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难点讲义)(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难点讲义)(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难点讲义)
1.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 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 学会化学方程式的简单配平方法。
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1. 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以C + O2 点燃 CO2为例
意义 读法
质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量的方面 物质质量关系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 C + O2 点燃 CO2 相对质量: 12 32 44
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粒子数目关系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参加反应的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为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化学计量数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发生反应时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典例
以2H2 + O2 点燃 2H2O为例4 32 36 以Fe + CuSO4 FeSO4 + Cu为例56 160 152 64
定性角度 反应物 反应物为: 反应物为:
生成物 生成物为: 生成物为:
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为: 反应条件为:无特殊条件,不要写
基本反应类型 暂时未学
定量角度 各物质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 铁、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铜的质量比为
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化学式前的数字之比) 氢气、氧气、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反应的铁、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铜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
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守恒 氢原子数:反应前 ,反应后 氧原子数:反应前 ,反应后 铁、硫、铜原子数:反应前 ,反应后 氧原子数:反应前 ,反应后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
(1)要以 为基础,写出 、 和 ,体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2)要遵守 ,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 与 相等,体现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2.书写步骤
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
步骤 内容 举例
描述反应事实 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 把它们连接起来; P + O2 点燃 P2O5
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在短线上注明化学反应 ,如加热(常用“△”号表示)、点燃、催化剂等。
配平化学方程式 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通过选取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遵守 ,将短线改为等号。 4P+5O2 点燃 2P2O5
如果 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 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2KMnO4 K2MnO4+MnO2+O2↑CuSO4+2NaOH==Cu(OH)2↓+Na2SO4
3.几个关键点
(1)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如“点燃”是 ,“燃烧”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点燃”不能写成“燃烧”。
(2)不同的条件不能混淆。如“点燃”与“加热”是两个不同的条件,不可混用,“加热”用“ ”表示,“点燃”不能用符号表示,只能写汉字。
(3)配平时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 ,只能在化学式前面加数字,使左右两边各原子个数相等。
(4)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 ,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号,如C+O2 点燃 CO2;溶液中的反应,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 ,固体生成物也不注“↓”号,如Fe+CuSO4==FeSO4+Cu。
(5)“↑”和“↓”只能标注在 中,不能标注在 中。
(6)若反应所需温度较高,超过了酒精灯加热的最大温度(600℃),要用“高温”表示。某些反应给出的条件是具体的反应温度,就在化学方程式中直接标出具体温度。
(7)若反应条件有两个或多个时,“ ”写在等号的下方,其他条件写在等号的上方。
4.常见错误
(1)主观臆造不存在的化学反应,或将物质的 写错;
(2)写错或 反应条件;
如:点燃、加热、高温三者混淆。“点燃”只要提供物质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反应开始后就不要加热;“加热”反应温度一般在500℃左右,需持续使用酒精灯对物质加热;“高温”一般是温度高于800℃,需要使用酒精喷灯的反应。
(3)误认为生成物中有气体就要加“↑”,或生成不溶性固体就要加“↓”;
(4)忘记配平、配平错误、配平不是 ;
(5)配平时错误以为化学式中元素符号 可以改动;
(6)有原子团参加反应且原子团没有变化的,拆开原子团配平,不知道将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配平。
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配平方法 适用范围 步骤
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元素各出现一次的。 找出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选择同种原子的个数最多的原子,求最小公倍数,得分子个数;使该原子数目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KClO3——KCl+ O2 ;Al + Fe3O4—— Fe + Al2O3
一般均可用 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反应物)推求有关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相应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Fe2O3+ CO——Fe + CO2 ;H2 O + Fe —— Fe3 O4+ H2
奇数配偶法 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 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即乘2;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C2 H2 +O2 ——CO2 +H2 O ;O2 ——Fe2O3 + SO2
分数配平法 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 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C2H2 + O2—— CO2+ H2O ;C2H5OH + O2 —— CO2 + H2O
定一法(待定系数法) 有机物与氧气的反应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一般来说,观察和配平的顺序为:有氢看氢,无氢看氧,原子团优先配平,单质最后配平。CH3OH+O2——H2O+CO2;C2H5OH+O2——H2O+CO2
四、提供信息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
1.根据文字信息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
(1)解题关键:从题给的文字信息中找出 、 和 ,然后配平。
(2)解题要点:
①反应条件要 ,不能擅自改动。如“1200℃”不能写成“高温”;“一定条件”、“催化剂”、“高温高压”等都要严格按照题给信息书写,不可改动。
②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考虑是否需要添加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
