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6.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导学案--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6.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导学案--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形成“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生物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进化层面的理解”。 科学探究:参与和体验“模拟保护色形成”的探究过程。 科学思维: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释生物进化的实例;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实验(探究实践),培养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收集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与交流的能力;通过“思维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对不合理或片面的观点提出质疑。 社会责任:感受生命进化的奥秘与漫长历程,体会科学研究中合理质疑的重要性,认同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学习重点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保护色形成的模拟实验设计与分析。
学习难点 1、理解“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但变异是不定向的”。 2、辨析自然选择与“用进废退”的本质区别(思维训练)。
【课前预习】
1、生物进化的基础是生物群体中存在__________(如体色、形态等差异)。
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
3、保护色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这种适应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4、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彩色布料模拟__________,不同颜色的小纸片模拟__________。
5、自然选择中,具有__________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并留下后代。
6、化石记录显示,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__________到陆生的演化趋势。
7、达尔文认为,所有生物都有__________的能力(过度繁殖),但生存资源有限。
8、生物为争夺食物、空间等发生__________,推动适者生存。
9、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气候剧变)对生物起__________作用。
10、生物进化的方向由__________决定,而非生物自身的意愿。
11、变异是__________(定向/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定向/不定向)的。
12、长颈鹿的长颈是长期__________的结果,而非用进废退。
13、__________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如恐龙化石)。
14、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药物对细菌种群进行__________的结果。
15、“思维训练:合理质疑”强调科学研究需具备__________精神。
【课中研学】
问题:保护色的形成——实例分析?
问题:自然选择的四个环节是什么?请简述其关系。
问题:实验·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
问题:“长颈鹿的长颈是为吃高处树叶而主动伸长的”这一观点错在哪里?如何用自然选择解释?
【课堂总结】
三位一体小结法:
知识层面:自然选择=随机变异+定向选择(板书:变异→选择→适应)
方法层面:模拟实验法、假说-演绎法、科学质疑路径
价值层面:敬畏进化力量,践行生态文明(保护生物多样性)。
【课堂练习】
1、决定昆虫保护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昆虫的主动学习能力
B. 环境对变异的定向选择
C. 昆虫的繁殖能力增强
D. 天敌的捕食方式改变
2、抗生素滥用导致抗药性细菌增加,根本原因是( )
A. 细菌为适应环境产生抗药性变异
B. 抗生素诱导细菌基因突变
C. 药物对细菌种群进行定向选择
D. 细菌繁殖速度过快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包括( )
A. 遗传变异的存在
B. 过度繁殖现象
C. DNA是遗传物质
D. 适者生存原则
4、关于化石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揭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
B. 可推断古生物的生活环境
C. 完全记录了所有生物进化历程
D. 显示生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趋势
5、“模拟保护色实验”中,若布料换成雪地白色,最终剩余最多的小纸片颜色是( )
A. 红色 B. 白色 C. 黄色 D. 绿色
【分层作业】
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 环境变化
B. 可遗传变异
C. 用进废退
D. 生存斗争
2、北极熊的白色皮毛是( )的典型实例。
A. 拟态
B. 警戒色
C. 保护色
D. 共生
3、达尔文环球考察提出进化论的岛屿是( )
A. 夏威夷群岛
B. 格陵兰岛
C. 马达加斯加岛
D. 加拉帕戈斯群岛
4、综合题: 简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并用一句话说明其核心。
5、某昆虫种群中绿翅基因频率为60%,经历环境剧变后降至10%。此现象说明( )
A. 绿翅昆虫主动改变性状
B. 环境对翅色变异进行选择
C. 昆虫繁殖能力下降
D. 绿翅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6、对比达尔文与拉马克观点,正确的是( )
A. 两者均认为环境直接影响生物性状
B. 达尔文强调获得性遗传的作用
C. 拉马克认为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只有达尔文提出适应是长期选择形成
7、若“保护色模拟实验”中布料为彩色方格,小纸片含相同颜色方格图案。预测结果说明( )
A. 保护色效果与图案无关
B. 与环境图案相似的个体更易生存
C. 捕食者优先识别特定颜色
D. 生物变异完全随机
8、 分析澳洲大陆有袋类动物(如袋鼠)繁盛而胎盘哺乳类较少的原因。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可遗传的变异
2、自然选择
3、适应
4、生存环境、不同变异的生物个体
5、有利
6、水生
7、过度繁殖
8、生存斗争
9、选择
10、自然环境
11、不定向、定向
12、自然选择
13、化石
14、定向选择
15、批判性思维。
【课中研学】
探究点一答案
问题:工业污染使树干变黑,深色桦尺蛾因具有保护色更易躲避天敌,生存机会增加,基因频率逐代升高。
探究点二答案
问题:① 过度繁殖 → ② 生存斗争(资源有限) → ③ 遗传变异(提供差异) → ④ 适者生存(环境选择)。关系:环环相扣,推动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探究点三答案
问题:模拟自然选择需长期积累,多代操作才能体现优势变异基因频率的逐渐上升。
探究点四答案
问题:错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获得性遗传)。
正确解释:原始鹿群存在颈长变异,环境变化(低处食物减少)使长颈个体生存优势更显著,经多代选择形成长颈鹿。
【课堂练习】
1、B ;2、C ;3、C ;4、C; 5、B
【分层作业】
基础练习答案
1、B;2、C ;3、D;
4、要点:①过度繁殖 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 ④适者生存
核心:环境对生物变异进行定向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能力提升答案
5、B;6、D;7、B
8、澳洲大陆较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地理隔离使有袋类在孤立环境中经自然选择辐射演化;而胎盘哺乳类未能迁入竞争,使有袋类占据生态主导地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