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场七年级(上)十一月学情调查历史考号题号总分得分(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满分:70分)班级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其符合题意的选项)装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反映原始农耕生活的是A.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B.山顶洞人佩城的普牙饰品(姓名C.河姆波遗址出土的稻谷D.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2.下列三件玉器分别出土于我国南方、西南方和北方地区,但样式却几乎一模一样,它们可以印证中华文明A.先进丰富入B.独立发展C.多元一体D.形式单一浙江良渚遗址:玉琮四川三星堆遗址:玉琮山西陶寺遗址:玉琮3.七年级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元谋人”、“磨制石器”、。“粟”、“陶寺古城”等知识点,那么这个学生正在学习的主题应该是A.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B.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C.远古的传说D.早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订.4.小明同学给弟弟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归类的准则应该是A.他们都是王朝的建立者B.他们都任用贤才,励精图治C.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D.他们都体恤民情,爱民如子5“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出自胡曾的《咏史诗·流沙》,它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什么现象?A.周王室衰微B.分封制崩溃C.兼并战争不断D.注重兴修水利6.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史料可用于研究商周时期古蜀文明的是(A.司母戊鼎B.三星堆背铜面具C.利簋及铭文D.利簋及铭文线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得益于(A.商鞅变法的实施B.铁犁牛耕的推广C.都江堰的修建D.染朝统一的完成8.《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百家争鸣文化繁米C.民族交融逐渐加强D.社会经济高速发展9.某小组在历史单元复习课上做汇报展示,下面是他们展示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渐他们汇报的主题是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D.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A)七年历史(10课)第1页(共4买)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A)七年历史(10课)答案1—5 CCBCC 6—10 BCADA 11—15 AABDD16.⑴医学著作:②;史学名著:③;文学名著:①④。(3分)⑵示例一: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主张实行仁政治国,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民众等。示例二: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出“兼爱”“非攻”等。示例三: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等。示例四:韩非是法家学说的代表,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等。(3分)⑶示例一:司母戊鼎(也有学者认为应称为“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它展现了我国商朝晚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示例二: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最大的方尊),它展现了我国商朝晚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示例三: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示例四: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的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气势最宏伟的编钟,表明战国时期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2分)17.⑴③④(1分);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推动了历史的发展(1分);大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1分)(大意正确即可)⑵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农民通过向国家贡献粮食(或努力生产粮食布帛),可获得爵位,还能不同程度免除劳役和赋税。(2分)⑶(4分)观点1:肯定商鞅变法,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1分)观点2:看到秦国经过变法,经济发展,国力增加,成为七国中最强的诸侯国,为后来全国奠定基础,是客观的;但秦朝快速灭亡的缘由是暴政,苏轼归结为变法,则是错误的。(言之有理,基本符合大意即可)(1分)支持:观点1。理由: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它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符合大意即可)(2分)18.⑴甲骨文 司母戊鼎 屈原 道德经(4分)⑵科技 ② 文学 ③ 思想 ④(3分)⑶积极作用: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推动了宗周礼乐文明的广泛传播和周礼主流礼制地位的确立;等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⑷制度创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2分)⑸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增强创新能力;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创新进取精神,敢于挑战,勇于担当;深刻理解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投身创新实践,推动中华文明走向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任答一点,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2分)19.⑴积极影响:加强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了华夏观念;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了局部统一。(符合大意,答出一点即可,2分)⑵A:商鞅(1分)B:公元前221年(1分)关系:商鞅变法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分)⑶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意义: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1分)⑷认识: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要关注民生问题。(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历史(10课)答案.docx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