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2025八上·宜州期末)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正确交往方式是( )A.互相回避 B.互相歧视 C.谈情说爱 D.礼节相处【答案】D【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解析】【解答】A. 进入青春期,男生女生互相回避不利于正常人际交往,也会错过学习彼此优点的机会,不符合青春期健康交往的要求,A 错误。B. 互相歧视会伤害同学间的感情,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违背平等、尊重的交往原则,不是正确的交往方式,B 错误。C. 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谈情说爱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业和身心正常发育,不符合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C 错误。D. 礼节相处是指在交往中做到尊重、礼貌、大方,既保持适当距离,又能正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符合青春期男生女生正确交往的原则,D 正确。故选 D。【分析】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2.(2025八上·宜州期末)人体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A.睾丸 B.阴茎 C.精囊腺 D.前列腺【答案】A【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解析】【解答】A. 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其核心功能就是产生精子,同时还能分泌雄性激素,符合 “产生精子的器官” 这一要求,A 正确。B. 阴茎是男性的外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排尿和将精子排出体外,不具备产生精子的能力,B 错误。C. 精囊腺属于男性生殖系统的附属腺,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这些黏液会参与构成精液,为精子提供营养和活动环境,并非产生精子,C 错误。D. 前列腺也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附属腺,能分泌前列腺液,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精子活动,没有产生精子的功能,D 错误。故选 A。【分析】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和阴囊等,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3.(2025八上·宜州期末)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B.人的身高和体重C.红色玫瑰和粉色牡丹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答案】D【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解析】【解答】A. 相对性状需满足 “同种生物” 的前提,狗和兔是不同种生物,即便黑毛和白毛是毛色的不同表现,也不属于相对性状,A 错误。B. 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两种不同的性状(身高描述身体高度,体重描述身体重量),并非 “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B 错误。C. 红色玫瑰和粉色牡丹,既不是同种生物(玫瑰和牡丹属于不同植物),也不是针对同一性状的对比,不符合相对性状的要求,C 错误。D. 人和人是同种生物,单眼皮和双眼皮是 “眼皮形态” 这一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完全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D 正确。故选 D。【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如番茄果实的红色和黄色等。4.(2025八上·宜州期末)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组织培养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分裂生殖【答案】D【知识点】细菌的生殖【解析】【解答】A. 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培育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应用于植物,与细菌生殖无关,A 错误。B. 出芽生殖是酵母菌、水螅等生物的生殖方式,通过母体产生芽体,芽体成熟后脱离母体形成新个体,细菌不采用这种生殖方式,B 错误。C. 孢子生殖是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生殖方式,通过产生大量孢子来繁殖后代,细菌不能产生孢子,不属于这种生殖方式,C 错误。D. 分裂生殖是细菌主要的生殖方式,细菌通过细胞分裂,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形态、结构相似的新细胞,繁殖速度快,符合细菌的生殖特点,D 正确。故选 D。【分析】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5.(2025八上·宜州期末)“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下列关于青蛙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成蛙用鳃呼吸 B.繁殖时有抱对行为C.属于变态发育 D.受精卵在体外发育【答案】A【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A. 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幼蛙(蝌蚪)用鳃呼吸,而成蛙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并非用鳃呼吸,A 错误。B. 青蛙繁殖时存在抱对行为,雄蛙和雌蛙抱对后,分别将精子和卵细胞排到水中,有利于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B 正确。C. 青蛙的一生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如有无四肢、呼吸器官)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C 正确。D.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在体外环境中发育成蝌蚪,整个早期发育过程脱离母体,在体外进行,D 正确。故选 A。【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为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繁殖时有抱对行为,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6.(2025八上·宜州期末)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根除遗传病的发生 B.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C.防止性别比例失衡 D.让隐性致病基因消失【答案】B【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解析】【解答】A. 遗传病的发生与遗传物质、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近亲结婚会增加遗传病发病风险,但禁止近亲结婚无法根除遗传病的发生,该选项表述绝对,A 错误。B. 近亲之间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较高,结婚后隐性致病基因容易配对,导致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加;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这种隐性致病基因配对的机会,从而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这是禁止近亲结婚的主要目的,B 正确。C. 性别比例失衡主要与人为干预性别鉴定、生育观念等因素有关,与是否近亲结婚无直接关联,禁止近亲结婚不能防止性别比例失衡,C 错误。D. 隐性致病基因会在人群中通过遗传传递,禁止近亲结婚只能减少其在后代中表达的概率,无法让隐性致病基因从人群中消失,D 错误。故选 B。【分析】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7.(2025八上·宜州期末)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下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能卷舌的概率是( )A.100% B.75% C.50% D.25%【答案】B【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解:由“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由该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可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能卷舌孩子的可能性是75%。故答案为:B【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8.(2025八上·宜州期末)“蜻蜓点水”描述的是蜻蜓产卵的现象。蜻蜓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下列与蜻蜓的发育过程相同的生物是( )A.蝗虫 B.苍蝇 C.家蚕 D.蚊子【答案】A【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蜻蜓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选项中,A蝗虫的发育经过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符合题意,B苍蝇、C家蚕、D蚊子的发育过程都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9.(2025八上·宜州期末)秋海棠叶片上会长出幼苗,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A.营养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解答】A. 