(3)典例:写出下列与氢气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在1200~1300 ℃时,三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单质硼(B)和氯化氢:

②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1)恰好完全反应:
解题关键:不能直接根据图上数出来的微观粒子个数作为化学计量数(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化学计量数一定要化为 。
解题要点:根据微观图示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然后配平。
典例: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物有剩余:
解题关键:判断出有剩余的反应物。反应剩余物质,不能写入化学方程式。
解题要点:反应后与反应前有相同的某粒子模型,说明该物质 ,在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

解题方法:在反应前后的示意图上,先将相同的粒子 (反应前后划去的粒子数目要 ),然后再书写化学方程式。
典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只给出各物质的一个粒子模型
根据给出的粒子模型,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然后自己配平。
典例:A和B在某种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0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典例】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 B.
C. D.
【变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由于化学方程式表示了
A.化学反应过程 B.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
C.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D.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题型02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典例】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D.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变式】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氯气点燃等于氯化氢
B.一份氢气与一份氯气反应后生成两份氯化氢
C.每2份质量的氢气与71份质量的氯气完全反应,生成73份质量的氯化氢
D.氢气、氯气、氯化氢的质量比为1:1:2
题型03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典例】小明同学从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碳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变式】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有很多,在反应中:
(1)可以知道水通电后生成 。
(2)可以获得粒子数的信息:每 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 和 ,对应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
(3)可以获得质量比的信息:每 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 和 。
(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 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5)你还可以获得的信息: 。
题型04 化学方程式配平
【典例】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填写在横线上)。
(1)
(2)
(3)
【变式】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N2H4作为燃料,其工作的原理为3N2H4口___________↑+口___________↑+2NH3↑。横线上的两种物质均为单质,方框内应填写的数字分别为
A.2,3 B.4,6 C.2,6 D.4,3
题型05 常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典例】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变式】下列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错误的是
A.2Mg+O2↑2MgO——“↑”标注错误
B.H2+O2H2O——没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H2O2H2↑+O2↑——没有尊重客观事实
D.4Fe+3O22Fe2O3——正确
题型06 根据情境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典例】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变式】2025年春晚,机器人舞蹈节目《秧BOT》火爆全网。
(1)部分机器人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锂离子的符号是 。
(2)钛酸锂(Li4Ti5O12)是制造锂电池的材料之一,制取钛酸锂的化学反应原理为:5TiO2+2Li2CO3Li4Ti5O12+2X,则X的化学式为 。
(3)机器人内部的核心控制依靠芯片,芯片主要是用纯度极高的单质硅制成的,制备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是SiO2和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07 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典例】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以甲烷为原料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变式】在金属掺杂电中性团簇MCu2Ox作催化剂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酸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Cu2Ox在该过程中质量和 不变。
(2)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3)计算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
题型08 根据流程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典例】科学态度与责任 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下。
(1)请写出由纯制备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 。
(2)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气。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Cl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以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变式】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液体燃料短缺。通过“煤液化”技术,用煤炭和水制取甲醇()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ⅰ.甲醇易溶于水,熔点为,沸点为。
ⅱ.按照绿色化学思想,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质量/全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1)从微观角度解释“冷却器”中发生的变化: 。
(2)一定条件下,“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巩固训练】
1.关于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方程式可以读作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该反应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该反应从宏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微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点燃条件下,每2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C.每两个一氧化碳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B.
