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资源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1.(2025八上·南充月考)2025年央视春晚,人形机器人(图甲)身披东北花棉袄,把手绢转得虎虎生风,在唢呐声中完成高难度的秧歌舞步。图乙是机器人下肢部分结构的简易模型。下列关于机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模拟骨,③④模拟肌肉
B.②在④牵动下绕⑤活动
C.图乙中③④都处于舒张状态
D.机器人的运动由模拟“神经系统”控制
2.(2025八上·南充月考)冬天来啦,滑雪运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最好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滑雪运动只需要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
B.小脑中有协调滑雪动作平衡的神经中枢
C.肌肉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所需能量产自线粒体
D.迅速调整方向来躲避其他滑雪者属于复杂反射
3.(2025八上·南充月考)清代《种痘心法》记录了“选时痘之极顺者,取其痂以为苗”的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保护易感者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治疗天花患者
4.(2025八上·南充月考)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下图为眼球结构图,其中②和③代表的结构分别是(  )
A.晶状体、脉络膜 B.晶状体、视网膜
C.睫状体、巩膜 D.睫状体、视网膜
5.(2025八上·南充月考)平顶山运动员余俊松在2025年全国跆拳道冠军总决赛中勇夺金牌,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与风采。当运动员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6.(2025八上·南充月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参与完成的结构基础分别是(  )
A.反射弧和神经元 B.反射弧和神经系统
C.反射和反射弧 D.反射和神经元
7.(2025八上·南充月考)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少铁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
B.幼年时生长激素不足易患呆小症
C.胰岛素分泌过多会患糖尿病
D.肾上腺素有促进心跳加快的作用
8.(2025八上·南充月考)有关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过多——糖尿病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巨人症
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一一侏儒症
D.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9.(2025八上·南充月考)跳水小将全红婵奥运会跳水时小跑、跃起、翻腾、入水一气呵成,令全世界的观众感到惊艳,下列有关全红婵这一系列动作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一系列动作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参与
B.小跑、跃起、翻腾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肌肉
C.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主要由运动系统来调节
D.跳水时所需要的能量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配合
10.(2025八上·南充月考)HPV疫苗可预防由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引起的子宫颈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PV没有细胞结构
B.HPV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C.接种HPV疫苗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引起的免疫过程属于自然免疫
11.(2025八上·南充月考)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
B.关节由关节头、关节腔和关节软骨组成
C.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骨骼肌组成
D.骨骼肌既可以牵拉骨,又能推开骨
12.(2025八上·南充月考)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B.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C.脑干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13.(2025八上·南充月考)青春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与此相关的激素主要是(  )
A.胰岛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14.(2025八上·南充月考)少先队离队仪式,敬好最后一个队礼。在完成敬礼动作的过程中起动力作用的是(  )
A.骨 B.骨骼 C.骨骼肌 D.关节
15.(2025八上·南充月考)2019年1月11日,亚洲杯小组赛中国男足以3∶0使菲律宾提前出线。运动员的球技令国人赞叹不已。运动仅靠运动系统不能完成,还需要参与的系统有(  )
A.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16.(2025八上·南充月考)跨学科实践中,老师带领项目小组制作如图所示的眼球结构模型(内推注射器可使水透镜曲度变大,反之则变小),用于演示眼球的成像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水透镜模拟的是晶状体
B.若光屏上形成的物像太亮,可将光圈调大
C.模拟眼睛近视时,物像会落在光屏的前方
D.F光源右移时,向内推注射器使光屏上物像清晰
17.(2025八上·南充月考)云南大理永平县金光寺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时,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云豹的身影。下列不属于云豹运动系统的组成的是(  )
A.肌肉 B.骨 C.神经 D.关节
18.(2025八上·南充月考)眼球成像原理与物理学中的“小孔成像”原理(如图)基本一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光屏相当于视网膜 B.小孔相当于晶状体
C.挡光板相当于角膜 D.光屏和视网膜上的成像是正像
19.(2025八上·南充月考)小蓬在吃某食物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根据上述,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立刻吐出不是一种反射作用
B.苦味的感受器位于大脑中
C.经由大脑判断而得知食物中混有苦瓜
D.突然觉得有苦味是一种反射作用
20.(2025八上·南充月考)下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对应正确的是(  )
A.婴儿排尿反射——②是传出神经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①是视神经
C.缩手反射——③位于脊髓
D.吃杨梅分泌唾液——④是唾液腺
21.(2025八上·南充月考)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听觉神经细胞,使听力下降。听觉神经细胞位于(  )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
22.(2025八上·南充月考)小明在体检时被发现患有近视,医生建议他佩戴眼镜进行矫正。下列关于近视成因及矫正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眼球前后径过短,晶状体曲度过小,凹透镜发散光线使物像前移
B.眼球前后径过短,晶状体曲度过大,凸透镜会聚光线使物像后移
C.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凹透镜发散光线使物像后移
D.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小,凸透镜会聚光线使物像前移
23.(2025八上·南充月考)科学家为了研究甲状腺的功能,破坏了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继续生长为大蝌蚪,但不能发育成蛙。在饲养缸的水中加入适量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中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停止生长
D.甲状腺激素可调节蝌蚪发育
(2025八上·南充月考)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在母体内完成胚胎的发育,再由母体产出的过程,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还需经历婴儿期到性成熟的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B.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C.性激素还会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D.除性激素外,还有多种激素影响生长发育
26.(2025八上·南充月考)人体通过眼、耳等器官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主要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图为人的眼球、耳和脑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物像会落在眼球的[ ]   上,最后在图丙[A]   的特定区域,形成清晰的视觉。
(2)经常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使甲图中[ ]   曲度过大不易恢复,造成近视。
(3)长时间戴耳机会使乙图听觉感受器[ ]   的感觉细胞对声波的敏感度下降,造成听力下降。
(4)醉酒驾车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醉了丙图中的A、   。
27.(2025八上·南充月考)1967年,俄勒冈大学的径赛教练包尔曼和专门研究心脏的医学家哈里斯合著的《慢跑》一书出版,大大促进了慢跑活动的普及。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请分析回答:
(1)慢跑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   、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关节很灵活,在运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图乙所示关节结构示意图。由于[1、4]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5]   ,[3]   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丙图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②]   ,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①]   。
28.(2025八上·南充月考)常见激素的主要功能
(1)生长激素具有调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促进   的作用。
(2)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   和促进生长发育,提高   的兴奋性。人如果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消瘦,且情绪容易激动。
(3)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   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时,人就可能患   。
29.(2025八上·南充月考)请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
志贺氏菌又称痢疾杆菌,人体感染这类细菌后,常导致急性腹痛、发烧、水样便(俗称“拉稀”),医学称为细菌性痢疾。此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1)志贺氏菌的结构特点为没有   ,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志贺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   。
