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光现象 平面镜成像 学案(含答案) 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讲 光现象 平面镜成像 学案(含答案) 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2讲 光现象 平面镜成像
考点通关 直击考什么
考点1 光现象辨识
定义 实例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中沿直线传播 生活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日晷计时、排队站直、皮影戏、手影等 跨学科知识:形影不离、立竿见影、凿壁偷光等
光的反射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到原介质的现象 生活现象:水中倒影、看见自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太阳灶、穿衣镜、潜望镜、汽车前灯等 跨学科知识:镜花水月、杯弓蛇影等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②_ _ _ _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生活现象:海市蜃楼、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应用、日晕等 跨学科知识:潭清疑水浅等
考点2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图示
相同点 .反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③_ _ _ _ _ _ _ _ (三线共面) .反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左右两侧(法线居中) .光路是④_ _ _ _ 的 .当入射角增大时,反(折)射角也⑤_ _ _ _
考点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图示及特点
现象 镜花水月、黑板反光、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等 电影屏幕、看书上的字、毛玻璃等
考点4 物体的颜色和看不见的光
1.
2.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 不透明物体
颜色 由它 _ _ _ _ 的色光决定 由它 _ _ _ _ 的色光决定
现象 红色透明物体显红色是因为它透过红光 红色物体显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 黑色物体 _ _ _ _ 所有光线;白色物体 _ _ _ _ 所有光线
3.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紫外线
特点 热效应强、可以用来遥控等 能杀死微生物、荧光效应、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等
应用 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遥控器等 灭菌、验钞、防伪等
易错警示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实像是由实际光会聚形成的,能用眼睛看见,能用光屏承接。
(2)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
考点5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原理:光的反射)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大小关系:像与物大小 _ _ _ _ 。
(2)位置关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 _ _ _ ,像与物关于镜面 _ _ _ _ 。
(3)像的性质:平面镜成 _ _ _ _ 像。
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潜望镜、穿衣镜、医用口腔镜等。
3.球面镜
夯基综合练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小孔成像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有关。( )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一定会发生折射。( )
3.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彩色光,都可以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
4.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亮处是积水。( )
5.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
6.夜空中笔直的光束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重难突破 聚焦怎么考
突破点1 光现象辨识★☆☆
方法突破点1
如何区分光现象
1.传统文化 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多选]( )
A.“影随朝日远”,描述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一石击破水中天”,“水中天”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呈红色是由于它能吸收红光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鱼细石”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E.“起舞弄清影”,“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 变式 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属于光的折射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星光摇曳
E.树下光斑 F.杯中“折”笔 G.放大镜看书 H.金星凌日
I.太阳灶烧水 J.皮影戏 K.通过后视镜看到后方车辆的像
突破点2 光现象作图★☆☆
方法突破点2
反射光路图和折射光路图的区别
(1)两角不同
反射:反射角 入射角;
折射:空气角 介质角。
(2)传播介质不同
反射:一种介质;
折射:两种介质。
如何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1)连接物体的像和眼睛——找入射点。
(2)实线连接入射点和眼睛,画箭头——找折射光线。
(3)根据空气角 介质角,画出入射光线,画箭头,找到物体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作图技巧
(1)光源的像与光源关于镜面对称——找平面镜。
(2)虚线连接光源的像与眼睛——找入射点。
(3)实线连接光源和入射点,画箭头——找入射光线。
(4)实线连接入射点和眼睛,画箭头——找反射光线。
3.[2025江苏一模]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入射点和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2025河南南阳二模]图甲是郑东新区建筑群和水中倒影构成的美景,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大玉米”楼的顶部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点表示水中“大玉米”楼顶部的位置。
5.[2025陕西西安三模]如图所示,要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室内的点,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保留作图痕迹)。
6.[2025广东汕头一模]如图甲,家用轿车的风挡玻璃是倾斜的,使车内物体所成的像位于车的斜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请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眼睛点通过风挡玻璃(相当于平面镜)看到车内装饰物点的像的光路图。
突破点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要点突破点3
1.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始终等大、等距,关于平面镜对称,像是虚像。
7.[2025吉林长春一模]如图所示为一只丹顶鹤正在水中觅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若丹顶鹤起飞,水中的像变小
C.河水越浅,水中的像离水面越近
D.丹顶鹤看到水中的食物是光的折射现象
8.动态变化 如图所示,平面镜 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长 的铅笔平放在水平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 ,现使铅笔以 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经过,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
B.当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C.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 ,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D.铅笔的像为虚像,且虚像的笔尾端朝左
重点实验 多维透析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新课标 探究类必做实验
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如图1,用激光照向鼓面上的平面镜,墙壁上出现一个光点,轻压平面镜左侧的鼓面使其稍许凹陷,则墙壁上光点的位置会_ _ _ _ (选填“上移”“下移”或“不变”)。
证据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纸板由、两部分构成,始终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可以绕翻折。
