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问题解答冀人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问题解答冀人版(2024)

资源简介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问题解答
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
第 1 课 我们的身体
核心问题 1: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观察和测量身体特征?
解答:我们的身体主要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观察方法:可以直接用眼睛看(比如看有没有双眼皮、胎记),也可以用灯光 / 阳光照出影子观察身体轮廓;测量方法:用尺子量身高、胸围,没有尺子时可用绳子量,再比对绳子长度。
要坚持记录身体特征,每年对比就能发现成长变化(比如身高变高、手变大)。
核心问题 2:大脑和五脏六腑分别在身体的哪个部位?颈和四肢有什么主要功能?
解答:器官位置:大脑在头部里,能思考、控制身体;心脏和肺在胸腔(躯干上部),肝脏、胃、脾脏、大肠、小肠在腹腔(躯干下部,胃一般在身体左侧)。
颈和四肢功能:颈能连接头和躯干,还能让头部转动(比如转头看身后);四肢能帮助运动——上肢(手、胳膊)可以写字、拿东西,下肢(脚、腿)可以走路、跑步。
核心问题 3:通过观察和测量,同学之间的身体特征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解答:
相同点:都有头、颈、躯干、四肢,都有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都能呼吸、运动。
不同点:身高、体重不一样;有的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有的脖子上有胎记、有的没有;手的大小、脚的大小也不同。
核心问题 4:平静时吸气和呼气,胸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解答:
变化:吸气时胸围扩大,呼气时胸围缩小。
原因:吸气时,肺会像气球一样扩张,把胸腔撑大,所以胸围变大;呼气时,肺收缩,胸腔变小,胸围也跟着变小。
核心问题 5:运动前后呼吸、脉搏次数有什么变化?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答:
变化:运动后呼吸次数和脉搏次数都比运动前多(比如运动前呼吸 18 次 / 分,运动后可能变成 30 次 / 分)。
结论: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氧气,所以肺要更快呼吸(吸进更多氧气),心脏也要更快跳动(把氧气运到身体各处)。
核心问题 6:哪些因素会影响器官健康?我们要养成哪些好习惯保护器官?
解答:
有害因素:吃零食 / 不干净食物(伤胃)、吃完甜食不刷牙(蛀牙)、吸烟(伤肺)、着凉感冒(伤鼻、呼吸道)。
好习惯:①正确刷牙(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内侧旋转刷、咬合面来回刷);②不吃油腻 / 不干净食物,不挑食;③拒绝烟草,远离二手烟;④积极运动,增强器官功能;⑤勤通风,预防感冒。
第 2 课 动物的身体
核心问题 1:哺乳动物(比如猩猩、虎)的身体组成,和人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相同点:都有头、颈、躯干、四肢,都靠肺呼吸,体表有毛,体温恒定。
不同点:①哺乳动物大多有尾巴(比如虎、狗有尾巴,人类没有);②猩猩的四肢更长,手掌、脚掌更适合抓握树枝(人类四肢更适合直立行走、做事);③有些哺乳动物的毛更厚(比如熊的毛能保暖)。
核心问题 2:昆虫(比如蝗虫、蝴蝶、蜻蜓)有什么共同特征?怎么判断一种动物是不是昆虫?
解答:
共同特征: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都有 1 对触角、3 对足、2 对翅。
判断方法:看它是否符合 “头胸腹三部分 + 1 对触角 + 3 对足 + 2 对翅”,比如蜜蜂、瓢虫、金龟子是昆虫;螃蟹(多对足)、蜗牛(没有足和翅的结构)、鼠妇(多对足)不是昆虫。
核心问题 3:鲫鱼靠什么器官感知水体振动?怎么通过实验验证?
解答:
器官:鲫鱼靠侧线感知水体振动。
实验验证:①没涂凡士林时,拍打水面,鲫鱼会快速游动(害怕);②给鲫鱼侧线涂凡士林后,再拍打水面,鲫鱼反应变慢(几乎不游动)。这说明侧线被挡住后,鲫鱼没法感知振动,证明侧线的作用。
核心问题 4:其他动物是怎么感知环境的?举几个例子。
解答:
蝙蝠:靠回声定位(发出声波,听回声)捕捉飞蛾、判断方向。
蚯蚓:靠皮肤感知光线和温度(怕光,喜欢温暖潮湿)。
鹰:眼睛能看到 800 米外的蜻蜓,靠眼睛感知猎物。
警犬:靠鼻子(嗅觉)嗅出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气味。
蝰蛇:靠头部两侧的颊窝感知猎物的体温。
第 3 课 植物的 “身体”
核心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比如凤仙花、向日葵)由哪些器官组成?