营养生殖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的无性生殖方式,秋海棠通过叶片(营养器官)长出幼苗,符合营养生殖的定义,A 正确。B. 出芽生殖是母体产生芽体,芽体脱离母体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于酵母菌、水螅等,秋海棠叶片长幼苗并非通过 “出芽” 实现,B 错误。C. 有性生殖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秋海棠叶片长幼苗未涉及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不属于有性生殖,C 错误。D. 分裂生殖是细菌等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繁殖的方式,秋海棠是多细胞植物,不采用分裂生殖,D 错误。故选【分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A。10.(2025八上·宜州期末)园艺师想要培育出一株能够开出多种颜色花的月季,应采用的方法是( )A.扦插 B.嫁接 C.种子繁殖 D.分根【答案】B【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解析】【解答】A、扦插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它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叶)进行繁殖。通过这种方式繁殖的后代,其遗传特性与母本几乎完全一致,因此无法培育出开出多种颜色花的月季。A错误。B、嫁接是一种将一株植物(接穗)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砧木)的茎或根上,使它们愈合后形成一株新植物的技术。由于接穗和砧木在愈合过程中会共享部分组织,因此接穗上的芽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与砧木不同的特性,或者同时表现出接穗和砧木的特性。通过选择不同颜色花朵的月季作为接穗和砧木进行嫁接,园艺师有可能培育出开出多种颜色花的月季。B正确。C、种子繁殖是一种有性繁殖方式,它利用植物的种子进行繁殖。由于种子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历减数分裂和基因重组等过程,因此通过种子繁殖得到的后代在遗传上会与亲本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这种差异是随机的、不可控的,因此无法确保通过种子繁殖得到能够开出多种颜色花的月季。C错误。D、分根是某些植物(如草莓、甘薯等)特有的无性繁殖方式,它利用植物的根或根状茎进行繁殖。由于分根繁殖得到的后代与母本在遗传上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同样无法培育出开出多种颜色花的月季。D错误。故选B。【分析】(1)植物的无性生殖指的是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复制,因为亲代和子代没有差异。(2)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11.(2025八上·宜州期末)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暗处培养的韭菜叶片发黄 B.种瓜得瓜C.双眼皮夫妇生了单眼皮孩子 D.经常锻炼后肌肉发达【答案】C【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解析】【解答】A. 暗处培养的韭菜叶片发黄,是因为缺乏光照导致叶绿素合成不足,属于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未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不属于可遗传变异,A 错误。B. 种瓜得瓜体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即亲子代性状的相似性,并非变异(变异是亲子代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不符合 “可遗传变异” 的范畴,B 错误。C. 双眼皮夫妇生了单眼皮孩子,是因为夫妇双方均携带单眼皮隐性基因,子代隐性基因配对导致性状改变,这种变异由遗传物质(基因)改变引起,能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C 正确。D. 经常锻炼后肌肉发达,是由后天锻炼(环境因素)导致的身体形态变化,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无法遗传给后代,不属于可遗传变异,D 错误。故选 C。【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12.(2025八上·宜州期末)自东汉以来,我国民间就有立夏后制醋的习惯,这说明利用醋酸菌制醋需要( )A.充足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一定的水分 D.充足的光照【答案】B【知识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活性。适宜的温度是醋酸菌发酵的关键条件之一。可见,立夏后温度升高,制醋效果更好,这说明利用醋酸菌制醋需要适宜的温度,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13.(2025八上·宜州期末)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B.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基因C.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解析】【解答】A.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会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统称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关键 “桥梁”,A 正确。B. 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包含一个 DNA 分子,而一个 DNA 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并非每条染色体只含 1 个基因,B 错误。C. 结合染色体、DNA 与基因的关系可知,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携带多个基因,因此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 正确。D. 基因是 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这些片段包含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该叙述符合基因的定义,D 正确。故选 B。【分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14.(2025八上·宜州期末)人的生殖细胞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正常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可能出现的染色体组成是( )A.22对常染色体+XX B.22对常染色体+XYC.22条常染色体+Y D.22条常染色体+X【答案】D【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女性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常色体+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22条常色体+X染色体的卵细胞。可见,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人类染色体组成及性别决定,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15.(2025八上·宜州期末)同学们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a表示的是( )A.细胞核 B.染色体 C.DNA D.基因【答案】B【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其它模型的制作【解析】【解答】A.细胞核中有染色体,即图中的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B.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包括DNA和蛋白质,图中的a是染色体,B符合题意。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C不符合题意。D.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决定生物的性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违禁词护体,难度一般,需要熟记: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细胞核在细胞中,细胞核内有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包括DNA和蛋白质两部分,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6.(2025八上·宜州期末)人类通过生殖和发育得以世代相续,生生不息。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新生命的孕育从 开始。(2)成熟的卵细胞由卵巢排出,在 (填序号)中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分裂形成的胚胎,在 内发育成胎儿。(3)孕期妇女需多补充铁,铁元素会通过脐带和 进入胎儿体内。(4)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请你说说青春期发育的2个特点: 。【答案】(1)受精卵(2)②;子宫(3)胎盘(4)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男生长胡须;女生乳房增大等(合理即可)【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1)新生命的开端始于受精卵,而受精卵的形成离不开生殖细胞的参与。生殖细胞主要包含两类:一是男性睾丸所生成的精子,二是女性卵巢所产生的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女性阴道后,精子会缓慢地穿越子宫腔,最终抵达输卵管。在这里,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其中一个精子会成功进入卵细胞内部,二者相互融合,进而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会不断分裂、发育,逐渐形成胚泡。