C. D.
4.过氧化钠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从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B.此反应中氧元素有两种化合价
C.这一原理不适宜在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反应生成的氧气分子个数比为
5.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消耗的甲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丙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4:1
C.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反应前后有三种氧化物
6.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
(2)中各粒子的数量比: 。
7.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
B.氧化汞加热分解: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8.某学生写了以下几个化学方程式:
①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
②加热高锰酸钾:;
③加热氧化汞:;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
(1)化学式错误的是 (填序号),正确书写是 。
(2)反应物和生成物混淆的是 (填序号),正确书写是 。
(3)气体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填序号),正确书写是 。
(4)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 (填序号),正确书写是 。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 。
(2)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3)水煤气法制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氢气和二氧化碳 。
(4)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 。
10.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正阔步前行,厚积薄发。
我国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第一代微型高光谱MEMS芯片,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高精尖领域的空白,该芯片广泛采用硅(Si)作为晶圆衬底材料,硅(Si)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三氯硅烷()和氢气在“纯化炉”中反应获得超纯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强化训练】
11.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主要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
A.A B.B C.C D.D
1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必备的语言工具。丁烷是市售打火机的燃料, 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C4H10+bO2cH2O+dCO2 配平后 a、b、c、d 之和为
A.32 B.33 C.34 D.35
13.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对该反应前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D.参加反应的与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
14.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2m=a B.3a=n C.3m=2n D.2b=2m+n
15.配平或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 。
(2) 。
(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氧化铁固体高温时会分解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乙醇()是一种常用的燃料,下图是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示意图,
该反应涉及的氧化物有 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
17.现有下列物质:水、铁丝、氧气、木炭、高锰酸钾。从中选出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物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2)有两种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3)物质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4)一种物质在加热时分解生成氧气: 。
18.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所示,请根据所给信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果子”: 。
(2)生成空气污染物气体“果子”: 。
(3)生成黑色固体“果子”: 。
(4)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果子”: 。
19.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流程图,写出用氨气()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
20.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化学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合成氨的流程图为:
(1)制取氢气反应:C+H2OCO+H2,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写出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3)流程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反应中C和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答案和解析
1.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2. 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 学会化学方程式的简单配平方法。
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1. 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以C + O2 点燃 CO2为例
意义 读法
质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C和O2(或碳和氧气)生成物:CO2(或二氧化碳)反应条件:点燃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量的方面 物质质量关系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 C + O2 点燃 CO2 相对质量: 12 32 44
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粒子数目关系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参加反应的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为 1:1:1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
化学计量数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发生反应时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典例
以2H2 + O2 点燃 2H2O为例4 32 36 以Fe + CuSO4 FeSO4 + Cu为例56 160 152 64
定性角度 反应物 反应物为:H2和O2(或氢气和氧气) 反应物为:Fe和 CuSO4
生成物 生成物为:H2O(或水) 生成物为:FeSO4和Cu
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为:点燃 反应条件为:无特殊条件,不要写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暂时未学
