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B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B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5——26学年度(上)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冕洞是日冕中低温的暗黑区域(如图)。冕洞区的密度和温度均比周围低,其大尺度磁场的磁力线如喇叭状向外开放。“冕洞事件”通常是指太阳大气层中的冕洞对地球空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天文现象。北京时间2025年9月29日——10月5日,受冕洞高速流影响,近地空间环境异常事件发生频率显著上升。据此完成1~2题。
1.与太阳耀斑相比,冕洞事件
A.太阳内部核聚变更剧烈 B.能量释放更加集中剧烈
C.对地球的影响时间更长 D.对地球干扰周期性更强
2.若某大型冕洞正对地球,预计几天后可能出现
A.全球的电网系统全部出现中断 B.直接加热高层大气导致温度升高
C.地球的磁场产生扰动形成磁暴 D.对流层天气发生雨雪等剧烈变化
甘肃临夏盆地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面积不足400平方千米,因科学家在此发现数量众多的史前动物骨骸而被称为“死亡之谷”。下表示意临夏盆地某处中中新世——更新世地层及其内部的化石,该地层剖面含有丰富的古地理环境演化信息。据此完成3~4题。
高一·地理 B 第 1 页(共8页)
地质年代 地层类型 所含动物化石或骨骸
第四纪 更新世 黄土层 真马
第三纪 晚上新世 积石层(中间厚边缘薄)
早上新世 红黏土 鬣狗
晚中新世 三趾马、和政羊
中中新世 泥岩(上覆砾岩,内含泥灰岩) 铲齿象
注:泥灰岩是一种介于碳酸盐岩与黏土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
3.在红黏土层中可能出现的动物化石是
A.海百合 B.大角鹿
C.三叶虫 D.恐龙
4.根据地层信息,推断中中新世临夏盆地的古地理环境最可能为
A.深海盆地 B.高山冰川
C.温暖湖泊 D.干旱荒漠
地球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如图为四大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字母与圈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 P 大气圈,Q岩石圈 B. P生物圈,Q大气圈
C. M生物圈,N水圈 D. M岩石圈,N生物圈
6.若箭头甲代表火山喷发的物质交换,则甲表示
A.岩石圈向大气圈释放温室气体 B.地幔物质直接进入水圈
C.火山灰促进生物圈养分循环 D.火山爆发导致生物数量减少
高一·地理B 第 2 页 (共8页)
人类活动排放的汞,主要以气态的形式进入大气。进入平流层的大气汞,会将汞从污染源区输送到其他地区。如图为某研究团队利用大气化学模型模拟的地球大气汞浓度的纬向平均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大气汞浓度小于 0.08pptv的低值区集中分布在
A.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顶部 B.中、高纬度地区平流层的顶部
C.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底部 D.中、高纬度地区平流层的底部
8.热带地区的大气汞更容易进入平流层,是因为
A.阴雨天气多 B.对流运动强
C.陆地面积大 D.平均风速大
“射线状”云(图1)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云,云系低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云系中层以上升运动为主,云顶受稳定逆温层的阻碍无法继续向上发展。“射线状”云主要形成于低纬度地区的海洋上空,多形成于6—8月份,可持续长达72小时。图2示意 2017——2021年形成于太平洋上空“射线状”云的空间位置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高一·地理 B 第 3 页 (共8页)
9.“射线状”云形成时
A.大气环流形势多变 B.短波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保温作用增强
10.“射线状”云持续期间,海洋表层水温
A.白天升温明显,夜间降温明显 B.昼夜均呈现持续性升温
C.白天升温较弱,夜间降温较强 D.昼夜变化幅度显著减小
新加坡 P公园建于 1988年,建设的最初目的是在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形成绿色缓冲带,并提供一定的休闲娱乐空间。然而,该公园的排水道犹如一条粗线,将公园分割开来。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该公园进行“海绵化”升级改造。笔直的混凝土排水道被改造成形态蜿蜒、沿岸植被众多的河流。如图为 P公园改造前后对比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公园升级改造对该地水循环影响最显著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降水
C.水汽输送 D.蒸发
12.为评估该公园升级改造的效果,科研人员适宜选择的对比观测方案是
A.冬季,对比改造前后河流结冰厚度
B.春季,对比改造前后植被发芽时间
C.连续晴日后,对比改造前后日平均气温
D.暴雨后,对比改造前后洪峰水位高低
13.该升级改造工程对改善当地水环境质量的主要作用是
A.显著增加河流径流量,稀释污染物质
B.延长水流停留时间,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C.改变水流流向,加快污染物扩散
D.减少地下水的补给,降低地下水位
高一·地理 B 第 4 页(共8页)
2025年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我国迎来全国可见的月全食天象,天空出现少见的“红月亮”。太阳光在地球大气层会出现折射和散射,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容易被大气层散射,而长波长的红光则会穿透大气层,这些穿过地球大气层的红色光照在月球表面,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红月亮”。如图示意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位置的变化。据此完成14~16题。
14.当食甚发生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是
A.地球位居太阳和月球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B.太阳位居地球和月球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C.月球位居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
D.太阳位居地球和月球之间,且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
15.由食始一食甚一食终,月亮红色程度发生的变化是
A.逐渐增强 B.先增强,后减弱
C.逐渐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16.月食现象涉及的全部天体所在的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可观测宇宙、太阳系 D.银河系、地月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与周边地区存在湖陆风。某科研团队经过多年观测发现,鄱阳湖夏季湖陆风相对明显,且白天湖风出现时间较早。如图示意夏季2时和14时鄱阳湖地区等温线分布。
高一·地理 B 第 5 页(共8页)
(1)说出鄱阳湖地区夏季湖陆昼夜气温分布的主要差异,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2)判断2时 P 地的风向,并说明原因。(8分)
(3)若P 地由荒地改为大型工业园区,推测其对湖陆风的影响。(4分)
高一·地理 B 第 6 页 (共8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钱塘江海潮每年中秋节前后势头最为猛烈,被誉为“壮观天下无”。红卫盐场地形平坦开阔,该盐场东面多个岛屿地势较高。如图为夏季长江、钱塘江河口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
(1)描述长江口夏季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说明钱塘江海潮每年中秋节前后为一年中势头最壮观的理由。(6分)
(3)分析红卫盐场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高一·地理 B 第 7 页 (共8页)
—27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环山,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冬春季多晴朗天气。2025年1月,重庆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较差,西部和沿江部分地区有浓雾和强浓雾,局地能见度低于 200 米。如图为重庆多年平均雾日数空间分布和逐月分布图。
(1)描述重庆多年平均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6分)
(2)结合材料,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重庆市冬春季雾日较多的原因。(6分)
(3)请你为重庆市减轻雾霾危害提出合理性建议。(6分)
高一·地理 B 第 8 页 (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