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固始县2025-2026学年二高三高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5周期ⅦA族
D.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82
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分类标准 不同类物质
A MgO、、、CaO 碱性氧化物
B 冰水、干冰、、食醋 纯净物
C 烧碱、纯碱、熟石灰、 碱 纯碱
D 双氧水、氯气、漂粉精、 具有漂白性 氯气
A.A B.B C.C D.D
3.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B.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并且四处游动
C.钠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白色过氧化钠
D.钠与熔融的制取钛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
A.71g Cl2 与足量的 H2O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B.标准状况下,22.4L H2O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3NA
C.2mol L﹣1 的 CaCl2 溶液中,含有 Cl-个数为 4NA
D.通常条件下,28g 的 CO 和 N2 混合气体中含有分子数为 NA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盛有的试管中滴加水:
B.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C.向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D.向悬浊液中滴加稀硫酸:
6.硝酸厂烟气中的大量NO经还原法可转化为无害物质。常温下,将NO与的混合气体通入与的混合溶液中,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转化过程的实质为NO被还原
B.反应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反应II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D.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内和的总数不变
7.某实验小组对与反应的机理探究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反应中,反应物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B.根据③中的现象,可知反应有碱性物质生成
C.证明④中存在,加入的X可以是
D.与反应过程中不涉及非氧化还原反应
8.常温下向0.1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晶体时,会引起(  )
A.溶液中的c(H+)减小 B.电离平衡左移,电离常数减小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中的c(OH-)减小
9.实验室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③在烧瓶中加入少量的MnO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④通过分液漏斗慢慢向烧瓶中注入浓盐酸⑤将多余氯气用浓NaOH溶液吸收⑥当有连续气泡出现时,开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①④③②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
10.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图中:证明氯气本身有漂白作用
B.Ⅱ图中:用于闻Cl2气味的常用方法
C.Ⅲ图中,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D.Ⅳ图中:若气球体积膨胀,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11.某离子反应中涉及、、、、、六种粒子,其中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B.若该反应转移3个电子,则消耗还原剂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还原性:
12.常温下,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Na+、Fe2+、SO、NO
B.c(Fe3+)=0.1mol·L-1的溶液:H+、Al3+、Br-、SCN-
C.加入铝粉生成H2的溶液:K+、NH、SO、HCO
D.=0.1mol·L-1的溶液:Na+、K+、Cl-、CO
13.某溶液中仅含有、、、四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若浓度为。则的浓度为
A.0.2mol/L B.0.3mol/L C.0.5mol/L D.0.8mol/L
14.如图所示,纵轴表示导电能力,横轴表示所加溶液的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曲线B表示CH3COOH溶液中滴加KOH溶液
C.曲线C表示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曲线D表示Cu(OH)2悬浊液中滴加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下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的部分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写出A、B的化学式 、 。
(2)写出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某同学利用以下试剂研究的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
① ②Fe ③NaOH ④ ⑤
从物质类别角度看,属于 ,可能与发生反应 (填序号)
从化合价角度看,具有 性,可能与发生反应 (填序号)
(4)高铁酸盐(如)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
①由在上图的位置(未画出)可预测: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②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钠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化学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请用双线桥分析上面的化学方程式(从化合价变化、得失电子、被氧化还原三个方面进行)。
16.(15分)过量的通入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反应为,第二步反应为。现向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密度为)中通入一定量的,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进行了探究。已知稀溶液呈中性,且与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浓溶液与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I.
(1)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II.预测反应后溶液溶质成分
(2)①和;②全部为;③ ;④全部为。
III.实验探究溶液溶质成分
(3)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稀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a.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b.该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5)若预测③是正确的,则向乙试管中滴入 ,有 产生,通入的的体积(标准状况下)范围为 L。
17.(14分)某兴趣小组研究电解水及验证产物的性质。
(1)电解蒸馏水,发现无明显现象。加入电解质可增强溶液导电性,电解水速率加快。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①水银 ② ③ ④稀硫酸 ⑤ ⑥蔗糖
(2)向蒸馏水中加入,两电极附近产生气泡,常温常压下产生时,理论上产生质量为 。(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3)向蒸馏水中加入,两极分别有黄绿色及无色气体生成,查资料黄绿色气体为,则推断无色气体为 。
(4)将电解水装置与检验性质的装置连接如图所示:
①a处无明显变化,b处逐渐褪色,原因是 。
②c处实验现象为 ,说明具有氧化性。
③烧杯中溶液的作用为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④使用传感器记录U形管左侧溶液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U形管左侧变化的原因 。
18.(15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研究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化具有重要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I.化学反应与热能
(1)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图示的是 (填序号)。
①酸碱中和反应;②碳酸钙分解;③金属钠与水反应;④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⑤与晶体的反应
(2)常温下,根据键能数据估算反应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填字母)。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 414 489 565 155
A.放出 B.吸收 C.放出 D.吸收
II.化学反应与电能
(3)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电极a为锌片、电极b为铜片、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该装置工作时,铜电极上可以看到的现象为 ,向 (填“a”或“b”)极移动
②若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则该原电池工作时,Mg作 极,Al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
(4)某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均为石墨电极)。
假设使用的“燃料”是甲烷,则通入甲烷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的碱性将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III.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一定能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① ②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⑧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时
试卷第1页,共3页
固始县2025-2026学年二高三高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D B D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 D C C
15.(1) FeO (2分) Fe(OH)3 (2分)
(2) (2分)
(3) 盐 (1分) ③⑤ (1分) 氧化性 (1分) ② (1分)
(4) 氧化性 (2分) (2分)
16.(1)6.0 (2分)
(2)和 (2分)
(3) (2分)
(4) (1分) (1分) 或 (1分)
(5) 浓溶液 (1分) 白色沉淀 (1分) 13.44 (2分) 26.88 (2分)
17.(1)③⑤ (1分)
(2)32 (2分)
(3)H2 (1分)
(4) 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2分) 脱脂棉变蓝 (2分)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2分) (2分) (2分)
18.(1)②④⑤ (1分)
(2)A (1分)
(3) 有气泡产生 (1分) a (1分) 正 (1分) 或AlO2-+2H2O (2分)
(4) (2分) 减弱 (2分)
(5)X(g)+Y(g)2Z(g) (2分)
(6)③ (2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