7分)相同点:均为晴天。(2分)不同点:①气压更高,气温更低,风力较小。(或②地气压较低,气温较高,风力较大)。(每点2分,最多5分)17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1)说出魔鬼塔的岩石在右图中对应的岩石类型代号,并说明判断理由。(6 分)丙(2分)。丙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1分),可直接发生变质作用(或岩浆没有喷出到地表),为侵入型岩浆岩(2分);魔鬼塔的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1分)。分析早期的火山活动与魔鬼塔地貌的关系。(6分)早期火山活动,使岩浆沿通道上升;岩浆于火山颈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柱状的花岗岩;柱状花岗岩为形成魔鬼塔地貌奠定基础。从外力作用角度,阐释魔鬼塔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6 分)随板块运动,海底岩层抬升为陆地;火山颈部周围的砂岩、石灰岩等被风化、侵蚀、搬运;坚硬的花岗岩岩体不易被侵蚀,形成魔鬼塔地貌。18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描述该河上游的支流分布特征,并从地形角度推测其形成原因。(6分)分布特征:支流众多;分布不均,东侧支流少,流程短,西侧支流多,流程较长。成因:东侧距分水岭较近;位于东南季风背风坡,不利于河流发育。(西侧距分水岭较远;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利于河流发育)。(每点2分,最多6分)分析该河松潘至都江堰河段下切侵蚀明显的主要原因。(6分)受板块挤压影响,构造运动强烈,落差加大;地处断裂带,岩石相对破碎,利于河谷纵向发育;位于一、二级阶梯过渡带,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汛期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每点2分,最多6分)说明夏季该河干流容易“峰高量大”的自然原因。(6分)降水强度大,径流量大;流域地势起伏大,汇流快;支流众多,洪峰叠加;高三地理第一卷客观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下图示意某日地球经纬网日照局部,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1~2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 )A.晚上19时 B.上午7时 C.下午13时 D.凌晨1时2.此时地球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是( )A. 145°W B. 75°W C. 135°E D. 105°E“圣安娜风”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秋冬季节出现的一种强劲的风。2025年1月,美国西部沿海城市洛杉矶(34°N, 118°W)局地发生山火,受“圣安娜风”影响,火势迅速蔓延并持续数日。下图示意“圣安娜风”。据此完成 3~4题。3.此次山火发生期间,洛杉矶( )A.正午日影先变短后变长 B.昼夜长短差值减小C.日出东北方且方位北移 D.日落时间逐渐提前4.“圣安娜风”出现在秋冬季节的主要原因是()。A.受盛行西风控制 B.受东北信风控制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024年10月中下旬,地中海西部海域形成超强气旋,发展壮大后对周围地区的大气产生强烈干扰,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瓦伦西亚遭遇强降水天气,下图为强降水时高空气压场分布图(单位:hPa)和西班牙及其周边地形图。据此完成 5~6题。5.地中海气旋夏季罕见,秋季多发的原因()A.夏季海温较低,上升气流较弱 B.秋季西风带南移,水汽骤增C.夏季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足 D.秋季副高减弱,上升气流较强6.瓦伦西亚本次出现强降水的关键因素不包括()A.西南方存在强低压中心,大气辐合上升运动显著B.受偏东风控制,气流经地中海海面后,水汽增加C.受暖流影响海温升高,蒸发强烈,水汽增加D.位于迎风坡,受周边山地阻挡,气流抬升2025年7月30日,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7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堪察加半岛东部附近海域(如下图),震源深度为18千米。据此完成 7~8题。7.关于此次地震及相关事物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于海岭附近B.震源位于岩石圈地壳层C.板块边界甲为消亡边界D.板块乙为欧亚板块8.本次地震引发了一系列连锁性次生灾害,其中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海底滑坡-海啸-海水倒灌B.海啸-海底火山喷发-酸雨污染C.海啸-海底滑坡-海底光缆断裂D.海底滑坡-海水升温-海洋渔场污染下面左图中雅鲁藏布江、澜沧江、金沙江、狮泉河等为西藏主要河流。右图示意这4条河流不同补给类型的占比。读图,完成 9~10 题。9.这四条河流中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最小的河流是(A.金沙江 B.澜沧江C.狮泉河 D.雅鲁藏布江10.与狮泉河相比,雅鲁藏布江雨水补给占比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状况C.大气环流 D.植被类型为保障河流生态用水,维系河岸林草生态系统,额尔齐斯河流域采用凑峰调度的方案人为制造洪峰。干流泄水后,不同支流的水利枢纽等待不同的滞后时间开始泄水。下图示意额尔齐斯河凑峰调度空间模式。据此完成第 11 题。11.凑峰调度的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下泄水量实现( )A.更早的洪峰时刻B.更长的洪水持续时间C.更少的输沙规模D.更大的洪水漫滩范围右图示意北冰洋的南森海盆毗邻北大西洋,弗拉姆海峡是北大西洋与南森海盆海水交换的重要通道之一,其海水交换对南森海盆的海水性质和环流特征产生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 12~13 题。12.与北大西洋相比,南森海盆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高B.温度低,盐度低C.温度高,盐度高D.温度高,盐度低13.弗拉姆海峡东西两侧洋流( )A.甲为暖流,乙为寒流B.甲、乙均为暖流C.甲为寒流,乙为暖流D.甲、乙均为寒流印尼穿越流(ITF)调控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间热量和水体的交换。研究表明印尼穿越流强度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下图为ITF路径示意图。图中甲海区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每年盐度会出现周期性变化。据此完成14~15 题。14.甲海区出现盐度降低的月份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 6月至9月西南季风 B. 6月至9月 东南信风C. 12月至次年3月东南信风 D. 12月至次年3月西北季风15.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A. ITF暖水输送减少,导致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降水减少B. ITF增加了太平洋西部的暖水量,使该区域蒸发加强C. ITF增加了印度洋的蒸发量,提升大气中的水汽含量D. ITF削弱了太平洋西部的暖水流,使东南亚降水减少第二卷主观题二、综合题(共 3 题,共 55 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分)下图为2024年1月22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1)分析蒙古高压系统的形成原因,并说明其近地面气流运动特征。 (6分)(2)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并推测未来48小时内这些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 (6分)(3)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 (7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魔鬼塔位于美国西部怀俄明州东北部,是一座巨型的圆柱状的花岗岩岩体,从基座算起,高度264米,塔基直径305米,自下而上逐渐收缩,顶端直径84米。魔鬼塔的形成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密切相关。早期这里是一座活火山,魔鬼塔形成于约5000万年前的岩浆侵入活动,属于火山颈地貌。约5000万年前,怀俄明州处于海平面下,沉积了砂岩、石灰岩等岩层。左图为魔鬼塔地貌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序号代表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条件。(1)说出魔鬼塔的岩石在右图中对应的岩石类型代号,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2)分析早期的火山活动与魔鬼塔地貌的关系。(6分)(3)从外力作用角度,阐释魔鬼塔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岷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起源于岷山南麓弓杠岭,自宜宾汇入长江。岷江上游(下图)则是指自源头至都江堰河段及其支流所涉及的全部流域范围,处于一、二级阶梯过渡带。岷江上游段东西两侧流域发育不对称,松潘至都江堰河段河谷下切侵蚀明显。流域内大面积暴雨时,易造成干流峰高量大,严重威胁中下游安全。(1)描述该河上游的支流分布特征,并从地形角度推测其形成原因。(6分)(2)分析该河松潘至都江堰河段下切侵蚀明显的主要原因。(6分)(3)说明夏季该河干流容易“峰高量大”的自然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红桥高三期中——地理答案.docx 红桥高三期中——地理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