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8张PPT。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一、红军长征 1.背景:(1)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多次“围剿”,企图消灭红军,但均遭失败。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面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国民党统治集团有何想法和行动?(2)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推行“左”倾错误主张,导致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形势危急。红军反“围剿”胜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方针。王明
1904.4~1974.3.27
原名陈绍禹(一说玉)
安徽金寨县(今属六安市)人
中共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秦邦宪
1907.6.24~1946.4.8
化名博古(俄语“上帝”音译)
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之一李德[奥托·布劳恩]
1900.9.28~1974.8.15
又名华夫 曾用名李特罗夫
德国慕尼黑人
共产国际派中国红色政权军事顾问  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王明博古“左”倾路线的错误 1931年至1934年,远在万里之外的共产国际凭空想象、错误地指导中国革命,在他们的支持下,从苏联学习回国的教条主义者王明、博古取得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他们披着“马列主义理论”的外衣,实行了违背中国国情的“左”倾路线,到1934年“左”倾路线发展到顶点,主要错误是:
第一,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线,把反帝反封建和反资产阶级并列,将处于中间阶层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列为打击对象;
第二,在革命道路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的主要任务,要求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第三,在军事路线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以及阵地战的错误战术;
第四,在组织路线上,推行宗派主义,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2.长征过程:瑞金 → 冲破四道封锁线 → 强渡乌江 → 解放遵义城(召开遵义会议) → 四渡赤水 → 巧渡金沙江 →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翻雪山、过草地 → 陕北吴起镇会师 → 三大主力甘肃会师。请依据P63图2-74,找出上述长征地点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强渡乌江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遵义战役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战役是遵义战役。1935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地区击溃、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占领的最大城市。1935年时的贵州遵义城四渡赤水  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最著名战役是四渡赤水战役。1935年1月下旬至5月上旬,中央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以3万多人的弱势兵力同数十万敌人迂回作战,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5日红军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中央红军最早抢渡泸定桥的部队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第二连。22名突击队员于1935年5月29日胜利占领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  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行程最远的部队。刘志丹  1936年10月,红四、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bǔ]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时的合影(1936)会宁会师3.意义: 资料1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资料2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
结合材料及所说知识谈谈长征的历史意义。 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
④.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什么?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二、遵义会议1.时间、地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2.内容: 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3.意义:①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②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前,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致使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会上,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会议产生的影响: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后,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课堂小结原因:时间:经过: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历史意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瑞金(1934.10) →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1935.1)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飞夺泸定桥→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10) →会宁会师(1936.10)1935年1月,遵义结束“左”倾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课堂练习1.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
3. “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某旅游社准备在“纪念新中国诞生65周年”之际推出“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他们的线路不可能经过(  )
A.泸定桥   B.北京  C.遵义  D.会宁
5.1960年5月27日,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时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回答:“三大战役没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右图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合影
(部分),请判断所在地方(  )
A.甘肃会宁  B.贵州遵义 
C.陕西延安  D.陕西吴起镇7、材料一:
图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阅读材料一,说出红军长征开始、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地方。
2、阅读材料一中的《七律·长征》,找出诗中提到的地名。江西瑞金陕西吴起甘肃会宁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岷山3、材料二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一次重要会议的地址,说说这次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这个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