随后,胚泡会缓慢移动至子宫,并植入到子宫内膜中,这一过程标志着怀孕的开始。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内的细胞会进一步分裂和分化,逐步形成不同的组织与器官,进而发育为胚胎。大约在怀孕8周左右,胚胎会发育成胎儿,此时胎儿已具备人类的基本形态。由此可见,受精卵是新生命孕育的起点。(2)女性体内成熟的卵细胞,会由图中标注为①的卵巢释放出来。排出的卵细胞会进入标注为②的输卵管,若此时有精子进入女性体内,精子便会在输卵管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会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胎。之后,胚胎会移动到标注为③的子宫内,并在子宫内继续生长发育,最终形成胎儿。(3)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生长环境较为特殊,处于一种半透明的羊水中。胎儿无法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建立联系,实现物质的传递。具体来说,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呼吸所需的氧气,都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的;同时,胎儿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会通过胎盘传递给母体,再由母体排出体外。基于此,女性在怀孕期间需要适当多补充铁元素,因为这些铁元素能够通过脐带和胎盘输送到胎儿体内,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4)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身体会出现诸多显著的发育特点。从整体外形来看,身高和体重会在这一阶段出现明显的突增,身体形态逐渐向成年人过渡;从内部器官功能来看,大脑的功能会不断完善,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显著提升,同时心脏、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会逐渐趋于成熟,能够更好地满足身体代谢需求;从生殖系统发育来看,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男性会出现长胡须、喉结突出等第二性征,女性则会出现乳房增大、骨盆变宽等第二性征,这些变化都标志着身体逐渐具备生殖能力。【分析】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1) 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泡,移动到子宫中并植入子宫内膜,怀孕开始;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可见,新生命的孕育从受精卵开始。(2)成熟的卵细胞由①卵巢排出,在②输卵管中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分裂形成的胚胎,在③子宫内发育成胎儿。(3)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产生的废物也是通过胎盘排出体外的。因此,孕期妇女需多补充铁,铁元素会通过脐带和胎盘进入胎儿体内。(4)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有很多比如: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男生长胡须;女生乳房增大等。17.(2025八上·宜州期末)鸟卵的结构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请根据如图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鸟卵产出后,在自然环境下经亲鸟孵卵,卵内胚胎才能继续发育,说明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亲鸟孵卵的行为是 (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2)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是 和 (均填序号)。(3)已受精的鸟卵中,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 (填名称)。(4)民谚号召大家“不打春日三月鸟”,只因“子在巢中待母归”。作为中学生要爱鸟、护鸟,我们应该这样做: 。【答案】(1)温度;先天性行为(2)④;⑥(3)胚盘(4)悬挂人工巢箱;张贴宣传画;不捕杀鸟等【知识点】鸟卵的结构;先天性行为【解析】【解答】(1)鸟卵要成功孵化,离不开适宜温度的支持。当鸟卵从亲鸟体内产出后,若处于自然环境中,只有亲鸟进行孵卵操作,卵内部的胚胎才能够持续生长发育。这一现象清晰表明,在影响胚胎发育的各类非生物因素里,温度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亲鸟孵卵的举动,是动物天生就具备的能力,其背后的决定因素是动物自身携带的遗传物质,属于典型的先天性行为。(2)在鸟卵的结构中,④所指的卵白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够为胚胎的发育过程供给所需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还能对胚胎起到保护效果,避免其受到外界伤害。⑥对应的卵黄则是鸟卵卵细胞中储存营养的核心部分,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大部分都由卵黄来提供。(3)对于已经完成受精的鸟卵而言,其中标注为⑤的胚盘含有重要的遗传物质。正是凭借这些遗传物质,胚盘成为了鸟卵中能够逐步发育形成雏鸟的关键结构。(4)在鸟类群体中,大部分种类都属于对人类有益的益鸟,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民间流传的谚语“不打春日三月鸟”,其原因正是“子在巢中待母归”——春日三月是幼鸟待巢待哺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实际行动参与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例如为鸟类悬挂人工制作的巢箱,张贴呼吁保护鸟类的宣传画,以及坚决不做出捕杀鸟类的行为等。【分析】图中,①卵壳膜、②卵壳、③气室、④卵白、⑤胚盘、⑥卵黄、⑦系带、⑧卵黄膜。(1)鸟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鸟卵产出后,自然环境下的亲鸟会孵卵,卵内胚胎才能继续发育,说明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亲鸟孵卵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2)④卵白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⑥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3)已受精的鸟卵中,⑤胚盘含遗传物质,是可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4)多数鸟类都是益鸟,与人类关系密切。民谚号召大家“不打春日三月鸟”,只因“子在巢中待母归”。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悬挂人工巢箱;张贴宣传画;不捕杀鸟等方式爱鸟、护鸟等。18.(2025八上·宜州期末)同学对植物繁殖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活动。活动一:认识繁殖植物的几种常用方法(1)A为嫁接法,B为压条法。在运用B方法繁殖植物时,将埋入土中的下半圈树皮剥去的好处是有利于长出 。(2)C为 法。在运用C方法繁殖植物时,假如我们选择的是枝条,枝条一般留芽去叶,这是为了降低枝条的 作用,提高其成活率。活动二:尝试嫁接(3)同学们模仿A方法,把黄色玫瑰的枝条a作为接穗,嫁接到作为砧木的红色玫瑰b上,为了确保a成活,关键操作是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你预测将来嫁接上去的枝条上开出的花的颜色是 。(4)果农常用嫁接的方法繁殖果树的原因是 。【答案】不定根;扦插;蒸腾;形成层;黄色;后代能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能加快开花结实;能快速扩大优良果树品种的繁殖量(任答其中一点,合理即可)【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解答】(1) 压条繁殖时,需将枝条埋入土壤的下半圈树皮进行剥离处理。这一操作的核心目的是促进该部位形成愈伤组织,而愈伤组织能为不定根的萌发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提高压条繁殖的成功率。(2)扦插是指剪取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式。 由图可知,C属于扦插法。蒸腾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扩散到大气中的生理过程,其中叶片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基于这一原理,采用扦插法繁殖时,对枝条的处理通常是保留芽体、去除叶片。这样做的原因是,叶片的去除可显著降低枝条的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枝条内部水分的过度散失,进而提升扦插枝条的存活概率。(3)嫁接繁殖的核心技术要点,在于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能够紧密贴合。这是因为形成层细胞具备旺盛的分裂能力,能够持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这些新细胞会促使接穗与砧木逐渐生长融合,为嫁接成活奠定基础。从生殖类型来看,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其过程不涉及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环节。正因如此,嫁接后代通常不易发生性状变异,能稳定保留接穗的优良性状,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受的遗传特性产生影响。例如,若以黄色玫瑰的枝条作为接穗,红色玫瑰作为砧木进行嫁接,最终嫁接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只会呈现接穗的颜色,即黄色。(4)作为无性生殖的一种,嫁接因无需经过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代不仅能稳定继承母体的优良性状,基本不会出现变异;同时,它省去了从种子萌发开始培育的漫长过程,可大幅缩短植物的生长周期,加快开花结果的速度;此外,对于优良果树品种而言,通过嫁接能在较短时间内扩大繁殖数量,满足规模化种植的需求。