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含解析)

资源简介

金沙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 期中检测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
1.下列与生活相关的叙述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助力舞台云雾形成 B.珍珠遇酸后失去光泽
C.加酶洗衣粉清洗蛋白质污渍 D.植物油久置氧化变质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胆矾的化学式:FeSO4·7H2O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H2O2的电子式:H+[∶∶∶∶]2-H+
D. CH4的球棍模型:
3.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用热碱液清洗固结在试管内壁上的硫:
B. 可用溶液除去电石气中的
C. 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含的吸收塔:
D.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硼、氮、磷元素的化合物在现代农业、科技、国防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磷酸二氢钾,化学式为,农业上常用作高效磷钾复合肥。直接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原理为。应用广泛,可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一种耐高温的六方氮化硼,广泛用于宇航、国防工业。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
B. 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C. 熔融的中含有个阳离子
D. 和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
5.下列装置(部分加热、夹持等仪器未画出)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
A.分离二氯甲烷和四氯甲烷 B.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的苯甲酸
C.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 D.比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
A.A B.B C.C D.D
6.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e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O2 KMnO4 a d
B H2 Zn+稀H2SO4 b e
C NO Cu+稀HNO3 b c
D CO2 石灰石+稀H2SO4 b c
A.A B.B C.C D.D
7.关于有机反应类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8.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能用于“点击反应”的新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Z是同一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Z>Y>X B.第一电离能:Y>X>Z>W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Z D.分子中键角均为120°
9.下列仪器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B.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C.测定溶液的pH D.蒸干Fe(NO3)3溶液制无水Fe(NO3)3固体
A.A B.B C.C D.D
10.以金红石(主要成分为,含杂质等)为原料“碳氯化法”高温生产钛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粉碎后的固体中鼓入使其“沸腾”有助于充分反应
B.在沸腾氯化炉中,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C.“碳氯化法”得到的液体中混有杂质,可蒸馏分离
D.可用活泼金属等在空气中加热还原制备
11.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反应是吸热反应
B.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C.使用催化剂之后,发生变化
D.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反应历程
12.氮化铜晶体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胞边长为apm。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铜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共有15种空间运动状态
B.2个铜原子的最近距离为
C.N原子的配位数是12个
D.该晶体密度
13.酸性废水中的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硝酸盐菌转化为,再用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除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端是铅蓄电池的负极
B.该装置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铅蓄电池b端电极材料为
D.电解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4.常温下,一元有机弱酸(HA):的三种溶液中,分布系数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①HA溶液中,HA的分布系数为:;
②杂化轨道中s成分越多,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
A.曲线代表微粒的分布系数随pH变化关系
B.等体积、等浓度的和的混合溶液的
C.加水稀释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D.若酸的初始浓度为,则d点对应的溶液中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5.Ⅰ.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 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装入浓硫酸;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或化学用语表示)。
(3) 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为______(填序号)。
A.B.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和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
(4) 和的处理。已除去的尾气可用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
① 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和去除率的有__(填序号)。
A. 增大通入尾气的速率
B. 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 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溶液
② 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晶体,该晶体中的主要杂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 的氧化吸收。用溶液吸收尾气,可提高尾气中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时,转化为的转化率随溶液初始(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① 在酸性溶液中,氧化生成和,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溶液的初始越小,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工业矿渣废料的主要成分为、和,还含有少量和。利用该矿渣废料制备高纯和回收含铁化合物的工业流程如图:
已知:i.当微粒浓度低于时,认为溶液中不存在该微粒;
ii.常温下;部分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表:
难溶物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还原”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氧化”时需要少量、多次加入,其目的是 。
(4)“调”时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5)常温下,若“调”后所得溶液中、,则所调的范围为 。
(6)“沉锰”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若使用100 kg含87% MnO2的矿渣废料,最终获得101.2 kg MnCO3,则MnCO3产率为 。
17.(14分)通过捕捉空气中的CO2和电解水产生的H2可以合成“零碳甲醇”,实现碳中和。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2燃烧热为286 kJ·mol-1,甲醇的燃烧热为726 kJ·mol-1,反应CO2(g)+3H2(g)CH3OH(l)+H2O(l) ΔH,ΔH=    kJ·mol-1。
(2)如图甲所示,采用绿色光伏发电电解Na2SO4溶液制备H2,同时获得H2SO4和NaOH。已知a、b均为惰性电极,气体甲和乙的体积比为2∶1,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在2 L恒温恒容装有某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发生如下反应:
主反应①:CO2(g)+3H2(g)CH3OH(g)+H2O(g)
ΔH1<0
副反应②:CO2(g)+4H2(g)CH4(g)+2H2O(g)
ΔH2<0
副反应③:CO2(g)+H2(g)CO(g)+H2O(g)
ΔH3>0
某温度下反应均达平衡后,测得CH3OH为1 mol、CH4为0.4 mol、CO为0.2 mol,则CH3OH的选择性为    (CH3OH选择性=×100%)。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    (只列出计算式)。
(4)若测得上述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2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性如图乙:

通过图示分析,更适合生产甲醇的温度为    (填序号)。
A.400 ℃ B.600 ℃
C.800 ℃ D.1 000 ℃
高于800 ℃时,CO2转化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5)利用电喷雾电离等方法可得MO+,MO+与CH4反应能高选择性地生成甲醇,反应机理如图丙所示:

已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替换成更重的同位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则MO+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为    (填“c”或“d”),写出MO+与CHD3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的结构简式:    。
18.药物Q能阻断血栓形成,其合成路线之一如下:
已知:i.
