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初中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2025八上·衡阳期末)“结构与功能观”是生物学重要的生命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蚯蚓的体壁能分泌黏液,利于呼吸B.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利于减少水的阻力C.青蛙的趾间有蹼,利于游泳D.家鸽体内有气囊,利于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2.(2025八上·衡阳期末)2024年12月8日衡阳马拉松盛大举行,选手们在比赛中提供动力的是( )A.骨 B.骨骼肌 C.关节 D.神经3.(2025八上·衡阳期末)网络上流行用1000度的铁球融化各种物品,其中只有菠萝皮能保持完整无缺,材料学家正研究将其用在航天器的隔热瓦上。下列关于动物仿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蝙蝠——雷达 B.长颈鹿——抗荷服C.萤火虫——冷光灯 D.模仿青蛙的游泳姿势——蛙泳4.(2025八上·衡阳期末)味精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下列哪种产品与味精的生产一样,是应用发酵原理生产的( )A.豆浆 B.薯片 C.食醋 D.糖果5.(2025八上·衡阳期末)同属于“大熊猫”这一个物种,四川大熊猫的头长近似熊,秦岭大熊猫的头圆更像猫。它们之间的差异体现了(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6.(2025八上·衡阳期末)生物技术在各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生物技术与应用实例搭配不正确的是( )A.克隆技术——培育多莉羊B.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病毒植株C.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D.杂交技术——酿酒7.(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列昆虫中,发育过程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蝗虫 B.蝉 C.蝼蛄 D.蚕8.(2025八上·衡阳期末)青蛙生殖方式和受精方式分别是( )A.卵生、体外受精 B.卵生、体内受精C.胎生、体外受精 D.胎生、体内受精9.(2025八上·衡阳期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经》中对繁殖季节雎鸠鸣叫场景的描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繁殖季节,雎鸠的鸣叫属于求偶行为B.鸟类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C.鸟类的卵具有坚硬的卵壳,且是密闭的D.鸟类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卵细胞10.(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列人体的各种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黄皮肤和黑眼睛 B.体重和身高C.卷头发和黑头发 D.有酒窝和无酒窝11.(2025八上·衡阳期末)中国曾在东北农业大学顺利培育出首例发出绿色荧光的猪,研究人员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注入猪的体细胞核中,最终产下的小猪具有了发出绿色荧光的性状。以上事实说明( )A.生物的性状由染色体控制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C.基因是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的12.(2025八上·衡阳期末)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黄色;Dd或dd B.红色和黄色;Dd或DDC.红色;Dd或dd D.红色和黄色;DD或dd13.(2025八上·衡阳期末)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把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的“桥梁”是( )A.精子和卵细胞 B.性状C.血液 D.受精卵14.(2025八上·衡阳期末)人的精子、成熟的红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A.23条、46条、23条 B.23条、0条、46条C.23条、23条、46条 D.46条、46条、92条15.(2025八上·衡阳期末)在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准备两个黑色纸盒,编号1号和2号,1号盒内装20枚黑棋子,2号盒内装10枚黑棋子和 10枚白棋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白色棋子表示含Y染色体的精子B.黑色棋子表示含 X 染色体卵细胞C.1号盒棋子代表卵细胞,2号盒棋子代表精子D.每次两枚棋子随机结合之后必须放回原袋中16.(2025八上·衡阳期末)已知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一对不能卷舌的夫妇,他们所生的子女能卷舌的概率是( )A.0 B.100% C.50% D.25%17.(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F来自父方,则G来自母方B.基因f和g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C.该个体既可表现G的性状,也可表现g的性状D.F、f、G、g各自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18.(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列人类的疾病中,属于遗传病的是( )A.新冠肺炎 B.坏血病 C.白化病 D.呆小症19.(2025八上·衡阳期末)我国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某夫妇第一胎和第二胎生育的均为男孩,第三胎生育女孩的概率是( )A.25% B.33% C.50% D.100%20.(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染黄的头发 B.晒黑的皮肤C.太空椒 D.营养不良偏瘦21.(2025八上·衡阳期末)2023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出油脂含量媲美大豆的新品种水稻。该研究过程可能从本质上改变了水稻的( )A.形态特征 B.生活习性 C.遗传物质 D.生活环境22.(2025八上·衡阳期末)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的实验,在密闭的装置中合成了(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蛋白质 D.脂肪酸23.(2025八上·衡阳期末)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 ) 证据 推测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B 米勒实验 原始地球能形成生命体C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特征 鸟类可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D 不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顺序 生物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A.A B.B C.C D.D24.(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图是五类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根据此图无法得出的进化规律为( )A.水生→陆生 B.无卵壳→有卵壳C.鳃呼吸→肺呼吸 D.体型小→体型大25.(2025八上·衡阳期末)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A.解剖学证据 B.胚胎学证据C.分子生物学证据 D.化石证据26.(2025八上·衡阳期末)生物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如图是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的繁殖方法,新植株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 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2)图乙所示生物的发育方式为 变态发育,其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3)图中乙、丙、丁所示生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的是 。(4)图丁的 中含有细胞核,受精后逐渐发育为雏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结构是 。27.(2025八上·衡阳期末)如图表示的是“基因身份证”上与遗传信息相关的知识概念图,据图回答问题:(1)补充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 ② ③ ④ 。(2) 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遗传物质。28.(2025八上·衡阳期末)如图甲是某人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乙是人体性别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问题:(1)据图甲判断,该图是 (填“男性”或“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图。(2)由图乙孩子的性别可知,与母亲卵细胞结合的是含 性染色体的精子。(3)图乙中受精卵①的染色体数目共有 条,染色体组成为 。(4)若图乙父亲的X染色体上带有某致病基因,请你推测这个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可能性为 。29.(2025八上·衡阳期末)如下表为某家庭成员部分性状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成员 血型 眼睑类型 眼球虹膜的颜色父亲 A 双眼皮 褐色母亲 O 双眼皮 褐色女儿 A 单眼皮 褐色(1)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的颜色一致,这一现象叫 。(2)如果控制眼皮的基因用B、b表示,母亲的基因组成是 。(3)这对夫妇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是 。(4)若女儿将来通过整容手术获得了双眼皮,并与一个单眼皮男子结婚,正常情况下 (填“可能”或“不可能”)生下双眼皮孩子。(5)如果女儿因病需要输血,家庭成员中最佳的供血者是 。30.(2025八上·衡阳期末)地球上从生命起源到当今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图一是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二所示的进化树;图三表示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装置A中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2)图一装置 B中的液体相当于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这里。(3)图二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c、d三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填字母)(4)图二中,较b和d而言,a和b的亲缘关系更 (填“近”或“远”)。(5)图三中的①为 ,古人类大约起源于①。31.(2025八上·衡阳期末)某同学网购了一盆富贵竹,商家送了一袋生根粉。为“探索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选取生长良好、形态大小大致相同、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完全相同的富贵竹枝条6支作为插条,将枝条的上端削成平面,下端削成斜面;并去掉大部分叶片,将剩余叶片剪去一半。2、将6支插条下端分别插入2mL清水和2mL浓度分别为2ppm、4ppm、6ppm、8ppm、10ppm的生根粉溶液中,深约3cm,浸泡1天时间(将装置放在遮阴、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3、将处理好的枝条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水培。4、观察、记录生根情况并绘制成图。5、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将枝条去掉大部分叶片的目的是 。(2)实验中选取的富贵竹枝条要保持形态大小、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完全相同,且将处理好的枝条要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 。(3)实验中将其中1支插条下端插入2mL清水中的目的是 。(4)据上述实验可知,探究的变量是 。(5)请指出本实验中的不够严谨之处: (写一点即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A. 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其体壁分泌黏液能保持体表湿润,便于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并进入体壁内的毛细血管,该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A 正确。B. 鲫鱼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的结构,可有效减少其在游动时水对身体产生的阻力,符合水中生活的功能需求,B 正确。C. 青蛙的趾间有蹼,蹼展开时能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使青蛙在水中划动时更有力,利于游泳运动,C 正确。D. 家鸽体内的气囊主要作用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让吸气和呼气时肺内都能进行气体交换(双重呼吸),但气囊本身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D 错误。故选D。【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2.【答案】B【知识点】骨骼肌【解析】【解答】 A. 骨在运动系统中起杠杆作用,能够支撑身体并被骨骼肌牵动绕关节活动,本身不能提供动力,A 错误。B.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收缩时能牵动骨绕关节运动,是运动过程中动力的主要来源,选手跑步时的动力由骨骼肌提供,B 正确。C.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能让骨绕着其灵活转动,减少运动时的摩擦,不具备提供动力的功能,C 错误。D. 神经能传递兴奋,控制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起到调节作用,而非直接提供动力,D 错误。故选B。【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骨骼肌收缩、相应的骨受到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3.