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3课《我做平面设计师》教案【湘科版】七年级综合实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第3课《我做平面设计师》教案【湘科版】七年级综合实践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我做平面设计师》教学设计
课题 我做平面设计师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体会数字图像设计在记录生活美好、传递社会理念中的独特价值;认同平面设计在文化传播,树立艺术创新与视觉表达意识。责任担当:在学习“我做平面设计师”中,主动承担保护知识产权、尊重肖像权的责任,对作品的原创性与合规性负责。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图像加工与合成知识,解决平面设计中主题表达模糊、视觉效果欠佳等问题;分析作品的不足,并提出可行的改进策略。创意物化:通过将创意以可视化的平面设计形式物化;完成具有主题寓意的平面设计作品并进行展示交流,物化设计创意与视觉表达成果。
教学重点 体会数字图像设计在记录生活美好、传递社会理念中的独特价值;认同平面设计在文化传播,树立艺术创新与视觉表达意识。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图像加工与合成知识,解决平面设计中主题表达模糊、视觉效果欠佳等问题;分析作品的不足,并提出可行的改进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9课 《我做平面设计师》板书课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渴望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拍摄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平面设计师们还能对这些数字图像进行编辑加工,甚至创作神奇的数字图像作品。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吧!(出示图片)播放视频。 观看教学视频和新知引入。 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板书课题。一、活动准备人们曾经发明了很多与图像有关的技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有些技术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也是人类智慧的成果。(详细内容见教材p55页)(出示图片)1、下图是数码相机的原理,说一说,与上网查到的胶卷成像原理有什么不同?成像介质:数码相机依靠 CCD等电子元件捕捉光信号;胶卷相机依赖化学胶卷的感光反应成像。信号处理:数码相机将光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转化为数码信号,经数码运算后显示图像;胶卷相机通过胶卷的化学变化记录图像,需冲洗显影才能呈现。成像流程:数码相机可即时查看、编辑图像;胶卷相机需经过冲卷、洗印等步骤,无法即时查看结果。知识链接:数码相机和胶卷相机的工作原理胶卷相机:通过镜头的光线照射到化学胶卷的感光乳剂上,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潜影;拍摄后需经显影、定影等化学冲洗流程,将潜影转化为可见影像,再通过相纸冲印呈现照片。数码相机:光线经镜头后,由CCD/CMOS 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图像处理器优化后,数字图像被存储在存储卡中或通过屏幕即时显示。二、活动实施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我们不仅可以方便地拍摄、加工相片,还能创造性地设计制作数字图像作品,达到更好的宣传表达效果。设计制作数字图像作品一般需经过以下过程:1、确定作品主题首先我们要确定作品的主题,以及作品包含哪些基本元素。仔细观察并分析下面三幅作品,了解其主题与基本元素。(出示图片)主题寓意: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设计分析1.以水龙头、水滴、带绿植的地球为元素,搭配 文字,传达水资源保护的环保理念。2.以双手托举含绿树的地球、绿草蓝天为元素,突出对生态环境与地球家园的守护。3.以拒绝香烟的手势、香烟包装为元素,配合 文字,传达珍爱生命、维护绿色健康生活的意识。2、收集图像素材常见的图像素材收集途径主要有拍摄、上网收集和从专业图片服务商购买等。图像素材一般采用位图形式保存。(详细内容见教材p56页)(出示图片)位图的分辨率是指位图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所包含的像素个数。(详细内容见教材p57页)(出示图片)分辨率越高,位图文件越大,图像越清晰。我们在收集素材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图像分辨率。分辨率太低,图像不清晰;分辨率太高,图像文件太大,不便于加工和分享。(出示图片)小锦囊:矢量图是计算机通过用数学方式描述的曲线及曲线围成的色块。当图像缩放时,计算机会重新计算相关信息,精确地描绘出图形的形状大小,从而使图像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不会失真。(出示图片)位图中各相邻像素之间往往存在着空间连贯性,因此,位图能被压缩。bmp格式文件是未经过压缩的位图,jpg格式文件是经过压缩的位图。3、图像素材的加工与合成我们可以用图像加工软件对图像素材进行加工。图像素材的加工与合成一般有三种基本方式:颜色调整、图像裁剪和图像组合。1.颜色调整。