定量角度 各物质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 铁、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铜的质量比为56:160:152:64
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化学式前的数字之比) 氢气、氧气、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反应的铁、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铜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1:1:1:1
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守恒 反应前:4+32=36反应后:36 反应前:56+160=216反应后:152+64=216
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守恒 氢原子数:反应前4,反应后4氧原子数:反应前2,反应后2 铁、硫、铜原子数:反应前1,反应后1氧原子数:反应前4,反应后4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
(1)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体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体现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2.书写步骤
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
步骤 内容 举例
描述反应事实 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P + O2 点燃 P2O5
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在短线上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常用“△”号表示)、点燃、催化剂等。
配平化学方程式 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通过选取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将短线改为等号。 4P+5O2 点燃 2P2O5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2KMnO4 K2MnO4+MnO2+O2↑CuSO4+2NaOH==Cu(OH)2↓+Na2SO4
3.几个关键点
(1)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如“点燃”是反应条件,“燃烧”是反应过程,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点燃”不能写成“燃烧”。
(2)不同的条件不能混淆。如“点燃”与“加热”是两个不同的条件,不可混用,“加热”用“ ”表示,“点燃”不能用符号表示,只能写汉字。
(3)配平时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不能改动,只能在化学式前面加数字,使左右两边各原子个数相等。
(4)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注“↑”号,如C+O2 点燃 CO2;溶液中的反应,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注“↓”号,如Fe+CuSO4==FeSO4+Cu。
(5)“↑”和“↓”只能标注在生成物中,不能标注在反应物中。
(6)若反应所需温度较高,超过了酒精灯加热的最大温度(600℃),要用“高温”表示。某些反应给出的条件是具体的反应温度,就在化学方程式中直接标出具体温度。
(7)若反应条件有两个或多个时,“ ”写在等号的下方,其他条件写在等号的上方。
4.常见错误
(1)主观臆造不存在的化学反应,或将物质的化学式写错;
(2)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如:点燃、加热、高温三者混淆。“点燃”只要提供物质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反应开始后就不要加热;“加热”反应温度一般在500℃左右,需持续使用酒精灯对物质加热;“高温”一般是温度高于800℃,需要使用酒精喷灯的反应。
(3)误认为生成物中有气体就要加“↑”,或生成不溶性固体就要加“↓”;
(4)忘记配平、配平错误、配平不是最简整数比;
(5)配平时错误以为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可以改动;
(6)有原子团参加反应且原子团没有变化的,拆开原子团配平,不知道将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配平。
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配平方法 适用范围 步骤
最小公倍数法 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元素各出现一次的。 找出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选择同种原子的个数最多的原子,求最小公倍数,得分子个数;使该原子数目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KClO3——KCl+ O2 ;Al + Fe3O4—— Fe + Al2O3
观察法 一般均可用 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反应物)推求有关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相应计量数,这样即可配平。Fe2O3+ CO——Fe + CO2 ;H2 O + Fe —— Fe3 O4+ H2
奇数配偶法 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 找出在化学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从原子数为单数的元素入手(一般为氧元素),即乘2;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C2 H2 +O2 ——CO2 +H2 O ;O2 ——Fe2O3 + SO2
分数配平法 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 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C2H2 + O2—— CO2+ H2O ;C2H5OH + O2 —— CO2 + H2O
定一法(待定系数法) 有机物与氧气的反应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一般来说,观察和配平的顺序为:有氢看氢,无氢看氧,原子团优先配平,单质最后配平。CH3OH+O2——H2O+CO2;C2H5OH+O2——H2O+CO2
四、提供信息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
1.根据文字信息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
(1)解题关键:从题给的文字信息中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然后配平。
(2)解题要点:
①反应条件要原文照抄,不能擅自改动。如“1200℃”不能写成“高温”;“一定条件”、“催化剂”、“高温高压”等都要严格按照题给信息书写,不可改动。
②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考虑是否需要添加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
(3)典例:写出下列与氢气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在1200~1300 ℃时,三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单质硼(B)和氯化氢:
2BCl3+3H2 1200~1300 ℃ 2B+6HCl 。
②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CaH2+2H2O=== Ca(OH)2+2H2↑ 。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1)恰好完全反应:
解题关键:不能直接根据图上数出来的微观粒子个数作为化学计量数(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化学计量数一定要化为最简整数比。
解题要点:根据微观图示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然后配平。
典例: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 一定条件 CH4O+H2O。
(3)反应物有剩余:
解题关键:判断出有剩余的反应物。反应剩余物质,不能写入化学方程式。