(2)细菌性痢疾传染性强,常见无症状感染者。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无症状感染者属于   。预防措施可以采用口服减毒活菌苗,口服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为   。
(3)科学研究表明,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志贺氏菌存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从如下表格可见:
温度 0℃ 25℃ 60℃ 80℃ 100℃
存活时间 3个月 20天 30分钟 5分钟 1分钟
由此,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期间,最好将食物充分高温煮熟再进食。该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0.(2025八上·南充月考)下面的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表示人体内的淋巴细胞,表示病原体的是   (填序号)。
(2)①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 ]   ,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3)该漫画表示的免疫类型为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4)某同学没有患过甲型H1N1流感,但他说自己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具有抵抗病毒的抗体,因此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A.①②模拟骨,③④模拟肌肉(骨骼肌),与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逻辑一致,故A正确。
B.在人体中,肌肉通过收缩来牵动骨绕关节运动。在图乙的模型中,⑤模拟关节,而④作为肌肉在收缩时会牵动①②(模拟骨)绕⑤(模拟关节)进行活动,故B正确。
C.机器人小腿向后抬起时,是一组肌肉收缩、另一组肌肉舒张(如同人体屈肘或伸肘时,肌肉交替收缩舒张)。因此③和④不可能都处于舒张状态,故C错误。
D.机器人的运动确实需要由某种形式的控制系统来指挥和协调,这个控制系统可以看作是模拟的神经系统,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图乙中:①②模拟骨,③④模拟肌肉(骨骼肌),⑤模拟关节。
在人体运动系统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且至少两组肌肉协同作用(一组收缩、一组舒张)才能完成动作。
2.【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A.滑雪运动并不是只需要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人体的任何一项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消化系统(提供能量物质)、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等)等多个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A错误。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在滑雪时,需要小脑来协调动作,保持平衡,B正确。
C.骨骼肌的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所需能量来自线粒体的呼吸作用,C正确。
D.迅速调整方向躲避其它滑雪者,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又称条件反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3.【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清代《种痘心法》记录了“选时痘之极顺者,取其痂以为苗”的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这表明,通过接种轻微感染的痘痂,可以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在遇到真正的天花病毒时,能够有效抵抗,避免感染。因此,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图中②的结构是晶状体,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图中③的结构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视网膜,④是玻璃体。
眼球的结构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即视网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5.【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 人体的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运动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当运动员做动作时,首先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接着④骨骼肌收缩,因为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然后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骨骼肌收缩会牵拉骨;最后②骨绕关节转动,从而产生动作。所以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是人体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缺少任何一部分反射都无法完成。因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完成的结构基础分别是反射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反射: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7.【答案】D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少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少铁会导致贫血,并非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故A错误。
B.幼年时生长激素不足易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易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且智力低下,故B错误。
C.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多一般不会患糖尿病,反而可能导致低血糖等情况,故C错误。
D.肾上腺素在应急状态下分泌增加,能促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激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8.【答案】D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而胰岛素分泌过多一般不会导致糖尿病,反而可能引发低血糖等问题,A错误。
B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导致侏儒症,B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D正确。
故选D。
【分析】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
9.【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A.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所以这一系列动作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参与,故A正确。
B.肌肉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小跑、跃起、翻腾等动作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肌肉的收缩,故B正确。
C.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而非主要由运动系统调节,故C错误。
D.跳水时所需要的能量,需要消化系统消化食物提供营养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等,所以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配合,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10.【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规划;抗原和抗体;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HPV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HPV 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 HPV 起到抵抗作用B正确。
C.接种 HPV 疫苗可以使易感人群获得对 HPV 的免疫力,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疫苗引发的是人工免疫,非自然免疫,D错误。
故选D。
【分析】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11.【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人体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同时也需要能量的供应,所以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A正确。
B.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B错误。
C.运动系统包括:骨骼(骨和关节)和骨骼肌构成。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C错误。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D错误。
故选A。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12.【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并非仅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A错误。
B.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 B正确。
C.脑干虽然包含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但它并不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是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错误。
D.膝跳反射就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由脊髓灰质里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3.【答案】B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与生殖系统发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青春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的主要调节激素,故B符合题意。
C.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生殖系统发育无直接关联,故C不符合题意。
D.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尤其是骨骼生长),不主导生殖系统发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三种主要激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14.【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在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肌肉)收缩产生动力,从而带动骨绕关节活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5.【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人体完成运动,不仅仅依靠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还需要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