【答案】D【知识点】动物与仿生【解析】【解答】A.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模仿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能力,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探测目标,该仿生应用正确,A 正确。B. 抗荷服是模仿长颈鹿的血液循环系统,利用紧绷的装置限制血液向下流动,避免飞行员在高速飞行时脑部缺血,该仿生应用正确,B 正确。C. 冷光灯是模仿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在发光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热量,减少能量浪费,该仿生应用正确,C 正确。D. 蛙泳是人类模仿青蛙的游泳动作形成的游泳姿势,仅属于动作模仿,并非利用青蛙的结构或功能原理发明新设备或技术,不属于生物学范畴的仿生,D 错误。故选D。【分析】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4.【答案】C【知识点】发酵技术【解析】【解答】A. 豆浆是将大豆研磨后加水煮沸制成,过程中没有微生物参与发酵,仅通过物理研磨和加热处理,与发酵原理无关,A 错误。B. 薯片通常是将马铃薯切片后,经油炸或烘烤制成,依靠的是物理加工方式,不涉及发酵过程,B 错误。C. 食醋的生产需要利用醋酸菌等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对粮食中的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醋酸,与味精的发酵生产原理一致,C 正确。 D. 糖果一般是通过将糖、水等原料加热融化、混合塑形后冷却制成,属于物理加工,没有微生物发酵环节,D 错误。故选C。【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5.【答案】B【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析】【解答】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同属“大熊猫”一个物种,并非不同物种,A 错误。B.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部不同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基因差异,四川大熊猫与秦岭大熊猫头部形态的差异,正是同一物种内基因不同导致的性状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B 正确。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数量,题干中未涉及不同生态系统的差异,C 错误。D.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并非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涵,且题干强调的是个体性状差异,而非数量多少,D 错误。故选B。【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答案】D【知识点】组织培养;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通过核移植等技术培育后代,多莉羊正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的典型实例,搭配正确,A 正确。B.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选取植物无病毒的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能培育出无病毒植株,该搭配符合技术应用原理,B 正确。C. 转基因技术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培育抗虫棉时,需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细胞,属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搭配正确,C 正确。D. 杂交技术用于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杂交水稻;而酿酒利用的是酵母菌发酵,属于发酵技术,并非杂交技术,搭配不正确,D 错误。故选D。【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7.【答案】D【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A. 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和成虫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 蝉的发育同样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与成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差异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 蝼蛄的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若虫阶段无翅或翅未成熟,与成虫差异较小,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 蚕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蚕)与成虫(蚕蛾)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差异显著,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D。【分析】 1. 完全变态发育指昆虫的生长发育要依次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类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外形结构、生活方式差异显著,比如蚊子、苍蝇、家蚕以及菜粉蝶等,它们的幼虫与成虫无论是身体形态还是觅食、活动习惯,都存在很大不同。2.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其发育过程仅包含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处于若虫阶段的个体,虽然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与成年个体十分相近,但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像蟋蟀、螳螂、蝼蛄和蝗虫都属于这类昆虫,它们的若虫无需经过蛹期,就能逐渐成长为与成虫相似的个体。8.【答案】A【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生殖方式为卵生。青蛙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即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据以上分析,青蛙的生殖方式和受精方式分别是卵生和体外受精,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9.【答案】A【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解析】【解答】A. 繁殖季节雎鸠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个体前来交配,这一行为符合鸟类求偶的特征,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A 正确。B. 鸟类的受精过程是在雌鸟体内完成的,即雄鸟产生的精子与雌鸟体内的卵细胞结合,属于体内受精,而非体外受精,B 错误。C. 鸟类的卵壳虽然坚硬,起到保护卵内部结构的作用,但卵壳上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这些气孔能让空气进出,保证胚胎发育时的气体交换,并非密闭结构,C 错误。D. 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鸟类也不例外,卵细胞需要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才能开始发育成新个体,D 错误。故选A。【分析】鸟类的生殖方式为卵生,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化、育雏。10.【答案】D【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解析】【解答】A. 黄皮肤描述的是皮肤颜色,黑眼睛描述的是眼睛颜色,二者属于不同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 错误。B. 体重和身高是人体不同的生理指标,分别对应体重大小和身高高矮两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 错误。C. 卷头发描述的是头发的形态,黑头发描述的是头发的颜色,属于同一生物的不同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 错误。D. 有酒窝和无酒窝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酒窝有无)的不同表现形式,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D 正确。故选D。【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11.【答案】B【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题干中仅体现基因对性状的影响,未提及染色体控制性状,且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并非直接控制性状,A 错误。B. 研究人员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注入猪的细胞核,小猪便表现出绿色荧光性状,直接证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B 正确。 C. 题干未涉及基因与 DNA 的关系,无法说明基因是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C 错误。D. 题干中没有关于基因成对存在的相关描述,无法得出细胞中基因是成对的结论,D 错误。故选B。【分析】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12.【答案】A【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遗传图如下:从图解可以看出黄色番茄所接种子的基因型为Dd、dd,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dd,颜色是黄色。故答案为:A。【分析】番茄的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所以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基因组成没有改变。13.【答案】A【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析】【解答】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的遗传物质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这是因为精子和卵细胞是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它们携带着亲代的遗传物质。因此,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把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故答案为:A。【分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受精时,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父亲(精子),另一条来自母亲(卵细胞)。14.【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析】【解答】A.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染色体数目为0条,并非46条;肌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并非23条,A 错误。B. 精子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即23条;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含染色体,数目为0条;肌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与实际情况一致,B 正确。C. 成熟红细胞不含染色体,数目不是23条,C 错误。D. 精子染色体数目为23条,不是46条;成熟红细胞染色体数目为0条,不是46条;肌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不是92条,D 错误。故选B。【分析】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人的体细胞染色体为46条(成对),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23条)。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故无染色体。15.【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A、在模拟实验中,通常用白色棋子表示含 Y 染色体的精子,黑色棋子表示含 X 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正确。B、卵细胞只有一种,即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因此黑色棋子若表示卵细胞,应是 “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但 2 号盒代表精子(含 X 或 Y 染色体的精子),其中黑色棋子表示含 X 染色体的精子,并非卵细胞。错误。C、女性只产生一种含 X 的卵细胞(1 号盒仅含黑色棋子,代表卵细胞);男性产生含 X 和 Y 的两种精子(2 号盒含黑、白棋子,代表精子),因此 1 号盒代表卵细胞,2 号盒代表精子,正确。D、每次结合后将棋子放回原袋,能保证每次抽取的概率不变,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正确。故选B。【分析】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16.【答案】A【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用a表示)控制,因此不能卷舌的夫妇基因组成均为aa。他们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都只能是a。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a,表现为不能卷舌,所以子女能卷舌的概率是0,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分析】 1. 生物体的部分性状由一对基因共同调控,这对基因通常存在显性与隐性两种类型。其中,显性基因专门负责决定显性性状的表现,隐性基因则对应控制隐性性状。2. 当细胞中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分别为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时,生物个体只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所决定的性状,隐性基因的作用会被掩盖。