解题要点:反应后与反应前有相同的某粒子模型,说明该物质有剩余,在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不能出现该物质的化学式。
解题方法:在反应前后的示意图上,先将相同的粒子一对一地划去(反应前后划去的粒子数目要相等),然后再书写化学方程式。
典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2 点燃 2CO2 。
(3)只给出各物质的一个粒子模型
根据给出的粒子模型,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然后自己配平。
典例:A和B在某种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SO2 催化剂 3S+2H2O 。
题型0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典例】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A、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不是2:1:2,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12+16)×2]:(16×2):[(12+16×2)×2]=7:4:11,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2,不是2:1:2,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但各物质的质量比(2×2):(16×2):((16×1+1×2)×2)=1:8:9,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变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由于化学方程式表示了
A.化学反应过程 B.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
C.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D.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答案】D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化学方程式仅表示反应的整体变化(如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并不描述详细过程(如反应步骤或机理)。计算依赖于物质的数量关系,而非过程细节,因此该选项不是进行计算的原因,故A选项不正确。
B.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化学方程式确实标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这是计算的必要前提。但仅知道物质种类,无法确定具体比例(如质量或粒子个数),因此不足以进行计算。例如,知道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但不知比例,无法计算所需质量,故B选项不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如分子或原子)个数比(如中,、、的粒子个数比为)。这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因为粒子个数比结合相对原子质量可推导出质量比。但直接进行计算(如质量计算)时,通常使用质量比而非粒子个数比,因此该选项不是最直接的原因,故C选项不正确。
D.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通过系数和相对原子质量隐含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固定质量比(如中,、、的质量比为)。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确保了该比例恒定,因此可直接用于质量计算(如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在初中化学中,定量计算主要基于质量比,故该选项是能进行计算的关键原因,故D选项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
题型02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典例】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D.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答案】BD
【详解】A、该读法错误。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不是简单的数学加法;“等于”一词不恰当,因为反应是生成新物质的过程。此外,它忽略了反应条件“点燃”和量化关系(如系数)。错误。
B、该读法部分正确,因为它提到了反应物(氢气、氧气)、生成物(水)和反应条件(点燃)。正确。
C、该读法正确描述了分子数量关系(对应方程式系数:2 个 H2分子、1 个 O2分子生成 2 个 H2O 分子),但忽略了反应条件“点燃”。错误。
D、该读法正确。它完整描述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点燃),并准确体现了质量关系:
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 (2×1×2)(16×2)(2×(2×1+16))=4:32:36 ,正确。
故选BD。
【变式】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氯气点燃等于氯化氢
B.一份氢气与一份氯气反应后生成两份氯化氢
C.每2份质量的氢气与71份质量的氯气完全反应,生成73份质量的氯化氢
D.氢气、氯气、氯化氢的质量比为1:1:2
【答案】C
【详解】A、化学方程式中,“+”应读作“和”或“与”,而不是“加”;“等于”应改为“生成”,因为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不是数学等式。正确的读法应为“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数比为 ,初中化学强调系数表示分子数比,B不符合题意;
C、由氢气和氯气反应化学方程式本身的质量关系可知,每2份质量的氢气与71份质量的氯气完全反应,生成73份质量的氯化氢,C符合题意;
D、由氢气和氯气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氢气、氯气、氯化氢的质量比为2:71:73,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型03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典例】小明同学从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碳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B
【详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碳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故①②均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故③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分子,反应后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④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故⑤错误;综合以上说法正确的有①②③。
故选B。
【变式】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有很多,在反应中:
(1)可以知道水通电后生成 。
(2)可以获得粒子数的信息:每 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 和 ,对应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
(3)可以获得质量比的信息:每 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 和 。
(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 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5)你还可以获得的信息: 。
【答案】(1)氢气和氧气
(2) 2个水分子 2个氢分子 1个氧分子
(3) 36份质量的水 4份质量的氢气 32份质量的氧气
(4)原子
(5)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合理即可)
【详解】(1)从化学方程式可直接看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
(2)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粒子(分子)的数目关系。方程式“”中: “2”表示2个水分子;“2”表示2个氢气分子; “”表示1个氧气分子(系数1省略)。因此,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分子数目之比为水:氢气:氧气 = 2:2:1。
