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求真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宝山区求真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50分)
考生注意:
1.选择题如无说明,则为单进,标注有“不定项选择”的则有1-3个正确选项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Na-23C-35.5Ca-40
一、碳中和(本大题共12分)
我国明确提出了减排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务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有多种途径(如图1)。如,使
大气中的CO
用含碳燃料。从物质分类角度看,天然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C01可转
化获得干冰,请写出干冰在生活中的一个用途
做牛物
2.自然界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除植物的光合作用
外,还有以下途径:岩石吸收。主要发生反应:
图1
CaC0,+C0,+H,0=Ca1C0),该生成物可溶于水,这也是自然界水滴石穿的奥秘。则该生成物属于()
A.酸
B.碱
C.盐
0.氧化物
3、水体吸收。分析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可知其溶解度受
二氧化砚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选填温度”或“压强”)影响较大,理由是
!溶解度
hC
室温环境下,开启从冰柜中取出的雪碧,同学们观察到雪晷中迅速释放
大量气泡。从“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和“气体的溶解性”两个角度分
析说明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压强
4.生产生活中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很多。
①C0,的储存。直接将液化的C0注入地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C0液化过程是物理变化的原因
②C0,的吸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氢氧化纳溶液吸收C0,的方法
③碳减排,利用煤和水蒸气合成水煤气,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丙是
种氧化物(有毒),丁是一种单质。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画出丙、丁两种物质的微观
粒子
0氢原子
高温
+●
氧原子

碳原子

.杭州亚运会所使用的火炬燃料为“零碳”甲醇。“零碳”甲醇可通过废碳再生技术制得(如图2),
涉及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是HeO2
8
O氢原了
B.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氧原了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碳原子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变化
6.科学家同时还在致力开发新能源。如电解水制
水分子
气泡
氢。电解过程中某电极上发生的变化如下图。该
电极
电极是(选填“正极‘或“负极”)。
气泡
7.“阶段二”中,气泡从电极表面脱离后,在溶
阶段
阶段二
阶段三
液中向上运动时,所受压强逐渐减小,体积逐渐
增大。气泡体积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A.构成气泡的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构成气泡的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C.电解过程中,温度升高,构成气泡的分子运动速率变大
D.电解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分子不断进入气泡,构成气泡的分子数目增加
二、氧气制取与性质(本大题共13分)
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生活、生产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0。
8.工业制取大量氧气常规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此方法得到氧气的过程的原理是空气中各成分
()不同。
A.熔点
B.沸点
C.密度
D.溶解性
9.新技术的开发。
①膜分离技术法。利用高分子富氧膜让空气中氧分子优先通过的特性,收集高浓度的氧气。膜的渗
透孔径只有几个纳米,细菌和病毒不能通过。由此判断:氧分子直径
(填“大于”或“》
于”)细菌直径。该方法类似于实验室的
操作。
1.4
●-25°CN2
1.2
o25°C0
②分子筛式制氧机是一种利用分子筛的吸附特性,从空气中分离
1.0
制取高纯度氧气的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N2、O2通过某种分
0.8
0.6
子筛,测定其对N2,O2的吸附量,结果如图所示(纵坐标数值越
0.4
大,代表吸附量越大)。请结合图中数据分析,25℃时吸附压越大
0.2
000
0.091
越有利于分离2和O2的原因是
050100150200250
吸附压kPa
10.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忘下业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