3. 只有当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均为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的作用才会显现,生物个体才会表现出相应的隐性性状。17.【答案】D【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A. F和G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不是成对的染色体,所以F来自父方时,不能直接推断G来自母方,A 错误。B. 当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如ff、gg),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B 错误。C. 该个体中,G是显性基因,g是隐性基因,所以会表现G控制的性状,不会表现g控制的性状,C 错误。D. F、f、G、g是不同的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D 正确。故选D。【分析】1. 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以成对的形式存在,基因同样成对存在,且成对的基因分别附着在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在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形成时,成对的染色体会相互分离,每对染色体中仅一条进入一个生殖细胞,基因也会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数量会恢复到体细胞的水平,此时受精卵内每一对染色体和对应的每一对基因,都是一条(个)来自父亲,一条(个)来自母亲。2.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且基因存在显性与隐性两种类型。显性基因能够调控显性性状的表现,隐性基因则负责调控隐性性状的表现。当细胞中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为显性基因,或者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个体展现出的性状由显性基因决定。只有当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因均为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才会在生物个体上表现出来。在遗传学中,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代表显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代表隐性基因。18.【答案】C【知识点】遗传病【解析】【解答】A. 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并非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不属于遗传病,A 错误。B. 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营养缺乏症,通过补充维生素C可缓解,与遗传因素无关,B 错误。C. 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且可遗传给后代,属于遗传病,C 正确。D. 呆小症是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激素缺乏症,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不属于遗传病,D 错误。故选C。【分析】受精卵或母体受到环境或遗传的影响,引起的下一代遗传物质改变(包括基因和染色体两部分)形成的先天疾病,称之为遗传病。19.【答案】C【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为XX。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 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 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 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若含 X 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XX)发育为女性;若含 Y 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XY)发育为男性。每次生育时,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概率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概率均为50%,且每一次生育的性别概率相互独立,不受之前生育情况的影响。该夫妇前两胎均为男孩,第三胎生育女孩的概率仍为50%。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20.【答案】C【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解析】【解答】A.染黄的头发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B.晒黑的皮肤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C.太空椒是诱变育种,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C符合题意。D.营养不良偏瘦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分析】根据是否能够遗传,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也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21.【答案】C【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解析】【解答】A.形态特征(如株高、稻穗形状)属于生物的外在表现,即使改变也只是表型变化,并非 “本质” 改变,A错误。B.生活习性(如生长周期、对水分的需求)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的行为表现,改变习性不会从本质上影响油脂含量这一性状,B错误。C.遗传物质是指控制水稻性状的基因,该研究涉及培育出油脂含量不同寻常的水稻新品种,这很可能通过基因工程或者基因选择等技术手段来实现,从而改变了水稻的遗传物质,C正确。D.生活环境是指水稻生长所需的外部条件,如土壤、水、光照、温度等。新品种水稻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的生长环境发生本质改变,D错误。故选C。【分析】 生物变异在遗传育种上有广泛的应用。育种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人工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组成倍减少)、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成倍增加)。22.【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A. 葡萄糖属于糖类,米勒实验的产物中不包含糖类,该实验未合成葡萄糖,A 错误。B. 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高温等条件,对甲烷、氨、氢气等原始大气成分进行处理,最终在实验装置中检测出了氨基酸,B 正确。C. 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构成的大分子有机物,米勒实验仅合成了小分子的氨基酸,并未合成蛋白质,C 错误。D. 脂肪酸属于脂肪的组成成分,米勒实验的结果中没有脂肪酸,该实验未合成此类物质,D 错误。故选B。【分析】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环境,通过放电等条件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小分子,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说提供证据。23.【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解析】【解答】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中,打断鹅颈后肉汤很快腐败,证明肉汤中的微生物来自瓶外,不是自发产生的,逻辑关系成立,A 正确。B. 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只能说明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不能直接推测能形成生命体,逻辑关系不成立,B 错误。C.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既有爬行动物特征,又有鸟类特征,可推测鸟类可能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逻辑关系成立,C 正确。D. 不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顺序,古老地层化石简单、低等,晚近地层化石复杂、高等,能推测生物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逻辑关系成立,D 正确。故选B。【分析】1、 美国学者米勒在1953年进行了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一阶段,即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2、生物进化的化石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如骨骼、牙齿、贝壳、足迹等。化石是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遗迹,通过化石记录可以了解生物演化的历史过程,包括生物形态、结构、生态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变化。24.【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解析】【解答】A. 鱼类生活在水中,两栖类水陆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主要生活在陆地,能体现水生→陆生的进化规律,A 不符合题意。B. 鱼类、两栖类的卵无卵壳,爬行类、鸟类的卵有卵壳,能体现无卵壳→有卵壳的进化规律,B 不符合题意。C. 鱼类用鳃呼吸,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用肺呼吸,能体现鳃呼吸→肺呼吸的进化规律,C 不符合题意。D. 图中没有关于体型大小变化的信息,无法得出体型小→体型大的进化规律,D 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25.【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解析】【解答】解:A、B、C、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都是研究生物的证据,但不是最直接、最重要证据。A、B、C不符合题意;D、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证据。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 学上的证据 (如鳃裂)只是说明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分子生物学证据是对不同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的分子结构的研究。这些证据都不够全面。只有化石证据全面直接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所以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的证据是化石证据。26.【答案】(1)形成层(2)完全(3)丙(4)胚盘;卵白【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鸟卵的结构【解析】【解答】 (1) 嫁接时,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新植株成活的关键。因为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能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从而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2) 图乙生物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比如家蚕就是完全变态发育的代表。(3) 丙是青蛙的发育过程,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幼体蝌蚪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而乙(昆虫)、丁(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可以脱离水的限制。(4) 图丁是鸟卵的结构,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受精后会逐渐发育成雏鸟。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对胚胎有保护作用。【分析】 1.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会经历四个阶段,依次是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这类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在身体结构(形态构造)与日常活动方式(生活习性)上存在显著差别,比如幼虫可能以植物叶片为食,而成虫以花蜜为食,且外形差异极大。常见的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包括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以及蜜蜂等。2. 鸟卵的不同结构各自承担着特定功能:①卵壳质地坚硬,主要作用是保护卵内部的结构,同时壳上分布着细小孔洞,能让空气进出;②气室位于卵壳和卵壳膜之间,内部储存着空气,可为胚胎发育过程提供必需的氧气;③卵壳膜分为内、外两层,包裹着卵内部的卵白、卵黄等物质,起到保护这些结构的作用;④卵白是透明的胶状物质,既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也能对胚胎起到保护作用;⑤卵黄是鸟卵中主要的营养来源,作为卵细胞的核心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充足养分;⑥卵黄膜紧贴在卵黄表面,主要功能是保护卵黄,防止其受损;⑦系带是连接卵黄和卵壳膜的结构,能固定卵黄的位置,减少卵在孵化过程中的震动,有助于胚胎顺利孵化;⑧胚盘位于卵黄表面,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颜色较浅且体积较小;已受精的卵,胚盘颜色更深、体积稍大,在适宜条件下,受精后的胚盘可以发育成新的胚胎。(1)图甲是嫁接的过程,嫁接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新植株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2)图乙是蝴蝶的发育过程,蝴蝶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方式称为完全变态发育。