(3)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反应物质量:(份);生成物质量:氢气为(份),氧气为32(份)。因此,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4)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均不变,因此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5)从方程式还可提取其他信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箭头上的“通电”表示该反应必须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发生;“↑”符号表明氢气和氧气均为气体等。
题型04 化学方程式配平
【典例】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填写在横线上)。
(1)
(2)
(3)
【答案】(1)
2
2
1
(2) 1 2 1 2
(3) 2 3 4 3
【分析】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初中常用配平方法包括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和定一法。
【详解】(1)解题思路:使用最小公倍数法,以氧原子为起点配平。

(2)解题思路:使用定一法,设 系数为 1,逐步配平其他原子。

(3)解题思路:使用最小公倍数法,以氧原子为起点配平。

【变式】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N2H4作为燃料,其工作的原理为3N2H4口___________↑+口___________↑+2NH3↑。横线上的两种物质均为单质,方框内应填写的数字分别为
A.2,3 B.4,6 C.2,6 D.4,3
【答案】A
【详解】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若横线上的两种物质均为单质,则分别为氮气和氢气,又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N、H个数分别为6、12,2NH3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N2前的系数为2、H2前的系数为3,故选A。
题型05 常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典例】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答案】D
【详解】A、 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是水和氧气,不是氢气和氧气。正确方程式应为。A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氧气是气体产物,应标注↑符号(因为反应物为固体,无气体)。正确方程式应为。B选项错误。
C、碳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也有气体,此处↑符号多余,正确方程式应为。C选项错误。
D、红磷或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D选项正确。
故选D。
【变式】下列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错误的是
A.2Mg+O2↑2MgO——“↑”标注错误
B.H2+O2H2O——没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H2O2H2↑+O2↑——没有尊重客观事实
D.4Fe+3O22Fe2O3——正确
【答案】D
【详解】A、反应物氧气的状态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判断正确。
B、方程式没有配平,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判断正确。
C、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生成物是水、氧气,没有尊守客观事实,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判断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遵守客观事实,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判断错误;
故选D。
题型06 根据情境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典例】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详解】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即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变式】2025年春晚,机器人舞蹈节目《秧BOT》火爆全网。
(1)部分机器人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锂离子的符号是 。
(2)钛酸锂(Li4Ti5O12)是制造锂电池的材料之一,制取钛酸锂的化学反应原理为:5TiO2+2Li2CO3Li4Ti5O12+2X,则X的化学式为 。
(3)机器人内部的核心控制依靠芯片,芯片主要是用纯度极高的单质硅制成的,制备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是SiO2和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Li+
(2)CO2
(3)
【详解】(1)锂离子是锂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后形成的,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锂离子表示为:Li+;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Ti、O、Li、C的个数分别是5、16、4、2,生成物中含Ti、O、Li、C的个数分别是5、12、4、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O、2个C,故X的化学式为:CO2;
(3)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07 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典例】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以甲烷为原料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2)
(3)
【详解】(1)根据图1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和,生成物为NO和,因此该化学方程式为。
(2)据图2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和,生成物为和,因此该化学方程式为

(3)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即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变式】在金属掺杂电中性团簇MCu2Ox作催化剂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酸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Cu2Ox在该过程中质量和 不变。
(2)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3)计算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
【答案】(1)化学性质
(2)
(3)4:11/11:4
【详解】(1)在该反应中,MCu2Ox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在MCu2Ox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题型08 根据流程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典例】科学态度与责任 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下。
(1)请写出由纯制备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 。
(2)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气。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Cl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以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答案】(1)
(2)
(3)
(4)/氯化氢
【详解】(1)题目说明SiHCl 与H 在1084℃反应生成高纯硅和物质M,根据原子守恒可推出M为HCl(副产物)。所以该方程式为:.