解答:绿色开花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比如凤仙花有根扎在土里,茎支撑植物,叶能长芽,花会结果,果实里有种子。
核心问题 2:植物的根有什么功能?怎么通过实验验证?
解答:
功能:①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②固定植物(防止水土流失,植物茂盛的地方水土流失少);③储存营养(比如胡萝卜、山药的根能存营养,成为我们吃的食物)。
实验验证:把带根的植物放进装水的杯子,滴一层油(防止水分蒸发),过几天发现杯里的水变少了 —— 说明根吸收了水分。
核心问题 3:植物的茎有什么功能?怎么通过实验验证?
解答:
功能:①运输水分和营养(把根吸收的水分运到叶、花,把叶制造的营养运到根、果实);②支撑植物(让植物直立,不倒下)。
实验验证:把去根的芹菜茎分成三叉,分别泡在红、黄、蓝三种有色水里,过一段时间,芹菜的茎和叶会变成对应的颜色 —— 说明茎把有色水(模拟水分)运到了叶里。
核心问题 4:我们吃的食物,分别对应植物的哪个器官?举例子说明。
解答:
根:胡萝卜、萝卜、红薯(吃植物的根);
茎:土豆、芹菜、甘蔗(吃植物的茎);
叶:白菜、菠菜、生菜(吃植物的叶);
花:西兰花、菜花、金针菜(吃植物的花);
果实:苹果、西红柿、草莓(吃植物的果实);
种子:花生、大豆、瓜子(吃植物的种子)。
核心问题 5:有些植物有 “特异功能”,举例子说明它们的特殊器官功能。
解答:
捕蝇草:叶片能分泌甜蜜汁液吸引虫子,虫子碰到叶片上的刚毛,叶片会立刻闭合,再分泌消化液把虫子消化(靠叶片捕捉和消化食物)。
鼯鼠(虽然是动物,但教材提到 “生物特异功能”):前后肢之间有宽而多毛的 “飞膜”,能在树间滑翔(靠飞膜帮助移动)。
第二单元 多样的材料
第 4 课 材料的来源
核心问题 1: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有哪些?
解答:天然材料:直接从大自然获取,不用加工或简单加工的材料。比如木头(来自树木)、棉花 / 蚕丝(来自植物 / 动物)、石头(来自大地)。
人造材料:用天然材料加工制成的材料。比如塑料(用石油加工)、玻璃(用石英砂加工)、金属(用矿石冶炼)、纸(用植物纤维加工)。
核心问题 2:人造材料是怎么制造的?比如玻璃、铁、纸。
解答:玻璃:原料是石英砂→配料(加其他材料)→送进熔炉高温熔制(变成液体)→成型(做成平板、杯子等)→退火(冷却定型)。
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放进高炉,用热风加热→焦炭燃烧产生热量,把铁从铁矿石里提炼出来→变成铁水→冷却成生铁(再加工成钢、铁制品)。
纸(蔡伦改进的方法)①切麻(把麻切碎)→②洗涤(洗干净)→③浸灰水(泡软)→④蒸煮(煮烂成纤维)→⑤舂捣(捣成纸浆)→⑥打浆(搅匀纸浆)→⑦抄纸(用竹帘抄纸浆成纸膜)→⑧晒纸(晒干)→⑨揭纸(取下成纸)。
核心问题 3:为什么要保护矿产资源?我们能做些什么?
解答:原因:矿产资源(比如铁矿石、煤炭、石灰石)是制造金属、水泥等的原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但矿产资源不可再生,人均占有量少,还面临枯竭。
做法:①绿色出行(走路、骑车、坐公交),节约石油资源;②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煤炭发电;③回收金属、玻璃等,循环使用;④不浪费资源(比如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 电很多来自煤炭发电)。
第 5 课 材料的回收
核心问题 1:垃圾分类有哪几类?有什么小窍门?
解答:
分类:可回收物(蓝桶)、厨余垃圾(绿桶)、有害垃圾(红桶)、其他垃圾(灰桶)。
小窍门:蓝桶投回收,变废为宝(比如报纸、易拉罐);绿桶装剩菜,变肥为宝(比如剩饭、菜叶);红桶放有害,变危为安(比如电池、注射器);灰桶填其他,变难为易(比如脏纸巾、尿不湿)。
核心问题 2:哪些废旧物品属于可回收物?它们分别用什么材料制成?
