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中图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全球经济发展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区域认知:通过世界海上石油运输路线图、“义新欧”班列线路图,认识不同运输方式的空间分布规律,理解区域间物资流动的地理逻辑。综合思维:结合运输方式特点与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全球经济的多重影响(资源配置、贸易发展、文化交流),建立“运输方式-经济活动-区域联系”的逻辑关联。人地协调观:认识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如管道运输的安全性、中欧班列的低碳优势),理解我国国际交通建设的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地理实践力:通过“选择运输方式”情境任务、解读运输数据图表,提升地理信息提取、分析与应用能力,能独立撰写简短的案例分析报告。学习目标导入新课“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2021年3月23日,一艘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导致航道堵塞。据估计,“长赐”号搁浅的6天,全球贸易每天损失约96亿美元。目 录CONTENT国际交通运输方式01/优题强化训练03/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02/国际交通运输方式01/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 ①②③④⑤国际航空运输国际海洋运输国际铁路运输国际公路运输国际管道运输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航空运输优点缺点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航空运输国际航空是国际人员流动的主要方式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航空运输阅读活动: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国际航空运输适合运输哪些货物?贵重物品易腐鲜活货物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航空运输阅读活动: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国际航空运输适合运输哪些货物?精密仪器应急物品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海洋运输优点缺点运量大、运费低速度慢,受天气的影响大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海洋运输阅读活动: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国际海洋运输适合运输哪些货物?国际海洋运输是国际货物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国际贸易总额的80%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90%左右,都是通过国际海洋运输完成。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海洋运输阅读活动: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国际海洋运输适合运输哪些货物?国际海洋运输适合运输大宗、笨重、时效性不强的货物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铁路运输优点缺点速度较快、运量较大、成本相对较低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费用高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铁路运输国际铁路运输在国际贸易中是仅次于海洋运输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铁路运输阅读活动: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国际铁路运输适合运输哪些货物?国际铁路运输适合运输大宗、笨重、时效性不强的货物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铁路运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每年有超过1800列“中欧班列”经过中亚地区,中亚地区使其产品远销欧洲和中国。列举“一带一路”建设对中亚地区的积极影响?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公路运输优点缺点机动灵活、装卸方便运量小,效率低;运输成本较高;受天气和路况影响大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公路运输国际公路运输是邻国间边境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公路运输国际公路运输还可以将两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衔接起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公路运输阅读活动: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国际公路运输适合运输哪些货物?国际铁路运输适合运输跨境生鲜、冷冻肉类、新鲜蔬菜等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管道运输优点缺点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可靠灵活性差、建设成本高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管道运输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国际管道运输阅读活动: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国际管道运输适合运输哪些货物?国际管道运输适合运输天然气、石油和其他液态或气态的能源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归纳总结案例一 韩国一家公司急需从荷兰进口一批精密电子仪器应该选择 运输案例二 澳大利亚出口大量铁矿石至日本应该选择 运输案例三 中国向欧洲出口大量的服装和玩具,货物数量多、体积大、要求运输速度较快、运输成本较低。