(3)图乙蝴蝶的发育过程,其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因为蝴蝶的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幼虫生活在陆地上。图丙是青蛙的发育过程,青蛙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图丁是鸟卵的结构,鸟的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所以图中乙、丙、丁所示生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的是丙。(4)图丁是鸟卵的结构,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受精后逐渐发育为雏鸟;卵白不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所以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结构是卵白。27.【答案】(1)细胞核;染色体;性状;DNA(2)DNA【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解答】(1)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①是细胞核。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②是染色体。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③是性状。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所以④是DNA。(2) DNA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遗传物质,它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能决定生物的各种性状等遗传特征。【分析】图中,①为细胞核,②为染色体,③为性状,④为DNA。(1)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②染色体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④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呈双螺旋结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③为性状。(2)DNA是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上面有许多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8.【答案】(1)男性(2)X(3)46;22对+XX/44条+XX(4)0【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1) 图甲中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为XY染色体,所以该图是男性的染色体组成图。(2)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产生的卵细胞只含X性染色体。孩子为女孩,性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与母亲卵细胞结合的是含X性染色体的精子。(3)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共46条。女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或44条+XX)。(4) 父亲的性染色体为XY,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所以父亲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可能性为0。【分析】(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2)图甲表示男性体细胞的成对染色体排序图。(1)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观察图甲可知,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为XY染色体,所以该图是男性的染色体组成图。(2)母亲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图乙中孩子的性别为女孩,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与母亲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3)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所以图乙中受精卵①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条,其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4)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儿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来自父亲,X染色体来自母亲,所以父亲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可能性为0。29.【答案】(1)遗传(2)Bb(3)3/4(75%)(4)不可能(5)父亲【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的遗传现象;安全输血的原则【解析】【解答】(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颜色一致,体现了亲子间的相似性,这一现象叫遗传。(2) 父母都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说明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母亲是双眼皮,且能生出单眼皮(bb)的女儿,所以母亲的基因组成是Bb。(3) 父亲基因组成推测为Bb(因为能产生b基因给女儿),母亲基因组成是Bb,他们生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BB、Bb、Bb、bb,其中表现为双眼皮(BB、Bb)的情况占3种,所以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是3/4(75%)。(4) 女儿通过整容手术获得的双眼皮,遗传物质未改变,其基因仍为bb,单眼皮男子基因也是bb,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可能生下双眼皮孩子。(5) 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女儿血型为A,父亲血型为A,所以最佳供血者是父亲。【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最佳的供血者是父亲。(1)遗传就是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的颜色一致,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这一现象叫遗传。(2)已知父母都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子代新出现的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所以女儿的基因组成是bb;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女儿的这对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由此可推断出父母都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又因为父母都是双眼皮,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所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Bb,即母亲的基因组成是Bb。(3)由(2)分析可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Bb,他们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分别为B和b,其遗传图解如下:。从遗传图解可以看出,后代的基因组成有BB、Bb、bb三种情况,其中BB和Bb表现为双眼皮,bb表现为单眼皮,双眼皮与单眼皮之比为3:1,因此这对夫妇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是3/4,即75%。(4)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女儿通过整容手术获得的双眼皮,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眼皮男子的基因组成是bb,女儿的基因组成是bb,他们结婚后,后代的基因组成只能是bb,表现为单眼皮,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可能生下双眼皮孩子。(5)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女儿的血型是A型,父亲的血型是A型,母亲的血型是O型,所以家庭成员中最佳的供血者是父亲。30.【答案】(1)氧气(2)原始海洋(3)f(4)近(5)森林古猿【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解析】【解答】(1) 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有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和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区别是不含氧气。(2) 米勒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模拟原始海洋,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3) 从进化树看,a、c、d都由f进化而来,所以它们的共同祖先是f。(4) 进化树中,a和b的分支距离更近,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更近。(5)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图三中的①为森林古猿,古人类大约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1、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存在多种学说,最主要的就是化学起源学说,这是现代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该理论指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大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逐渐演化出有机物,进而演化出原始的生命形式。2、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1)图一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2)图一B装置中为沸水,模拟了原始海洋,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3)从图二可以看出,a、b、c、d四种生物都是由f进化来的,因此,f可能是四种生物共同的祖先。(4)观察图二可知,a和b在同一分支上,a、b和d不在同一分支上,因此,a和b的亲缘关系更近。(5)类人猿(现代智人类)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是由共同的祖先①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31.【答案】(1)降低蒸腾作用(2)保持单一变量(3)作对照(4)生根粉溶液的浓度不同(5)每组只有一根枝条【知识点】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解析】【解答】 (1) 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去掉大部分叶片可减少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避免插条因失水过多而影响生根和存活,所以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2) 在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是由所研究的变量(生根粉溶液浓度)引起的,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所以目的是保持单一变量。(3) 在实验中,设置对照组可以与实验组进行对比,更清楚地看出实验变量(生根粉溶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插条插入清水中,就是为了与插入生根粉溶液的插条形成对照,所以目的是作对照。(4) 该实验是为了“探索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同组之间只有生根粉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探究的变量是生根粉溶液的浓度不同。(5) 每组只用一根枝条进行实验,样本数量过少,容易因为偶然因素(如这根枝条本身的生长状况特殊等)影响实验结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所以不够严谨之处可以是每组只有一根枝条。【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1)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在实验中,去掉大部分叶片可以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从而避免插条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保证插条能正常存活并进行生根实验。(2)在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生根粉浓度)不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这样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所以选取的富贵竹枝条要保持形态大小、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完全相同,且将处理好的枝条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确保实验结果是由生根粉浓度的不同引起的。(3)在该实验中,需要探究不同浓度的生根粉对插条生根的影响,而清水处理组不添加生根粉,作为空白对照,通过与不同浓度生根粉溶液处理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更清晰地看出生根粉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索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设置了不同浓度(2ppm、4ppm、6ppm、8ppm、10ppm)的生根粉溶液以及清水对照组,所以探究的变量是生根粉的浓度。(5)探究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或标本的数量足够多,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得出的实验结论可信度才会高;本实验中每组的枝条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1 / 1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初中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2025八上·衡阳期末)“结构与功能观”是生物学重要的生命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蚯蚓的体壁能分泌黏液,利于呼吸B.