位图中每个像素由红(R)、绿(G)、蓝(B)三个颜色通道的颜色组合而成。(详细内容见教材p58页)(出示图片)调整图像色彩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出示图片)2. 图像裁剪。如果只需要用到图像素材中的一部分,就需要对图像进行裁剪。我们可以使用矩形或圆形选框对图像进行规则裁剪,也可以使用套索或魔棒工具对图像进行不规则裁剪。 采用不规则裁剪方法抠取图像中的“手捧地球”。3. 图像组合。在素材加工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图像文件。小锦囊:在组合图像素材时,我们将不同的素材放置在不同的图层,在调整某个图层图像的颜色、大小或位置时,就不会对其他图层的图像产生影响。我们还可以对图层进行叠放顺序调整、复制、删除和拼合等操作。 知识拓展:图像加工的三种方式的优缺点图像加工方式优点缺点颜色调整精准调整色彩属性,增强视觉表现力,提升画面质感调整过度易失真,新手易出现色彩不协调图像裁剪提取重点区域,突出主体,优化构图,操作简单丢失图像信息,裁剪比例不合理易破坏完整性,位图放大后清晰度受影响图像组合创意融合素材,实现多元化表达,发挥创作想象力图层融合不当画面生硬,需一定操作技能,需注意素材版权风险三、交流评价在小组间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完成评价表。作品名称:《校园春日风光》 制作小组: 一小组 。四、拓展提升1.我想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存在的问题:色彩饱和度不足,画面显得单调。改进的方案:使用图像编辑软件调整 RGB 通道的饱和度参数,增强画面鲜艳度。2.我还想实现以下的计划:设计制作不同主题的作品。学习更多图片处理方法。学习Photoshop的图层混合模式、滤镜等更多图片处理方法。五、知识拓展显示器显示图像当用显示器显示图像或用打印机打印图像时,其清晰度除与图像自身的分辨率有关以外,也受显示器或打印机的物理输出精度影响。显示器的精度一般用横向和纵向点阵数量来表示。打印机的打印精度一般用点/英寸(DPI),即单位距离内显示或打印像素点的个数来表示。常见激光打印机的打印精度为600DPI。观看视频图片位图的关键参数有哪些?分辨率:水平 × 垂直像素数(如 1920×1080),决定画面精细度,分辨率越高越适合放大展示。像素密度(PPI/DPI):PPI 是屏幕像素密度(如手机 300PPI),DPI 是打印像素密度(印刷需 300DPI 以上),两者直接影响视觉或印刷清晰度。色彩深度:每个像素的颜色信息位数,8 位(256 色)适合简单图形,24 位(真彩色)是照片、复杂合成图的常用标准。你知道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是什么吗?构成:位图是像素集合,矢量图是数学公式描述的几何图形。缩放:位图缩放失真,矢量图无限缩放不失真。色彩:位图适合复杂色彩,矢量图适合纯色 / 渐变设计。用途:位图用于照片、合成图;矢量图用于 Logo、图标、多尺寸适配设计。格式:位图常用 JPG/PNG/TIFF,矢量图常用 SVG/AI/EPS。六、课堂练习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下图图片有哪些问题又有哪些解决方法。答:问题:图片为位图,分辨率过低,导致图像模糊、像素化(失真)。解决方法:优先获取高分辨率的原始素材。加工时避免对低分辨率位图过度缩放。可使用专业图像编辑软件的 AI 修复功能优化画质,但效果有限,核心还是需从源头上保证素材分辨率。 完成活动准备。学习知识链接。了解数字图像作品的制作过程。确定作品主题。完成图像素材的收集。对图像素材进行加工和合成。列举图像加工的优缺点。进行交流评价。完成拓展提升内容。进行知识拓展。进行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认识关于图像的技术和各类相机的原理,初步感知图像的魅力和相机的特色原理,为本课研究内容做准备。认识数码相机和胶卷相机的工作原理,让同学们加深对相机的了解。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图像是如何制作的。完成下列问题,在分析图像作品的主题的基础上又对其中所含有的各类元素进行思考其蕴含,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带领学生根据作品需要找到合适的图像素材,进一步在图像素材采集中的保存和分辨率等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搭配能力。在采集完合适的图像素材后,带领学生对其进行颜色调整、图像裁剪和图像组合的加工实践,直观感受到通过这些方式完成的图像具有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图像加工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图像加工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方案设计交流和反思体会,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拓宽思维。引导学生在交流后改进各自的方案,强化方案的可行性。拓展学生知识面。在练习题中考察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课堂小结 我做平面设计师认识相机的种类确定数字图像的主题学习图像素材的加工与合成完成方案反思与改进进行相关知识拓展与课堂练习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1、确定 “节约用电” 主题,收集相关素材(如电灯、节能标识、家庭用电场景等),设计一幅宣传数字图像作品,需包含主题文字、相关图像元素。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