应该选择 运输国际航空国际海洋国际铁路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一归纳总结案例四 以为中国游客想去泰国旅游,并且想要欣赏沿途的美景应该选择 运输案例五 俄罗斯向中国运输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应该选择 运输国际公路国际管道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02/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国际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互联互通,促进了原材料、制成品、人员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流动,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案例一:世界海上石油运输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认识石油的重要性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被称为“工业的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血液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认识世界石油资源生产与消费区域之间不平衡的现状绿色表示石油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绿色越深,表示石油生产量大于消费量。橙色表示石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橙色越深,表示石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寻找石油生产量远大于消费量的典型国家俄罗斯加拿大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寻找石油消费量远大于生产量的典型国家中国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结论:世界石油资源的生产与消费存在区域不平衡的情况。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石油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石油主要从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的区域,输入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的区域。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小组讨论:国际海洋运输对石油供需的影响海洋运输是世界石油运输的主要运输,任何一条海上运输通道被破坏或者关闭,都会引发国际油价的波动。海洋运输使石油在国际件流动,保障了全球石油供应链的稳定,优化了全球石油资源的配置。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案例二:“义新欧”班列首发时间起点终点2014年11月18日中国浙江义乌西班牙马德里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案例二:“义新欧”班列长度运输优势13052千米,为目前世界最长的火车线路比国际海洋运输节约一半多的时间,比国际航空运输节省一半左右的费用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案例二:“义新欧”班列找出沿线国家、 、、 、、 、、 、。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俄罗斯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波兰德国德国荷兰荷兰法国法国西班牙西班牙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案例二:“义新欧”班列小组讨论:“义新欧”班列的开通对于我国及沿线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我国的意义对沿线国家的意义①缩短中欧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外贸效率。②带动西部内陆地区成为中欧贸易枢纽,助力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③完善我国对外交通运输网络,减少对单一海运通道的依赖。④推动沿线中西部省份物流、仓储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①为沿线国家提供便捷的货物运输通道,促进其与中国、欧洲的贸易往来。②带动沿线国家相关城市成为货物集散地,推动当地物流、商贸等产业发展。③促进沿线国家与中国、欧洲的资源互补,助力其经济发展。课堂小结交通运输与全球经济发展国际交通运输方式国际航空运输国际海洋运输国际铁路运输国际公路运输国际管道运输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分工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优题强化训练03/优题强化训练三2024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实现“北气南下”。该管道起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黑河入境,途经黑龙江、吉林等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5111公里,中国境内3371公里,分北、中、南三段建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入境的城市是( )A.满洲里 B.黑河C.二连浩特 D.绥芬河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对我国的积极影响是( )①增加我国能源进口渠道②加剧我国大气污染③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④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C优题强化训练三2025年5月14日,首票“中吉乌”铁公联运货物从我国郑州发出,经新疆喀什换装公路,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此次跨境“铁路+公路”联运新线路的成功开通,标志着中欧班列国际物流网络再添新通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相较于全程公路运输,“中吉乌”铁公联运货物的优势是( )A.运费成本更高 B.更加机动灵活C.运输速度更快 D.装卸时间更短4.“中吉乌”铁公联运成功开通的意义有( )①完善中非物流网络 ②加强“一带一路”合作 ③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④加剧沿线资源消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B优题强化训练三匈塞铁路连接匈牙利首都和塞尔维亚首都,一度被认为是欧洲最慢的火车。