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利于减少水的阻力C.青蛙的趾间有蹼,利于游泳D.家鸽体内有气囊,利于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答案】D【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 A. 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其体壁分泌黏液能保持体表湿润,便于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并进入体壁内的毛细血管,该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A 正确。B. 鲫鱼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的结构,可有效减少其在游动时水对身体产生的阻力,符合水中生活的功能需求,B 正确。C. 青蛙的趾间有蹼,蹼展开时能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使青蛙在水中划动时更有力,利于游泳运动,C 正确。D. 家鸽体内的气囊主要作用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让吸气和呼气时肺内都能进行气体交换(双重呼吸),但气囊本身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D 错误。故选D。【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2.(2025八上·衡阳期末)2024年12月8日衡阳马拉松盛大举行,选手们在比赛中提供动力的是( )A.骨 B.骨骼肌 C.关节 D.神经【答案】B【知识点】骨骼肌【解析】【解答】 A. 骨在运动系统中起杠杆作用,能够支撑身体并被骨骼肌牵动绕关节活动,本身不能提供动力,A 错误。B.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收缩时能牵动骨绕关节运动,是运动过程中动力的主要来源,选手跑步时的动力由骨骼肌提供,B 正确。C.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能让骨绕着其灵活转动,减少运动时的摩擦,不具备提供动力的功能,C 错误。D. 神经能传递兴奋,控制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起到调节作用,而非直接提供动力,D 错误。故选B。【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骨骼肌收缩、相应的骨受到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3.(2025八上·衡阳期末)网络上流行用1000度的铁球融化各种物品,其中只有菠萝皮能保持完整无缺,材料学家正研究将其用在航天器的隔热瓦上。下列关于动物仿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蝙蝠——雷达 B.长颈鹿——抗荷服C.萤火虫——冷光灯 D.模仿青蛙的游泳姿势——蛙泳【答案】D【知识点】动物与仿生【解析】【解答】A.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模仿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能力,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探测目标,该仿生应用正确,A 正确。B. 抗荷服是模仿长颈鹿的血液循环系统,利用紧绷的装置限制血液向下流动,避免飞行员在高速飞行时脑部缺血,该仿生应用正确,B 正确。C. 冷光灯是模仿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在发光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热量,减少能量浪费,该仿生应用正确,C 正确。D. 蛙泳是人类模仿青蛙的游泳动作形成的游泳姿势,仅属于动作模仿,并非利用青蛙的结构或功能原理发明新设备或技术,不属于生物学范畴的仿生,D 错误。故选D。【分析】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4.(2025八上·衡阳期末)味精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下列哪种产品与味精的生产一样,是应用发酵原理生产的( )A.豆浆 B.薯片 C.食醋 D.糖果【答案】C【知识点】发酵技术【解析】【解答】A. 豆浆是将大豆研磨后加水煮沸制成,过程中没有微生物参与发酵,仅通过物理研磨和加热处理,与发酵原理无关,A 错误。B. 薯片通常是将马铃薯切片后,经油炸或烘烤制成,依靠的是物理加工方式,不涉及发酵过程,B 错误。C. 食醋的生产需要利用醋酸菌等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对粮食中的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醋酸,与味精的发酵生产原理一致,C 正确。 D. 糖果一般是通过将糖、水等原料加热融化、混合塑形后冷却制成,属于物理加工,没有微生物发酵环节,D 错误。故选C。【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5.(2025八上·衡阳期末)同属于“大熊猫”这一个物种,四川大熊猫的头长近似熊,秦岭大熊猫的头圆更像猫。它们之间的差异体现了(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答案】B【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析】【解答】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同属“大熊猫”一个物种,并非不同物种,A 错误。B.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部不同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基因差异,四川大熊猫与秦岭大熊猫头部形态的差异,正是同一物种内基因不同导致的性状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B 正确。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数量,题干中未涉及不同生态系统的差异,C 错误。D.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并非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涵,且题干强调的是个体性状差异,而非数量多少,D 错误。故选B。【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2025八上·衡阳期末)生物技术在各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生物技术与应用实例搭配不正确的是( )A.克隆技术——培育多莉羊B.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病毒植株C.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D.杂交技术——酿酒【答案】D【知识点】组织培养;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通过核移植等技术培育后代,多莉羊正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的典型实例,搭配正确,A 正确。B.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选取植物无病毒的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能培育出无病毒植株,该搭配符合技术应用原理,B 正确。C. 转基因技术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培育抗虫棉时,需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细胞,属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搭配正确,C 正确。D. 杂交技术用于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杂交水稻;而酿酒利用的是酵母菌发酵,属于发酵技术,并非杂交技术,搭配不正确,D 错误。故选D。【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7.(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列昆虫中,发育过程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蝗虫 B.蝉 C.蝼蛄 D.蚕【答案】D【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A. 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和成虫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 蝉的发育同样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与成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差异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 蝼蛄的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若虫阶段无翅或翅未成熟,与成虫差异较小,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 蚕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蚕)与成虫(蚕蛾)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差异显著,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D。【分析】 1. 完全变态发育指昆虫的生长发育要依次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类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外形结构、生活方式差异显著,比如蚊子、苍蝇、家蚕以及菜粉蝶等,它们的幼虫与成虫无论是身体形态还是觅食、活动习惯,都存在很大不同。2.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其发育过程仅包含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处于若虫阶段的个体,虽然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与成年个体十分相近,但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像蟋蟀、螳螂、蝼蛄和蝗虫都属于这类昆虫,它们的若虫无需经过蛹期,就能逐渐成长为与成虫相似的个体。8.(2025八上·衡阳期末)青蛙生殖方式和受精方式分别是( )A.卵生、体外受精 B.卵生、体内受精C.胎生、体外受精 D.胎生、体内受精【答案】A【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生殖方式为卵生。青蛙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即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据以上分析,青蛙的生殖方式和受精方式分别是卵生和体外受精,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9.(2025八上·衡阳期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经》中对繁殖季节雎鸠鸣叫场景的描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繁殖季节,雎鸠的鸣叫属于求偶行为B.鸟类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C.鸟类的卵具有坚硬的卵壳,且是密闭的D.鸟类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卵细胞【答案】A【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卵的结构【解析】【解答】A. 繁殖季节雎鸠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个体前来交配,这一行为符合鸟类求偶的特征,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A 正确。B. 鸟类的受精过程是在雌鸟体内完成的,即雄鸟产生的精子与雌鸟体内的卵细胞结合,属于体内受精,而非体外受精,B 错误。C. 鸟类的卵壳虽然坚硬,起到保护卵内部结构的作用,但卵壳上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这些气孔能让空气进出,保证胚胎发育时的气体交换,并非密闭结构,C 错误。D. 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鸟类也不例外,卵细胞需要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才能开始发育成新个体,D 错误。故选A。【分析】鸟类的生殖方式为卵生,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化、育雏。10.(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列人体的各种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黄皮肤和黑眼睛 B.体重和身高C.卷头发和黑头发 D.有酒窝和无酒窝【答案】D【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解析】【解答】A. 黄皮肤描述的是皮肤颜色,黑眼睛描述的是眼睛颜色,二者属于不同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 错误。B. 体重和身高是人体不同的生理指标,分别对应体重大小和身高高矮两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 错误。C. 卷头发描述的是头发的形态,黑头发描述的是头发的颜色,属于同一生物的不同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 错误。D. 有酒窝和无酒窝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酒窝有无)的不同表现形式,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D 正确。故选D。【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11.(2025八上·衡阳期末)中国曾在东北农业大学顺利培育出首例发出绿色荧光的猪,研究人员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注入猪的体细胞核中,最终产下的小猪具有了发出绿色荧光的性状。以上事实说明( )A.生物的性状由染色体控制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C.基因是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的【答案】B【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题干中仅体现基因对性状的影响,未提及染色体控制性状,且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并非直接控制性状,A 错误。