ii.
iii.R′CHOR′CH=NR″
iv.
回答下列问题:
(1)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B→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3)设计→A、B→D两步转化的目的是_______。
(4)写出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①红外光谱显示苯环上直接连有—NH2;
②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比为2:2:3:6。
(5)G+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药物Q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7)参照题给流程和信息,设计以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干冰升华是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珍珠的主要成分为,当珍珠遇酸后,碳酸钙会与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得到氨基酸;植物油久置氧化变质生成醛类物质(产生哈喇味);均有新物质生成,均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A错误;H2O2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H,C错误;是甲烷的空间填充模型,D错误。
3.【答案】A
【详解】用热碱液清洗固结在试管内壁上的硫的离子方程式为,生成,而不是,错误。
4.【答案】C
【详解】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错误;是中强酸,在溶液中不会完全电离,无法计算数目,错误;熔融的物质的量为,能够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则含有的阳离子数为,正确;1分子、中均含有10个质子,而和的物质的量不同,则含有的质子数不同,错误。
5.【答案】A
【详解】A.用蒸馏法分离二氯甲烷和四氯甲烷,A正确;
B.应用重结晶法除去苯甲酸中的少量氯化钠和泥沙杂质,B错误;
C.电石与水的反应太剧烈,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C错误;
D.应除去挥发的乙酸,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D错误。
故选A。
6.【答案】B
【详解】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锌和稀硫酸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反应制备氢气,且氢气难溶于水,选用b为氢气的制备装置,选用e收集,B项正确;铜和稀硝酸常温下能够发生反应制备NO,但NO很容易被氧化,且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项错误;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一般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 项反应为甲基上的 原子被 原子所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正确; 项反应为乙二酸和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缩聚反应,正确; 项反应为醇的催化氧化反应,错误; 项反应为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正确。
8.【答案】C
【分析】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Z是同一主族元素,Z能形成6个化合键,则Y为氧、Z为硫;W形成1个共价键为氟;X形成3个共价键,为氮,以此解答。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S2->N3->O2->F-,故A错误;
B.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族、第VA族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F>N>O>S,故B错误;
C.常温下水为液体、氨气为气体,则水沸点较高;氨气能形成氢键导致沸点高于硫化氢,故简单氢化物沸点:H2O>NH3>H2S,故C正确;
D.SOF2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键角不是120°,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详解】A.如图所示为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排气泡的方法: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排出气泡,故A正确;
B.为了准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需要使用环形玻璃搅拌器,使溶液混合均匀,从而加快反应速度,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故B错误;
C.测溶液的pH时,应该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中央,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故C错误;
D.Fe(NO3)3水解生成Fe(OH)3和HNO3,硝酸易挥发,Fe(OH)3分解生成Fe2O3,蒸干Fe(NO3)3溶液不能得到无水Fe(NO3)3固体,故D错误;
答案选A。
10.【答案】D
【详解】A.向粉碎后的固体中鼓入使其“沸腾”,反应物充分接触,有助于充分反应,故A正确;
B.在沸腾氯化炉中,参加反应生成1molTiCl4、2molCO,转移电子数为,故B正确;
C.“碳氯化法”SiO2和C、Cl2反应得到的和CO,所以得到的液体中混有杂质,可蒸馏分离,故C正确;
D.为防止金属被氧气氧化,用活泼金属等在无氧环境中加热还原制备,故D错误;
选D。
11.【答案】B
【详解】A.由能量变化图可知,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则反应放热,A错误;
B.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活化分子数增多,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无法改变,C错误;