【分析】常见的无性繁殖的方法有:扦插、嫁接、压条等,图中A是嫁接,a是接穗,b是砧木;B是压条;C是扦插。19.(2025八上·宜州期末)我国是世界蚕业的发源地,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某学习小组开展“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家蚕发育的过程图(如图)回答。(1)据图可知,蚕的发育过程中 (填“有”或“没有”)经历“蛹”的阶段,属于 变态发育。(2)饲养过程中,小组成员观察到家蚕有 现象,这是因为家蚕体表有一层外骨骼限制其长大;家蚕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蚕丝产量上,为获得更多蚕丝,应给家蚕增加营养的发育阶段是 。(3)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和蚕相同,菜粉蝶危害农作物的时期为 时期。(4)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得到转基因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高。该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答案】(1)有;完全(2)蜕皮;幼虫(3)幼虫(4)基因【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解析】【解答】(1)结合题目所给信息与家蚕发育阶段示意图能够发现,家蚕的生长历程依次包含“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生物学中把这类发育模式定义为完全变态发育。(2) 在人工饲养家蚕的过程中,常会观察到其蜕皮行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家蚕体表覆盖着一层外骨骼,而外骨骼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无法随家蚕身体的生长而同步扩大,因此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定期蜕去旧的外骨骼。从经济价值角度来看,家蚕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蚕丝的产出量上,而蚕丝的来源是家蚕处于幼虫阶段时分泌吐出的物质。基于此,若想提高蚕丝的产量,关键在于在了你在幼虫生长阶段为其提供更充足的营养供给。(3) 菜粉蝶的发育路径与家蚕保持一致,同样归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范畴。在菜粉蝶整个发育周期里,对农作物造成损害最严重的是幼虫阶段。这是因为处于该阶段的菜粉蝶幼虫会以农作物的叶片为主要食物,并且食量极大,会对农作物叶片造成大量啃食。由此可见,菜粉蝶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时期是幼虫期。(4)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能提升产量的高产基因导入家蚕的蚕卵中,成功培育出转基因家蚕。与普通家蚕相比,这类转基因家蚕所结的蚕茧体积更大,蚕丝的产量也显著更高。这一科学实例清晰地证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调控的。具体来说,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通过对生物体内基因的改造,能够实现对其性状的改变。【分析】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2.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蜕皮,以脱掉旧的外骨骼,长出新的、更大的外骨骼,从而支持身体的继续生长。(1)根据题目描述和家蚕发育的过程图,可以看出家蚕的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2)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这是因为家蚕的体表有一层外骨骼,这层外骨骼不能随着家蚕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家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蜕去这层外骨骼。另外,家蚕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蚕丝产量上,而蚕丝是由家蚕在幼虫阶段吐出的。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蚕丝,应给家蚕在幼虫阶段增加营养。(3)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和家蚕相同,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在菜粉蝶的发育过程中,幼虫阶段是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期,因为幼虫会大量啃食农作物的叶片。所以,菜粉蝶危害农作物的时期为幼虫时期。(4)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得到转基因家蚕,这些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也高。这个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通过改变基因可以改变生物的性状。20.(2025八上·宜州期末)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是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果蝇的长翅、残翅受一对基因控制(如图1),研究者选用一只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果蝇作为亲代,进行多次杂交,得到的子代(子一代)全为长翅,再让子一代长翅果蝇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子二代)果蝇的性状和占比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残翅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图1中的 (填序号)。(2)图2中,子二代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的数量比是 ,其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图1中的 (填序号)。(3)从子二代中任取一只长翅果蝇,与多只残翅果蝇杂交。若其子代的长翅与残翅的比例约为 ,则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若其子代 ,则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答案】(1)隐性;甲(2)3:1;甲或乙(3)1:1;全为长翅【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 (1)亲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子代全为长翅,说明残翅性状在亲代未表现,子一代也未表现,在子二代才出现,所以残翅为隐性性状。亲代长翅果蝇需为显性纯合子(基因组成AA),才能保证与残翅(aa)杂交的子代全为长翅(Aa),图1中甲的基因组成是AA,所以亲代长翅果蝇基因组成对应甲。(2)由图2可知,子二代长翅占75%,残翅占25%,数量比为3:1。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有AA(甲)和Aa(乙)两种,因为子一代(Aa)杂交,子代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aa = 1:2:1,其中AA和Aa表现为长翅。遗传图解如下:(3)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与残翅果蝇(aa)杂交,子代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 = 1:1,长翅与残翅比例约为1:1;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与残翅果蝇(aa)杂交,子代基因组成全为Aa,表现为全为长翅。遗传图解如下:【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代与代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叫做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2)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的或者一 个是显性、一 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性状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选用一只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果蝇作为亲代,进行多次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全是长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 由于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因此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或Aa,又因为一只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果蝇作为亲代,进行的多次杂交,得到的子代(子一代)全为长翅,子一代未出现残翅,则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图1中的甲AA。(2)图2中,二代果蝇的残翅与长翅的数量比25%: 75%, 是1: 3。由于亲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产生的子代果蝇全为长翅,亲代残翅基因型为aa,一定会有一个a基因给子 代。因此,子一代基因型为Aa, 子一代果蝇杂交,遗传图谱如下:则子二代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或Aa,即图1中的甲或乙。(3)从子二代中任取一只长翅果蝇,与多只残翅果蝇(aa) 杂交。若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谱如下:则其后代中长翅(Aa) 与残翅(aa) 的比例约为1: 1。 若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则其后代全为长翅(Aa) ,遗传图谱如下:1 / 1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2025八上·宜州期末)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正确交往方式是( )A.