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化学实验 课件(30-32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化学实验 课件(30-32讲)

资源简介

(共196张PPT)
第十章 化学实验
第三十二讲 化学综合实验
无机物质的制备
途径①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都有污染性气体(NO、SO2)生成,同时还要多消耗原料,不符合绿色化学中的原子充分利用与转化原则,而途径②无污染性气体生成,因此能更好地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有机物制备实验题
直形冷凝管
77
水浴加热
除去乙酸,溶解乙醇,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加入无水氯化钙
解析
探究、验证物质性质
Na2O2氧化NO2
干燥NO2气体
2NO2+Na2O2===2NaNO3 
防止NaOH溶液倒吸
解析
定量实验
烧杯、漏斗、玻璃棒(可任选
两种作答)
50%
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
还原性、氧化性
避免溶质损失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BD
A
解析
实验方案的评价与改进
C
解析
解析
N2(或CO2、稀有气体)
NO+2HNO3(浓)
===3NO2+H2O
Cu(NO3)2
>
加入少量NaNO2(或HNO2),立即产生气泡
解析
C
解析
B
球形
无油珠说明不溶于水的甲苯已经被完全氧化 
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
避免在用盐酸酸化时,产生氯气
MnO2
苯甲酸升华而损失
86.0%
C
重结晶
解析
溶液紫色变
不正确
H2S
Fe2S3+4HCl===2FeCl2+
S↓+2H2S↑
无水乙醇
不含有
ⅱ中未产生S,说明生成黑色固体时未有化合价变化,无法产生Fe2+,故无法产生FeS
解析
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
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完全
AgNO3溶液
坩埚
偏低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偏高

解析
解析
解析
解析
A
解析
C
解析
分液漏斗和锥形瓶
刚好没过MnO2固体
试管内的H2O2溶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
与MnO2分离 
液面上升
打开弹簧夹K2
ab

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
锥形瓶
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
水,一段时间后水难以滴入,则气密性良好
水浴加热
加快反应速率
4.0
6.0
2
量筒中收集到无
色气体,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2HNO2===NO↑+NO2↑+H2O
解析
AD
0.550 0
418(T1-T0)
>
-20.9(b-a)kJ/mol或-41.8(c-a)kJ/mol
抑制Fe3+水解
Fe+2H+===Fe2++H2↑
将一定量的Cu粉加入一定浓度的Fe2(SO4)3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Cu+Fe2(SO4)3===
CuSO4+2FeSO4的焓变ΔH1;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Fe+CuSO4
===Cu+FeSO4的焓变ΔH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Fe+Fe2(SO4)3
===3FeSO4的焓变为ΔH1+ΔH2
燃料燃烧(或铝热反应焊接铁轨等)
解析
Mg、Zn
产生蓝色沉淀
2Fe3++Fe===3Fe2+、Fe+2H+===Fe2++H2↑
向pH为3~4的稀盐酸中加铁粉,一段时间后取出少量溶液,
滴加K3[Fe(CN)6]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
加入几滴KSCN溶液,待溶液红色消失后,停止加入盐酸
加入镁粉后产生大量气泡,使镁粉不容易被Fe(OH)3沉淀包裹
解析(共180张PPT)
第十章 化学实验
第三十一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气体制备
物质的分离、提纯
C
解析
B
C、F
A
D
H、A
F
H、A
B
解析
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NaOH溶液
D
解析
C
A
物质的检验
除去
除尽
×
×

×
×

×
×

×
×

×
A
解析
B
B
解析
有关气体制备的装置
有气泡冒出
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C
B
解析
C
解析
物质分离提纯的装置、操作的分析
解析
B
B
解析
B
解析
结晶法(利用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
B
解析
物质的检验
B
解析
C
解析
气体制备
C
解析
分液漏斗
A
将装置中的HBr全部排出到干燥管中,使其被试剂Y完全吸收,避免
污染环境
能;浓硫酸代替浓磷酸,生成SO2和Br2,SO2不与铁反应,Br2和铁反
应生成FeBr3,FeBr3在高温下又分解为FeBr2和Br2
A
解析
B
解析
B
解析
×
×

×
×
×



×
解析


×
×
×

×
×

×
解析
C
解析
C
解析
C
解析
C
解析
饱和溶液
降温、加入KNO3
固体、加热蒸发再冷却至原来的温度
蒸发结晶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将固体混合物加入热水,搅拌、趁热过滤(或将固体加水溶解,将溶液蒸发至有大量固体析出,停止加热,趁热过滤)
将固体加水溶解,将溶液蒸发浓缩至出现晶膜,停止加热,冷却后有固体析出,过滤
加热浓缩溶液至有大量晶体
析出,在高于34 ℃条件下趁热过滤
B
解析
除去海藻等有机杂质,并使其颗粒变小
NaOH溶液
Mg2+和Fe3+
Na2CO3溶液
Ca2+和Ba2+
蒸发浓缩
浓硫酸
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
增大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使产生HCl气体的速率加快
解析(共93张PPT)
第十章 化学实验
第三十讲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常用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略向下倾斜
蒸发皿
玻璃棒
瓷坩埚
坩埚钳
圆底烧瓶
蒸馏烧瓶
蒸馏
腐蚀性
0.1
检漏
不能
检漏
上部
碱性
酸性
碱性
酸性
烧杯
0.1
支管口处
长颈漏斗
液面
分液漏斗
下口放出
上口倒出
干燥管
碱石灰


球形冷凝管
直形冷凝管


×
×
×
×
C
C
仪器的洗涤
稀硝酸
NaOH或酒精
NaOH或纯碱热溶液
草酸或浓盐酸
C
常见试剂的保存方法
广口
细口
棕色
碱性
强酸性
强氧化性
铁粉
煤油
冷水
棕色
液封
玻璃
棕色
稀盐酸
橡皮塞
药匙
纸槽
托盘天平
胶头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A
C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A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
氧化

漂白性


试纸中部
润湿
D
化学实验安全
NaHCO3
硼酸
酒精
立即口服蛋清或牛奶
硫粉
D
D
常用仪器的使用及组合
解析
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
防止气体逸出
漏斗
充分吸收氨气、防倒吸
坩埚
蒸发皿
直形冷凝管
冷凝后的液体容
易残留在球形区域内
防止暴沸
导气兼冷凝回流
恒压滴液漏斗
冷凝回流
解析
球形冷凝管
用途多变的仪器
b
a
饱和食盐水
b
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
C
D
B
a
解析
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原则
A
解析
化学实验仪器的创新设计
D
解析
解析
A.调控滴
定速度
B.用pH试纸
测定溶液pH
C.加热试管
中的液体
D.向试管中
滴加溶液
A
解析
D
解析
A
解析
B
解析
A
解析
D
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