中国某公司将该铁路进行升级改造,旨在将两国首都之间的火车运行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读匈塞铁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匈牙利和塞尔维亚选择中国公司对该铁路进行升级,最主要是因为我国 ( )A.资金充裕 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充足 D.政策大力支持6.匈塞铁路的改造升级有助于 ( )A.为两国增加新的出海通道 B.实现沿线人口自由迁移C.带动沿线物流业的发展 D.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BC优题强化训练三重型货轮“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发生搁浅事故后,更多的中国企业选择通过中欧班列(指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进行商品出口。下图为“长赐”号航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长赐”号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A.北冰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太平洋8.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中欧班列出口商品,主要原因是( )A.中欧班列运载量比重型货轮多 B.中欧班列运输成本比重型货轮低C.苏伊士运河经常发生搁浅事故 D.中欧班列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AD优题强化训练三2022年11月5日,始发于西安的首趟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进一步提升了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物流需求。下图为中欧班列运输时间与海运、空运的比较。完成下面小题。9.与海运、空运相比,中欧班列的优势为( )①正点准时 ②受自然环境影响小③灵活性差 ④速度较慢 ⑤运价适中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10.从欧洲返回的中欧班列装载的物品可能有( )A.泰国香米 B.韩国泡菜 C.德国啤酒 D.巴西咖啡CC优题强化训练三中欧班列是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国际货运班列,是世界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中欧班列部分运行线路示意图及经济环保优势资料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中欧班列( )A.途经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B.途经部分非洲国家C.客运为主,促进人员流动D.促进国际经贸合作12.中欧班列的特点( )A.比空运运输费用高 B.比海运运输时间长C.不受自然环境影响 D.比公路更低碳环保DD本课结束 下课/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题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与全球经济发展 课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 课时 1课时备课人 教材 中图版初中地理课标要求 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国际航空、海洋、铁路、公路、管道运输的特点,能根据货物类型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2.结合“长赐”号搁浅、“义新欧”班列等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全球资源配置、产业链稳定、国际贸易的作用。 3.理解交通运输在“地球村”形成中的纽带作用,认同我国国际交通建设(如中老铁路)的意义,树立全球视野与合作意识。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世界海上石油运输路线图、“义新欧”班列线路图,认识不同运输方式的空间分布规律,理解区域间物资流动的地理逻辑。 综合思维:结合运输方式特点与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全球经济的多重影响(资源配置、贸易发展、文化交流),建立“运输方式-经济活动-区域联系”的逻辑关联。 人地协调观:认识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如管道运输的安全性、中欧班列的低碳优势),理解我国国际交通建设的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 地理实践力:通过“选择运输方式”情境任务、解读运输数据图表,提升地理信息提取、分析与应用能力,能独立撰写简短的案例分析报告。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的重要内容,承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聚焦“交通运输”这一全球经济联系的核心纽带,从“国际运输方式特点”“经济作用”两个维度展开,是后续学习“国际合作”“全球发展问题”的关键基础。教材以“长赐”号搁浅事件导入,通过荷兰史基浦机场、“地中海泰莎”号货轮、中欧班列等典型案例,结合数据图表(如贸易占比、运输时效)将抽象的“交通-经济”关联具象化,符合初中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同时突出“中国方案”(如中老铁路、“义新欧”班列),注重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渗透。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概念(如公路、铁路运输),能结合生活经验判断简单的运输选择,但对“国际运输方式的专业特点”“交通运输对全球经济的深层影响”理解不足。此外,学生对“产业链”“资源配置”等抽象概念较为陌生,易将“交通作用”局限于“运货”层面,需通过案例拆解、情境模拟突破认知难点。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与课件图文,归纳国际航空、海洋、铁路、公路、管道运输的核心特点,完成“运输方式对比表”,能根据货物需求(如精密仪器、铁矿石)选择适宜方式。 2.结合“长赐”号搁浅、世界海上石油运输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全球资源配置、产业链稳定的作用,说出1-2个具体影响表现。 3.通过“义新欧”班列、中老铁路案例,讨论交通运输对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的意义,能简要说明我国国际交通建设的价值。