解答:
废纸类:报纸、纸箱、字典→材料是纸;
金属类:易拉罐、钥匙、废铁→材料是金属;
玻璃类:玻璃瓶、玻璃杯→材料是玻璃;
塑料类:塑料瓶、油桶→材料是塑料;
织物类:旧衣服、毛线帽、毛绒玩具→材料是棉花、毛线等织物。
核心问题 3:回收废旧物品有什么意义?怎么减少废旧物品产生?
解答:
意义:①节约资源(比如回收纸能少砍树木,回收金属能少开矿山);②保护环境(减少垃圾堆放,避免污染)。
减少方法:①重复使用(比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旧书包、旧文具);②按需购买(不买多余的东西,比如零食、玩具);③修复物品(比如衣服破了缝补,玩具坏了修理)。
第 6 课 材料的用途
核心问题 1:不同用途的手套,用什么材料制成?有什么特殊功能?
解答:乳胶手套:材料是乳胶→功能:弹性好、抗磨损,适合医生做手术(防病菌)、做家务(防脏)。
高温防护手套:材料是耐高温纤维→功能:不怕高温,适合消防员、厨师或高温作业(防烫伤)。
防割手套:材料是钢丝、高分子纤维→功能:防割、耐磨,适合工人(比如切割、搬运时防手被割伤)。
毛线手套:材料是毛线→功能:保暖,适合冬天戴。
核心问题 2:常见的金属(铜丝、铁丝、铝丝)有什么特性?生活中怎么利用这些特性?
解答:
金属 颜色 硬度 光泽 能否被磁铁吸引 生活应用
铜丝 棕黄色 中等 有(金属光泽) 不能 电线(导电好)、铜锅(导热好)
铁丝 银灰色 较大 有 能 铁钉(硬)、铁锅(导热)、剪刀(硬且锋利)
铝丝 银白色 较小(软) 有 不能 铝锅(轻、导热)、易拉罐(轻、易成型)
核心问题 3:什么是新材料?举几个例子说说它们的特性和用途。
解答:新材料:新近出现的、性能更优异的材料。
例子:①石墨烯→特性:导电性、透光性极好,强度高、韧性好→用途:做高性能电池、透明屏幕;②气凝胶→特性:世界上最轻的固体,保温性好→用途:做保温材料、航天器材;③形状记忆合金→特性:形状改变后,加热到一定温度能恢复原来形状→用途:做牙齿矫正器、航天零件;④柔性玻璃→特性:柔软可弯曲,不易碎→用途:做折叠手机屏幕。
专题研究 运动鞋的变化
核心问题 1:不同类型的运动鞋,用什么材料制成?有什么功能?
解答:
运动鞋类型 材料 功能
旅游鞋 鞋面:网布(透气);鞋底:橡胶(防滑) 轻便、透气、防滑,适合日常走路、旅游
篮球鞋 鞋面:合成革(支撑);鞋底:弹性橡胶(减震) 鞋面支撑脚踝(防扭伤),鞋底有弹性(适合跳跃、减震)
足球鞋 鞋面:耐磨皮革;鞋底:橡胶 + 鞋钉 鞋面耐磨,鞋底鞋钉增加抓地力(防止在草地上打滑)
登山鞋 鞋面:防水面料;鞋底:耐磨橡胶(纹路深) 防水(防雨水渗进),鞋底耐磨、防滑(适合山路)
核心问题 2:钢架雪车鞋的材料和特殊功能是什么?
解答:
材料:主要是合成材料(轻便、结实),鞋底有若干凸台,凸台上有鞋钉。
特殊功能:①鞋面曲面设计→减少空气阻力(让滑行更快);②鞋底鞋钉→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起跑时抓地更稳,速度更快);③合成材料→轻便且耐磨(适合高强度滑行)。
第三单元 各种各样的能
第 7 课 身边的能
核心问题 1:怎么让不同的玩具动起来?(风车、青蛙玩具、磁力小车)
解答:
风车:①用嘴吹(利用 “风能” 推动叶片转);②用扇子扇(风能);③用小风扇吹(电能转化为风能);④用水流冲(水能)。
青蛙玩具:转动玩具底部的发条旋钮(把弹性势能储存在发条里),松开后发条弹开,带动青蛙跳动(弹性势能转化为 “动能”)。
磁力小车:用一块磁铁靠近小车(同极排斥、异极吸引),靠 “磁能” 推动小车运动(磁铁吸引小车,或排斥小车前进)。
核心问题 2:生活中有哪些不同形式的能?分别有什么例子?