(2)题目明确生成物为H SiO 、HCl和H ,需配平氢、氯、氧原子。1个SiHCl 提供1个Si和3个Cl,与3个H O反应生成1个H SiO 、3个HCl,并剩余1个H形成H 。所以该方程式为:。
(3)碱性条件下,SiO 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钠(Na SiO )和水,属于典型的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所以该方程式为:
(4)粗硅与HCl反应生成SiHCl 时消耗,但SiHCl 还原为Si时又生成HCl,可循环利用。
【变式】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液体燃料短缺。通过“煤液化”技术,用煤炭和水制取甲醇()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ⅰ.甲醇易溶于水,熔点为,沸点为。
ⅱ.按照绿色化学思想,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质量/全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1)从微观角度解释“冷却器”中发生的变化: 。
(2)一定条件下,“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
【详解】(1)“冷却器”中水蒸气冷凝变为液态水,则发生的变化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一定条件下,“合成塔”中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巩固训练】
1.关于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方程式可以读作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该反应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该反应从宏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微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点燃条件下,每2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B
【详解】A、化学方程式应读作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加” 和 “等于” 的表述错误,该选项错误;
B、从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C、从宏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但从微观角度看,反应前有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共3个分子,反应后是2个二氧化碳分子,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该选项错误;
D、根据,在点燃条件下,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不是每2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1份质量的氧气反应,该选项错误。
故选B。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C.每两个一氧化碳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B
【详解】A、反应物(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二氧化碳)和反应条件(点燃)。正确。
B、应该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不正确。
C、 它包含了分子数比(2:1:2,与方程式系数一致)和反应条件(点燃),符合方程式的微观描述。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B。
3.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A、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的1个分子与另一种化合物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1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A不正确;
B、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原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1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B不正确;
C、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一致,故C正确;
D、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该反应为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微观示意图中反应不一致,故D不正确;
故选C。
4.过氧化钠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从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B.此反应中氧元素有两种化合价
C.这一原理不适宜在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氧气
D.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反应生成的氧气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B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氧元素显-1价,二氧化碳和碳酸钠中氧元素均显-2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故此反应中氧元素有三种化合价,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有气体参与反应,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这一原理不适宜在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反应生成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消耗的甲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丙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4:1
C.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反应前后有三种氧化物
【答案】A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一氧化碳、乙为水、丙为、丁为氧气,该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则反应中消耗的甲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丙为,则丙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丙为,则丙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则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一氧化碳、乙为水、丙为、丁为氧气,一氧化碳、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反应前后有两种氧化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
(2)中各粒子的数量比: 。
【答案】(1)56:160:64:152
(2)2:1:2
【详解】(1)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参与反应的各粒子个数比,故
7.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
B.氧化汞加热分解: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D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书写错误,且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不符合题意;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后面不需要标注↑,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硫后面也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不符合题意;
D.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某学生写了以下几个化学方程式:
①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
②加热高锰酸钾:;
③加热氧化汞:;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
(1)化学式错误的是 (填序号),正确书写是 。
(2)反应物和生成物混淆的是 (填序号),正确书写是 。
(3)气体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填序号),正确书写是 。
(4)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 (填序号),正确书写是 。
【答案】(1) ①
(2) ②
(3) ④
(4) ③
【详解】(1)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Al O ),而非AlO 。氧化铝的正确化学式为Al O ,需按原子守恒配平:
(2)高锰酸钾(KMnO )受热分解为锰酸钾(K MnO )、二氧化锰和氧气。原式将反应物与生成物颠倒,正确反应物应为KMnO ,生成物为K MnO 、MnO 和O 。。
(3)气体符号“↑”应标注在生成物中(SO 为气体),而反应物O 本身是气体,无需标注“↑”。原式错误地在O 后标注“↑”,且未在SO 后标注“↑”。。
(4)氧化汞分解需要加热条件(Δ),原式未注明。正确写法应在等号上方标注加热条件,并补充氧气的气体符号“↑”。。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 。
(2)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3)水煤气法制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氢气和二氧化碳 。