(1) 白纸板的作用是_ _ _ _ _ _ _ _ ,纸板表面应该_ _ _ _ (选填“粗糙”或“光滑”),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如图2,、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沿射向镜面,反射光沿射出,相当于_ _ _ _ 线,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得出_ _ _ _ 。根据这一组数据得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是否同意:_ _ _ _ (选填“是”或“否”),理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解释
(3) 小明用量角器测出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表格中,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不一致,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的问题可能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入射角
反射角
(4) 若光沿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 _ _ _ 的。
交流
(5) 如图3,把纸板部分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验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6) 如图4,将纸板向后倾斜,光仍贴着纸板沿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_ _ _ 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用喷雾器在实验区域喷一些水雾,_ _ _ 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你判断的依据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新课标 探究类必做实验
问题
图1 图2
图3
1.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中的像,如图1所示,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间的距离为_ _ _ _ 。
证据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方格纸,方格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1) 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是为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如图2所示,小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且_ _ _ _ _ _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_ _ _ _ _ _ _ _ ,小明应在蜡烛_ _ _ _ (选填“A”或“B”)一侧观察蜡烛所成的像,接着在白纸上记下此时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画出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5) 若将玻璃板倾斜,蜡烛A的像_ _ _ _ (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A关于镜面对称。
(6) 在图2中,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 _ _ _ (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在B的右侧
B.蜡烛成像仍在B处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解释
(7) 要探究像的虚实,应进行的操作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8) 小明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蜡烛A的像,当他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 _ _ 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他向右移动时,像的位置相对于玻璃板将_ _ _ _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交流
(9) 小明为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关系,采用了彩色光源进行实验,现有“A、、、、、”六种字母形状的光源供选择,你认为最佳选择是_ _ _ _ (从六种字母中选填)。
(10) 小明完成实验后,采用厚玻璃板做实验,发现A蜡烛在玻璃板上有两个像,移动B蜡烛分别找到两个像的位置如图3所示,测得两个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由此可知玻璃板的厚度为_ _ _ _ 。
第2讲 光现象 平面镜成像
考点通关 直击考什么
考点1 光现象辨识
同种均匀介质; 斜射
考点2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
同一平面内; 可逆; 增大
考点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行; 光滑; 粗糙
考点4 物体的颜色和看不见的光
1.各种色光; 小; 大
2.透过; 反射; 吸收; 反射
考点5 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原理:光的反射)
1.相等; 相等; 对称; 虚
夯基综合练
1.√
2.×
3.√
4.√
5.√
6.√
重难突破 聚焦怎么考
突破点1 光现象辨识★☆☆
1.AD
[解析]“水中天”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错误。“荷花”呈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错误。“影”是光不能到达形成的,不是像,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错误。
2.B、、、; A、、; C、D、、
突破点2 光现象作图★☆☆
3.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找到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为“大玉米”楼顶部,连接和眼睛,与水面的交点为,在水面以下用虚线,水面以上用实线,并标上指向眼睛的箭头,即为反射光线,连接楼顶与点并标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
5.如图所示
6.如图所示
[解析]先画出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即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连接,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即为反射光线,连接可得入射光线。
突破点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7.D
[解析]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错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丹顶鹤起飞,水中像的大小不变,河水变浅,水中的像离水面的距离也不变,、错误。
8.A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所以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正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物体位置不变,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平面镜时,像的位置不变,错误。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 ,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铅笔关于镜面对称,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下,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铅笔的像与铅笔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像的尾端朝右,错误。
重点实验 多维透析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新课标 探究类必做实验
1.上移
2.(1) 显示光路; 粗糙; 使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便于从各个方向观察
(2) 法; ; 否; 只有一组数据,结论具有偶然性
(3) 错把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反)射角
(4) 可逆
(5)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6) 不能; 能; 水雾会显示光路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新课标 探究类必做实验
1.4.6
2.(1) 便于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 确定像的位置
(3) 不点燃; 完全重合; A; 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4)
物距
像距
(5) 仍然
(6) B
(7) 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光屏,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8) 不变; 不变
(9)
(10) 0.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