解答:
光能:能让我们看到东西的能,比如太阳光、电灯的光、蜡烛的光。
声能:能让我们听到声音的能,比如说话声、音乐声、敲门声。
电能:能让电器工作的能,比如电灯、电视、洗衣机用的电。
动能: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比如跑步的人、行驶的汽车、转动的风车。
热能:能让物体变热的能,比如暖气的热、开水的热、太阳的热。
磁能:磁铁具有的能,比如磁铁吸铁钉、磁力小车靠磁能运动。
第 8 课 倾听声音
核心问题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用实验说明。
解答: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来回动就是振动)。
实验:①敲鼓:敲鼓时,鼓面上的豆子会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不敲时豆子不动(鼓面不振动,没声音);②拨钢尺:把钢尺伸出桌面,拨动钢尺,钢尺会来回晃(振动),发出声音;按住钢尺(不让振动),声音就消失了。
核心问题 2: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能通过哪些物质传播?
解答:
结论: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需要 “介质” 才能传播,真空里不能传声)。
例子:①说话时,声音通过空气(气体)传到别人耳朵里;②把耳朵贴在桌子上,敲桌子,能听到更清楚的声音(声音通过桌子 “固体” 传播);③在鱼缸边拍手,鱼会吓跑(声音通过水 “液体” 传到鱼的耳朵里)。
核心问题 3:土电话是怎么传声的?不同材料的土电话,传声效果一样吗?
解答:
传声原理:土电话靠中间的线(固体)传声 —— 说话时,声音让话筒(纸杯 / 塑料筒)的膜振动,振动通过线传到另一个话筒的膜,膜再振动,发出声音,被耳朵听到。
传声效果:不一样。①线的材料:细铜丝比棉线传声好(金属比棉花传声快);②线的松紧:线拉得越紧,传声越好(松线振动会减弱);③话筒的材料:金属筒比纸杯传声好(金属振动更稳定)。
第 9 课 声音与生活
核心问题 1: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分别与什么有关?用实验说明。
解答:
声音的强弱(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就是振动的 “范围大小”)。
实验:敲鼓时,轻敲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敲(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或物体的长短、粗细)有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实验:①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长(振动慢),声音低;伸出短(振动快),声音高;②拨橡皮筋:细橡皮筋(振动快),声音高;粗橡皮筋(振动慢),声音低。
核心问题 2:噪声有什么危害?我们怎么减少噪声危害、保护听力?
解答:
危害:①让人烦躁不安,不能集中注意力;②长期听强噪声(比如 110 分贝以上,像摇滚音乐、喷气飞机声),会导致失眠、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减少方法:①在噪声源处减噪(比如汽车装消音器、工厂装隔音墙);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噪(比如高架桥装隔音板、房间用隔音窗帘);③在人耳处减噪(比如戴防噪声耳罩、耳塞);④遵守《噪声污染防治法》,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比如广场跳舞时,音响音量别太大)。
第 10课 光从哪里来
核心问题 1:什么是光源?怎么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解答: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是靠反射别人的光,比如月亮不是光源,它反射的是太阳光)。
区分:①自然光源:大自然中本来就有的光源,比如太阳、星星、萤火虫、闪电;②人造光源:人类制造的光源,比如电灯(白炽灯、LED 灯)、蜡烛、篝火、手电筒。
核心问题 2:人造光源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按使用年代排序。
解答:
发展:从简单的火光源,到复杂的电光源,越来越方便、明亮、节能。
年代排序(从早到晚):篝火→油灯→马灯→白炽灯→日光灯→LED 灯。
便利:比如 LED 灯比白炽灯更亮、更省电,使用寿命更长;电灯比篝火更安全、更容易控制(开关就能开 / 关)。
第 11课 光与影
核心问题 1:光能透过哪些材料?不同材料的透光情况有什么不同?
解答:结论:光照在不同材料上,透光情况不一样,分三类:
①大部分光透过:比如玻璃片、透明塑料袋→材料是 “透明” 的;
②部分光透过:比如白纸、磨砂玻璃→材料是 “半透明” 的;
③几乎不能透过:比如课本、木板→材料是 “不透明” 的。
例子:窗户用玻璃(透明,能进光);台灯罩用磨砂玻璃(半透明,光不刺眼);墙壁用砖头(不透明,能挡光)。
核心问题 2: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影子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解答:
形成原因: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形成 “暗区”,这就是影子。(需要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的变化:与三个因素有关:①光的照射角度:早上太阳低,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影子短;②物体与光源的距离: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越远,影子越小;③物体的摆放方式:物体摆得不一样(比如竖放、横放),影子的形状也不一样。
核心问题 3:无影灯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它 “没有影子”?
