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6.4.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导学案--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6.4.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导学案--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的意义,形成“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观。 科学探究:设计模拟“入侵物种防控方案”;调查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 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威胁原因;对比保护措施,培养批判性选择能力。 社会责任:树立生态文明观,承诺“低碳生活、拒食野味”等个人行动,增强公民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 (1)生物多样性威胁的具体表现(物种灭绝、栖息地破坏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学习难点 (1)理解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危害机制; (2)辨析不同保护措施的适用情境; (3)将抽象“和谐共生”理念转化为个人行为准则。
【课前预习】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表现为物种灭绝速度________。(答案:加快)
2、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活动的影响。(答案:人类)
3、栖息地的________和碎片化是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答案:丧失)
4、过度捕捞、乱砍滥伐属于对生物资源的________利用。(答案:不合理)
5、外来入侵物种通过竞争、捕食或传播________威胁本地物种。(答案:疾病)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________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栖息环境)
7、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保护,如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答案:就地)
8、将濒危物种迁出原栖息地进行保护称为________保护。(答案:迁地)
9、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遗传)
10、我国颁布《________》以法律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野生动物保护法)
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坚持________发展理念。(答案:可持续)
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生态保护的________价值。(答案:经济与生态双赢)
1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位公民的________。(答案:责任)
14、生态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可恢复________多样性。(答案:生态系统)
15、参与________植树、拒绝野生动物制品是公众参与保护的方式。(答案:义务)。
【课中研学】
问题1:分析云南野生亚洲象迁移事件,说明导致栖息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2:讨论“水葫芦入侵我国南方水域”案例,说明外来物种如何威胁生物多样性?
问题1:对比“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分析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属于哪种方式?有何意义?
问题2:小组讨论:除了建立保护区,还有哪些措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少3条)
问题:阅读“三北防护林工程”资料,说明该工程如何体现“和谐共生”理念?
问题:从“保护措施”“政策支持”“公众参与”三方面概括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课堂总结】
1、知识梳理: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核心知识链。
困境: 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主因:栖息地破坏、入侵物种等)。
对策: 保护刻不容缓,主要措施(重中之重在就地保护)。
目标: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是为了保障人类福祉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行动: 和谐共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需要每一位公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情感升华:
再次展示开篇那张生机勃勃的地球图片。
教师寄语: “地球不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它是所有生灵共有的家园,也是我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根基。守护这片蔚蓝星球上的万千生命,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不仅是责任,更是智慧与远见的体现。让我们一起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携手同行,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画卷!”
【课堂练习】
1、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主要保护的是( )
A. 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下列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的是( )
A. 大熊猫
B. 红树林
C. 巴西龟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建立种子库
B. 立法管理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4、“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体现的是( )
A. 迁地保护 B. 生态系统保护 C. 物种保护
5、下列行为符合和谐共生理念的是( )
A. 使用一次性筷子
B. 参与社区垃圾分类
C. 买卖象牙制品
【分层作业】
1、造成野生东北虎濒危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化
B. 栖息地丧失
C. 物种竞争
2、下列属于就地保护的是( )
A. 动物园华南虎馆
B. 青海湖鸟岛保护区
C. 昆明植物园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 )
A. 开发新药
B.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C. 发展旅游
4、列举2种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人类活动,并提出改进建议。
5、薇甘菊侵占广东林地导致本地植物死亡,说明外来物种通过( )威胁生物多样性。
A. 捕食
B. 竞争
C. 寄生
6、青藏铁路修建动物通道的主要意义是( )
A. 促进迁地保护
B. 保护遗传多样性
C. 减少栖息地碎片化影响
7、“国家公园体制”的推进直接保护的是( )
A. 单一物种
B. 完整生态系统
C. 农作物资源
8、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成为长江仅存鲸类。我国通过建立迁地保护区(湖北天鹅洲)、禁渔、航运管控等措施保护江豚。
问题:结合材料说明保护江豚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如何体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加快
2、人类
3、丧失
4、不合理
5、疾病
6、栖息环境
7、就地
8、迁地
9、遗传
10、野生动物保护法
11、可持续
12、经济与生态双赢
13、责任
14、生态系统
15、义务。
【课中研学】
探究点一答案
问题1:森林砍伐、农田扩张等人类活动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
问题2:水葫芦迅速繁殖覆盖水面,阻断阳光和氧气,导致本地水生植物死亡、鱼类缺氧死亡。
探究点二答案
问题1:迁地保护;保存濒危植物基因资源,开展科研与繁育。
问题2:①制定法律法规;②控制污染;③建立种质资源库;④公众宣传教育。
探究点三答案
问题:通过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既保护生态系统又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探究点四答案
问题:保护措施:加强就地保护、恢复生态系统;
政策支持:制定环保法律、推动绿色发展;
公众参与:倡导低碳生活、参与生态行动。
【课堂练习】
1、B ;2、C ;3、C;4、B; 5、B
【分层作业】
基础练习答案
1、B ;2、B ;3、B;4、活动1:森林砍伐 → 建议:实施退耕还林;活动2:工业排污 → 建议:加强污水处理监管。
能力提升答案
5、B ;6、C ;7、B;
8、措施:迁地保护(天鹅洲)、减少人类干扰(禁渔与航运管控);
价值:维持长江生态系统平衡(生态价值);保存鲸类基因资源(潜在科研与药用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