神经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动作。
呼吸系统:为运动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证细胞呼吸作用的顺利进行,为运动提供能量。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来源。
循环系统: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保证各系统的物质交换。
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6.【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制作眼球成像模型
【解析】【解答】A.眼球中,晶状体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且曲度可调节。图中的水透镜曲度能通过注射器改变,模拟的是晶状体,A正确。
B.若光屏上物像太亮,需减少进光量。显微镜光圈调大时进光量增加,调小时进光量减少。因此应将光圈调小,而非调大,B错误。
C.近视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向内注水会使水透镜曲度增大,模拟晶状体曲度过大,能模拟近视形成,C正确。
D.向内注水会使水透镜曲度增大,模拟晶状体曲度过大,F光源右移时,向内推注射器使光屏上物像清晰,D正确。
故选B。
【分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7.【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肌肉(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缩和舒张带动骨运动,该选项属于运动系统组成,不符合题意。
B、骨是运动系统的 “杠杆” 结构,与骨连接共同构成运动的支架,该选项属于运动系统组成,不符合题意。
C、神经属于神经系统,其功能是调节运动,但不属于运动系统的结构组成,该选项不属于运动系统组成,符合题意。
D、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属于运动系统中骨连接的范畴,该选项属于运动系统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8.【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制作眼球成像模型
【解析】【解答】A.在小孔成像中,光屏是承接像的部位;在眼球成像中,视网膜是形成物像的部位,所以光屏相当于视网膜,故A正确。
B.小孔是光线通过的通道,而晶状体是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所以小孔不相当于晶状体,故B错误。
C.挡光板主要是遮挡光线,使光线通过小孔,而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结构,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所以挡光板不相当于角膜,故C错误。
D.无论是在小孔成像还是视网膜成像中,成像均为倒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眼球成像中,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个结构,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是形成物像的部位,上面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在小孔成像中,小孔是光线通过的通道;挡光板起到遮挡作用,使光线只能通过小孔;光屏是承接像的部位。
19.【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立刻吐出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苦味)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属于反射作用(非条件反射),故A错误。
B.味苦味的感受器位于舌上,而不是大脑中,大脑是形成味觉的部位,故B错误。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味觉感受器分布舌背面和两侧黏膜,味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小蓬在吃某食物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需要大脑判断,故C正确。
D.突然觉得有苦味是一种感觉,不是反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0.【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婴儿排尿反射中,②应为传入神经,而非传出神经,故A错误。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时,①感受器是视网膜,而非视神经(视神经属于传入神经),故B错误。
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③)位于脊髓,属于简单反射,故C正确。
D.吃杨梅分泌唾液,⑤唾液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反射: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21.【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A.外耳道的作用是传导声波,无听觉神经细胞,故A不符合题意。
B.鼓膜的功能是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无听觉神经细胞,故B不符合题意。
C.耳蜗内含有听觉神经细胞(毛细胞),能将声波的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部位,故C符合题意。
D.咽鼓管连通中耳与咽部,调节鼓膜内外压力,与听觉神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22.【答案】C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近视的成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射后,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看不清远处物体。矫正方法是佩戴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物像后移,准确落在视网膜上。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近视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23.【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实验中,一组破坏甲状腺(无甲状腺激素),另一组在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变量是甲状腺激素,A正确。
BC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不会停止生长,蝌蚪能继续发育成大蝌蚪,但不能发育成蛙,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答案】24.A
25.B
【知识点】激素调节;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分析】题1图中:①是卵巢,②是输卵管,③是子宫,④是阴道。
(1)女性生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主要由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组成,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女性 内生殖器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 外阴(主要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及阴道前庭。
) 是生殖系统在机体的外露部分,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撑内部生殖器官,并作为性行为的重要参与部分。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24.A.①卵巢是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正确。
B.②是输卵管,作用是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B错误。
C.③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C错误。
D.④是阴道,是胎儿产出和月经排出的通道,D错误。
故选A。
25.A.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正确。
B.新生命的诞生标志是受精卵的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非婴儿的第一声啼哭,B错误。
C.性激素在青春期时分泌增加,会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性的胡须、喉结等,女性的乳房发育、骨盆宽大等,C正确。
D.人体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包括性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D正确。
故选B。
26.【答案】(1)④视网膜;大脑皮层
(2)②晶状体
(3)d耳蜗
(4)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所以图甲中,物像会落在眼球的 [④] 视网膜上,最后在图丙 [A] 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清晰的视觉。
(2)如果经常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图甲中 [②] 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3)听觉感受器位于乙图中的[d]耳蜗内。外界声波经一系列传导后,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波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长时间戴耳机,过大的音量会使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对声波的敏感度下降,进而造成听力下降。
(4)醉酒的人出现口齿不清,是因为酒精麻醉了丙图中的A大脑。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负责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等功能,酒精影响了语言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口齿不清。
动作不协调是因为酒精麻醉了B小脑。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酒精干扰了小脑对肌肉运动的调节,从而使动作变得不协调。
【分析】图甲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图乙中:a鼓膜,b听小骨,c半规管,d耳蜗。图丙中:A大脑、B小脑、C脑干。
(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近视的成因:近视主要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导致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3)听觉的形成:听觉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至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相关结构有鼓膜、听小骨、耳蜗等,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4)脑的功能:大脑皮层有多种神经中枢,如语言中枢等,控制人体高级神经活动;小脑主要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