(4)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 。
【答案】(1)
(2)
(3)
(4)
【详解】(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和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正阔步前行,厚积薄发。
我国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第一代微型高光谱MEMS芯片,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高精尖领域的空白,该芯片广泛采用硅(Si)作为晶圆衬底材料,硅(Si)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三氯硅烷()和氢气在“纯化炉”中反应获得超纯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详解】由流程图可知,三氯硅烷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强化训练】
11.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主要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现象是: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镁的化学式错误,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白色火焰,没有白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必备的语言工具。丁烷是市售打火机的燃料, 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C4H10+bO2cH2O+dCO2 配平后 a、b、c、d 之和为
A.32 B.33 C.34 D.35
【答案】B
【详解】设a为1,则反应前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c为10÷2=5、d为4,此时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为5+4×2=13,则b为,则需将数值统一扩大2倍,则a、b、c、d的数字分别为2、13、10、8,则a、b、c、d 之和为2+13+10+8=33,故选B。
13.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对该反应前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D.参加反应的与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
【答案】D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详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后都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均为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与1个氧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因此参加反应的与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2:4=1: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4.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2m=a B.3a=n C.3m=2n D.2b=2m+n
【答案】D
【详解】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C原子有a个,反应后C原子有m个,所以a=m;
反应前H原子有4a个,反应后H原子有2n个,所以,4a=2n;
反应前O原子有2b个,反应后O原子有2m+n,所以,2b=2m+n;
配平后化学方程式为;a=1,b=2,m=1,n=2;
A、根据以上分析,2m=2a,不符合题意;
B、根据以上分析,2a=n,不符合题意;
C、根据以上分析,2m=n,不符合题意;
D、根据以上分析,2b=2m+n,符合题意;
故选D。
15.配平或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 。
(2) 。
(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氧化铁固体高温时会分解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3 2 4 3
(2) 1 6 2 3
(3)
(4)
【解析】(1)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Fe2O3、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碳、铁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4;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Al2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HCl、AlCl3、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6、2、3;
(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单质气体是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氧化铁固体高温时会分解成四氧化三铁和一种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乙醇()是一种常用的燃料,下图是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示意图,
该反应涉及的氧化物有 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 两/二/2 1:3
【详解】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为乙醇、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乙醇是由C、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涉及2种氧化物;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7.现有下列物质:水、铁丝、氧气、木炭、高锰酸钾。从中选出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物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2)有两种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3)物质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4)一种物质在加热时分解生成氧气: 。
【答案】(1)
(2)
(3)
(4)
【详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符合题意;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单质,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符合题意;
(4)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三种物质,符合题意。
18.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所示,请根据所给信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果子”: 。
(2)生成空气污染物气体“果子”: 。
(3)生成黑色固体“果子”: 。
(4)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果子”: 。
【答案】(1)(合理即可)
(2)
(3)
(4)
【详解】(1)树上果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所以写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树上的空气污染物的果子为二氧化硫,所以写硫与氧气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即可;
(3)树上属于黑色固体的果子为四氧化三铁,所以写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树上属于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的果子是氧化镁,所以写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19.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流程图,写出用氨气()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详解】根据流程图可知,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0.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化学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合成氨的流程图为:
(1)制取氢气反应:C+H2OCO+H2,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写出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3)流程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反应中C和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答案】(1)C、H
(2)
(3)、
(4)3:1
【详解】(1),该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氧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是C、H;
(2)由流程图可知,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3)由流程图可知,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4)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D为氮气,由微观示意图可知,A为氧气、B为氨气、C为水,则该反应为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则反应中C和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