D.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增大反应速率,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详解】A.铜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s轨道有1种空间运动状态,p轨道有3种空间运动状态,d轨道有3种空间运动状态。1s、2s、3s、4s共4种空间运动状态;2p、3p共6种空间运动状态;3d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所以共有种空间运动状态,A正确;
B.由晶胞结构可知,2个铜原子的最近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一半。晶胞边长为apm,根据勾股定理,面对角线长度为,那么2个铜原子的最近距离为,B正确;
C.以顶点的N原子为例,与之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u原子位于面心,每个顶点的N原子被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心的Cu原子被2个晶胞共用,所以N原子的配位数是6,C错误;
D.根据均摊法,晶胞中N原子个数为,Cu原子个数为,则晶胞质量,晶胞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得该晶体密度,D正确;
故选C。
13.【答案】D
【分析】图示的电化学装置除去属于电解装置,硝酸根转化为氮气的转化应该是在阴极上发生的,所以b是电源的负极,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12H++10e-=N2↑+6H2O,离子交换膜允许氢离子通过,据此回答。
【详解】A.硝酸根转化为氮气的转化应该是在阴极上发生的,所以b是电源的负极,a是正极,故A错误;
B.图示的电化学装置除去属于电解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铅蓄电池中,Pb作负极、正极为PbO2,根据分析可知b是电源的负极,则铅蓄电池b端电极材料为Pb,故C错误;
D.硝酸根转化为氮气的转化应该是在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12H++10e-=N2↑+6H2O,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分析】由题意可知,杂化轨道中s成分越多,碳元素的电负性越大,羧酸的酸性越强,则丙炔酸、丙烯酸、丙酸的酸性依次减弱,电离常数依次减小,等浓度的酸溶液的pH依次增大,则曲线分别表示、的分布系数随pH变化关系;由图可知,和的浓度相等时,溶液pH为1.89,则丙炔酸的电离常数,同理可知,丙烯酸、丙酸的电离常数分别为、。
【详解】A.曲线在pH=1.89时δ(HA)=0.5,此pH对应酸的pKa=1.89,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CH≡CCOOH(sp杂化C电负性大,吸电子能力强),其pKa最小(1.89),故L1代表CH≡CCOOH的分布系数曲线,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丙烯酸的电离常数Ka=10﹣4.26,则丙烯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常数Kh==<Ka,所以等浓度的丙烯酸和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中,丙烯酸的电离程度大于丙烯酸根离子水解,则存在关系:,由图可知,溶液的pH大于4.26,B错误;
C.对NaA溶液,电荷守恒:c(Na )+c(H )=c(A )+c(OH ),则c(Na )-c(A )=c(OH )-c(H ),质子守恒:c(OH )=c(H )+c(HA),故c(Na )-c(A )=c(HA),因此原式=,Ka为常数,比值不变,C正确;
D.d点δ(HA)=1.0,溶液中主要为,电荷守恒应为c(H )=c(CH≡CCOO )+c(OH ),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1)
(2) 生成的一氧化氮与氧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与过量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小颗粒(也可写为,,)
(3) 1;A;与反应提供氧气
(4) ① BC

(5) ①
② 溶液越小,溶液中的浓度越大,氧化的能力越强
【分析】思路导引 浓氨水容易挥发,装置1鼓入空气,促进氨的挥发,同时提供催化氧化所需要的氧气;混合气体进入装置2发生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第(1)问];装置1能提供氨气和氧气,所以装置5也应该具备此作用,可以利用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氯化氢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第(3)问]。
【详解】
(2) 若取消装置3,没有浓硫酸的干燥,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生成的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与过量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小颗粒:,所以会观察到白烟。
(4) ① 增大通入尾气的速率,气体不能充分反应,错误;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可使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和反应,正确;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溶液,可使气体充分反应,正确。
② 若尾气中,则过量的和溶液反应生成和,故晶体中含有的主要杂质为。
(5) ① 在酸性溶液中,氧化生成和,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 溶液的初始越小,说明的浓度越大,氧化能力越强,转化率越高。
16.【答案】(1)Fe(OH)3
(2) 2Fe3++SO2+2H2O=2Fe2++SO+4H+ MnO2+SO2=Mn2++ SO
(3)减缓H2O2在Fe3+作用下的催化分解
(4)C
(5)3≤pH<8
(6)Mn2++2HCO=MnCO3↓+CO2↑+H2O
(7)88%
【分析】某工业矿渣废料的主要成分为、和,还含有少量和,加入稀硫酸酸浸,再通入二氧化硫还原,得到滤渣I为SiO2、CaSO4滤液主要含有Mn2+、Fe2+、Mg2+等,加入双氧水氧化,再调节pH,得到滤渣II为Fe(OH)3,再加入氟化钠进行沉钙、镁,得到滤渣III为CaF2和MgF2,再加入碳酸氢铵溶液进行沉锰,得到碳酸锰。
【详解】(1)由分析可知,滤渣II为Fe(OH)3;
(2)“还原”过程中将Fe3+和MnO2还原,分别生成Fe2+和Mn2+,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H+,MnO2+SO2=Mn2++ SO;
(3)“氧化”时为了减缓H2O2在Fe3+作用下的催化分解,需要少量、多次加入H2O2;
(4)“调pH”时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根据后续操作加入碳酸氢铵可参考选择的试剂为,答案选C;