(1)视觉形成时,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眼球一系列结构折射后,物像会落在眼球的[④]视网膜上。因为视网膜上有丰富的感光细胞,能感受光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图丙[A]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即视觉中枢,在这里形成清晰的视觉。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负责处理各种感觉信息并产生相应的感觉。
(2)经常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调节状态,会使甲图中[②]晶状体曲度过大不易恢复。晶状体在眼睛调节焦距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晶状体持续处于变凸状态,久而久之弹性降低,曲度变大且难以恢复正常,从而造成近视。
(3)听觉感受器位于乙图中的[d]耳蜗内。外界声波经一系列传导后,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波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长时间戴耳机,过大的音量会使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对声波的敏感度下降,进而造成听力下降。
(4)醉酒的人出现口齿不清,是因为酒精麻醉了丙图中的A大脑。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负责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等功能,酒精影响了语言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口齿不清。
动作不协调是因为酒精麻醉了B小脑。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酒精干扰了小脑对肌肉运动的调节,从而使动作变得不协调。
27.【答案】(1)骨
(2)关节软骨;关节腔
(3)肌腹;肌腱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所以,题图甲中[1、4]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5]关节软骨,[3]关节腔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 [②] 肌腹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收缩舒张产生动力);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 [①] 肌腱 (属于结缔组织,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分析】图甲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图乙中:①肌腱,②肌腹。
人体运动的形成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并在神经系统的协调和相关肌肉协作控制下完成的,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是由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来的。(即: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
(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所以,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所以,题图甲中[1、4]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5]关节软骨,[3]关节腔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所以,丙图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②]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①]肌腱。
28.【答案】(1)生长发育
(2)代谢;神经系统
(3)葡萄糖;糖尿病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具有调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2)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可以调节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人如果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表现为消瘦,且情绪容易激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3)胰岛素由胰岛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如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供能,或转化为肝糖原、脂肪等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时,血糖无法正常被利用和储存,浓度会升高,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
【分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其核心功能之一是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骨骼、肌肉的生长作用显著)。同时,它还能调节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如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等),维持身体的生长平衡。
(2)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新陈代谢的关键激素,能加快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代谢速率。 它对生长发育(尤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完善)至关重要,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 此外,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时(如甲亢),会出现消瘦、情绪激动、心跳加快等症状。
(3)胰岛素由胰岛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如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供能,或转化为肝糖原、脂肪等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时,血糖无法正常被利用和储存,浓度会升高,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
29.【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病原体
(2)传染源;特异性免疫
(3)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1)志贺氏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从传染病角度,能引起疾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称为病原体,因此志贺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
(2)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无症状,但是其体内携带志贺氏菌,能够散播细菌性痢疾,故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因此,预防措施可以采用口服减毒活菌苗,减毒活菌苗是抗原,口服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方式为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对其他病原体不起作用。
(3)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志贺氏菌存活的能力减弱。因此,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期间,最好将食物高温加热再进食,有利于杀死志贺氏菌。该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1)志贺氏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而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以,志贺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
(2)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无症状,但是其体内携带志贺氏菌,能够散播细菌性痢疾,故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因此,预防措施可以采用口服减毒活菌苗,减毒活菌苗是抗原,口服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方式为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对其他病原体不起作用。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志贺氏菌存活的能力减弱。因此,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期间,最好将食物高温加热再进食,有利于杀死志贺氏菌。该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0.【答案】(1)①
(2)③抗体
(3)特异性
(4)不对;抗体具有特异性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抗原和抗体
【解析】【解答】(1)病原体是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图中①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表示病原体的是①。
(2)当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即图中的③。抗体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3)该免疫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而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4)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特定的抗原。该同学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产生的抗体只能抵抗水痘病毒,而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以接种水痘疫苗并不能使他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所以该同学说法不对。
【分析】图中:①病原体,②淋巴细胞,③抗体。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在漫画中,①是能侵入人体并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所以表示病原体的是①。
(2)当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即图中的③。抗体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3)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它是在出生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该漫画中人体受到病原体①的感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③来抵抗病原体,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所以表示的免疫类型为特异性免疫。
(4)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特定的抗原。该同学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产生的抗体只能抵抗水痘病毒,而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以接种水痘疫苗并不能使他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所以该同学说法不对。