B. 研究人员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注入猪的细胞核,小猪便表现出绿色荧光性状,直接证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B 正确。 C. 题干未涉及基因与 DNA 的关系,无法说明基因是 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C 错误。D. 题干中没有关于基因成对存在的相关描述,无法得出细胞中基因是成对的结论,D 错误。故选B。【分析】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12.(2025八上·衡阳期末)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黄色;Dd或dd B.红色和黄色;Dd或DDC.红色;Dd或dd D.红色和黄色;DD或dd【答案】A【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遗传图如下:从图解可以看出黄色番茄所接种子的基因型为Dd、dd,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dd,颜色是黄色。故答案为:A。【分析】番茄的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所以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基因组成没有改变。13.(2025八上·衡阳期末)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把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的“桥梁”是( )A.精子和卵细胞 B.性状C.血液 D.受精卵【答案】A【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析】【解答】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的遗传物质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这是因为精子和卵细胞是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它们携带着亲代的遗传物质。因此,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把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故答案为:A。【分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受精时,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父亲(精子),另一条来自母亲(卵细胞)。14.(2025八上·衡阳期末)人的精子、成熟的红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A.23条、46条、23条 B.23条、0条、46条C.23条、23条、46条 D.46条、46条、92条【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解析】【解答】A.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染色体数目为0条,并非46条;肌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并非23条,A 错误。B. 精子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即23条;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含染色体,数目为0条;肌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与实际情况一致,B 正确。C. 成熟红细胞不含染色体,数目不是23条,C 错误。D. 精子染色体数目为23条,不是46条;成熟红细胞染色体数目为0条,不是46条;肌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不是92条,D 错误。故选B。【分析】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人的体细胞染色体为46条(成对),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23条)。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故无染色体。15.(2025八上·衡阳期末)在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准备两个黑色纸盒,编号1号和2号,1号盒内装20枚黑棋子,2号盒内装10枚黑棋子和 10枚白棋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白色棋子表示含Y染色体的精子B.黑色棋子表示含 X 染色体卵细胞C.1号盒棋子代表卵细胞,2号盒棋子代表精子D.每次两枚棋子随机结合之后必须放回原袋中【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A、在模拟实验中,通常用白色棋子表示含 Y 染色体的精子,黑色棋子表示含 X 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正确。B、卵细胞只有一种,即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因此黑色棋子若表示卵细胞,应是 “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但 2 号盒代表精子(含 X 或 Y 染色体的精子),其中黑色棋子表示含 X 染色体的精子,并非卵细胞。错误。C、女性只产生一种含 X 的卵细胞(1 号盒仅含黑色棋子,代表卵细胞);男性产生含 X 和 Y 的两种精子(2 号盒含黑、白棋子,代表精子),因此 1 号盒代表卵细胞,2 号盒代表精子,正确。D、每次结合后将棋子放回原袋,能保证每次抽取的概率不变,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正确。故选B。【分析】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16.(2025八上·衡阳期末)已知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一对不能卷舌的夫妇,他们所生的子女能卷舌的概率是( )A.0 B.100% C.50% D.25%【答案】A【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用a表示)控制,因此不能卷舌的夫妇基因组成均为aa。他们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都只能是a。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a,表现为不能卷舌,所以子女能卷舌的概率是0,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分析】 1. 生物体的部分性状由一对基因共同调控,这对基因通常存在显性与隐性两种类型。其中,显性基因专门负责决定显性性状的表现,隐性基因则对应控制隐性性状。2. 当细胞中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分别为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时,生物个体只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所决定的性状,隐性基因的作用会被掩盖。3. 只有当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均为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的作用才会显现,生物个体才会表现出相应的隐性性状。17.(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F来自父方,则G来自母方B.基因f和g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C.该个体既可表现G的性状,也可表现g的性状D.F、f、G、g各自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答案】D【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A. F和G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不是成对的染色体,所以F来自父方时,不能直接推断G来自母方,A 错误。B. 当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如ff、gg),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B 错误。C. 该个体中,G是显性基因,g是隐性基因,所以会表现G控制的性状,不会表现g控制的性状,C 错误。D. F、f、G、g是不同的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D 正确。故选D。【分析】1. 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以成对的形式存在,基因同样成对存在,且成对的基因分别附着在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在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形成时,成对的染色体会相互分离,每对染色体中仅一条进入一个生殖细胞,基因也会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数量会恢复到体细胞的水平,此时受精卵内每一对染色体和对应的每一对基因,都是一条(个)来自父亲,一条(个)来自母亲。2.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且基因存在显性与隐性两种类型。显性基因能够调控显性性状的表现,隐性基因则负责调控隐性性状的表现。当细胞中控制某一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为显性基因,或者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个体展现出的性状由显性基因决定。只有当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因均为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才会在生物个体上表现出来。在遗传学中,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代表显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代表隐性基因。18.(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列人类的疾病中,属于遗传病的是( )A.新冠肺炎 B.坏血病 C.白化病 D.呆小症【答案】C【知识点】遗传病【解析】【解答】A. 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并非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不属于遗传病,A 错误。B. 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营养缺乏症,通过补充维生素C可缓解,与遗传因素无关,B 错误。C. 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且可遗传给后代,属于遗传病,C 正确。D. 呆小症是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激素缺乏症,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不属于遗传病,D 错误。故选C。【分析】受精卵或母体受到环境或遗传的影响,引起的下一代遗传物质改变(包括基因和染色体两部分)形成的先天疾病,称之为遗传病。19.(2025八上·衡阳期末)我国2021年开始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某夫妇第一胎和第二胎生育的均为男孩,第三胎生育女孩的概率是( )A.25% B.33% C.50% D.100%【答案】C【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为XX。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 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 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 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若含 X 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XX)发育为女性;若含 Y 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XY)发育为男性。每次生育时,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概率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概率均为50%,且每一次生育的性别概率相互独立,不受之前生育情况的影响。该夫妇前两胎均为男孩,第三胎生育女孩的概率仍为50%。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20.(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染黄的头发 B.晒黑的皮肤C.太空椒 D.营养不良偏瘦【答案】C【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解析】【解答】A.染黄的头发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B.晒黑的皮肤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C.太空椒是诱变育种,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C符合题意。D.营养不良偏瘦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分析】根据是否能够遗传,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也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21.(2025八上·衡阳期末)2023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出油脂含量媲美大豆的新品种水稻。该研究过程可能从本质上改变了水稻的( )A.形态特征 B.生活习性 C.遗传物质 D.生活环境【答案】C【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解析】【解答】A.形态特征(如株高、稻穗形状)属于生物的外在表现,即使改变也只是表型变化,并非 “本质” 改变,A错误。B.生活习性(如生长周期、对水分的需求)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的行为表现,改变习性不会从本质上影响油脂含量这一性状,B错误。C.遗传物质是指控制水稻性状的基因,该研究涉及培育出油脂含量不同寻常的水稻新品种,这很可能通过基因工程或者基因选择等技术手段来实现,从而改变了水稻的遗传物质,C正确。D.生活环境是指水稻生长所需的外部条件,如土壤、水、光照、温度等。新品种水稻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的生长环境发生本质改变,D错误。故选C。【分析】 生物变异在遗传育种上有广泛的应用。