互相回避 B.互相歧视 C.谈情说爱 D.礼节相处2.(2025八上·宜州期末)人体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A.睾丸 B.阴茎 C.精囊腺 D.前列腺3.(2025八上·宜州期末)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B.人的身高和体重C.红色玫瑰和粉色牡丹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4.(2025八上·宜州期末)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组织培养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分裂生殖5.(2025八上·宜州期末)“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下列关于青蛙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成蛙用鳃呼吸 B.繁殖时有抱对行为C.属于变态发育 D.受精卵在体外发育6.(2025八上·宜州期末)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根除遗传病的发生 B.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C.防止性别比例失衡 D.让隐性致病基因消失7.(2025八上·宜州期末)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下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能卷舌的概率是( )A.100% B.75% C.50% D.25%8.(2025八上·宜州期末)“蜻蜓点水”描述的是蜻蜓产卵的现象。蜻蜓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下列与蜻蜓的发育过程相同的生物是( )A.蝗虫 B.苍蝇 C.家蚕 D.蚊子9.(2025八上·宜州期末)秋海棠叶片上会长出幼苗,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A.营养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10.(2025八上·宜州期末)园艺师想要培育出一株能够开出多种颜色花的月季,应采用的方法是( )A.扦插 B.嫁接 C.种子繁殖 D.分根11.(2025八上·宜州期末)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暗处培养的韭菜叶片发黄 B.种瓜得瓜C.双眼皮夫妇生了单眼皮孩子 D.经常锻炼后肌肉发达12.(2025八上·宜州期末)自东汉以来,我国民间就有立夏后制醋的习惯,这说明利用醋酸菌制醋需要( )A.充足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一定的水分 D.充足的光照13.(2025八上·宜州期末)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B.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基因C.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14.(2025八上·宜州期末)人的生殖细胞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正常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可能出现的染色体组成是( )A.22对常染色体+XX B.22对常染色体+XYC.22条常染色体+Y D.22条常染色体+X15.(2025八上·宜州期末)同学们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a表示的是( )A.细胞核 B.染色体 C.DNA D.基因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6.(2025八上·宜州期末)人类通过生殖和发育得以世代相续,生生不息。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新生命的孕育从 开始。(2)成熟的卵细胞由卵巢排出,在 (填序号)中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分裂形成的胚胎,在 内发育成胎儿。(3)孕期妇女需多补充铁,铁元素会通过脐带和 进入胎儿体内。(4)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请你说说青春期发育的2个特点: 。17.(2025八上·宜州期末)鸟卵的结构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请根据如图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鸟卵产出后,在自然环境下经亲鸟孵卵,卵内胚胎才能继续发育,说明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亲鸟孵卵的行为是 (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2)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是 和 (均填序号)。(3)已受精的鸟卵中,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 (填名称)。(4)民谚号召大家“不打春日三月鸟”,只因“子在巢中待母归”。作为中学生要爱鸟、护鸟,我们应该这样做: 。18.(2025八上·宜州期末)同学对植物繁殖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活动。活动一:认识繁殖植物的几种常用方法(1)A为嫁接法,B为压条法。在运用B方法繁殖植物时,将埋入土中的下半圈树皮剥去的好处是有利于长出 。(2)C为 法。在运用C方法繁殖植物时,假如我们选择的是枝条,枝条一般留芽去叶,这是为了降低枝条的 作用,提高其成活率。活动二:尝试嫁接(3)同学们模仿A方法,把黄色玫瑰的枝条a作为接穗,嫁接到作为砧木的红色玫瑰b上,为了确保a成活,关键操作是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你预测将来嫁接上去的枝条上开出的花的颜色是 。(4)果农常用嫁接的方法繁殖果树的原因是 。19.(2025八上·宜州期末)我国是世界蚕业的发源地,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某学习小组开展“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家蚕发育的过程图(如图)回答。(1)据图可知,蚕的发育过程中 (填“有”或“没有”)经历“蛹”的阶段,属于 变态发育。(2)饲养过程中,小组成员观察到家蚕有 现象,这是因为家蚕体表有一层外骨骼限制其长大;家蚕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蚕丝产量上,为获得更多蚕丝,应给家蚕增加营养的发育阶段是 。(3)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和蚕相同,菜粉蝶危害农作物的时期为 时期。(4)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得到转基因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高。该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20.(2025八上·宜州期末)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是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果蝇的长翅、残翅受一对基因控制(如图1),研究者选用一只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果蝇作为亲代,进行多次杂交,得到的子代(子一代)全为长翅,再让子一代长翅果蝇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子二代)果蝇的性状和占比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残翅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图1中的 (填序号)。(2)图2中,子二代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的数量比是 ,其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图1中的 (填序号)。(3)从子二代中任取一只长翅果蝇,与多只残翅果蝇杂交。若其子代的长翅与残翅的比例约为 ,则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若其子代 ,则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解析】【解答】A. 进入青春期,男生女生互相回避不利于正常人际交往,也会错过学习彼此优点的机会,不符合青春期健康交往的要求,A 错误。B. 互相歧视会伤害同学间的感情,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违背平等、尊重的交往原则,不是正确的交往方式,B 错误。C. 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谈情说爱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业和身心正常发育,不符合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C 错误。D. 礼节相处是指在交往中做到尊重、礼貌、大方,既保持适当距离,又能正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符合青春期男生女生正确交往的原则,D 正确。故选 D。【分析】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2.【答案】A【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解析】【解答】A. 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其核心功能就是产生精子,同时还能分泌雄性激素,符合 “产生精子的器官” 这一要求,A 正确。B. 阴茎是男性的外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排尿和将精子排出体外,不具备产生精子的能力,B 错误。C. 精囊腺属于男性生殖系统的附属腺,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这些黏液会参与构成精液,为精子提供营养和活动环境,并非产生精子,C 错误。D. 