1 / 1四川省南充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1.(2025八上·南充月考)2025年央视春晚,人形机器人(图甲)身披东北花棉袄,把手绢转得虎虎生风,在唢呐声中完成高难度的秧歌舞步。图乙是机器人下肢部分结构的简易模型。下列关于机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模拟骨,③④模拟肌肉
B.②在④牵动下绕⑤活动
C.图乙中③④都处于舒张状态
D.机器人的运动由模拟“神经系统”控制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A.①②模拟骨,③④模拟肌肉(骨骼肌),与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逻辑一致,故A正确。
B.在人体中,肌肉通过收缩来牵动骨绕关节运动。在图乙的模型中,⑤模拟关节,而④作为肌肉在收缩时会牵动①②(模拟骨)绕⑤(模拟关节)进行活动,故B正确。
C.机器人小腿向后抬起时,是一组肌肉收缩、另一组肌肉舒张(如同人体屈肘或伸肘时,肌肉交替收缩舒张)。因此③和④不可能都处于舒张状态,故C错误。
D.机器人的运动确实需要由某种形式的控制系统来指挥和协调,这个控制系统可以看作是模拟的神经系统,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图乙中:①②模拟骨,③④模拟肌肉(骨骼肌),⑤模拟关节。
在人体运动系统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且至少两组肌肉协同作用(一组收缩、一组舒张)才能完成动作。
2.(2025八上·南充月考)冬天来啦,滑雪运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最好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滑雪运动只需要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
B.小脑中有协调滑雪动作平衡的神经中枢
C.肌肉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所需能量产自线粒体
D.迅速调整方向来躲避其他滑雪者属于复杂反射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A.滑雪运动并不是只需要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人体的任何一项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消化系统(提供能量物质)、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等)等多个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A错误。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在滑雪时,需要小脑来协调动作,保持平衡,B正确。
C.骨骼肌的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所需能量来自线粒体的呼吸作用,C正确。
D.迅速调整方向躲避其它滑雪者,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又称条件反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3.(2025八上·南充月考)清代《种痘心法》记录了“选时痘之极顺者,取其痂以为苗”的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保护易感者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治疗天花患者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清代《种痘心法》记录了“选时痘之极顺者,取其痂以为苗”的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这表明,通过接种轻微感染的痘痂,可以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在遇到真正的天花病毒时,能够有效抵抗,避免感染。因此,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2025八上·南充月考)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下图为眼球结构图,其中②和③代表的结构分别是(  )
A.晶状体、脉络膜 B.晶状体、视网膜
C.睫状体、巩膜 D.睫状体、视网膜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图中②的结构是晶状体,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图中③的结构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视网膜,④是玻璃体。
眼球的结构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即视网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5.(2025八上·南充月考)平顶山运动员余俊松在2025年全国跆拳道冠军总决赛中勇夺金牌,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与风采。当运动员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 人体的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运动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当运动员做动作时,首先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接着④骨骼肌收缩,因为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然后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骨骼肌收缩会牵拉骨;最后②骨绕关节转动,从而产生动作。所以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2025八上·南充月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参与完成的结构基础分别是(  )
A.反射弧和神经元 B.反射弧和神经系统
C.反射和反射弧 D.反射和神经元
【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是人体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缺少任何一部分反射都无法完成。因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完成的结构基础分别是反射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反射: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7.(2025八上·南充月考)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少铁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
B.幼年时生长激素不足易患呆小症
C.胰岛素分泌过多会患糖尿病
D.肾上腺素有促进心跳加快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少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少铁会导致贫血,并非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故A错误。
B.幼年时生长激素不足易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易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且智力低下,故B错误。
C.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多一般不会患糖尿病,反而可能导致低血糖等情况,故C错误。
D.肾上腺素在应急状态下分泌增加,能促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激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8.(2025八上·南充月考)有关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过多——糖尿病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巨人症
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一一侏儒症
D.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D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而胰岛素分泌过多一般不会导致糖尿病,反而可能引发低血糖等问题,A错误。
B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导致侏儒症,B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D正确。
故选D。
【分析】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
9.(2025八上·南充月考)跳水小将全红婵奥运会跳水时小跑、跃起、翻腾、入水一气呵成,令全世界的观众感到惊艳,下列有关全红婵这一系列动作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一系列动作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参与
B.小跑、跃起、翻腾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肌肉
C.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主要由运动系统来调节
D.跳水时所需要的能量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配合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A.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所以这一系列动作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参与,故A正确。
B.肌肉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小跑、跃起、翻腾等动作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肌肉的收缩,故B正确。
C.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而非主要由运动系统调节,故C错误。
D.跳水时所需要的能量,需要消化系统消化食物提供营养物质,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等,所以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配合,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10.(2025八上·南充月考)HPV疫苗可预防由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引起的子宫颈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PV没有细胞结构
B.HPV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C.接种HPV疫苗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引起的免疫过程属于自然免疫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规划;抗原和抗体;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HPV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HPV 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 HPV 起到抵抗作用B正确。
C.接种 HPV 疫苗可以使易感人群获得对 HPV 的免疫力,这一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疫苗引发的是人工免疫,非自然免疫,D错误。
故选D。
【分析】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11.(2025八上·南充月考)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
B.关节由关节头、关节腔和关节软骨组成
C.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骨骼肌组成
D.骨骼肌既可以牵拉骨,又能推开骨