育种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人工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组成倍减少)、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成倍增加)。22.(2025八上·衡阳期末)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的实验,在密闭的装置中合成了(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蛋白质 D.脂肪酸【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析】【解答】A. 葡萄糖属于糖类,米勒实验的产物中不包含糖类,该实验未合成葡萄糖,A 错误。B. 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高温等条件,对甲烷、氨、氢气等原始大气成分进行处理,最终在实验装置中检测出了氨基酸,B 正确。C. 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构成的大分子有机物,米勒实验仅合成了小分子的氨基酸,并未合成蛋白质,C 错误。D. 脂肪酸属于脂肪的组成成分,米勒实验的结果中没有脂肪酸,该实验未合成此类物质,D 错误。故选B。【分析】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环境,通过放电等条件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小分子,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说提供证据。23.(2025八上·衡阳期末)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需要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下列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不成立的是( ) 证据 推测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B 米勒实验 原始地球能形成生命体C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特征 鸟类可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D 不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顺序 生物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解析】【解答】A. 巴斯德鹅颈瓶实验中,打断鹅颈后肉汤很快腐败,证明肉汤中的微生物来自瓶外,不是自发产生的,逻辑关系成立,A 正确。B. 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只能说明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不能直接推测能形成生命体,逻辑关系不成立,B 错误。C.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既有爬行动物特征,又有鸟类特征,可推测鸟类可能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逻辑关系成立,C 正确。D. 不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顺序,古老地层化石简单、低等,晚近地层化石复杂、高等,能推测生物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逻辑关系成立,D 正确。故选B。【分析】1、 美国学者米勒在1953年进行了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一阶段,即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2、生物进化的化石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如骨骼、牙齿、贝壳、足迹等。化石是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遗迹,通过化石记录可以了解生物演化的历史过程,包括生物形态、结构、生态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变化。24.(2025八上·衡阳期末)下图是五类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根据此图无法得出的进化规律为( )A.水生→陆生 B.无卵壳→有卵壳C.鳃呼吸→肺呼吸 D.体型小→体型大【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解析】【解答】A. 鱼类生活在水中,两栖类水陆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主要生活在陆地,能体现水生→陆生的进化规律,A 不符合题意。B. 鱼类、两栖类的卵无卵壳,爬行类、鸟类的卵有卵壳,能体现无卵壳→有卵壳的进化规律,B 不符合题意。C. 鱼类用鳃呼吸,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用肺呼吸,能体现鳃呼吸→肺呼吸的进化规律,C 不符合题意。D. 图中没有关于体型大小变化的信息,无法得出体型小→体型大的进化规律,D 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25.(2025八上·衡阳期末)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A.解剖学证据 B.胚胎学证据C.分子生物学证据 D.化石证据【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解析】【解答】解:A、B、C、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都是研究生物的证据,但不是最直接、最重要证据。A、B、C不符合题意;D、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证据。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 学上的证据 (如鳃裂)只是说明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分子生物学证据是对不同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的分子结构的研究。这些证据都不够全面。只有化石证据全面直接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所以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的证据是化石证据。26.(2025八上·衡阳期末)生物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如图是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的繁殖方法,新植株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 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2)图乙所示生物的发育方式为 变态发育,其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3)图中乙、丙、丁所示生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的是 。(4)图丁的 中含有细胞核,受精后逐渐发育为雏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结构是 。【答案】(1)形成层(2)完全(3)丙(4)胚盘;卵白【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无性生殖;鸟卵的结构【解析】【解答】 (1) 嫁接时,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新植株成活的关键。因为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能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从而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2) 图乙生物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比如家蚕就是完全变态发育的代表。(3) 丙是青蛙的发育过程,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幼体蝌蚪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而乙(昆虫)、丁(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可以脱离水的限制。(4) 图丁是鸟卵的结构,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受精后会逐渐发育成雏鸟。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对胚胎有保护作用。【分析】 1.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会经历四个阶段,依次是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这类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在身体结构(形态构造)与日常活动方式(生活习性)上存在显著差别,比如幼虫可能以植物叶片为食,而成虫以花蜜为食,且外形差异极大。常见的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包括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以及蜜蜂等。2. 鸟卵的不同结构各自承担着特定功能:①卵壳质地坚硬,主要作用是保护卵内部的结构,同时壳上分布着细小孔洞,能让空气进出;②气室位于卵壳和卵壳膜之间,内部储存着空气,可为胚胎发育过程提供必需的氧气;③卵壳膜分为内、外两层,包裹着卵内部的卵白、卵黄等物质,起到保护这些结构的作用;④卵白是透明的胶状物质,既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也能对胚胎起到保护作用;⑤卵黄是鸟卵中主要的营养来源,作为卵细胞的核心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充足养分;⑥卵黄膜紧贴在卵黄表面,主要功能是保护卵黄,防止其受损;⑦系带是连接卵黄和卵壳膜的结构,能固定卵黄的位置,减少卵在孵化过程中的震动,有助于胚胎顺利孵化;⑧胚盘位于卵黄表面,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颜色较浅且体积较小;已受精的卵,胚盘颜色更深、体积稍大,在适宜条件下,受精后的胚盘可以发育成新的胚胎。(1)图甲是嫁接的过程,嫁接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新植株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2)图乙是蝴蝶的发育过程,蝴蝶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方式称为完全变态发育。(3)图乙蝴蝶的发育过程,其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因为蝴蝶的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幼虫生活在陆地上。图丙是青蛙的发育过程,青蛙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图丁是鸟卵的结构,鸟的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所以图中乙、丙、丁所示生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的是丙。(4)图丁是鸟卵的结构,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受精后逐渐发育为雏鸟;卵白不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所以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结构是卵白。27.(2025八上·衡阳期末)如图表示的是“基因身份证”上与遗传信息相关的知识概念图,据图回答问题:(1)补充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 ② ③ ④ 。(2) 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1)细胞核;染色体;性状;DNA(2)DNA【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解答】(1)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①是细胞核。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②是染色体。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③是性状。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所以④是DNA。(2) DNA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遗传物质,它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能决定生物的各种性状等遗传特征。【分析】图中,①为细胞核,②为染色体,③为性状,④为DNA。(1)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有染色体,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②染色体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④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呈双螺旋结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③为性状。(2)DNA是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上面有许多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8.(2025八上·衡阳期末)如图甲是某人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乙是人体性别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问题:(1)据图甲判断,该图是 (填“男性”或“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图。(2)由图乙孩子的性别可知,与母亲卵细胞结合的是含 性染色体的精子。(3)图乙中受精卵①的染色体数目共有 条,染色体组成为 。(4)若图乙父亲的X染色体上带有某致病基因,请你推测这个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可能性为 。【答案】(1)男性(2)X(3)46;22对+XX/44条+XX(4)0【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1) 图甲中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为XY染色体,所以该图是男性的染色体组成图。(2)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产生的卵细胞只含X性染色体。孩子为女孩,性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与母亲卵细胞结合的是含X性染色体的精子。