(5)常温下,若“调pH”后所得溶液中c(Mn2+)=0.2、c(Mg2+)=0.05,则Ksp[Mn(OH)2]=c(Mn2+ )c2(OH-)=0.2×c2(OH-)=2×10-13,解得c(OH-)=10-6,c(H+)=1×10-8,则Mn2+开始沉淀时pH=8;Ksp [Mg(OH)2]=c(Mg2+ )c2(OH-)=0.05×c2(OH-)=5×10-12,解得c(OH-)=10-5,c(H+)=1×10-9,则Mg2+开始沉淀时pH=9;当Fe3+浓度低于时,认为溶液中不存在Fe3+,Ksp [Fe(OH)3]=c(Fe3+ )c3(OH-)=×c3(OH-)=,解得c(OH-)=10-11,c(H+)=1×10-3,Fe3+在pH=3时,沉淀完全,“调”步骤的目的是沉淀Fe3+,所调的范围为3≤pH<8;
(6)“沉锰”时硫酸锰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锰、二氧化碳、硫酸铵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2HCO=MnCO3↓+CO2↑+H2O;
(7)根据Mn原子守恒MnO2~MnCO3,理论上可以得到MnCO3的质量=kg,MnCO3产率为。
17.【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132
(2)2H2O-4e-O2↑+4H+(或4OH--4e-2H2O+O2↑)
(3)62.5%
(4)A(1分) 副反应③正向为吸热反应,高于800 ℃时,副反应③占主导,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2转化率增大
(5)C(1分) CD3OH、CHD2OD
【解析】(1)由H2的燃烧热为286 kJ·mol-1、甲醇的燃烧热为726 kJ·mol-1,可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 ΔH1=-286 kJ·mol-1、②CH3OH(g)+O2(g)CO2(g)+2H2O(l) ΔH2=-726 kJ·mol-1,由盖斯定律可得CO2(g)+3H2(g)CH3OH(l)+H2O(l) ΔH=3ΔH1-ΔH2=3×(-286 kJ·mol-1)-(-726 kJ·mol-1)=-132 kJ·mol-1。
(2)已知以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溶液制备H2,发生还原反应,说明在阴极生成H2,由题图知两个电极都有气体产生,所以推测阳极产生的气体是O2,已知气体甲和乙体积之比为2∶1,则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可判断甲为H2、乙为O2,所以b极为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或4OH--4e-2H2O+O2↑。
(3)由反应①、②、③的化学计量数可知,消耗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0.4 mol、0.2 mol,而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以甲醇的选择性为×100%=62.5%;可列三段式: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起始量/mol 2    6     0    0
转化量/mol 1    3     1    1
平衡量/mol 0.4   1.2     1    2
CO2(g)  +  4H2(g)  CH4(g) + 2H2O(g)
起始量/mol 2    6    0    0
转化量/mol 0.4   1.6   0.4    0.8
平衡量/mol 0.4   1.2   0.4    2
CO2(g)  +  H2(g)  CO(g)  +  H2O(g)
起始量/mol 2    6    0    0
转化量/mol 0.2   0.2   0.2    0.2
平衡量/mol 0.4   1.2    0.2    2
所以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
(4)由题图可知400 ℃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60%、甲醇的选择性为50%,600 ℃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30%、甲醇的选择性为75%,800 ℃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20%、甲醇的选择性为55%,1 000 ℃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40%、甲醇的选择性为25%,因为400 ℃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与甲醇的选择性的乘积最大,所以更适合生产甲醇的温度为400 ℃。
(5)反应速率越慢,说明反应的活化能越大,结合题图可知活化能:c>d,则MO+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为c;由反应进程-能量图可知,反应过程中,H或D都有可能发生成键变化,因此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D3OH、CHD2OD。
18.【答案】(1)苯胺
(2) 取代反应
(3)防止氨基与反应
(4)或
(5)
(6)酰胺基、羧基
(7)
【解析】
苯胺与乙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A与在氯化铝作用下发生类似已知反应i生成B,结合B的结构简式可推出B为,逆推出A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D为,催化与氢气加成反应生成E为;由P逆推J的结构简式应为,结合其他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及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详解】(1)的化学名称为苯胺;
(2)A的结构简式是,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D为酰胺基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3)D中含有氨基,设计→A、B→D两步转化的目的是防止A→B转化过程中氨基也与反应,降低产率;
(4)E的结构简式为,其芳香族同分异构体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4组峰,说明该有机结构应该对称性较高,综合题目要求判断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有或等;
(5)由P逆推J的结构简式应为,推测G中酯基被氢气破坏,故同时有甲醇生成;G→J的化学方程式为;
(6)根据药物Q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官能团有酰胺基和羧基;
(7)根据题述合成路线及信息,可得合成路线为:。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