【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人体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同时也需要能量的供应,所以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A正确。
B.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B错误。
C.运动系统包括:骨骼(骨和关节)和骨骼肌构成。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C错误。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D错误。
故选A。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12.(2025八上·南充月考)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B.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C.脑干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并非仅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A错误。
B.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 B正确。
C.脑干虽然包含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但它并不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是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错误。
D.膝跳反射就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由脊髓灰质里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3.(2025八上·南充月考)青春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与此相关的激素主要是(  )
A.胰岛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答案】B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与生殖系统发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青春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的主要调节激素,故B符合题意。
C.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生殖系统发育无直接关联,故C不符合题意。
D.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尤其是骨骼生长),不主导生殖系统发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三种主要激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调节血糖浓度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
14.(2025八上·南充月考)少先队离队仪式,敬好最后一个队礼。在完成敬礼动作的过程中起动力作用的是(  )
A.骨 B.骨骼 C.骨骼肌 D.关节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
【解析】【解答】在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肌肉)收缩产生动力,从而带动骨绕关节活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5.(2025八上·南充月考)2019年1月11日,亚洲杯小组赛中国男足以3∶0使菲律宾提前出线。运动员的球技令国人赞叹不已。运动仅靠运动系统不能完成,还需要参与的系统有(  )
A.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人体完成运动,不仅仅依靠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还需要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
神经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动作。
呼吸系统:为运动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证细胞呼吸作用的顺利进行,为运动提供能量。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来源。
循环系统: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保证各系统的物质交换。
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6.(2025八上·南充月考)跨学科实践中,老师带领项目小组制作如图所示的眼球结构模型(内推注射器可使水透镜曲度变大,反之则变小),用于演示眼球的成像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水透镜模拟的是晶状体
B.若光屏上形成的物像太亮,可将光圈调大
C.模拟眼睛近视时,物像会落在光屏的前方
D.F光源右移时,向内推注射器使光屏上物像清晰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制作眼球成像模型
【解析】【解答】A.眼球中,晶状体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且曲度可调节。图中的水透镜曲度能通过注射器改变,模拟的是晶状体,A正确。
B.若光屏上物像太亮,需减少进光量。显微镜光圈调大时进光量增加,调小时进光量减少。因此应将光圈调小,而非调大,B错误。
C.近视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向内注水会使水透镜曲度增大,模拟晶状体曲度过大,能模拟近视形成,C正确。
D.向内注水会使水透镜曲度增大,模拟晶状体曲度过大,F光源右移时,向内推注射器使光屏上物像清晰,D正确。
故选B。
【分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7.(2025八上·南充月考)云南大理永平县金光寺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时,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云豹的身影。下列不属于云豹运动系统的组成的是(  )
A.肌肉 B.骨 C.神经 D.关节
【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肌肉(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缩和舒张带动骨运动,该选项属于运动系统组成,不符合题意。
B、骨是运动系统的 “杠杆” 结构,与骨连接共同构成运动的支架,该选项属于运动系统组成,不符合题意。
C、神经属于神经系统,其功能是调节运动,但不属于运动系统的结构组成,该选项不属于运动系统组成,符合题意。
D、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属于运动系统中骨连接的范畴,该选项属于运动系统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8.(2025八上·南充月考)眼球成像原理与物理学中的“小孔成像”原理(如图)基本一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光屏相当于视网膜 B.小孔相当于晶状体
C.挡光板相当于角膜 D.光屏和视网膜上的成像是正像
【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制作眼球成像模型
【解析】【解答】A.在小孔成像中,光屏是承接像的部位;在眼球成像中,视网膜是形成物像的部位,所以光屏相当于视网膜,故A正确。
B.小孔是光线通过的通道,而晶状体是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所以小孔不相当于晶状体,故B错误。
C.挡光板主要是遮挡光线,使光线通过小孔,而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结构,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所以挡光板不相当于角膜,故C错误。
D.无论是在小孔成像还是视网膜成像中,成像均为倒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眼球成像中,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个结构,有折射光线的作用;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是形成物像的部位,上面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在小孔成像中,小孔是光线通过的通道;挡光板起到遮挡作用,使光线只能通过小孔;光屏是承接像的部位。
19.(2025八上·南充月考)小蓬在吃某食物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根据上述,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立刻吐出不是一种反射作用
B.苦味的感受器位于大脑中
C.经由大脑判断而得知食物中混有苦瓜
D.突然觉得有苦味是一种反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立刻吐出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苦味)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属于反射作用(非条件反射),故A错误。
B.味苦味的感受器位于舌上,而不是大脑中,大脑是形成味觉的部位,故B错误。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味觉感受器分布舌背面和两侧黏膜,味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小蓬在吃某食物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需要大脑判断,故C正确。
D.突然觉得有苦味是一种感觉,不是反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0.(2025八上·南充月考)下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对应正确的是(  )
A.婴儿排尿反射——②是传出神经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①是视神经
C.缩手反射——③位于脊髓
D.吃杨梅分泌唾液——④是唾液腺
【答案】C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婴儿排尿反射中,②应为传入神经,而非传出神经,故A错误。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时,①感受器是视网膜,而非视神经(视神经属于传入神经),故B错误。
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③)位于脊髓,属于简单反射,故C正确。
D.吃杨梅分泌唾液,⑤唾液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反射: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21.(2025八上·南充月考)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听觉神经细胞,使听力下降。听觉神经细胞位于(  )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A.外耳道的作用是传导声波,无听觉神经细胞,故A不符合题意。
B.鼓膜的功能是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无听觉神经细胞,故B不符合题意。
C.耳蜗内含有听觉神经细胞(毛细胞),能将声波的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部位,故C符合题意。
D.咽鼓管连通中耳与咽部,调节鼓膜内外压力,与听觉神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22.(2025八上·南充月考)小明在体检时被发现患有近视,医生建议他佩戴眼镜进行矫正。下列关于近视成因及矫正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眼球前后径过短,晶状体曲度过小,凹透镜发散光线使物像前移
B.眼球前后径过短,晶状体曲度过大,凸透镜会聚光线使物像后移
C.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凹透镜发散光线使物像后移
D.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小,凸透镜会聚光线使物像前移