前列腺也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附属腺,能分泌前列腺液,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精子活动,没有产生精子的功能,D 错误。故选 A。【分析】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和阴囊等,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3.【答案】D【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解析】【解答】A. 相对性状需满足 “同种生物” 的前提,狗和兔是不同种生物,即便黑毛和白毛是毛色的不同表现,也不属于相对性状,A 错误。B. 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两种不同的性状(身高描述身体高度,体重描述身体重量),并非 “同一性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B 错误。C. 红色玫瑰和粉色牡丹,既不是同种生物(玫瑰和牡丹属于不同植物),也不是针对同一性状的对比,不符合相对性状的要求,C 错误。D. 人和人是同种生物,单眼皮和双眼皮是 “眼皮形态” 这一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完全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D 正确。故选 D。【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如番茄果实的红色和黄色等。4.【答案】D【知识点】细菌的生殖【解析】【解答】A. 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培育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应用于植物,与细菌生殖无关,A 错误。B. 出芽生殖是酵母菌、水螅等生物的生殖方式,通过母体产生芽体,芽体成熟后脱离母体形成新个体,细菌不采用这种生殖方式,B 错误。C. 孢子生殖是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生殖方式,通过产生大量孢子来繁殖后代,细菌不能产生孢子,不属于这种生殖方式,C 错误。D. 分裂生殖是细菌主要的生殖方式,细菌通过细胞分裂,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形态、结构相似的新细胞,繁殖速度快,符合细菌的生殖特点,D 正确。故选 D。【分析】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5.【答案】A【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A. 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幼蛙(蝌蚪)用鳃呼吸,而成蛙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并非用鳃呼吸,A 错误。B. 青蛙繁殖时存在抱对行为,雄蛙和雌蛙抱对后,分别将精子和卵细胞排到水中,有利于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B 正确。C. 青蛙的一生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如有无四肢、呼吸器官)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C 正确。D.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在体外环境中发育成蝌蚪,整个早期发育过程脱离母体,在体外进行,D 正确。故选 A。【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为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繁殖时有抱对行为,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6.【答案】B【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解析】【解答】A. 遗传病的发生与遗传物质、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近亲结婚会增加遗传病发病风险,但禁止近亲结婚无法根除遗传病的发生,该选项表述绝对,A 错误。B. 近亲之间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较高,结婚后隐性致病基因容易配对,导致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加;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这种隐性致病基因配对的机会,从而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这是禁止近亲结婚的主要目的,B 正确。C. 性别比例失衡主要与人为干预性别鉴定、生育观念等因素有关,与是否近亲结婚无直接关联,禁止近亲结婚不能防止性别比例失衡,C 错误。D. 隐性致病基因会在人群中通过遗传传递,禁止近亲结婚只能减少其在后代中表达的概率,无法让隐性致病基因从人群中消失,D 错误。故选 B。【分析】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7.【答案】B【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解:由“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由该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可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能卷舌孩子的可能性是75%。故答案为:B【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8.【答案】A【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蜻蜓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选项中,A蝗虫的发育经过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符合题意,B苍蝇、C家蚕、D蚊子的发育过程都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9.【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解答】A. 营养生殖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的无性生殖方式,秋海棠通过叶片(营养器官)长出幼苗,符合营养生殖的定义,A 正确。B. 出芽生殖是母体产生芽体,芽体脱离母体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常见于酵母菌、水螅等,秋海棠叶片长幼苗并非通过 “出芽” 实现,B 错误。C. 有性生殖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秋海棠叶片长幼苗未涉及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不属于有性生殖,C 错误。D. 分裂生殖是细菌等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繁殖的方式,秋海棠是多细胞植物,不采用分裂生殖,D 错误。故选【分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A。10.【答案】B【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解析】【解答】A、扦插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它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叶)进行繁殖。通过这种方式繁殖的后代,其遗传特性与母本几乎完全一致,因此无法培育出开出多种颜色花的月季。A错误。B、嫁接是一种将一株植物(接穗)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砧木)的茎或根上,使它们愈合后形成一株新植物的技术。由于接穗和砧木在愈合过程中会共享部分组织,因此接穗上的芽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与砧木不同的特性,或者同时表现出接穗和砧木的特性。通过选择不同颜色花朵的月季作为接穗和砧木进行嫁接,园艺师有可能培育出开出多种颜色花的月季。B正确。C、种子繁殖是一种有性繁殖方式,它利用植物的种子进行繁殖。由于种子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历减数分裂和基因重组等过程,因此通过种子繁殖得到的后代在遗传上会与亲本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这种差异是随机的、不可控的,因此无法确保通过种子繁殖得到能够开出多种颜色花的月季。C错误。D、分根是某些植物(如草莓、甘薯等)特有的无性繁殖方式,它利用植物的根或根状茎进行繁殖。由于分根繁殖得到的后代与母本在遗传上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同样无法培育出开出多种颜色花的月季。D错误。故选B。【分析】(1)植物的无性生殖指的是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复制,因为亲代和子代没有差异。(2)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11.【答案】C【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解析】【解答】A. 暗处培养的韭菜叶片发黄,是因为缺乏光照导致叶绿素合成不足,属于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未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不属于可遗传变异,A 错误。B. 种瓜得瓜体现的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即亲子代性状的相似性,并非变异(变异是亲子代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不符合 “可遗传变异” 的范畴,B 错误。C. 双眼皮夫妇生了单眼皮孩子,是因为夫妇双方均携带单眼皮隐性基因,子代隐性基因配对导致性状改变,这种变异由遗传物质(基因)改变引起,能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C 正确。D. 经常锻炼后肌肉发达,是由后天锻炼(环境因素)导致的身体形态变化,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无法遗传给后代,不属于可遗传变异,D 错误。故选 C。【分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12.