(3)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共46条。女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或44条+XX)。(4) 父亲的性染色体为XY,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所以父亲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可能性为0。【分析】(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2)图甲表示男性体细胞的成对染色体排序图。(1)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观察图甲可知,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为XY染色体,所以该图是男性的染色体组成图。(2)母亲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图乙中孩子的性别为女孩,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与母亲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3)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所以图乙中受精卵①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条,其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4)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儿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来自父亲,X染色体来自母亲,所以父亲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可能性为0。29.(2025八上·衡阳期末)如下表为某家庭成员部分性状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成员 血型 眼睑类型 眼球虹膜的颜色父亲 A 双眼皮 褐色母亲 O 双眼皮 褐色女儿 A 单眼皮 褐色(1)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的颜色一致,这一现象叫 。(2)如果控制眼皮的基因用B、b表示,母亲的基因组成是 。(3)这对夫妇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是 。(4)若女儿将来通过整容手术获得了双眼皮,并与一个单眼皮男子结婚,正常情况下 (填“可能”或“不可能”)生下双眼皮孩子。(5)如果女儿因病需要输血,家庭成员中最佳的供血者是 。【答案】(1)遗传(2)Bb(3)3/4(75%)(4)不可能(5)父亲【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的遗传现象;安全输血的原则【解析】【解答】(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颜色一致,体现了亲子间的相似性,这一现象叫遗传。(2) 父母都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说明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母亲是双眼皮,且能生出单眼皮(bb)的女儿,所以母亲的基因组成是Bb。(3) 父亲基因组成推测为Bb(因为能产生b基因给女儿),母亲基因组成是Bb,他们生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BB、Bb、Bb、bb,其中表现为双眼皮(BB、Bb)的情况占3种,所以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是3/4(75%)。(4) 女儿通过整容手术获得的双眼皮,遗传物质未改变,其基因仍为bb,单眼皮男子基因也是bb,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可能生下双眼皮孩子。(5) 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女儿血型为A,父亲血型为A,所以最佳供血者是父亲。【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最佳的供血者是父亲。(1)遗传就是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的颜色一致,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这一现象叫遗传。(2)已知父母都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子代新出现的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所以女儿的基因组成是bb;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女儿的这对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由此可推断出父母都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又因为父母都是双眼皮,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所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Bb,即母亲的基因组成是Bb。(3)由(2)分析可知,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Bb,他们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分别为B和b,其遗传图解如下:。从遗传图解可以看出,后代的基因组成有BB、Bb、bb三种情况,其中BB和Bb表现为双眼皮,bb表现为单眼皮,双眼皮与单眼皮之比为3:1,因此这对夫妇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是3/4,即75%。(4)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女儿通过整容手术获得的双眼皮,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眼皮男子的基因组成是bb,女儿的基因组成是bb,他们结婚后,后代的基因组成只能是bb,表现为单眼皮,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可能生下双眼皮孩子。(5)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女儿的血型是A型,父亲的血型是A型,母亲的血型是O型,所以家庭成员中最佳的供血者是父亲。30.(2025八上·衡阳期末)地球上从生命起源到当今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图一是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二所示的进化树;图三表示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装置A中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2)图一装置 B中的液体相当于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这里。(3)图二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c、d三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填字母)(4)图二中,较b和d而言,a和b的亲缘关系更 (填“近”或“远”)。(5)图三中的①为 ,古人类大约起源于①。【答案】(1)氧气(2)原始海洋(3)f(4)近(5)森林古猿【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解析】【解答】(1) 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有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和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主要区别是不含氧气。(2) 米勒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模拟原始海洋,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3) 从进化树看,a、c、d都由f进化而来,所以它们的共同祖先是f。(4) 进化树中,a和b的分支距离更近,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更近。(5)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图三中的①为森林古猿,古人类大约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1、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存在多种学说,最主要的就是化学起源学说,这是现代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该理论指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大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逐渐演化出有机物,进而演化出原始的生命形式。2、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1)图一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2)图一B装置中为沸水,模拟了原始海洋,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3)从图二可以看出,a、b、c、d四种生物都是由f进化来的,因此,f可能是四种生物共同的祖先。(4)观察图二可知,a和b在同一分支上,a、b和d不在同一分支上,因此,a和b的亲缘关系更近。(5)类人猿(现代智人类)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是由共同的祖先①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31.(2025八上·衡阳期末)某同学网购了一盆富贵竹,商家送了一袋生根粉。为“探索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选取生长良好、形态大小大致相同、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完全相同的富贵竹枝条6支作为插条,将枝条的上端削成平面,下端削成斜面;并去掉大部分叶片,将剩余叶片剪去一半。2、将6支插条下端分别插入2mL清水和2mL浓度分别为2ppm、4ppm、6ppm、8ppm、10ppm的生根粉溶液中,深约3cm,浸泡1天时间(将装置放在遮阴、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3、将处理好的枝条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水培。4、观察、记录生根情况并绘制成图。5、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将枝条去掉大部分叶片的目的是 。(2)实验中选取的富贵竹枝条要保持形态大小、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完全相同,且将处理好的枝条要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 。(3)实验中将其中1支插条下端插入2mL清水中的目的是 。(4)据上述实验可知,探究的变量是 。(5)请指出本实验中的不够严谨之处: (写一点即可)。【答案】(1)降低蒸腾作用(2)保持单一变量(3)作对照(4)生根粉溶液的浓度不同(5)每组只有一根枝条【知识点】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解析】【解答】 (1) 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去掉大部分叶片可减少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避免插条因失水过多而影响生根和存活,所以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2) 在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是由所研究的变量(生根粉溶液浓度)引起的,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所以目的是保持单一变量。(3) 在实验中,设置对照组可以与实验组进行对比,更清楚地看出实验变量(生根粉溶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插条插入清水中,就是为了与插入生根粉溶液的插条形成对照,所以目的是作对照。(4) 该实验是为了“探索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同组之间只有生根粉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探究的变量是生根粉溶液的浓度不同。(5) 每组只用一根枝条进行实验,样本数量过少,容易因为偶然因素(如这根枝条本身的生长状况特殊等)影响实验结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所以不够严谨之处可以是每组只有一根枝条。【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1)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在实验中,去掉大部分叶片可以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从而避免插条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保证插条能正常存活并进行生根实验。(2)在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生根粉浓度)不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这样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所以选取的富贵竹枝条要保持形态大小、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完全相同,且将处理好的枝条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确保实验结果是由生根粉浓度的不同引起的。(3)在该实验中,需要探究不同浓度的生根粉对插条生根的影响,而清水处理组不添加生根粉,作为空白对照,通过与不同浓度生根粉溶液处理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更清晰地看出生根粉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索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设置了不同浓度(2ppm、4ppm、6ppm、8ppm、10ppm)的生根粉溶液以及清水对照组,所以探究的变量是生根粉的浓度。(5)探究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或标本的数量足够多,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得出的实验结论可信度才会高;本实验中每组的枝条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初中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初中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