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一调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一调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一调考试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8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江西省博物馆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变形的马蹄金复原 银器用除锈剂见新 古画水洗除尘 木器表面擦拭烫蜡
A. A B. B C. C D. D
2. 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诗“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限。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描述了古代淘金的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雾是一种常见的气溶胶 B. 雾中分散质的粒径比钠离子小
C. 阳光透过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 金从“沙中浪底来”不涉及化学变化
3. 下列正确组合是
类别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难溶性盐 含氧酸 碱性氧化物
A 盐酸 水煤气 氯化钠 醋酸 氧化钠
B 醋酸 浓硫酸 硫酸钡 亚硫酸 氧化铜
C 小苏打 天然气 硫酸镁 碳酸 氧化铝
D 碱石灰 盐酸 碳酸钡 高氯酸 七氧化二锰
A A B. B C. C D. D
4.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5. 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 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
C. 稀盐酸能导电,所以稀盐酸是电解质
D. 是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
6.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B. 石灰石溶于醋酸中:
C. 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D. 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
8. 下列实验操作与微粒直径大小无关的是
A. 渗析 B. 升华
C. 过滤 D. 验证丁达尔效应
9.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10. 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
B.
C.
D.
11. 下列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碱性溶液中:Na+、、、
B. 含有大量Na+的澄清透明溶液中:Cu2+、K+、、
C.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Na+、Cl-
D. 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
12. 为了实现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必须加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3. NaCl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其导电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b、c、d均与电源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上图可以看出NaCl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 由上图可以看出NaCl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导电
C. 上图乙中的NaCl处于熔融状态
D. 上图电极a、c连接电源负极,b、d连接电源正极
14. 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向①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
③将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 B. 可能含有
C. 一定含有 D. 一定不含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8分。
15. 现有下列十种物质:
①;②;③溶液;④;⑤;⑥溶液;⑦氢氧化铁胶体;⑧氨气;⑨蔗糖;⑩溶液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向⑦中逐滴滴加过量的①的水溶液,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
(3)胃液中含有①,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服用适量的胃舒平(主要成分为⑤)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向⑩中逐滴滴加⑥,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中的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当溶液恰好呈中性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当溶液中恰好沉淀完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A. B. C. D.
16.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①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③若小明同学制备出的液体呈浑浊状,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锌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___________。
②少量的NaHCO3溶液与足量石灰水的反应:___________。
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___________。
④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_。
⑤向石灰水中通CO2至过量,请按顺序书写涉及到的2个离子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本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有关的图标有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护目镜 B.洗手 C.热烫 D.锐器
17. 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含、、、、、、、中的一种或几种(不考虑离子水解),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
②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有气体放出;
③再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④再向③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硝酸酸化后,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①可以推断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
(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根据步骤②、③可以推断出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通过步骤④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8. 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含少量、、)为原料制备,。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在过量溶液中会生成沉淀。
(1)“酸溶”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由此可知具有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氧化物的性质;“酸溶”时浊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氧化”时发生主要转化为。
①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用双线桥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氧化剂”“还原剂”或“氧化剂和还原剂”)。
(3)“沉镁”时,为提高的纯度,应向___________(填“”或“”,下同)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溶液。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一调考试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8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8分。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①②⑤ ②. ③⑥⑦⑩
(2)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生成黄褐色溶液
(3)
(4) ①. D ②. ③.
【16题答案】
【答案】(1)胶头滴管
(2) ①.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②. 复分解反应 ③. 用一束激光照射液体,在与光线垂直的方向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 ④. 煮沸时搅拌(用煮沸的自来水)
(3) ①. Zn+2H+=Zn2++H2↑ ②. ③. ④. ⑤. ⑥.
(4)ABC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
(2)
(3) ①. ②.
(4)AgCl (5)步骤②、③中加入盐酸、溶液时,引入了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碱性 ②.
(2) ①. ②. ③. 氧化剂
(3) ①. 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