重难点 重点: 1.五种国际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量、速度、运费、适宜货物)。 2.交通运输对全球资源配置、国际贸易、产业链稳定的作用。 难点: 1.理解交通运输是全球产业链纽带的深层逻辑。 2.辩证认识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与局限,能科学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新课导入(5分钟) 【情境展示】 播放“长赐”号货轮搁浅苏伊士运河的新闻片段,展示数据:“搁浅6天,全球贸易每天损失约96亿美元”。 【问题设问】 1、苏伊士运河堵塞为何会影响全球贸易? 2、你认为这艘货轮主要运输什么类型货物?依赖哪种运输方式? 观看视频与数据,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问题,自由发言,初步感知“交通运输与全球经济”的关联。 通过真实事件与震撼数据激发兴趣,建立 “局部交通问题-全球经济影响”的初步认知,自然导入课题。环节二 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25分钟) 一、国际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1、概念梳理:展示“五种国际运输方式”PPT,发放空白对比表(含“运量、速度、运费、适宜货物、优点、缺点” 维度),布置任务:“结合教材图文,4人一组完成表格,8分钟后小组代表分享”。 2、案例具象:呈现荷兰史基浦机场国际货机图,补充 “精密仪器、应急物品运输”案例,强化航空运输“快、贵、量小”特点。 (1)展示“地中海泰莎”号货轮数据(载货24116个集装箱),结合“国际贸易80%依赖海运”数据,突出海洋运输“量大、价廉、慢”特点。 (2)播放中欧班列运输视频,对比“比海运快一半、比空运便宜一半”的时效与成本,明确铁路运输的“中速、中量、中价”优势。 3、【情境任务】:展示情境:“①韩国进口荷兰精密电子仪器;②澳大利亚出口铁矿石至日本;③中国向欧洲运输服装玩具”,提问:“分别选择哪种运输方式?说明理由”。 二、交通运输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 1、【资源配置作用】 (1)呈现“世界海上石油运输路线图”,标注石油输出区(中东、俄罗斯)与输入区(中国、欧洲、美国),提问:“为什么石油主要通过海洋运输?这种运输对全球石油供需有什么影响?” (2)补充中俄原油管道案例,强调“连续性强、安全可靠”特点,说明管道运输对能源安全的保障作用。 2、【产业链与贸易作用】 (1)回归“长赐”号案例,展示“苏伊士运河承担全球 12% 海运贸易”数据,组织小组讨论:“运河堵塞为何导致全球贸易损失?反映交通运输对产业链的什么作用?”(5分钟,小组代表发言) 呈现“义新欧”班列案例:①展示线路图(义乌— 马德里),让学生找出途经国家;②补充数据 “2014-2022 年浙江与中亚贸易额增长2.3倍”,提问:“班列开通对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有什么促进作用?” 3、小组讨论:“义新欧”班列的开通对于我国及沿线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完成对比表,如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费高、适宜贵重物品;海洋运输:运量大、运费低、适宜大宗货物”。 结合教师展示的案例与数据,标注每种运输方式的关键特点。 分析情境任务,独立思考后发言,说明选择理由。 观察石油运输路线图,说出石油输出与输入区域,发言分析:“海洋运输运量大、成本低,适合石油这种大宗货物,保障了缺油地区的能源供应”。 小组讨论“长赐”号案例,总结:“苏伊士运河是重要通道,堵塞导致货物滞留,反映交通运输保障全球产业链稳定的作用”,派代表分享观点。 阅读“义新欧”班列线路图与贸易数据,说出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发言:“班列缩短运输时间、降低成本,促进了我国与欧洲、中亚的贸易增长”。 通过“表格填写+案例具象”,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结合情境任务强化“运输方式选择”的实用技能,培养地理实践力;教师补充数据,突破“抽象特点”的理解难点。 以“石油运输-长赐号 -义新欧班列-中老铁路”为案例链,引导学生从“资源-产业链 -贸易-文化”多维度分析,落实综合思维;突出中国案例,渗透家国情怀,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国际交通建设的意义。环节三 课堂总结 (5分钟) 【知识梳理】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核心内容: 国际运输方式:五种方式的特点与适宜货物。 2. 经济作用:全球资源配置(石油运输)、产业链稳定(长赐号)、国际贸易(义新欧), 3. 中国角色:“义新欧” 班列、中老铁路等为全球经济联系提供 “中国方案”。 【提问巩固】“为什么说中欧班列是‘性价比高’的运输方式?举1个案例说明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结合思维导图回顾知识,回答问题(如“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促进浙江与中亚贸易增长”),完善个人知识体系。 通过思维导图梳理脉络,强化记忆;针对性提问,巩固重难点,培养逻辑表达能力。环节四 课堂练习 (5分钟) 【优题训练】展示课件中的典型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查。 独立答题,核对答案后提出疑问,明确错误原因。 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查漏补缺,强化核心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A类作业 完成《分层练》中本节练习题,巩固运输方式特点、交通运输经济作用等基础知识。 B类作业 查找“中老铁路”或“中欧班列”的最新发展资料(如 2024年运输量、新增线路),撰写150字短文,说明其对我国与沿线国家发展的新影响。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以“案例链”(长赐号-石油运输-义新欧班列-中老铁路)为核心,层层递进解析交通与经济的关系,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学生对“运输方式选择”“案例分析”的掌握较为扎实。 2. 突出“中国案例”,结合数据与视频,有效渗透家国情怀,学生能理解我国国际交通建设的意义。 不足之处: 1. 对“产业链”“资源配置”等抽象概念的讲解较浅,部分学生仍难以理解“交通堵塞影响全球贸易”的深层逻辑。 2. 小组讨论时间分配较紧,“中老铁路对文化交流的作用”讨论不够充分。 改进措施: 1. 补充“产业链简化示意图”(如“中国服装-欧洲市场”的运输环节),用通俗语言拆解抽象概念; 2. 优化时间分配,将“运输方式选择”情境任务调整为独立完成,预留更多时间给小组讨论与案例拓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