【答案】B【知识点】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活性。适宜的温度是醋酸菌发酵的关键条件之一。可见,立夏后温度升高,制醋效果更好,这说明利用醋酸菌制醋需要适宜的温度,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13.【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解析】【解答】A.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会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统称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关键 “桥梁”,A 正确。B. 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包含一个 DNA 分子,而一个 DNA 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并非每条染色体只含 1 个基因,B 错误。C. 结合染色体、DNA 与基因的关系可知,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携带多个基因,因此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 正确。D. 基因是 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这些片段包含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该叙述符合基因的定义,D 正确。故选 B。【分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14.【答案】D【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女性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常色体+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22条常色体+X染色体的卵细胞。可见,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人类染色体组成及性别决定,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15.【答案】B【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其它模型的制作【解析】【解答】A.细胞核中有染色体,即图中的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B.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包括DNA和蛋白质,图中的a是染色体,B符合题意。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C不符合题意。D.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决定生物的性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违禁词护体,难度一般,需要熟记: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细胞核在细胞中,细胞核内有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包括DNA和蛋白质两部分,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16.【答案】(1)受精卵(2)②;子宫(3)胎盘(4)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男生长胡须;女生乳房增大等(合理即可)【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1)新生命的开端始于受精卵,而受精卵的形成离不开生殖细胞的参与。生殖细胞主要包含两类:一是男性睾丸所生成的精子,二是女性卵巢所产生的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女性阴道后,精子会缓慢地穿越子宫腔,最终抵达输卵管。在这里,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其中一个精子会成功进入卵细胞内部,二者相互融合,进而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会不断分裂、发育,逐渐形成胚泡。随后,胚泡会缓慢移动至子宫,并植入到子宫内膜中,这一过程标志着怀孕的开始。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内的细胞会进一步分裂和分化,逐步形成不同的组织与器官,进而发育为胚胎。大约在怀孕8周左右,胚胎会发育成胎儿,此时胎儿已具备人类的基本形态。由此可见,受精卵是新生命孕育的起点。(2)女性体内成熟的卵细胞,会由图中标注为①的卵巢释放出来。排出的卵细胞会进入标注为②的输卵管,若此时有精子进入女性体内,精子便会在输卵管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会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胎。之后,胚胎会移动到标注为③的子宫内,并在子宫内继续生长发育,最终形成胎儿。(3)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生长环境较为特殊,处于一种半透明的羊水中。胎儿无法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建立联系,实现物质的传递。具体来说,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呼吸所需的氧气,都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的;同时,胎儿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会通过胎盘传递给母体,再由母体排出体外。基于此,女性在怀孕期间需要适当多补充铁元素,因为这些铁元素能够通过脐带和胎盘输送到胎儿体内,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4)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身体会出现诸多显著的发育特点。从整体外形来看,身高和体重会在这一阶段出现明显的突增,身体形态逐渐向成年人过渡;从内部器官功能来看,大脑的功能会不断完善,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显著提升,同时心脏、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会逐渐趋于成熟,能够更好地满足身体代谢需求;从生殖系统发育来看,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男性会出现长胡须、喉结突出等第二性征,女性则会出现乳房增大、骨盆变宽等第二性征,这些变化都标志着身体逐渐具备生殖能力。【分析】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1) 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泡,移动到子宫中并植入子宫内膜,怀孕开始;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可见,新生命的孕育从受精卵开始。(2)成熟的卵细胞由①卵巢排出,在②输卵管中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分裂形成的胚胎,在③子宫内发育成胎儿。(3)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产生的废物也是通过胎盘排出体外的。因此,孕期妇女需多补充铁,铁元素会通过脐带和胎盘进入胎儿体内。(4)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有很多比如: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男生长胡须;女生乳房增大等。17.【答案】(1)温度;先天性行为(2)④;⑥(3)胚盘(4)悬挂人工巢箱;张贴宣传画;不捕杀鸟等【知识点】鸟卵的结构;先天性行为【解析】【解答】(1)鸟卵要成功孵化,离不开适宜温度的支持。当鸟卵从亲鸟体内产出后,若处于自然环境中,只有亲鸟进行孵卵操作,卵内部的胚胎才能够持续生长发育。这一现象清晰表明,在影响胚胎发育的各类非生物因素里,温度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亲鸟孵卵的举动,是动物天生就具备的能力,其背后的决定因素是动物自身携带的遗传物质,属于典型的先天性行为。(2)在鸟卵的结构中,④所指的卵白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够为胚胎的发育过程供给所需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还能对胚胎起到保护效果,避免其受到外界伤害。⑥对应的卵黄则是鸟卵卵细胞中储存营养的核心部分,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大部分都由卵黄来提供。(3)对于已经完成受精的鸟卵而言,其中标注为⑤的胚盘含有重要的遗传物质。正是凭借这些遗传物质,胚盘成为了鸟卵中能够逐步发育形成雏鸟的关键结构。(4)在鸟类群体中,大部分种类都属于对人类有益的益鸟,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民间流传的谚语“不打春日三月鸟”,其原因正是“子在巢中待母归”——春日三月是幼鸟待巢待哺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实际行动参与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例如为鸟类悬挂人工制作的巢箱,张贴呼吁保护鸟类的宣传画,以及坚决不做出捕杀鸟类的行为等。【分析】图中,①卵壳膜、②卵壳、③气室、④卵白、⑤胚盘、⑥卵黄、⑦系带、⑧卵黄膜。(1)鸟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鸟卵产出后,自然环境下的亲鸟会孵卵,卵内胚胎才能继续发育,说明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亲鸟孵卵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2)④卵白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⑥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3)已受精的鸟卵中,⑤胚盘含遗传物质,是可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4)多数鸟类都是益鸟,与人类关系密切。民谚号召大家“不打春日三月鸟”,只因“子在巢中待母归”。