【答案】C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近视的成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射后,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看不清远处物体。矫正方法是佩戴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物像后移,准确落在视网膜上。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近视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原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23.(2025八上·南充月考)科学家为了研究甲状腺的功能,破坏了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继续生长为大蝌蚪,但不能发育成蛙。在饲养缸的水中加入适量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中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停止生长
D.甲状腺激素可调节蝌蚪发育
【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实验中,一组破坏甲状腺(无甲状腺激素),另一组在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变量是甲状腺激素,A正确。
BC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不会停止生长,蝌蚪能继续发育成大蝌蚪,但不能发育成蛙,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2025八上·南充月考)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在母体内完成胚胎的发育,再由母体产出的过程,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完成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还需经历婴儿期到性成熟的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B.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C.性激素还会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D.除性激素外,还有多种激素影响生长发育
【答案】24.A
25.B
【知识点】激素调节;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分析】题1图中:①是卵巢,②是输卵管,③是子宫,④是阴道。
(1)女性生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主要由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组成,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女性 内生殖器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 外阴(主要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及阴道前庭。
) 是生殖系统在机体的外露部分,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撑内部生殖器官,并作为性行为的重要参与部分。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24.A.①卵巢是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正确。
B.②是输卵管,作用是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B错误。
C.③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C错误。
D.④是阴道,是胎儿产出和月经排出的通道,D错误。
故选A。
25.A.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正确。
B.新生命的诞生标志是受精卵的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非婴儿的第一声啼哭,B错误。
C.性激素在青春期时分泌增加,会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性的胡须、喉结等,女性的乳房发育、骨盆宽大等,C正确。
D.人体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包括性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D正确。
故选B。
26.(2025八上·南充月考)人体通过眼、耳等器官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主要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图为人的眼球、耳和脑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物像会落在眼球的[ ]   上,最后在图丙[A]   的特定区域,形成清晰的视觉。
(2)经常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使甲图中[ ]   曲度过大不易恢复,造成近视。
(3)长时间戴耳机会使乙图听觉感受器[ ]   的感觉细胞对声波的敏感度下降,造成听力下降。
(4)醉酒驾车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醉酒的人一般会出现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醉了丙图中的A、   。
【答案】(1)④视网膜;大脑皮层
(2)②晶状体
(3)d耳蜗
(4)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所以图甲中,物像会落在眼球的 [④] 视网膜上,最后在图丙 [A] 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清晰的视觉。
(2)如果经常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图甲中 [②] 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
(3)听觉感受器位于乙图中的[d]耳蜗内。外界声波经一系列传导后,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波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长时间戴耳机,过大的音量会使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对声波的敏感度下降,进而造成听力下降。
(4)醉酒的人出现口齿不清,是因为酒精麻醉了丙图中的A大脑。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负责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等功能,酒精影响了语言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口齿不清。
动作不协调是因为酒精麻醉了B小脑。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酒精干扰了小脑对肌肉运动的调节,从而使动作变得不协调。
【分析】图甲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图乙中:a鼓膜,b听小骨,c半规管,d耳蜗。图丙中:A大脑、B小脑、C脑干。
(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近视的成因:近视主要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导致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3)听觉的形成:听觉形成过程为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至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相关结构有鼓膜、听小骨、耳蜗等,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4)脑的功能:大脑皮层有多种神经中枢,如语言中枢等,控制人体高级神经活动;小脑主要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
(1)视觉形成时,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眼球一系列结构折射后,物像会落在眼球的[④]视网膜上。因为视网膜上有丰富的感光细胞,能感受光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图丙[A]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即视觉中枢,在这里形成清晰的视觉。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负责处理各种感觉信息并产生相应的感觉。
(2)经常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调节状态,会使甲图中[②]晶状体曲度过大不易恢复。晶状体在眼睛调节焦距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晶状体持续处于变凸状态,久而久之弹性降低,曲度变大且难以恢复正常,从而造成近视。
(3)听觉感受器位于乙图中的[d]耳蜗内。外界声波经一系列传导后,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波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长时间戴耳机,过大的音量会使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对声波的敏感度下降,进而造成听力下降。
(4)醉酒的人出现口齿不清,是因为酒精麻醉了丙图中的A大脑。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负责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等功能,酒精影响了语言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口齿不清。
动作不协调是因为酒精麻醉了B小脑。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酒精干扰了小脑对肌肉运动的调节,从而使动作变得不协调。
27.(2025八上·南充月考)1967年,俄勒冈大学的径赛教练包尔曼和专门研究心脏的医学家哈里斯合著的《慢跑》一书出版,大大促进了慢跑活动的普及。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请分析回答:
(1)慢跑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   、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关节很灵活,在运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图乙所示关节结构示意图。由于[1、4]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5]   ,[3]   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丙图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②]   ,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①]   。
【答案】(1)骨
(2)关节软骨;关节腔
(3)肌腹;肌腱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所以,题图甲中[1、4]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5]关节软骨,[3]关节腔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 [②] 肌腹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收缩舒张产生动力);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 [①] 肌腱 (属于结缔组织,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分析】图甲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图乙中:①肌腱,②肌腹。