解答:
原理:无影灯不是真的 “没有影子”,而是在灯上装了多个强光源,这些光源从不同的角度照射物体。
为什么 “无影”:每个光源都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影子,但其他光源的光会照亮这个影子,让影子变得很淡,看起来就像没有影子了。医院手术室用无影灯,是为了让医生做手术时,不会被影子挡住视线。
专题研究 非遗项目 —— 皮影戏
核心问题 1:皮影戏的原理是什么?和 “光与影” 有什么关系?
解答:
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和 “影子形成” 的原理 —— 把皮影(不透明的人物、动物造型)放在灯光和幕布之间,灯光照过皮影时,皮影会挡住光,在幕布上形成和皮影一样形状的影子,再通过移动皮影,让影子 “动起来”,就像演戏一样。
核心问题 2:怎么制作一个简单的皮影?步骤是什么?
解答:
材料:塑料薄片(或硬纸板)、勾线笔、颜料、剪刀、竹棍(或细铁丝)、细线、锥子。
步骤:①描绘轮廓:在塑料薄片上,用勾线笔画出人物或动物的轮廓;②染色:用颜料给轮廓涂色(比如给衣服涂红色、给脸涂肉色);③剪裁:用剪刀把涂色后的造型剪下来;④削制竹片:把竹棍削成细条(做操作杆);⑤钻孔穿线:在皮影的手臂、身体上用锥子钻小孔,穿细线;⑥固定操作杆:用细线把竹片固定在皮影的背部或手臂上(方便用手操控皮影)。
生涯链接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
核心问题 1:民族乐器一般用什么材料制作?举几个例子。
解答:
常见材料:金属、竹、木、皮革、丝弦等(都是天然或简单加工的材料)。
例子:①笛子、箫:用竹子做的(竹管能发声);②鼓:用木头做鼓身,皮革做鼓面(皮革振动发声);③锣、钹:用金属做的(金属振动发声);④二胡、琵琶:用木头做琴身,丝弦或金属弦做琴弦(琴弦振动发声)。
核心问题 2:怎么才能成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
解答:
要做到三点:①刻苦学习:学习民族乐器的历史、结构、制作知识(比如不同乐器用什么材料、怎么让乐器发声更准);②勤于动手:多练习制作乐器(比如练习削竹管、绷鼓面、调琴弦),熟练掌握制作技巧;③乐于交流:向老传承人请教经验,和其他制作者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制作方法,还要愿意把技艺传给别人,让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科技擂台 小乐团演奏比赛
核心问题 1:怎么自制一个简单的排箫?怎么调整排箫的声音,让它发出 do/re/mi/fa/sol?
解答:
材料:硬塑料吸管(直径 9 毫米)、纸板、双面胶、尺子、剪刀、彩笔。
制作步骤:①画线:用尺子在纸板上画一条直线,再在吸管上画不同长度的线(长吸管声音低,短吸管声音高);②剪切:按画线剪 6 根不同长度的吸管(比如最长的对应 do,最短的对应 sol);③粘接固定:用双面胶把吸管按长短顺序粘在纸板上,吸管的一端要对齐(方便吹气),另一端用胶带封死(让空气在吸管里振动);④美化:用彩笔给排箫画图案。
调整声音:通过改变吸管的长度调整音调 —— 长吸管里的空气柱长,振动慢,声音低(对应 do);短吸管空气柱短,振动快,声音高(对应 sol)。比如要发出 do,用最长的吸管;发出 re,用比 do 短一点的吸管,依次类推。
核心问题 2:自制乐器后,怎么检验和改进它的发音效果?
解答:
检验:①用嘴吹排箫(或弹拨自制古筝的弦),听发音是否清晰;②用调音器(或对照钢琴的声音),看每个音是否准确(比如 do 是否和钢琴的 do 一样高)。
改进:①如果声音低了,把吸管剪短一点(或把古筝的弦调紧一点);②如果声音高了,换一根长一点的吸管(或把古筝的弦调松一点);③如果发音不清晰,检查吸管是否封死(没封死会漏气),或弦是否固定紧(弦松会发虚声);④还可以给乐器加装饰,让它更美观、更结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