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资源简介

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汶川县第一中学 夏桂兰
新课程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
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
充分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尊崇并奉行一个信条,那就是重理论、轻实践,
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这种教学,过早、过分地符号化、
抽象化、狭窄化,使课堂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这种教学,
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实验——归纳——猜想——证明"应该是数学学习、发现、探索、
创新的一般程式。然而,过去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过分注重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导致学生
看不到数学被发现、创造的过程,“捏头去尾烧中段",恰恰是忽略了
有关观察实验、直观形象,忽略了探索、发现的过程等方面的体验和
训练,造成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错觉和误解,认为数学是逻辑地一步
一步地推导出来的。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创造不仅需要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
广泛的实践活动。凡是在科技创新上有建树的人,大都是勇于实践、
勤于实践的人。 数学不仅是演绎科学的范例,也是一门很好的实验
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数学的一个必要且重要的部分。数
学课堂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同时数学
实验也符合中学生的好动、喜新、求变等心理特征。教学中的数学实
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
理等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加工、整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数学教学
中,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去体验、去感受,让抽象问题转为形象问题,并且非常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去发现解决问题的
方法。现仅举两例说明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探索
在7年级数学(上)中,学生初次认识了负数,而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加法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实践热情,探索下列各式的运算规律。
请学生(分几轮)上讲台,在规定了正方向的前提下进行走步演示。让台下的学生注意演示过程以及演示者的最终位置,并且由老师把这个演示过程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使学生很容易感悟到几个算式的“和”的符号和绝对值:
由于这个过程唤起了他们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了他们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感知到了运算法则的信息,最后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2、行程问题的模型构建
“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具有可操作性。这部分教学在户外请学生按应用题的条件、问题亲自去体验感受最好。它能让抽象问题具体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直观地发现其中相关量以及相等关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兴趣倍增,而且能感知到解决问题的信息,帮助构建数学模型。所以,让学生操作,亲自实践有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总结出新结论。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不可忽略的一项任务,而实践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刻板地局限在感知教材一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一运用知识等形式化的阶段,也不是单纯追求圆满答案的结果性教学,而是要充分注重过程的发展性教学,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看"、“做"的体验和经验去建构有关数学知识的意义和能力,着重将“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观察、发现、探索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一种积极的、建构性的、累积性的、探索性的学习,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如果不经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探索,就难以从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去质疑、判断、选择以及做好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要明确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是激发学生主动实践,积极探索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会”,更要重视学生“会学”。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