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评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Fe-56 Al-27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食物腐烂 C. 酒精挥发 D. 玻璃破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嘴吹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C. 直接用手拿取蒸发皿 D. 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2025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C. 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 B.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C.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D. 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下列对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C.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2 个氢原子:H B. 3 个水分子:3H OC. 铝离子:Al D.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硒元素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被誉为 “生命的火种”。这里的 “硒” 指的是(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中国空间站的 “冷原子铷微波钟” 精度极高。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铷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7C. 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5.47g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可转化为软水C. 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 2: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 和 “●” 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改变C. 反应物都是单质 D.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1维生素 C(化学式为 C H O )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下列关于维生素 C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由三种元素组成 B. 相对分子质量为 176C. 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6:8:6 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 铁 B. 氧气 C. 氯化钠 D. 金刚石在化学反应 2A + B = 2AB 中,若 12g A 与足量的 B 反应生成 20g AB,则 A 与 B 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A. 2:1 B. 3:2 C. 3:1 D. 4:1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 碳、氢 B. 碳、氧 C. 氢、氧 D. 碳、氢、氧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中,氧元素一定显 - 2 价 B. 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C.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1 价 D.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 D.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 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C. 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D.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20 5 3 2反应后质量/g 10 5 15 x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丙是反应物 C. x 的值为 7 D. 乙一定是催化剂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 电解水 D.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2)2 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3)3 个硫酸根离子______;(4)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3)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4)青少年缺乏______元素会导致佝偻病。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物质。(1)实验室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组成的;(2)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在t1℃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___两种物质;t3℃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能析出晶体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物质;②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两种物质的溶液;③称取A、B、C三种物质各30g分别溶于100g水配成溶液,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物质的溶液.24.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铁锅常用作炊具,利用了铁的______性;(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 O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将一定量的锌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2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反应;(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反应;(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反应。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 ,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 (填字母序号)。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从高锰酸钾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中只有MnO2不溶于水),可通过以下四步实验进行回收,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2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 “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猜想】猜想一: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猜想二: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有关。【设计实验】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将硫粉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 将等质量的木炭块和木炭粉分别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粉燃烧更剧烈【拓展延伸】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______。四、计算题(共11分)28.(5分)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要制取 9.6g 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9.(6分)为测定某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 O ,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 10g 该赤铁矿样品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 7.6g。计算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九年级化学答案一、选择题( 共 40 分)答案:B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酒精挥发、玻璃破碎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 分)答案:B解析:用嘴吹灭酒精灯易引发火灾,A 错误;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可防止标签被腐蚀,B 正确;直接用手拿取蒸发皿会烫伤手,C 错误;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D 错误。(2 分)答案:C解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土壤和水源,A 错误;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B 错误;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C 正确;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D 错误。(2 分)答案:B解析: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A 正确;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作燃料,B 错误;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C 正确;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D 正确。(2 分)答案:C解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A 错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色烟雾,B 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正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 错误。(2 分)答案:B解析: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A 正确;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B 错误;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C 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 正确。(2 分)答案:B解析:2 个氢原子表示为 2H,H 表示 1 个氢分子,A 错误;3 个水分子表示为 3H O,B 正确;铝离子表示为 Al ,C 正确;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D 正确。(2 分)答案:D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 “硒” 指的是硒元素,与具体的存在形态无关。(2 分)答案:D解析:铷元素的名称中带有 “钅” 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 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铷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7,B 正确;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 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5.47,D 错误。(2 分)答案:C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A 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B 错误;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 正确;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 2:1,质量比为 1:8,D 错误。(2 分)答案:A解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A 正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B 错误;反应物中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C 错误;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0(或 1:0),D 错误。(2 分)答案:D解析:维生素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A 正确;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 + 1×8 + 16×6 = 176,B 正确;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6:8:6,C 正确;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 9:1:12,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错误。(2 分)答案:C解析:铁由铁原子构成,A 错误;氧气由氧分子构成,B 错误;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C 正确;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D 错误。(2 分)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20g - 12g = 8g。设 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x,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y,则 2x : 2y = 12g : 8g,解得 x:y = 3:1。(2 分)答案: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 分)答案:D解析:化合物中,氧元素不一定显 - 2 价,如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显 - 1 价,A 错误;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B 正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 价,C 错误;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D 正确。(2 分)答案:C解析:装置①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正确;装置②为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 正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③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不能用于收集氧气,C 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装置④为排水法收集装置,D 正确。(2 分)答案:C解析: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A 错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与氯化钠不反应,可鉴别,B 正确;酚酞溶液遇稀硫酸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可鉴别,C 正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D 错误。(2 分)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0 + 5 + 3 + 2 = 10 + 5 + 15 + x,解得 x = 7,C 正确;甲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A 错误;丙是生成物,B 错误;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D 错误。(2 分)答案:B解析: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前没有氧气生成,A 错误;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开始后迅速产生氧气,氧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直至反应结束,B 正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 2:1,质量比为 1:8,C 错误;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随锌粉的加入而增加,直至反应结束,D 错误。(2 分)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1)O (2)2CO (3)3SO (4)K O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数及电性;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1)煮沸 (2)隔绝氧气 (3)吸附 (4)钙解析: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锅盖盖灭着火的油是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异味;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1)氧气(或 O ) ;氢元素和氧元素 (2)①A和C;A;②A;B; ③B.解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①在t1℃时,AC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t3℃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降温后,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不会析出晶体,A的溶解度变化比B大,所以等质量的三种溶液能析出晶体且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②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的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AB;③观察图示可知:t2℃时A的溶解度是30g,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时,A的溶解度最大是30g,而B的溶解度始终大于30g,C的溶解度始终小于30g,所以在此温度范围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1)导热 (2)(3)银、铜、锌(或 Ag、Cu、Zn) ;Zn(NO ) 解析:铁锅作炊具利用铁的导热性;一氧化碳炼铁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锌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先置换银,再置换铜,滤渣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锌过量,故滤渣含银、铜、锌,滤液含硝酸锌。25.解析: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4分)26.(1)酒精灯;锥形瓶; (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耍加热;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CaCO + 2HCl ═ CaCl + H O + CO ↑(3) F;E;(4) ;(5)bcda解析:(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耍加热;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碳酸钙和氯化氢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耍加热;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因为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答案为:F;E; (4)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生成的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5)若从高锰酸钾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洗涤、烘干;故答案为:bcda;27.【设计实验】1.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拓展延伸】可燃物的性质(或温度等,合理即可)解析:实验 1 中氧气浓度不同,燃烧剧烈程度不同,说明与氧气浓度有关;实验 2 中接触面积不同,燃烧剧烈程度不同,说明与接触面积有关;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还有可燃物的性质、温度等。四、计算题(共 11分)28.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 x。(1 分)245 96x 9.6g=x = 24.5g(1 分)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是 24.5g。(1 分)29.解:设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x。(1 分)固体质量减少(2 分)160 112 160 - 112 = 48x 10g - 7.6g = 2.4g= (1 分)x = 8g(1 分)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 = 80%(1 分)答: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80%。(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化学.docx 九年级化学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