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悬挂人工巢箱;张贴宣传画;不捕杀鸟等方式爱鸟、护鸟等。18.【答案】不定根;扦插;蒸腾;形成层;黄色;后代能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能加快开花结实;能快速扩大优良果树品种的繁殖量(任答其中一点,合理即可)【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解答】(1) 压条繁殖时,需将枝条埋入土壤的下半圈树皮进行剥离处理。这一操作的核心目的是促进该部位形成愈伤组织,而愈伤组织能为不定根的萌发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提高压条繁殖的成功率。(2)扦插是指剪取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式。 由图可知,C属于扦插法。蒸腾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扩散到大气中的生理过程,其中叶片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基于这一原理,采用扦插法繁殖时,对枝条的处理通常是保留芽体、去除叶片。这样做的原因是,叶片的去除可显著降低枝条的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枝条内部水分的过度散失,进而提升扦插枝条的存活概率。(3)嫁接繁殖的核心技术要点,在于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能够紧密贴合。这是因为形成层细胞具备旺盛的分裂能力,能够持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这些新细胞会促使接穗与砧木逐渐生长融合,为嫁接成活奠定基础。从生殖类型来看,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其过程不涉及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环节。正因如此,嫁接后代通常不易发生性状变异,能稳定保留接穗的优良性状,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受的遗传特性产生影响。例如,若以黄色玫瑰的枝条作为接穗,红色玫瑰作为砧木进行嫁接,最终嫁接枝条上绽放的花朵,只会呈现接穗的颜色,即黄色。(4)作为无性生殖的一种,嫁接因无需经过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代不仅能稳定继承母体的优良性状,基本不会出现变异;同时,它省去了从种子萌发开始培育的漫长过程,可大幅缩短植物的生长周期,加快开花结果的速度;此外,对于优良果树品种而言,通过嫁接能在较短时间内扩大繁殖数量,满足规模化种植的需求。【分析】常见的无性繁殖的方法有:扦插、嫁接、压条等,图中A是嫁接,a是接穗,b是砧木;B是压条;C是扦插。19.【答案】(1)有;完全(2)蜕皮;幼虫(3)幼虫(4)基因【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解析】【解答】(1)结合题目所给信息与家蚕发育阶段示意图能够发现,家蚕的生长历程依次包含“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生物学中把这类发育模式定义为完全变态发育。(2) 在人工饲养家蚕的过程中,常会观察到其蜕皮行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家蚕体表覆盖着一层外骨骼,而外骨骼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无法随家蚕身体的生长而同步扩大,因此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定期蜕去旧的外骨骼。从经济价值角度来看,家蚕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蚕丝的产出量上,而蚕丝的来源是家蚕处于幼虫阶段时分泌吐出的物质。基于此,若想提高蚕丝的产量,关键在于在了你在幼虫生长阶段为其提供更充足的营养供给。(3) 菜粉蝶的发育路径与家蚕保持一致,同样归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范畴。在菜粉蝶整个发育周期里,对农作物造成损害最严重的是幼虫阶段。这是因为处于该阶段的菜粉蝶幼虫会以农作物的叶片为主要食物,并且食量极大,会对农作物叶片造成大量啃食。由此可见,菜粉蝶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时期是幼虫期。(4)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能提升产量的高产基因导入家蚕的蚕卵中,成功培育出转基因家蚕。与普通家蚕相比,这类转基因家蚕所结的蚕茧体积更大,蚕丝的产量也显著更高。这一科学实例清晰地证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调控的。具体来说,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通过对生物体内基因的改造,能够实现对其性状的改变。【分析】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2.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蜕皮,以脱掉旧的外骨骼,长出新的、更大的外骨骼,从而支持身体的继续生长。(1)根据题目描述和家蚕发育的过程图,可以看出家蚕的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2)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这是因为家蚕的体表有一层外骨骼,这层外骨骼不能随着家蚕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家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蜕去这层外骨骼。另外,家蚕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蚕丝产量上,而蚕丝是由家蚕在幼虫阶段吐出的。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蚕丝,应给家蚕在幼虫阶段增加营养。(3)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和家蚕相同,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在菜粉蝶的发育过程中,幼虫阶段是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期,因为幼虫会大量啃食农作物的叶片。所以,菜粉蝶危害农作物的时期为幼虫时期。(4)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得到转基因家蚕,这些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也高。这个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通过改变基因可以改变生物的性状。20.【答案】(1)隐性;甲(2)3:1;甲或乙(3)1:1;全为长翅【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 (1)亲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子代全为长翅,说明残翅性状在亲代未表现,子一代也未表现,在子二代才出现,所以残翅为隐性性状。亲代长翅果蝇需为显性纯合子(基因组成AA),才能保证与残翅(aa)杂交的子代全为长翅(Aa),图1中甲的基因组成是AA,所以亲代长翅果蝇基因组成对应甲。(2)由图2可知,子二代长翅占75%,残翅占25%,数量比为3:1。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有AA(甲)和Aa(乙)两种,因为子一代(Aa)杂交,子代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aa = 1:2:1,其中AA和Aa表现为长翅。遗传图解如下:(3)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与残翅果蝇(aa)杂交,子代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 = 1:1,长翅与残翅比例约为1:1;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与残翅果蝇(aa)杂交,子代基因组成全为Aa,表现为全为长翅。遗传图解如下:【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代与代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叫做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2)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的或者一 个是显性、一 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性状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选用一只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果蝇作为亲代,进行多次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全是长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 由于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因此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或Aa,又因为一只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果蝇作为亲代,进行的多次杂交,得到的子代(子一代)全为长翅,子一代未出现残翅,则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图1中的甲AA。(2)图2中,二代果蝇的残翅与长翅的数量比25%: 75%, 是1: 3。由于亲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产生的子代果蝇全为长翅,亲代残翅基因型为aa,一定会有一个a基因给子 代。因此,子一代基因型为Aa, 子一代果蝇杂交,遗传图谱如下:则子二代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或Aa,即图1中的甲或乙。(3)从子二代中任取一只长翅果蝇,与多只残翅果蝇(aa) 杂交。若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谱如下:则其后代中长翅(Aa) 与残翅(aa) 的比例约为1: 1。 若该长翅果蝇基因组成是AA,则其后代全为长翅(Aa) ,遗传图谱如下: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