人体运动的形成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并在神经系统的协调和相关肌肉协作控制下完成的,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是由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来的。(即: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
(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所以,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所以,题图甲中[1、4]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5]关节软骨,[3]关节腔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所以,丙图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②]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①]肌腱。
28.(2025八上·南充月考)常见激素的主要功能
(1)生长激素具有调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促进   的作用。
(2)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   和促进生长发育,提高   的兴奋性。人如果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消瘦,且情绪容易激动。
(3)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   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时,人就可能患   。
【答案】(1)生长发育
(2)代谢;神经系统
(3)葡萄糖;糖尿病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具有调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2)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可以调节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人如果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表现为消瘦,且情绪容易激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3)胰岛素由胰岛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如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供能,或转化为肝糖原、脂肪等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时,血糖无法正常被利用和储存,浓度会升高,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
【分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其核心功能之一是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骨骼、肌肉的生长作用显著)。同时,它还能调节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如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等),维持身体的生长平衡。
(2)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新陈代谢的关键激素,能加快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代谢速率。 它对生长发育(尤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完善)至关重要,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 此外,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时(如甲亢),会出现消瘦、情绪激动、心跳加快等症状。
(3)胰岛素由胰岛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如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供能,或转化为肝糖原、脂肪等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时,血糖无法正常被利用和储存,浓度会升高,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
29.(2025八上·南充月考)请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
志贺氏菌又称痢疾杆菌,人体感染这类细菌后,常导致急性腹痛、发烧、水样便(俗称“拉稀”),医学称为细菌性痢疾。此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1)志贺氏菌的结构特点为没有   ,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志贺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   。
(2)细菌性痢疾传染性强,常见无症状感染者。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无症状感染者属于   。预防措施可以采用口服减毒活菌苗,口服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为   。
(3)科学研究表明,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志贺氏菌存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从如下表格可见:
温度 0℃ 25℃ 60℃ 80℃ 100℃
存活时间 3个月 20天 30分钟 5分钟 1分钟
由此,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期间,最好将食物充分高温煮熟再进食。该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病原体
(2)传染源;特异性免疫
(3)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1)志贺氏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从传染病角度,能引起疾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称为病原体,因此志贺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
(2)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无症状,但是其体内携带志贺氏菌,能够散播细菌性痢疾,故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因此,预防措施可以采用口服减毒活菌苗,减毒活菌苗是抗原,口服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方式为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对其他病原体不起作用。
(3)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志贺氏菌存活的能力减弱。因此,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期间,最好将食物高温加热再进食,有利于杀死志贺氏菌。该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1)志贺氏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而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以,志贺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
(2)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无症状,但是其体内携带志贺氏菌,能够散播细菌性痢疾,故无症状感染者属于传染源。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因此,预防措施可以采用口服减毒活菌苗,减毒活菌苗是抗原,口服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方式为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对其他病原体不起作用。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志贺氏菌存活的能力减弱。因此,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期间,最好将食物高温加热再进食,有利于杀死志贺氏菌。该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0.(2025八上·南充月考)下面的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表示人体内的淋巴细胞,表示病原体的是   (填序号)。
(2)①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 ]   ,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3)该漫画表示的免疫类型为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4)某同学没有患过甲型H1N1流感,但他说自己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具有抵抗病毒的抗体,因此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理由是   。
【答案】(1)①
(2)③抗体
(3)特异性
(4)不对;抗体具有特异性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抗原和抗体
【解析】【解答】(1)病原体是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图中①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表示病原体的是①。
(2)当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即图中的③。抗体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3)该免疫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而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4)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特定的抗原。该同学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产生的抗体只能抵抗水痘病毒,而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以接种水痘疫苗并不能使他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所以该同学说法不对。
【分析】图中:①病原体,②淋巴细胞,③抗体。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在漫画中,①是能侵入人体并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所以表示病原体的是①。
(2)当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即图中的③。抗体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3)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它是在出生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该漫画中人体受到病原体①的感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③来抵抗病原体,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所以表示的免疫类型为特异性免疫。
(4)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特定的抗原。该同学接种过水痘疫苗,体内产生的抗体只能抵抗水痘病毒,而不能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以接种水痘疫苗并不能使他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所以该同学说法不对。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